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皮皮 - 标记
读中文系的人 豆瓣
6.2 (9 个评分) 作者: 林文月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读中文系的人:真是想你知道,文学是永恒感人的》共收二十二篇长短不等的文章,作者把它们分为三类:第一部是分文随笔类;第二部是赏析评论类;第三部是近年来翻译《源氏物语》的相关文章。作者之所以把这三种类型不同的文章收在一起,乃是因为尽管内容性质有别,却都是读中文系的人始终努力用功的三个方向。每个方向又与在台大读中文系的那一段日子有深厚而又温暖的关联,因此书名也已《读中文系的人》命之。
2023年5月27日 已读
我的辽阔天地 豆瓣
LES GRANDS ESPACES
9.0 (16 个评分) 作者: [法] 卡特琳·默里斯 译者: 张迿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22 - 10
★第46届安古兰漫画节决选作品,在法、德、英、西班牙多国出版,屡获高星口碑。

★法兰西艺术学院首位漫画家院士卡特琳·默里斯自传性质代表作,以清新灵动的画风,讲述妙趣横生的乡间日常。

★这也是一个现代女性成长故事。浓郁的文艺家庭氛围、热爱园艺的父母以及乡村宽阔自由的土地,让两姐妹在文艺作品和大自然的滋养下成长,学会用轻松幽默的态度反击他人的贬低和规训,活出属于自己的宽广人生。

“我在乡下长大,童年的梦都在大自然里。”

为了抚养我和姐姐长大,父母带着我们离开城市搬到了乡下。爸爸说乡村会带给我们好运。新家是座破败的农场,父母把它变成了媲美凡尔赛宫的大花园。我们的农场是一座宝藏,从地里挖出的雕像、骨头、钉子、牛粪都展示在我们的家庭博物馆里。我们在树 下读普鲁斯特、左拉,也感受大自然的辽阔和自由。妈妈说,没有什么物品可留作遗产,除了玫瑰和树。我们就这样和树木花朵一起,肆意生长,温柔歌唱……
2023年5月9日 已读
非常非常爱这种风格
图像小说
吃土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希•阿克斯(Josh Axe) 译者: 王凌波 / 魏宁 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7
★★★
“飞鱼”菲尔普斯的保健医生,美国著名自然医学专家兼临床营养学家前沿之作
《谷物大脑》作者等众多医学权威强力推荐
美国亚马逊疾病类图书畅销榜首
译成英法德日等11国语言
颠覆“杀菌有利于健康”的传统思维,普及“脏一点儿更健康”的全新理念!
破解过敏、肥胖、慢性疲劳、关节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众多问题的根源!
……………………
◎ 编辑推荐
★ 美国亚马逊总榜畅销书排名2,860(2017年9月30日数据),目前排名6,699。
消化器官疾病类新书榜 第1名
图书>医学>内科>消化器官 分类排名第3
图书>医学>内科>胃肠病学 分类排名第3
健康,健身与节食>疾病与身体疾病>腹部 分类排名第5
读者评价: 703个读者评价,平均4.6分(总分5分)
★《纽约时报》第一名畅销书《谷物大脑》、畅销书《血糖解方》《激素重置饮食》《激素疗法》《抑郁药不要》、《糖影响饮食》等作者、医学权威赞誉推荐。
★ 来自前沿科学的惊人真相,百病之源“肠漏症”的首次诠释:过敏、肥胖、痤疮、慢性疲劳、关节炎、糖尿病、消化不良、甲状腺疾病、免疫力低下等众多问题,其根源都是鲜为人知的“肠漏症”。本书通俗易懂、深入彻底地讲解了肠漏症的发生原理和广泛危害。
★ 简单易行的自然疗愈方案,人人适用的整体健康提升方式:本书方案既可强健肠道、改善免疫,也有益于身心健康,帮你调节消化、减少过敏、平衡激素、降低体重、改善精力、集中注意、稳定情绪。
……………………
◎ 内容简介
80%的人都有肠漏症,但是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这种病的存在。肠漏症是众多疾病的根源,包括慢性炎症、过敏、肥胖、自身免疫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疲劳、糖尿病、关节炎,甚至癌症。
本书中,乔希·阿克斯博士利用真实患者案例和科学研究成果,生动诠释肠漏症为何发生、对全身的广泛影响以及如何治愈它。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健康理念:回归大地,过上“吃土”生活。阿克斯博士提供了简单的方法以及步骤简单、花费不高、容易使用的解决方案,让我们可以获得那些必需的微生物。
2023年5月4日 已读
排版错误太多
战斗细胞 豆瓣 Goodreads
Immune:A Journey into the Mysterious System That Keeps You Alive
8.5 (11 个评分) 作者: [德]菲利普·德特玛 译者: 李超群 海南出版社 2022 - 10
★ 火爆10年的短视频栏目全面集成与拓展
作者创立并主理Kurzgesagt—In a Nutshell(简而言之)栏目,用电脑风格的动画和绘图介绍种种科普内容,2013年年至今发布视频逾160条,在YouTube积累了近2000万订阅者,总播放量超20亿次,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近9000万!本书正是其中的主体部块免疫、微生物学内容的全方位集成和拓展。
★ 在日常生活中讲解免疫系统的抗病原理
感冒高热,发炎红肿,误碰毒物,细胞恶变……是免疫系统带着它的数万亿细胞苦战和坚守,让这些日常的健康波折没有成为致命灾害,让我们不会分分钟死掉。如此重要的人体系统,我们怎能不去多做了解,助力它更好地发挥作用?本书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好途径之一。
★ 时髦、突出的视觉风格
凸显电脑图形风(CG)的设计,是“简而言之”节目也是本书的突出视觉特色。本书的五十幅左右配图足以令人爱不释手,信息呈现时髦又清晰。
★ 通俗俏皮,可爱的大实话
本书的文风特色则是“亲切易懂”,用大量恰切的比喻帮读者轻松理解复杂的免疫学:普通体细胞是平民,免疫细胞是各种专门士兵,肠道有益菌是可爱小兔子,抗体是小龙虾……脚注中的吐槽更是本书一大特色,让你领略正文里无处安放的文身失败奇遇、ACG内部梗和对免疫学家命名的不满……
★ 新时代终身学习楷模;他可以,你也可以
德国信息设计师,因学习项目的偶然机会和自身的身体剧变——当然最终是因为对世界的强烈好奇——结识并热爱上了免疫领域,十数年间不断学习,成为广受欢迎的英语科普传播者。所涉内容不仅包括免疫、微生物学,更有天文学、核物理、宏观经济与人口、哲学……不一而足。知识能武装自己,也能帮助别人。他可以,你也可以。
————————————
既直观、轻松,又精准、实用,还不乏时尚、极客的气息,这就是本书呈现给你“免疫”知识的方式。它以故事性的讲解和风格鲜明的插图,描述人体的免疫机制、免疫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各类细胞及重要蛋白(抗体、MHC、细胞因子等),与人有关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益生菌和各种病原体),以及多方的相互作用,介绍自愈、发炎、流行病、抗菌、抗病毒、寄生虫、过敏、疫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种种健康议题,帮你过上更为轻松安泰、胸有成竹的现代人生。
2023年5月4日 已读
原来真的跟喝脏水有直接关系啊😭
平原上的摩西 豆瓣 谷歌图书
7.7 (65 个评分) 作者: 双雪涛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 - 4
《平原上的摩西》是小说家双雪涛的代表作,收录十篇极具风格的中短篇小说,以同名作品最为经典:1995年艳粉街的平安夜,一场大雪掩藏的谜案,一次未赴之约,一颗心脏在手中诞生……被命运驱逐的人们,他们是落魄者,从时代齿轮滑落,也是报信者,背负罪与罚的秘密。唯有凡人的爱与信念,在艳粉街上分开层层波涛,辟出救赎之路。十个藏在冰面下的当代短篇杰作,洗净尘垢,压紧命运,将灵魂送至一个人迹罕至的庙堂。
【编辑推荐】
★ 小说家双雪涛代表作《平原上的摩西》新版归来——享誉国际的中文小说经典,电影《刺杀小说家》原著作者热门影视改编IP,输出英、意、韩、日多国语言版权。小说家双雪涛荣获首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等各大奖项,多部作品均有影视改编计划。易烊千玺、雷佳音、董子健喜爱,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长文赏读,作家张悦然、李静睿力荐:“这是我们这一代真正可能留下来的作品。”
★ 唯有爱与信念,辟出救赎之路。周冬雨、刘昊然主演同名电影2021上映,演绎平凡人的“摩西之光”——适合剧本杀的烧脑原著,难以破解的悬疑小说拼图:1995年艳粉街的平安夜,一场大雪掩藏的谜案,一次未赴之约,一颗心脏在手中诞生……火球从空中落下,两个少年的纯真约定,却引发不可预测的连环风暴,众人的命运由此骤变。“只要你心里的念是真的,只要你心里的念是诚的,高山大海都会给你让路。”用生命感书写的元气小说,冰得烫手,浪漫而纯真。《白日焰火》导演刁亦男监制重磅新戏,爱奇艺同名剧集年度巨制。
★ 双雪涛的艳粉街,十个藏在冰面下的当代短篇杰作——世纪末寒冷的北方图景,从时代齿轮脱落的人们:工厂的无赖老马、穿校服下棋的父亲、我的朋友安德烈、火车上的跛人、流浪诗人老萧、狱中归来的和尚,失踪于列宁格勒的少女……艳粉街故事迷宫,善与恶的人性挣扎,被命运驱逐的人们背负罪与罚的秘密,前来报信。穿过世界的层层暴力与荒谬,双雪涛以罕见的血气与深情,为一个遗失的世界打捞公正与荣耀,铸刻时间深处的信仰与爱。
★ 全新典藏版,千呼万唤,摩西归来,著名书装设计师陆智昌操刀——朴素典雅,经典质感,青泥色日本进口野陶纸呈现大地尘土触感,烫金工艺优雅隽永,完美演绎“摩西之光”,笔端有血气,酷寒中有温情。
2023年4月30日 已读
怎样玩转信息 豆瓣
Information Now: A Graphic Guide to Student Research
作者: [美] 马特·厄普森 / [美] C.迈克尔·豪尔 译者: 孙宝库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9 - 7
📁 编辑推荐
📚 大学生必读,写论文、做研究必备
如果你是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或者是经常要跟信息打交道的人,这本书你越早看越好。它能让你了解信息组织原理、掌握信息辨识技巧、成为信息检索高手,让你在写论文、做研究的时候底气十足。
📕 芝加哥大学权威出版,风靡全美的信息科普宝典
美国大学推荐必读书籍,几乎涵盖了每个准备充分的大学生应该知道的一切。究竟美国大学生是怎么做研究、写论文的?世界上最科学、最先进的研究方法,到底能让你少走多少弯路?这本书能带你找到答案。
💻 提升“信息素养”,追求卓越的第一步
你是智慧的信息使用者吗?现如今,“信息素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却往往被忽视。信息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优质信息可以让你“赢在起跑线上”。阅读本书,可以大幅提升读者的信息素养,不仅有益于学生、学者的学术研究工作,更可以让人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拥有远超他人的优势。
📌 漫画形式,轻松易读
本书通过漫画的形式,让学生们带着轻松的心态去了解与信息有关的基本知识,进而充满自信地进入充满挑战的学术研究世界。不同于一些常见的冗长、枯燥的信息检索指导类图书,本书是市面上难得一见的以漫画形式教授信息检索知识的书籍。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信息检索知识、成为同学们崇拜的对象甚至学术研究大咖吗?这本书会是你的不二之选。
📢 强调版权意识,规避学术造假雷区
如今,国内学术圈造假的案例数不胜数,危害甚广,一次漫不经心的抄袭行为就可能断送一个人的学术生涯。这些令人扼腕的先例往往与当事人的版权意识淡漠有关。这本书可为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学生们提前敲响警钟。
📁 名人推荐
◎通过漫画这种形式,让大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态进入充满挑战的学术研究世界,这是市面上能找到的蕞好理解,最有趣的研究方法指南。这本书也许不能拯救世界,但肯定可以拯救第一次面对论文写作、遭受打击的大学生的心灵。
——莉兹•西特龙,教导馆员,太平洋路德大学
◎在复杂的世界中,信息辨识是我们需要不断精进的技能,没有它,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迷失在信息海洋之中。厄普森、豪尔和坎农的《怎样玩转信息:研究方法指南》为我们寻找出路提供了实用的指引。
——罗伯特•G. 韦纳,图书馆流行文化区管理员,德克萨斯理工大学
◎厄普森和豪尔作为图书管理员的经验保证了《怎样玩转信息:研究方法指南》这本书提供的信息符合专业标准并易于实践,坎农幽默的绘画风格可以让读者阅读得更加轻松。就让他们这些英勇的图书管理员帮助学生们排除信息搜集过程中的诸多陷阱吧。你不会后悔的!
——卡罗尔•L. 蒂利,图书馆学学院,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尚佩恩分校
📁 内容简介
《怎样玩转信息:研究方法指南》是一本以漫画的形式教授大学生信息辨识能力的书,它颠覆了高等院校学生做调查研究的方法。本书不同于常规教科书,书中采用了大量幽默好玩的插图,附带一些精心设计的小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们成为一名智慧的信息使用者。通过这本书,学生们可以学习怎样评估信息,怎样把获取的信息整合到已有的知识构架体系当中,并开始明白信息使用道德的重要性。本书由两位图书馆专业人士合著,总结了美国大学图书馆联合会高等教育信息辨识能力工作组的信息辨识信息框架中的概念和技巧,既有趣又透彻易懂,能够帮助读者成为更有能力的信息使用者和创造者。
2023年4月25日 已读
给姐姐买的,干货还是有的,适合没有文献检索基础的人
研究是一门艺术 豆瓣
The Craft of Research
8.4 (25 个评分) 作者: Wayne C. Booth / Gregory G. Colomb 译者: 陈美霞 / 徐毕卿 新华出版社 2009 - 8
本书介绍了一种环形研究过程:思考-写作-修订-重新思考,并提出了在寻找话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组织论据、起草初稿、修改润色等各个环节中贯彻以读者为中心原则的具体方法。如何将模糊的兴趣转为一个值得提出和解决的难题;如何建立一个论证,并让读者愿意接受你的观点;如何预知那些思维缜密且具有批判力的读者的不同意见,并适当地加以回应;如何撰写导言与结论,回答这个最棘手的问题:“那又怎样?”如何从读者的角度阅读自己的作品,因而知道该什么时候以及如何修改你的研究报告。
2023年4月25日 已读
现代精神之花 豆瓣
作者: 徐前进 2023 - 1
【亮点推荐】
☆“日常生活&档案生成”系列最新篇,新锐学者徐前进继《流动的丰盈》《驶于当下》后的又一力作!
☆把东北作为一种方法!一次极具先锋意义的思想实验,一次本土视角的城市深观察;从日常景观中重新发现东北,发掘隐藏的中国现代精神;呈现被人忽视的日常生活,留下时代变迁的文本,用记忆对抗遗忘
☆我们都是日常生活的专家之“城市”篇,用个体的经验感受,通向具体真实的日常叙事。
人民大街、流行音乐、垃圾箱、电梯、快速路、地铁、早市、辅导班……这些转瞬即逝的日常景观,在生长与消失中,记录着一个东北工业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历史学学者陈恒、社会学学者陆远、作家班宇、人类学学者黄剑波诚挚推荐!
“关注普通人和琐碎的事项,试图将那些转瞬即逝的日常景观转化为面向未来的档案。”
“事实上,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东北,就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理解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多元、多歧与曲折。”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次先锋的思想实验,作者以在地的观察视角,从空间、物质、人物着眼,考察一个东北工业城市具体层面上的景观与抽象意义上的城市内涵。那些正在变化或已经消失的事物,逐渐成为现代精神的象征。记录东北城市的日常景观,这既是普通的,又是特殊的,它意味着我们必须诚实地面对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那些生长的、消失的事物,正蕴藏着我们未曾仔细了解的现代精神,属于中国城市的现代精神。
---
【作者简介】
徐前进,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曾在伯明翰大学、巴黎政治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访学。著有《流动的丰盈:一个小区的日常景观》《驶于当下:技术理性的个体化阐释》《一七六六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的变形》,译有《启蒙运动的纲领〈百科全书〉序言》,近年来致力于思考日常生活状况以及相关理论,以实践性的写作开拓文字制度的边界,发掘此时此地的思想意义。
---
【相关评论】
一次对东北工业城市的个人记录,强调当下的日常生活,重视自我和感觉能力,关注普通人和琐碎的事项,试图将那些转瞬即逝的日常景观转化为面向未来的档案,这当然也是一种历史写作,亦是一种理论思考的努力。
——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 黄剑波
我们或许很熟悉“东北文化”,却对“文化东北”充满隔阂与误会。事实上,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东北,就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理解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多元、多歧与曲折。在本书中,我仿佛听到赖特·米尔斯有关“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呼声,在半个多世纪后,这一呼声得到了来自东北的响亮回应。
——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助理、“群学书院”主理人 陆远
2023年4月23日 已读
论证片面,言之无物,观点陈腐
悲伤或永生 豆瓣
作者: 韩东 2022 - 7
【编辑推荐】
*“诗到语言为止。”
*当代诗人、作家、导演韩东首部诗作自选集,集萃1982年至今四十年间四百余首诗歌
*在朴素的语词里,诗歌卸下粉饰,回归语言本身。读韩东的诗如借诗人之眼,在微末日常的事物里洞察深邃细腻的情感。他的笔滑向现实,语言嵌入生活,将稀松平常的一切装点得浪漫又诚恳。
*著名诗人北岛、于坚、毛焰推荐
*护封印银设计,装帧精美,版式精致,用纸优良。
【内容简介】
新时期文学以来的重要作家、「第三代诗歌」代表诗人韩东,曾提出「诗到语言为止」的划代理论。韩东以「穷尽现代汉语的写作可能」为己任,挑战正统观念,坚持个人存在的诗意书写,其作品精确、沉郁,造就了当代诗歌史上的全新经典。本诗集由韩东精心编选,是其40年诗歌写作的全面的总结,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创造性以及汉语之美。
2023年4月10日 已读
我决定以后慎买国内男诗人的诗集
内科学(上下册) 豆瓣
作者: 王吉耀 编 2010 - 8
《内科学(第2版)(套装共2册)》内容简介:强调启发性以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第二版教材的另一大特色。更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成为自己头脑的主人,批判地看待事物,辩证地对待知识,创造性地预见未来。同时,这版教材也特别注重与五年制教材、研究生教材、专科医师培训教材以及参考书的区别与联系。
2023年4月8日 已读
走向和谐 豆瓣
作者: 杨纪平 2014 - 9
20世纪美国南方天主教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的一生平凡而神秘,集作家、批评家、知识女性、幽默家、天主教徒、南方人和鸟类爱好者于一身。正如奥康纳儿时所饲养的“倒行的小鸡”到成年后饲养的“开屏的孔雀”,平凡中成就了独特的美丽。杨纪平著的《走向和谐(弗兰纳里·奥康纳研究)》以奥康纳人生中的宗教、种族、两性和历史四个核心元素为切入点,并将各个层面进行综合阐释,透过其作品表面的怪诞、暴力和死亡逐步探讨其中蕴含的深层次的和谐思想观。
草坪的复仇 豆瓣
Revenge of the Lawn
7.7 (7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理查德·布劳提根 译者: 肖水 / 潘其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1
【编辑推荐】
♣ 布劳提根的短篇小说在最不可能之处告诉我们,琐碎的日常也能闪现诗意的灵光
他擅长以轻盈灵动的视角观察世界的运转和精神的低语,在被我们忽视的生活细节中找寻到诗意。布劳提根是独属于那些饱受摧残者的温柔诗人。他的书写,令那些渺小的灵魂得以面对生活的狂怒,浸入治愈的清凉。
♣ ’60一代精神风貌的代表,他的小说,以独特又诗意的方式再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嬉皮青年生活,将我们带回那个鲜花与浪潮的“爱之夏”
忧伤的酒鬼、底层文学家、荒野猎鸭人、城市之光书店的顾客,永远喝不完的波特酒和永远讲不完的爱与孤独的故事……这些布劳提根反复书写的人物与他们的生活,组成了一部献给嬉皮士时代加州生活的颂诗。
♣ 诗与小说的融合,突破传统文体的先锋开拓:布劳提根被认为是“第一位后现代主义小说家”,这些作品堪称他的传世之作
幽默、荒诞、隽永,介于诗、随笔和小说之间的独特阅读体验。布劳提根的诗人气质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当代小说创作注入无限可能性,这些作品如同一些彩虹色泡泡,在空气中自由飘浮,又砰的一声忧伤地破灭。
♣ 对海明威式极简美学的继承和发展,俳句般凝练的诗意在小说里完美呈现:一缕烟或一小口啤酒的阅读体验——“布劳提根是美国的松尾芭蕉”
惊人的超短篇创作,最短的原文只有五十个词——对布劳提根来说,“精简”几乎染上了道德的意味。在这个滔滔不绝的时代,布劳提根像一只吝啬的石像鬼,抿紧嘴唇,沉默地守护着人类的语言殿堂;而他一旦开口,语言便重新拢聚迥异的意象,发掘出似乎不相干的事物间被遗忘的联系。
♣ 影响村上春树和一代美国嬉皮士,肯·凯西、西摩尔·劳伦斯等著名作家、出版人倾力推荐
他描绘的静谧、温柔又充满幽默的个人世界,是平凡作家模仿不来的。——村上春树
当我们所有人都被遗忘,人们还在阅读布劳提根。——肯·凯西
♣简体中文版首次引进出版,粉丝翘首以盼近六十年
本书英文版于1963年上市,近六十年后,简体中文版首度翻译出版。
♣新锐设计师山川担纲装帧设计,文学博士与医学生译者联袂精译
110*185细长小开本,优美便携,趣味盎然。复旦大学文学博士、诗人肖水与医学生潘其扬满怀文学之爱,跨界合作翻译。
【内容简介】
“如果不是因为人们都需要一点爱,这可能会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而且,天哪,有时候他们不得不经历所有的不幸,只为找到一些爱。”
本书为美国反文化运动代表、“后垮掉派”诗人理查德·布劳提根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短篇小说六十二篇,大多数围绕着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中心、嬉皮青年的“精神圣地”旧金山展开。
这些故事都极短,最短的原文只有五十个词——布劳提根继承了海明威式克制简洁的叙述风格,又从散文与现代诗中汲取灵感。作为这一先锋性开拓的结果,布劳提根得以在“删繁就简”的美国短篇小说传统上走得比前辈们更远。他以这种极简笔触加上诗人独有的想象力,将日常生活写得妙趣横生,用带有悲伤的幽默为读者扫去现实的沉闷,呈现出生活的多样切片,处处洋溢着超现实的意趣。这些轻灵如彩虹、顽强如石头的文字,展现了布劳提根作为成熟小说家独树一帜的隽永风格。
【媒体推荐】
他描绘的静谧、温柔又充满幽默的个人世界,是平凡作家模仿不来的。
——村上春树
当我们所有人都被遗忘,人们还在阅读布劳提根。
——肯·凯西
如同《在美国钓鳟鱼》,在他无拘无束的奇妙叙述下,古老的历史、失落的风景,以及绝望如爱伦·坡般的作家鬼魂,在彩虹色泡泡中飘浮,又砰的一声忧伤地破灭。
——《卫报》
布劳提根的最堪传世之作,实际上是他的短篇小说和诗作——短小篇章包含了睿智、创新的意象以及转折离奇的措辞,几乎注定永久地拥有读者群。
——《纽约时报书评》
他是一位在马克·吐温的传统中出现的别开生面的美国作家,他称得上是最优秀的美国作家。只有他的死,能让我们堕落。
——西摩尔·劳伦斯
2023年4月2日 已读
如何做田野笔记 豆瓣
Writing Ethnographic Fieldnotes
8.4 (10 个评分) 作者: 罗伯特•埃默森 / 雷切尔•弗雷兹 译者: 符裕 / 何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6
近几年,许多人类学家开始强调写作的重要性。而众所周知,民族志写作的起点和基础是研究者的田野笔记。那么,如何做田野笔记呢?
为此,三位具有丰富田野实践和教学经验的人类学家,给出了一系列实用而又指导性的建议。本书通过大量的正在撰写的、“未完成的”田野笔记实例,考察了田野研究者如何将亲身经历和观察写成田野笔记的过程,讨论如何运用田野笔记来讲述民族志故事的方法,以及帮助研究者基于田野笔记撰写民族志的关键步骤。
本书致力于提出一套实用的田野笔记写作指导,以帮助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口述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因为田野研究和人类学方法在以上学科中都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另一方面,对于政治学、商业管理、传播、社会福利及公共卫生等学科,田野研究和民族志也可以作为次一级的辅助研究方法。
《如何做田野笔记》系美国当代知名人类学家罗伯特·埃默森等撰写的一部有关人类学研究专著。田野调查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而其中的关键之处,就是如何作田野笔记。此书结集的数位人类学家的经验谈,对此项工作作了详尽、清晰的阐述,也是该学科基础方法的指导之作。
2023年3月27日 已读
有点车轱辘
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 豆瓣 谷歌图书
Shop class as soulcraft:an inquiry into the value of work
7.0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马修·克劳福德 译者: 粟之敦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 5
[内容简介]
● 这是一部为工匠精神正名的作品,一部探讨机械化生产时代如何重拾工匠精神的作品。它颠覆了鄙视体力劳动者的传统教育价值观,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探索和思考人类生活与工作的意义。
● 本书作者是拥有哲学博士学位的摩托车修理工。他对现代的工作场所进行控诉,细数它让我们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种种罪行,令人震撼。在书中,作者描述了教育体制如何摧残我们的天性,并向我们揭示了一种更丰富、更充实的生活方式。
● 本书作者认为,大学是一张通往广阔未来的门票,但并不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唯一道路。如果你有学习的天赋,愿意将时间花在钻研学问上,那么,就带着工匠精神去上大学,深入地学习。如果你对上大学没有兴趣,那你要知道,要过上体面的生活,并不一定要经历那些磨难。即使你必须要上大学,也可以在暑假期间再学习一门手艺。你应该成为一位独立的工匠,而不是一个待在格子间里、在信息系统前软弱无力的、或低级别的“创造者”。
[编辑推荐]
● 出版以来,本书先后荣获《出版人周刊》年度畅销书、《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名利场》年度十佳作品、《旧金山纪事报》年度畅销书、《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年度畅销书、《华尔街日报》假日好书推荐、《金融时报》编辑推荐奖等奖项。
● 用自己的手去制造和修理东西本来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现在似乎在社会上销声匿迹了。幸好,这本书将这种精神重新带回我们身边。坐办公室的人经常觉得和物质世界脱节,感觉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有很多不想读大学却被逼着读,接着又进办公室做白领的人,对他们来说,生活似乎无法按照自己希望的轨迹前行。这本书让人们见识到手工行业与工匠精神的荣耀回归。它告诉我们,手工业一样可以让我们过上体面的生活,是一条值得选择的人生道路。
● “后工业化”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手工劳动,是否还需要工匠精神?克劳福德用第一手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告诉我们,手工劳动在认知、社交和心理等方面都有具有积极的意义,认为手工劳动即将消失的观点不仅荒谬,而且存在问题。工匠精神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满足感。无论做什么,只要带着工匠精神全心投入,你就能够感受到工作真的是有意义的,而你也绝对不只是一个待在格子间里,在信息系统面前显得软弱无能的“创造者”。
● 湛庐文化出品
2023年3月10日 已读
合适推荐给跳不出理论 迷信书本的孩子
鲤·写作课 豆瓣
6.0 (8 个评分) 作者: 张悦然 主编 九州出版社 2019 - 3
《鲤·写作课》是给文学青年的信念之书。我们心怀敬意地邀请来一些当代文学的探索者,在本书中谈论创作时对他们而言至关重要的事物。唐诺、张定浩、双雪涛、陈卫从自身经验出发,分享在语言、阅读和自我训练等方面的心得。深入西方文学场景最前线的颜歌,为我们发回那里的信息;钱佳楠翻译的爱荷华作家工作坊主任关于创意写作课程的文章,则提供了这个传奇项目的内部视角。《伦敦书评》等英文刊物的撰稿人盛韵谈论为外媒撰写非虚构作品时的要点;将华语推理写作重新推上巅峰的香港作家陈浩基、国内著名科幻作家飞氘,则分享了各自在类型写作领域的经验。
麦克尤恩接受了自己在中国的译者和编辑黄昱宁的采访,细数自己的创作历程,也为如何从短篇小说写作过度到长篇提供了建议。
在本书中,“匿名作家计划”最终辑隆重亮相,在《鲤·匿名作家》《鲤·时间胶囊》中保密了两辑的参赛人员名单也在此一并公布,为这场旨在“回归写作的原点,只看作品,不看作家”的文学竞赛画上完满句号。
2023年3月9日 已读
喜欢《作家工作坊》
书店 写作
中國近代史(上冊) 豆瓣 谷歌图书 谷歌图书 Goodreads
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9.7 (31 个评分) 作者: [美] 徐中約 译者: 計秋楓 / 朱慶葆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1 - 8
《中国近代史》(The Rise of Modern China)自1970年面世后五次修订,销售数十万册,为欧美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著作及最畅销的学术教科书,是一本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作品。
这部近代史自清朝立国起,下迄21世纪,缕述四百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然作者明确指出,这段艰难的历程并非如大多西方汉学家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作者拈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三条线索,作为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并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的描摹,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
作者徐中约虽身处欧美学界,在书中想表达的却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对近代中国发展进程的看法”,但这种表达不囿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开出一种折衷调和的历史观。作者以超越意识形态、阶级、党派、种族和文化的眼光,怀抱对各色历史人物的宽容、同情、善意之心,能够公平公正、客观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并且参考了巨量不同语种的档案文献及研究著述,以跨学科的方法写就这部描述近四百年中华民族之挣扎历程的史学巨著。
2023年3月9日 已读
中國近代史(下冊) Goodreads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9.1 (16 个评分) 作者: Immanuel C.Y. Hsu / 徐中約 译者: 計秋楓 / 鄭會欣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2 - 5
本書是根據The Rise of Modern China第六版翻譯而成。全書分為上冊及下冊。英文原著1970年面世後,先後修訂六次,銷售數十萬冊,為美國大學中國研究的權威著作。本書內容以清朝立國起,以迄二十一世紀,縷述中國近四百年歷史之演變。本書包括了第一至二十一章,包括清帝國從建立、興盛,以至衰亡;西方宗教、帝國主義及商業活動衝擊中國;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及列強瓜分中國;維新變法、立憲運動、辛亥革命及新文化運動。
本書不囿於任何一家學說或主義,開出一種折衷調和的史觀,能夠公平公正、客觀冷靜地看待歷史事件;本書作者參考了大量西方及日本學者的研究及檔案資料,內容充實,極具參考價值。其中每章章末皆附有該章最新的重點參考文獻,對教研進修甚為珍貴。
2023年3月9日 已读
盐镇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8.3 (54 个评分) 作者: 易小荷 新星出版社 2023 - 2
◎ 编辑推荐
★“她们的命运里,有你所不了解的中国。”
第一本深度书写中国乡镇女性生活、情感与命运的佳作。罗新、梁鸿、李海鹏、许知远、伊险峰 赤诚推荐!
“它蕴含的丰富性将会让盐镇在文学和文化史意义上留下一席之地。”——伊险峰
★知名媒体人易小荷历时一年沉浸式调查,采访近100位当地居民,以12位女性在阶级、城乡、偏见中挣扎求生的故事,展开一个我们身边的、你不曾了解过的真实的底层中国。
★盐镇,一个位于中国“锈带”的边地小镇,也是4万多个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嬗变阵痛的中国小镇之一。把它作为样本,可以管窥更广阔的真实中国的面貌。
★不被看见、不被听见的她们,是每一个小镇女性,每一个没有走出去的我们的缩影。
早早辍学在小镇叱咤风云的00后幺妹,经济独立却惧怕离婚的女强人,面临家暴威胁却选择复婚的媒婆,历经四嫁开猫儿店的九十老妪……我们说着同样的语言,被同样的历史洗涤,某种程度上她们就是我们。
她们的故事不是历史的注脚,她们就是历史本身。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让读者时刻都会感到触目惊心的书。
在四川南部的古老盐业小镇,女人们过着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的生活。早早辍学在小镇叱咤风云的的00后幺妹,经济独立却惧怕离婚的女强人,面临家暴威胁却选择复婚的媒婆,历经四嫁开猫儿店的九十老妪,她们在21世纪仍旧重复着古老时代的人生轮回,在婚姻和贫困的夹缝里,挣扎求生。
中国有四万多个乡镇,却只有一个北京、上海、深圳。易小荷回到故乡,选择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镇,又在这里选取了12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持续探寻她们对国家、社会、家庭、婚姻的理解,跟随她们再一次经历被“放咸”的人生。她想知道,在这样一个被遗忘的小镇,那些默默无闻的女人们,在新旧交替的时代里,会活出怎样的人生?
历时一年的田野调查,易小荷记录下不被看见、不被听见的她们的生命。在这个如盐一般凝固在时光里的小镇,我们将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城乡中国。
◎ 名人推荐
这是一本有关“愤怒的女性”的书,与约翰·斯坦贝克上世纪三十年代所做的事情一样:触及生活苦难的深处,抱以巨大的怜悯,爱,还有对不公正、对不平等的愤怒。易小荷通过这些女性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感慨“命运”是浅薄的,女性愤怒的指向清晰。
无论是国民性的挖掘,还是性别意识的自觉,易小荷似乎承继了民国一脉,这本书让我想起萧红的《呼兰河传》,它带给我的震动也同样如此,它蕴含的丰富性将会让“盐镇”在文学和文化史意义上留下一席之地。
——知名媒体人、作家 伊险峰
《盐镇》对于女性如何在困境中度过漫长时光的关注,及其质感丰富从容不迫,都令人想起最好的女性作家们。同时它也是唤醒我们关于“严肃”一词的记忆的真正的新闻报道,是关于女性的系统性困境的一份扎实的证词。它的内容和质量,都让人不仅意识到女性多么令人同情,还意识到她们多么令人尊敬。
——知名媒体人 李海鹏
十二个女性的人生,照亮小镇所有的后街,成就一曲不向命运低头的生命颂歌。纵然太史公复生,也不见得会比易小荷做得更好。
——北大历史系教授 罗新
易小荷的《盐镇》读起来鲜明、真实、富于质感。小镇中的每一个人都携带着各自独特的生命气息、命运经历从质朴无华的小镇走出来,既呈现了作为个体的血肉气质,也汇入了时代精神的沉渊。在此意义上,小镇、小镇上每一器物和每一个个人都拥有了极为动人的存在感和历史感。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这样一个“盐镇”。
——作家 梁鸿
多谢小荷的敏锐与深情,这些总被淹没、忽略的故事才来到我们眼前。古镇上的悲喜命运,令我感慨不已。
——单向空间创始人、作家 许知远
阅读《盐镇》,感受盐浸入创口的切肤之痛;虽写女人,却道出底层民众的惨淡人生;结构性困境隐约可见:贫穷,病痛,暴力、懦弱,无奈,冷漠,麻木的根源所在。一个心怀悲悯的媒体人,如此关注下层普通人的生存状态,难能可贵。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郭于华
2023年3月6日 已读
太苦了,看得好难过
海边的房间 豆瓣 Goodreads
7.6 (215 个评分) 作者: 黄丽群 理想国|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8
台湾新生代小说家黄丽群的代表短篇小说集,十二个坏掉的人,十二个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好故事。小说家熬制典雅细密的汉语,精巧布局,将人间悲欢斩落整齐,写出一个城市畸爱者的幽冷世界:老公寓里的弃女和养父,乡间卜算师与患病的儿子,梦游的宅男,中年独居女人和三花猫……语言的俏皮与一 个个意料之外被冻住的结尾,以及对平凡人事细致入微的体察,构成作品特有的文字张力。无常往往最平常,老灵魂的世情书写,温热冷艳,拨动平凡市井里的人心与天机,失意人的情欲与哀伤,我们日常的困顿与孤独。
◎ 作品看点
★无常往往最平常,台湾新生代小说家黄丽群代表作,简体首次出版——荣获台湾多项文学大奖、两岸跨世代文学家盛赞、豆瓣高人气期待华语小说《海边的房间》盛夏来袭。黄丽群是台湾新生代小说家代表人物,短篇小说集《海边的房间》荣获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林荣三文学奖等华文奖项,同名小说改编影片入选金马影展。简体版首次推出,作者亲选篇目,新增3篇新作,是其二十余年写作生涯的结晶。
★爱的卜算师,老灵魂的世情写作,拨动大命运上的小机关——黠慧之心,刁钻之笔,小说家黄丽群熬制典雅细密的汉语,故事精巧布局,卜算爱与命运,将人间悲欢大戏斩落整齐。老灵魂的世情写作,温热俏皮,幽冷美艳,拨动平凡市井里的人心与天机,失意人的情欲与哀伤,我们日常的困顿与无常。炉火纯青的汉语之美,沉迷进黄丽群爱的算式。
★城市畸爱者的世界,十二个坏掉的人,十二个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好故事——写给孤独患者的恋歌,人生逆旅中的安顿。 “我写了各种不美的,零星的,凋的,毁的,那些我总是不可克制而一再抚摸的人生小瑕疵。一个人如果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舒适的位置,就必须自欺,自欺久了就会坏掉。”语言的俏皮与一个个意料之外被冰冻的反转结尾,形成黄丽群作品独特的文字张力。
★“已经很久没有一路直达阅读沸点,皮肤被烫伤的感觉了。”郭强生、骆以军、柯裕棻、张怡微、七堇年等两岸作家盛赞。——“资质秾艳幽美,可是那美里面暗暗渗着凉气。黄丽群的文字温煦如日,速如风雨。晴日静好的午后,还觉得太平岁月温暖快乐,一转眼,不知哪来的乌云罩顶,大雨倾盆落下。”
◎ 评论推荐
文字有天生的高贵。她的故事如在显微镜下变形虫们不可思议的款款摆动。——骆以军
丽群正是这样的,资质秾艳幽美,可是那美里面暗暗渗着凉气。她的文字温煦如日,速如风雨。晴日静好的午后,还觉得太平岁月温暖快乐,一转眼,不知哪来的乌云罩顶,大雨倾盆落下。——柯裕棻
丽群的小说让我们听见另一种“为甚么不”的疑问,为什么纯情不可以难以下咽?为什么绝望不可以无聊琐碎?她的小说透露出的不急不徐,不标新立异,不大惊小怪,反成就了一种独特主题——美好的破碎。值得期待的小说还真不多,而我终于等到了这一本。——郭强生
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面对一本书,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读下去,生怕要看完了似的,舍不得读太快;一路直达阅读沸点,几乎要烫伤触摸书页的指尖。我惊讶于发现这么好的小说家——黄丽群《海边的房间》真是能定义什么叫杰作的小说集。——七堇年
黠慧之心,刁钻之笔,自慢之人。——傅月庵
文笔细腻尖锐,结构层次清楚,令人惊奇。从未看过女性的嫉妒可以写得这样深沉,这样充满伤害性。——季季
现实最无常,小说人物自己却巴望常态化的人生;无常与常态的辩证,就是黄丽群最新小说集的主要课题。“噢,你也在这里?”张爱玲问。在哪里?就在投资市场中,像黄丽群一样慈眉善目,穿上规范时间节拍的马甲,束紧一点,再紧一点,跟她一起沉迷在她所爱的算式里。——纪大伟
黄丽群《试菜》则“以小见大”,从一个小切口进入,探讨了母爱的复杂内涵。——吴义勤
在台湾,黄丽群拥有众多读者,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在五年之内囊括全岛四次三大报文学奖,更因为她笔尖下的跌宕人生,将故事还原为故事本身,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就是要演给读者看一套悲喜大戏。我第一次读她的作品,是以艾滋病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卜算子》。患病的儿子要照顾养父,好似恶疾与衰老猜拳。小说写得从容平稳,将常情中所可能想象的低落层层推进,不战不逃,套用时髦的话说,对于生命终极的虚无好似一盘没下完的棋静止于家庭。这是取巧的题材,但文中有一句话很动人,黄丽群写道“无常往往最平常”。——张怡微
在黄丽群最具声名的短篇小说《海边的房间》里,最具原创性的,并非某种社会新闻和影视剧里见惯不惊的暴力、情欲乃至伦理戏,而是某种作者企图捕捉的“诡异自明性”,如此,我们不绝于口的所谓现实的荒诞离奇遂在小说家这里转化成人世的“天经地义”。——张定浩
这作者握着的哪是笔啊,分明是一把刀。——豆瓣网友 知暖
有种初读阿乙《鸟,看见我了》时的惊喜,却读到了别样的主题。“畸爱”也许是黄丽群这些短篇中最为耀眼的主题,可她却远未止于此。她以成熟的谋篇布局以及不经意的笔调,看似轻描淡写、却实则入木三分地谈许多“可能性”,谈孤独,也谈空虚,抑或等待,甚至是平淡生活中的荒诞与黑色幽默。有些麦克尤恩早期的影子,尤其像极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豆瓣网友 MagicDon
2023年3月6日 已读
文采斐然,意味寡淡#电子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