a经济政治科技现代世俗
工匠精神 豆瓣
作者: 【日】后藤俊夫 译者: 王保林 2018 - 8
编辑推荐:
日本是世界上拥有长寿企业最多的国家,其中包括许多千年老店,日本商业文明中的顽强克服困难、坚守创始人精神、与社会及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体意识、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都是值得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的。打造更多百年老店,杜绝“毒疫苗”事件的再次发生。这本书描述了许多日本长寿企业的经营故事和细节,帮助中国企业家更真实深刻地了解日本企业经营秘密,帮助第一代企业家认清交接班过程中的风险,顺利交班,使企业顺利传承。
内容简介:
日本将工匠精神视为其国宝,更是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百年企业,甚至千年企业。日本企业重视永续经营,将社会责任和顾客价值视为第一重要之事,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本书作者对日本长寿企业进行深入跟踪调研,探索日本工匠精神的本质以及家族企业长寿的基因。在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山本海苔店、不二家、龟甲万等来自各行各业的31个长寿企业的案例,从中可以看到它们是如何对抗风险、顽强克服困难、坚守创始人的精神和价值观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企业家逐步进入老年,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大而不倒,成为中国企业家面临的新课题,也成为新时期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涵。本书为中国的企业家、管理者、创业者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启发。
作者介绍:
后藤俊夫,日本经济大学研究生院特聘教授。先后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院本科、哈佛大学商学院MBA。曾就职于NEC、光产业创成大学研究生院。著有《三代人100年不破产的公司的规则——超长寿的家族经营的秘诀》《老店企业研究》《百年企业100选》等多部畅销书。
2019年1月5日 已读
Cooperation is an social public basement.虽然标了三星但是不推荐阅读,目前读不下去,是一本管理公司时可以再读一读的书。中规中矩,条理是有,但像是报告一类的存在,例子特别多,仿佛是只是为了证明而举例,收集起来想必不太容易。想到之前看过的母亲去世后继承温泉旅馆的电视剧还没看完,比起这么多例子,通过电视剧讲解说明一定能理解得更通透。大部分企业的名字都没听过(想必京都有特别多家族企业),后面信誉出问题的几个倒是耳熟能详(习武不二家etc.)。作者提到“在日本人看来,延续家业是理所当然的”,这可以解释现象但又让人想起一直以来非常疑惑的问题——为什么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就连运动品商品和水产一类的小店都觉得自己要去继承呢?最后提到了愚直(不会改变的坚持),是个新词。
a经济政治科技现代世俗 中国人民出版社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 豆瓣
作者: 高杉尚孝 译者: 郑舜珑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2014 - 6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是一本专为商务人士设计,以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指南。本书在逻辑思考的基础之上,建构出一套体系,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来说明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及在背后支撑它的分析技术。《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的举例范围广泛,从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到企业策略都包含在内,阅读本书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本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陷阱 豆瓣 Goodreads
LE PIÈGE AMÉRICAIN
7.6 (36 个评分) 作者: [法] 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 / [法] 马修·阿伦 译者: 法意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5
2013年4月14日,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法国阿尔斯通集团锅炉部全球负责人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刚下飞机就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探员逮捕。 这场抓捕不仅仅是针对他个人的行为,而是美国政府针对法国阿尔斯通的系列行动之一。之后,美国司法部指控皮耶鲁齐涉嫌商业贿赂,并对阿尔斯通处以7.72亿美元罚款。阿尔斯通的电力业务,最终被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收购。阿尔斯通这家曾经横跨全球电力能源与轨道交通行业的商业巨头,因此被美国人“肢解”。而皮耶鲁齐直到2018年9月才走出监狱,恢复自由。 在《美国陷阱》一书中,皮耶鲁齐以身陷囹圄的亲身经历披露了阿尔斯通被美国企业“强制”收购,以及美国利用《反海外腐败法》打击美国企业竞争对手的内幕。 这是一场隐秘的经济战争。
2019年6月4日 已读
若不合作就要被摧毁,在这种单方面的牵制下,作者不过是一枚最先被移动的弃子。除了妥协放手和退出还有其他方法吗?有成功度过调查的例子吗?即使概率很低,也肯定会有,但想必不可能一蹴而就。真要较真牵动的部分会极其庞大,夺取和守护永远是不变的主题,只是发生在更高层面上就像是个笑话了。吃过太多甜头,知道最终结果后,当然会继续下去。
a经济政治科技现代世俗 中信出版社
注定一战 豆瓣
Destined for War: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
6.9 (9 个评分) 作者: (美) 格雷厄姆·艾利森 (Graham Allison) 译者: 陈定定 / 傅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1
随着中国实力的迅速提升,美国长久以来拥有的全球优势地位受到了挑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历史,对理解当下中美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修昔底德在书中指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艾利森将此定义为“修昔底德陷阱”。 本书聚焦崛起中的中国对于美国及全球秩序的影响这一问题,对历史上16个崛起国与守成国进行全球竞争的案例和战争场景进行分析,指出中美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认为,修昔底德陷阱是一个结构性压力,在现今中国和美国都提出让各自的国家“再次伟大”的时代背景下,两国妥善处理在关键领域的利益分歧,可避免灾难性战争的发生。同时,作者在书中还为中美如何避免发生战争冲突提供了12个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
2019年6月14日 已读
稍稍体会到了庞大博弈的乐趣,同时愈发察觉世界是这样疯狂。每个人共同组成了庞大的身躯,一旦战争开始,人形机器相互碰撞,一个个人就从机器碰撞或断裂处掉下,在各处死去。跨过的是无数生命,也是这个世界的规律。单个的人组成了更大的集体又被集体控制着。成功规避战争的例子太少,作者角度提出的猜想和方案也都是理论性的,现实还是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这一战不要会来临”,若每一个人都这样想,它不会来,但哪怕有一个人认为它会来,那么它的可能性就成倍增大。从历史变迁和目前发展来看来看,这个时代走得太慢,还只是一个开始(有太多让人不可理喻的事,众人没有拥抱伊甸园的快乐与幸福就绝非终点),但从已过去的时光而言,如今已走了很远。没有庞大死伤的平和其实并非日常,不是吗?即使如此,依旧希望每个人都不要再感受到比日常多的痛苦。
2019年6月15日 评论 06.15 - 稍稍体会到了庞大博弈的乐趣,同时愈发察觉世界是这样疯狂。每个人共同组成了庞大的身躯,一旦战争开始,人形机器相互碰撞,一个个人就从机器碰撞或断裂处掉下,在各处死去。跨过的是无数生命,也是这个世界的规律。单个的人组成了更大的集体又被集体控制着。 成功规避战争的例子太少,个人认为作者挺了解的,角度提出的猜想和方案也都是理论性的,现实还是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若是有人从另一角度写写就更完整了。在战争上有发言权的一定都是了解博弈的人,所做的猜想多,视作敌意的可能性更高,“这一战不要会来临”,若每一个人都这样想,它不会来,但哪怕有一个人认为它会来,那么它的可能性就成倍增大。 从未想过所在地的身躯已逐日强大到能令他处看见,按作者所说是低估或没意识到自身的意图,察觉到这点之后,也就意味着要被卷入其中了。这本书所站的角度高,也的确提供了一个对于目前现实来说更大的格局,读起来却完全不晦涩,尤其附录很详细。 从历史变迁和目前发展来看来看,这个时代走得太慢,还只是一个开始(有太多让人不可理喻的事,众人没有拥抱伊甸园的快乐与幸福就绝非终点),但从已过去的时光而言,如今已走了很远。没有庞大死伤的平和其实并非日常,不是吗?即使如此,依旧希望每个人都不要再感受到比日常多的痛苦。
a各种史与神话 a科普 a经济政治科技现代世俗 上海人民出版社
科技奴隸 豆瓣
作者: [美]尼爾‧波斯曼(Neil Postman) 译者: 何道寬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5 - 1
2019年7月20日 已读
大概翻了一遍,读完才发觉科技对生活的渗透比预期更多。作者提到三个阶段:工具使用、技术使用和技术垄断(以后熟练运用单一技术或略知皮毛的人会越来越多,而百科全书式人物已然消失)。工具和技术都是建立在某种特定的思想之下,提醒人们要警惕起来(比如Leonardo da Vinci在世时之所以没有披露他的潜水艇是因当时主导的是宗教,提倡技术不能拯救人类,神才可以)。作者呼吁从教育开始回归人文传统,不要让社会科学(比如心理学)占据主导,不要用简单的词语去定性存在,以避免被科技测量(比如智慧和智商测试)。觉得整本书都是在技术带来的蔽大于利的机场下写出来的,说作者只手写时更加肯定了这一点。
a经济政治科技现代世俗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笼子 豆瓣
作者: [美]尼古拉斯·卡尔 译者: 杨柳 中信出版社 2015 - 11
这是一本关于自动化的书,它提醒我们自动化对人类的影响,人们心安理得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却忽视了,它已经渗透进了生活和工作改变了我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商家在设计程序和应用时,早就把他们的想法埋入了编程和APP中。
卡尔的作品无疑是给我们这个时代灌入了的一剂清醒药。他独特的思考问题角度,犀利甚至略为偏激 的言论再加上丰富的*前沿的科技案例会让人读起来畅快淋漓,且醍醐灌顶,意识到自动化等高科技潜移默化地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影响。这位一直在互联网时代火热浪潮里的冷峻观察者将我们带入了深刻的反思。
2019年11月14日 已读
在汽车、航空、医疗、绘图、摄影、出行、社交等方面的自动化和科技应用的确带来很多便利,同时也有负面影响,比如人的技能下降,机器会遇到在两难道德困境……身体和中介工具也会反影响思想。科技化有时是被利益驱使,觉得其实人类很难违背这样的潮流,可以坚持自己的做法,但整个社会必然是要将你的一切信息纳入囊中,让你不得不臣服于科技之下的。学到了新词:勒德分子。
a经济政治科技现代世俗 中信出版社
后真相时代 豆瓣 Goodreads
TRUTH:How the Many Sides to Every Story Shape Our Reality
7.2 (48 个评分) 作者: [英] 赫克托·麦克唐纳 译者: 刘清山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 - 7
谣言 误传 10万+ 阴谋论 带节奏 病毒营销……
纵横欧美商界的说故事大师全盘揭示真相的运作机制!
谢丽尔•桑德伯格、马特•里德利、威廉•庞德斯通荐
◎ 编辑推荐
☆你以为你在独立思考吗?
你以为的真相就真的是真相吗?
你以为你以为的真的就是你以为的么?
谣言、误传、10万+、阴谋论、带节奏、病毒营销……
我们进入了以情绪煽动取代事实分析的后真相时代。
☆真相是个多面体,别有用心者只描绘其中的一面,因而我们必须擦亮双眼,看清真相如何被别有用心者挑选、加工和塑造。在本书中,纵横欧美商界的说故事大师麦克唐纳将分四个大类逐一剖析信息传播者处理真相的伎俩,帮助我们成为后真相时代清醒的局内人。
◎ 内容简介
2016年英国公投脱离欧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一时间,“后真相”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并被《牛津大辞典》选为年度词汇。所谓“后真相”,就是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被忽视,而情感煽动主导舆论的情形。从投票选举到众筹诈骗,再到病毒营销,无论是在政治、传媒,还是商业领域,后真相的案例俯拾即是。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后真相时代。
在本书中,为世界顶尖企业提供商业咨询的说故事大师赫克托•麦克唐纳用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出真相是如何被信息传达者肢解、扭曲和掩盖的。他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误导者的惯用伎俩,同时告诉我们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竞争性真相来证明观点、凝聚人心。作为后真相时代的信息消费者,上当受骗有时在所难免。唯有洞悉真相的运作模式,我们才能更有智慧地处理信息,甚至通过改善真相的讲述方式达成目标。
◎ 名人推荐
在真相遭到诋毁时,麦克唐纳在这里挺身为它辩护,并且为讯息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更清晰可信、令人信服的指导方针。──谢丽尔•桑德伯格,《向前一步》作者
本书精彩地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不同的人看到的绝对不会是同一个真相。——马特•里德利,《基因组》《理性乐观派》作者
没有人能够面面俱到地阐述出真相的所有样貌,麦克唐纳揭露了那些沟通讯息的人如何选用对他们有利的真相。
——威廉•庞德斯通,《囚徒的困境》《谁是谷歌想要的人才》作者
人类其实一直生活在后真相时代: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被蒙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实。——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作者
2019年12月7日 已读
中文译名充满噱头,还好是看副标题买的,设计感不错,内容有一定启发。具体写了什么目录都列出来了,介绍了片面真相,主观真相,人造真相和未知真相的存在,并结合案例指出理解与利用它们的方法。有很多“真相”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有很多正在被创造。人们要凭借被展现在眼前的信息,依靠自身认识做出无数判断也是蛮累的,其中绝大多数判断还是下意识的,而在当下、拥有如此繁浩信息的世界中,就连判断都无法轻易做出。这样的事实不一定是坏事,但还是希望能多看到不站在任何一方传达的事实。
a经济政治科技现代世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国家间政治 豆瓣 Goodreads
Politics Among Nations
作者: 汉斯·摩根索 / 肯尼斯·汤普森 修订 译者: 徐昕 / 郝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11
本书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经典之作。正如副标题“权力斗争与和平”所标示的那样,论著旨在揭示国际政治的本质——权力斗争,并探索缔造世界和平的途径。作者阐释了作为其理论核心的政治现实主义六项原则,指出国际社会中的各个国家为自身的权力和利益而斗争;在现存的国际体系中,只有通过讲究艺术的传统外交手段达成国家间的妥协与和解,才能为形成一个有中央政府权威的世界国家以缔造普遍和平铺平道路。
2020年4月26日 已读
值得买实体,常读常新的一本,打破了一些天真的幻想,结合了大大小小的实例,提出了比较扎实的建议。目录可作为内容概括,通读下来,整本都是考题。
a经济政治科技现代世俗 北京大学出版社
The Twenty Years' Crisis 1919-1939 豆瓣
作者: E. H. Carr Palgrave Macmillan 2001
E.H. Carr's "Twenty Years' Crisis" is a classic work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ublished in 1939, on the eve of World War II, it was immediately recognized by friend and foe alike as a defining work in the fledgling discipline. The author w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controversial intellectual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issues and themes he develops in this book continue to have relevance to modern day concerns with power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Michael Cox's critical introduction provides the reader with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author, the context for the book, its main themes and contemporary relevance. Written with the student in mind, it offers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a complex, but crucial text.
2020年4月26日 已读
感觉右派时常想将他们的想法硬塞进别人脑中,所以对右一直没太多好感,全然不知上个世纪人们曾追求过Utopia,世界并非一直走在Realism的道路上。左缺乏对现实的认识,右则理论不足,理论与实际之间差距过多,为能追求到所谓并未能做到,难道不是因为人类的计划与行动不够么。从这本里品到了许多新鲜想法。在想要到达“好”,是无法依靠制度的,只能几近全部的人改变才行。后半部分讲了外交和一些社会分析,读得就不是很认真了。
a社会考古人类学 a经济政治科技现代世俗 palgrave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豆瓣 谷歌图书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8.3 (20 个评分) 作者: 德隆·阿西莫格鲁 / 詹姆斯·罗宾逊 译者: 李增刚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 6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回答了困扰专家们几个世纪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国家富、有的国家穷;国家为什么按照富裕不富裕、健康不健康、食物充足不充足来划分?是文化、天气、地理特征还是不知道正确政策?
简单说,什么都不是。没有任何一个因素是确定的或注定的。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士·罗宾逊令人信服地表明,人为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对经济成功(或经济不成功)至关重要。在15年原创性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整理了罗马帝国、玛雅城市国家、中世纪威尼斯、苏联、拉美、英格兰、欧洲、美国和非洲的大量历史证据,建立了一个跟当今社会下列重大问题高度相关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包括:
中国会以如此快的速度持续增长吗?能够超越西方吗?美国的最好时光过去了吗?我们正在从限制精英人物扩张权力的良性循环走向使少数人致富和扩张权力的恶性循环吗?什么是帮助数十亿贫困人口走向繁荣的最有效方式呢?是来自西方富裕国家更多的慈善援助?还是学习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创造性观点得出的关于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相互作用的经验教训?
2020年5月3日 已读
对全球各国发展的大致一览,非广纳式的经济制度和压榨式的政治制度是失败的关键,其中乘上工业革命阶梯的的国家都是当今发展较好的。欸,理论基本都有一定道理,只是太多因素,没有完美的答案。
a经济政治科技现代世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置身事内 豆瓣 谷歌图书
8.6 (287 个评分) 作者: 兰小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8 其它标题: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在成功的经济体中,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不是意识形态化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直面真问题、深究真逻辑的复旦大学经济学“毕业课”
☆ 连接抽象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可行的动员与资源调配,推动经济增长?
在确保增长的过程中,如 何获得更多资源和时间去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
☆ 结合学界前沿研究与一线调研经历
扼要论述+延伸阅读指引,满足弹性认知需求
生动解说光伏、面板等行业案例,清晰复盘宽窄巷子、华夏幸福等建设经验
☆ 微观机制+宏观现象 双重维度串联中国经济生活中中知识与现象的碎片
理解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决策与行动逻辑
解读城市化、房价、贫富差距、债务、国内外贸易生态等现象背后各种要素的联动
☆ 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门道,从枯燥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到机会。
“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重要得多。”
------------------------------------------------------------------------------------------------------
本书是是兰小欢多年教学、调研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种有别于所谓发达国家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奇迹。基于对改革历程与社会矛盾的回顾与分析,作者也在书中对当前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转型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国发展现实的把握。
可能性的艺术 豆瓣 Goodreads
8.8 (249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4
「内容简介」
一个和平“爆发”的年代?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
国家能力从何而来?
文明的冲突是一个过时的预言?
……
面对林林总总的政治问题,作者带领我们以一种比较的视角,在民主问责和国家能力两个政治比较的核心维度下,建立起观察的参照系,将不同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纳入比较的视野,去分析我们的时代背景和全球化进程,讨论不同国家的政治转型与国家能力,以及文化和经济对政治变迁的影响。
“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当我们将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就能从此时此地抽离,获得一种俯瞰的视角,进而再聚焦定位现实,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
「名人推荐」
比较政治学当中的“比较”,与其说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研究的视野。当你把你所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你就获得了一种“比较的视野”。
比较的视野本质上是一种俯瞰的视野,从“此时此地”抽离,来到多样性的“上空”,从宏观开始领略,然后慢慢聚焦到微观,也就是从森林开始,慢慢聚焦到树木。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管你在分析多么具体的问题,在你脑海的深处,始终有一种比例感,有一片隐隐约约的森林,它提醒着你,你所见到的只是现象,而现象未必是真相。
可能我思考得越多,就越相信,智慧的本质就是对事物比例的公正判断。
——刘瑜
以比较的视野辨析相似与差异,从妙趣横生的事例引向缜密的逻辑推论,澄清认知的盲点和误区,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抵达高深的学理分析,最终揭示政治世界的种种奥秘。刘瑜的写作天赋与学术训练功力都已为人所知,在这本书中,二者达到了几近完美的融合,为我们呈现出真正深入浅出的典范。
——刘擎
什么叫“可能性的艺术”?在这个年代活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可能都要面对一个问题:整套影响我们生活、塑造我们日常社会行为的政治制度,还有什么可能吗?
人类历史上所有政治制度的出现、形成、演变的空间何在?很多时候要透过比较才看得到,而由刘瑜老师来讲述,则是再精彩不过了。
——梁文道
「编辑推荐」
★ 学者刘瑜比较政治学新著。继《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出版近10年后,政治学者刘瑜新作出版。在保留其理性而灵动的语言风格、清晰而缜密的逻辑叙述的基础上,这一次,她带我们跳出一时一地的政治,从高处看国际格局,形成广阔的俯瞰视野。
★ 全方位、多角度的政治比较视野。围绕比较政治学两个核心维度——政治转型和国家能力,将不同国家、地区、古今纳入其中,带来全方位的比较。同时,书中不仅有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的分析,也有对发展中国家如南非、印度、墨西哥、泰国、智利、伊拉克等的介绍;在分析经济发展、民主转型的成功案例时,也会剖析失败案例,以此突破认识的偏见,将当下问题纳入历史长河,以历史为尺度,形成看问题的比例感,跳出现象,对问题做出公正的判断。
★ 政治在社会中,从政治之外看政治。“政治在社会结构中”“政治在经济中”“政治在历史中”“政治在地理中”“政治在文化中”。本书通过分析南非的转型、智利经济政策的选择、美国的社会运动以及韩国的观念变迁等,带我们认识政治创造可能性的各种途径,理解社会与政治发展的制衡关系、政治选择与政治行动的可能。
★ 将抽象复杂的政治问题化为通俗的讲述。本书基于作者在看理想平台的音频节目而成,保留了作者通俗的讲述风格,同时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优秀的写作能力以及对现实的敏锐分析,将抽象复杂的政治问题以易懂的方式讲给我们听。
★ 对多变的政治现象进行比较、思考,形成社会洞察力。比较产生冲击,冲击带来思考。政治的多变与不确定性让我们对它的思考很难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但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促使我们不断重返基本的道德问题和历史经验,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将“此时时刻”和无数的“他时他刻”联系起来,以此形成明晰的社会洞察力。
★ 于差异中寻找规律,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政治是复杂的,但不是随机的。本书通过建立一个政治可能性的参照系,将每个国家编织在同一网络下,以此理解他国,也照见自身,于差异中寻找规律,进而定位现实,理解我们自身。
2022年9月3日 已读
好通识,虽然作者自己说不喜欢被叫做普及者,也和口语化有关吧,像是录音转的。看完后最大感想是政治不能解决太多问题,至少比具体的技术要无能,可它又不得不存在着。是要放弃对它的期待,还是抱着希望,都凭人类自己。在课程里还涉及一些作品的剧透,也是没想到,3.5
a经济政治科技现代世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基雅维里时刻 豆瓣
The Machiavellian Moment
10.0 (5 个评分) 作者: [英] 波考克 (J. G. A. Pocock) 译者: 冯克利 / 傅乾 译林出版社 2013 - 11
· 《马基雅维里时刻》绕开后人归纳出的理论概念,返回历史语境的细节之中,揭示现代社会从中世纪脱胎出来这一复杂过程,表明“在现代早期,除了自由主义的历史之外,还贯穿着共和主义的历史,前者的主题是法律和权利,而后者则依据德行来思考人格”。
· “剑桥学派”代表人物J.G.A.波考克最有名的巨著,对政治思想史研究有重大影响。
· 著名翻译家、政治思想研究专家冯克利教授翻译。
《马基雅维里时刻》对于马基雅维里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其他思想家的国家观念在现代的延续性,进行了历史的、社会的经典研究。波考克提出马基雅维里思想的重点在于共和国面对其自身在时间中的不稳定性的时刻——“马基雅维里时刻”,并转而论述共和思想在清教徒英国和独立革命时期美国复兴,认为美国革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公民人文主义的最后一次伟大行动。
2022年10月9日 已读
只懂了大致的框架,分析进了眼睛没进脑子。每次看到宗教带来末世的观点都会觉得新奇,德行和命运的对立,共和的线去到何处。出现的人名三分之二没见过。
“一切被人喜欢的东西,都会通过习惯将喜欢它的人变得与它有相同的天性,所以亚里士多德说,“习惯变成了另一种天性”。
真正的马基雅维里主义是要寻求这样一个政治社会,它高度自觉地意识到,它的“生存”(vita)就在于“积极”创立它自己的道德观
a经济政治科技现代世俗 译林出版社
数字抑郁时代 豆瓣
Digitale Depression
3.8 (5 个评分) 作者: [德] 萨拉·迪芬巴赫 / [德] 丹尼尔·乌尔里希 译者: 张骥 2022 - 10
你不经意间养成的习惯,背后都是高科技的老谋深算
慕尼黑大学心理学教授教你认清套路
看穿隐藏在数字技术背后的幸福陷阱
◎ 编辑推荐
☆ 排名、打卡、效率计算,是否让你患上进取强迫症?
别人晒出来的光鲜亮丽,是否让你患上朋友圈焦虑症?
24/7待机,秒回消息,是否让你患上社交恐惧症?
习惯性刷屏,是否让你难以集中注意力?
☆ 每人每天平均滑动手机2617次,面对屏幕超过6个小时。我们下意识地用手机填满碎片时间,但却常常倍感空虚。焦虑,抑郁,倦怠,孤独,迷茫,失落,无事忙……互联网技术塑造了我们的时代,也塑造了这个时代人类的精神状况。
☆ 本书从日常细微处出发,用专业的心理学研究深度解析究竟是什么蚕食了幸福,让我们变得不幸。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数字抑郁时代的解毒良药。
◎ 内容简介
在微信上时刻保持联系、刷微博战斗在吃瓜前线、打卡记录自己的每项进步、刷短视频观察世间万象——是的,你很忙、很充实,每时每刻都在与世界连接,然而你真的幸福吗?
技术让生活前所未有地便利,但与此同时,你也需要和所有好友比拼步数、被各路大神贩卖焦虑、和意见不同者激情对线,甚至因为不经意的一句话遭受网暴。
你的神经被社交app上的小红点牵动,你越想紧跟潮流、展现完美的自己,就越容易感到疲惫和压抑。在不知不觉中,你已被新媒体所绑架。
抑郁,成了数字时代的流行病。
技术如何改变人的心智和幸福感,是迪芬巴赫和乌尔里希多年来的研究主题。在本书中,他们直面时代的弊病,剑指隐藏在高科技背后的幸福陷阱。
哪些设计激化了攀比和嫉妒?
什么东西令人既上瘾又空虚?
线上的讨论习惯蔓延到线下会带来什么?
我们需要一场彻底的审视,才能找到和技术*佳的相处方式,在数字时代自由畅快地生活。
2023年1月23日 已读
像是戒毒前发的手册,主题是不错的,论证一般,不看完全可以,看了可能也就道德批判一下自己。
“消费模式下的人们往往觉得一切都是手到擒来的,这一点很危险。在这种模式下,人们很快就会陷入无益于自身幸福感的活动中去。就像访问脸谱网一样,事后人们会觉得这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心情会变得低落。创新需要耗费精力。为某件事投入精力,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投入,也不去扪心自问到底想不想这么做——这种事情很难发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人,其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完成了一件艺术品,或者烤好了一个蛋糕,最后却质问自己:“我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纯粹是浪费时间!”这种事情寥寥无几。相反,在网上闲逛3个小时却对自己的行为丝毫没有察觉,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这种事情比比皆是。”
a经济政治科技现代世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不受掌控 豆瓣
Unverfügbarkeit
7.3 (7 个评分) 作者: [德] 哈特穆特·罗萨 译者: 郑作彧 / 马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 - 7
不期而至的雪、偶然瞥见的夕阳或听到一首老歌,带给我们的是感动、共鸣与惊喜。但这种感动通常是无法事先掌控的。在现代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全面数字化的浪潮却使人们觉得可以掌控一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公司要考核员工的工作量、国家要确保经济总量的增长……无处不在的掌控或提升逻辑与渴望共鸣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困在其中的普通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强烈的异化或内卷。
如何破解迷局?罗萨认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在掌控与不受掌控的交互作用中展开的,绝对的掌控或“躺平”无法为自己带来共鸣与激情。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保持掌控与放手之间的平衡、破除数字迷信、激发共鸣能力,才能拥抱一个幸福的人生。
醉汉的脚步 豆瓣
The Drunkard’s Walk: How Randomness Rules Our Lives
作者: [美] 列纳德·蒙洛迪诺 译者: 郭斯羽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10
我们在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从买彩票的运气到股市的波动,从高尔夫球进洞的曲线到明天究竟会不会下雨,如果一本畅销书或一部卖座的电影可以被预测,那么《哈利·波特》为什么会被拒稿9次?如果成功不可以被复制,那么很多连锁企业又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醉汉的脚步》来自一个描述随机运动的数学术语,当分子飞越空间并不断撞击其他分子或被其他分子撞击时,它走过的路径就如“醉汉的脚步”一样。我们可以用分子的路径来比拟我们的生活,或是我们从大学到工作、从单身到建立家庭、打高尔夫球时从进第1洞到进第18洞之间的过程。作者列纳德·蒙洛迪诺在为我们揭示偶然性的真实本性以及导致我们误判周遭世界的那些心理错觉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一种看待生活的全新视角,帮助我们更智慧、深刻地认识世界,理解生活。
参谋助手论 豆瓣 Goodreads
8.7 (17 个评分) 作者: 王怀志 / 郭政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4 - 8
参谋助手论《为首长服务的艺术》,[[王怀志]]、[[郭政]]著。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跟随[[首长]]的酸甜苦辣、熟悉首长个性的[[艺术]]、协助首长[[决策]]的艺术、领会首长意图的艺术、维护首长[[尊严]]的艺术、探究首长[[情绪]]的艺术.
否定首长错误意见的艺术、向首长传递假话的艺术、整理首长讲话精神的艺术、替首长搞好接待的艺术、跟随首长时回避的艺术、协助首长承办会务的艺术、为首长写讲话稿的艺术、为首长服务时保密的艺术、为首长挡驾的艺术、受理首长电话的艺术、对待首长家属参政的艺术、与首长家庭相处的艺术等。
2023年3月18日 已读 给我看笑了,天,不能说这种内容完全没用,就是看完后觉得秘书根本不应该存在于世界上,没有的话,混乱可能多一点,但首长肯定会少,也算是造福社会了。
“很多人认为前排坐的人比后排坐的人要高贵。于是总把客人、领导往前排请,久而久之就约定俗成了。据说慈禧曾进口一辆小车,她要求司机要么在她后边开,要么跪着开。因无法满足她的要求,竟忿而不坐小车。”
“常用的语句是:‘这个问题是很好,不过我还有这样一点想法’;‘这个问题挺全面了,我再补充几点看行不行‘;‘这个问题,是否可以改换个提法’等等。”
a经济政治科技现代世俗 西北大学出版社
城市与压力 豆瓣
作者: [德]马兹达·阿德里 译者: 田汝丽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3
根据预测,2050年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将居住在城市里。但在城市生活的问题一直存在,城市生活的弊端越来越被人重视——噪声污染,光污染,空气污染,交通拥堵,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以及由此导致的无处不在的压力。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压力是21世纪人类健康存在的严重威胁之一。
精神病学家和压力研究专家马兹达·阿德里在柏林夏里特医学院多年致力于“城市压力”课题的研究。本书中,作者指出,我们的话语体系一直将城市描述为令我们紧张并想尽快逃离的地方,城市压力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它混杂有情感、经历以及想法。在某些情况下,压力会损害我们的精神以及身体健康,由压力引发的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城市对此并不能免责。作者分析了城市生活各个方面的压力,并给出了一套城市压力检测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城市。
如果在城市生活真的是人类的宿命,如果压力不可回避,弄清楚城市压力的来源,选择适合自己压力承受水平的城市,就是与城市和平相处的第一步。
【编辑推荐】
在城市生活必然会有损我们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吗?远离城市的田园生活才能让人幸福吗?长久以来,很多人对城市都怀有一种复杂的态度,一方面被城市里的资源、机会等吸引,另一方面,又深深为城市的压力包括密集拥挤的人群、拥堵的交通、工作生活的快节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陌生感所累。有的人因为不堪城市生活压力之重,主动或者被迫选择了离开。我们是否可能在城市与压力之间求得一个平衡?城市一定存在压力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城市与压力的关系?世界上是否存在没有压力的城市?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从《城市与压力》一书中找到答案。
德国精神病学家与压力研究专家马兹达·阿德里,引用神经城市学、心理学等的理论,对城市与压力相关的话题进行了详尽的探索与分析,他告诉我们,城市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只要我们学会把它变成一个宜居的地方。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版) 豆瓣
Advanced Macroeconomics(Fourth Edition)
作者: 戴维·罗默 译者: 吴化斌 / 龚关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4
准备本书第四版的最大奢求是保持内容的新颖鲜活。为此,我以怀疑的目光重新审视了本书的每一页、每一章节。我躬身自问,是否所列材料仍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部分,是否展示这些内容的方法也依然是最适宜的。反省的最终结果则是对本书进行广泛的修订:完全改写了有关投资理论、传统凯恩斯主义的波动理论以及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的章节,其他章节也通过删旧添新的方式进行了修订。整个修订工作旨在确保本书的内容尽可能地与时俱进。在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竭力保持对基本问题而非模型的关注,竭力保留精华内容,竭力保持理论与经验工作的恰当平衡。
本书的完成得益于许多人的鼎力支持,它是我在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特别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授课的结晶。我对许多学生在上课时所给予的积极反馈、耐心与鼓励表示衷心的谢意。
小狗钱钱 豆瓣 Goodreads
Ein Hund Namens Money
8.8 (236 个评分) 作者: [德] 博多·舍费尔 译者: 王钟欣 / 余茜 南海出版公司 2009 - 2
《小狗钱钱》主要内容:吉娅是一个普通的12岁女孩,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救助了一只受伤的小狗,并给它取名叫“钱钱”。没想到,钱钱居然是一位深藏不露的理财高手,它彻底改变了吉娅一家人的财富命运……“欧洲第一理财大师”博多·舍费尔用生动的理财童话,教会你如何从小学会支配金钱,而不是受金钱的支配;如何像富人那样思考,正确地认识和使用金钱;如何进行理财投资,找到积累资产的方法,早日实现财务自由!
海报:
2023年4月15日 已读
……成年人确实没必要看。
“你的自信程度决定了你是否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否相信你自己。假如你根本不相信你能做到的话,那么你就根本不会动手去做,而假如你不开始去做,那么你就什么也得不到。”
“第一,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那么你就能赚到许多钱;第二,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能做的和拥有的东西上。”
“要想过更幸福、更满意的生活,人就得改变自身。这和钱无关,金钱本身既不会使人幸福,也不会带来不幸。金钱是中性的,既不好,也不坏。只有当钱属于某一个人的时候,它才会对这个人产生好的影响或者坏的影响。钱可以被用于好的用途,也可以被用于坏的用途。一个幸福的人有了钱会更幸福;而一个悲观忧虑的人,钱越多,烦恼就越多。”
a经济政治科技现代世俗 南海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