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皮皮 - 标记
阁楼上的疯女人 豆瓣
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
8.8 (39 个评分) 作者: [美] S.M.吉尔伯特 / [美] 苏珊·古芭 译者: 杨莉馨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2
当简•爱和罗切斯特跨越身份地位的差异,终于站在神父面前要宣誓结合时,一个疯女人的出现粉碎了简•爱的一切梦想,这个疯女人就是罗切斯特的妻子——伯莎。这个疯女人毁掉了庄园,弄瞎了罗切斯特,自己也葬身火海,但也因此成全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姻缘。
本书问世前,大多数读者对伯莎这 个疯女人并不太重视,自从有了本书,人们忽而重新发现了一个类别。这些疯女人公然无视“妇道”,花枝招展、野心勃勃、作恶多端、自取灭亡……但本书作者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告诉我们,每个温顺善良的女人背后,都或多或少拖着一个癫狂的影子。她们将这个疯女人从阁楼上请下来,就是为了抨击父权主义文化对女性的精神束缚。
《阁楼上的疯女人》被誉为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圣经》,也是当代美国文论中的经典。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重读了19世纪著名女作家如简•奥斯汀、玛丽•雪莱、勃朗特姐妹、艾米莉•狄金森等人的作品,打破了民族、地域与时间等多方面限制的疆界,将19世纪的英美女性文学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综合研究,梳理并归纳了构成19世纪英美女性文学传统中一系列重要的意象、象征与隐喻,如天使、魔鬼、月光、水、面纱、蛛网等等。
此书自问世以来,以其激进的批评姿态和对19世纪英美女性文学的全新阐释,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未读完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豆瓣
Mon livre d'Afrique
8.7 (42 个评分) 作者: [法] 蒂皮·德格雷 著 / 阿兰·德格雷 茜尔维·罗伯特 图 译者: 黄天源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2 - 6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是蒂皮10岁回到巴黎后写下的她与非洲各种野生动物生活在一起的动人故事和亲身感受,同时编入她父母在非洲拍下的130多幅野生动物照片,文字和照片不仅值得欣赏,而且能唤起人们保护自然野生动物的意识。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
外面消失了! 豆瓣
作者: (日)角野荣子 文 / (日)市川里美 图 译者: 彭懿 / 周龙梅 2013 - 1
一位叫“纷纷”的老奶奶和一只叫“小猫”的小猫,相依为命地居住在城市一角的小房子里。她们的房子照不到阳光,但是她们并没有因此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她们一直在耐心而坚持地申请“老奶奶住房”,有一天,信箱里收到了一封信……
这是角野荣子、市川里美两位大师继《爷爷的肉丸子汤》之后联合创作的又一本力作。讲述城市越来越大,人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是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却一直常驻心中的一个温暖故事。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
银河铁道之夜 豆瓣
8.8 (9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泽贤治 译者: 欧千华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 - 5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
翟永明的诗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翟永明 2012 - 4
《翟永明的诗》是“蓝星诗库”系列之一,选入翟永明短诗数十首,力图为读者提供一个集中翟永明诗歌精华的选本,同时对翟永明诗歌世界的有机性有所反映。具体内容包括寻找的钥匙、静安庄、绿房间、迷途的女人、肖像、称之为一切、年轻的褐色植物等。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
卡珊德拉 豆瓣
Kassandra
6.6 (8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克里斯塔·沃尔夫 译者: 包智星 / 孙坤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克里斯塔·沃尔夫是德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本书是她的巅峰之作,出版时曾引起当时的东西两德读者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
小说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尤以《伊利昂记》为依据,叙述的是3000年前的特洛伊战争,但真正所抨击的是当年美苏两霸的核竞赛;它是一本借古喻今的针对性小说,是一种痛斥世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诗篇,其寓意深刻;在作者的笔下,希腊神话这一古老而永恒的题材焕发了新的光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又启迪人们去对世界上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
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VEINTE POEMAS DE AMOR Y UNA CANCIÓN DESESPERADA, LOS VERSOS DEL CAPITÁN, CIEN SONETOS DE AMOR
7.7 (99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巴勃罗·聂鲁达 译者: 陈黎 / 张芬龄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6
【聂鲁达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neruda/ 】
生命中只有两样东西不可缺少:诗歌和爱情。送一首诗给你的爱情!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所有语种中最伟大的诗人”聂鲁达情诗全集,被誉为 “情 诗 圣经” 。全球销量已超过1亿册。
★ 完整收录《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船长的诗》《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包含爱情的一切元 素, 穷尽爱情的一切表达。
★ 中文版首次正式授权出版,由《万物静默如谜》译者陈黎、张芬龄自西班牙语完整译出。
聂鲁达20岁写就时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为他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船长的诗》《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是聂鲁达写给爱人玛蒂尔德的情诗,充满了突发的和炽烈的激情。“爱是这么短,遗忘是这么长”“我喜欢你沉默的时候,因为你仿佛不在”等经典的聂鲁达诗句,打动着每一个恋人。
他的诗篇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巴勃罗·聂鲁达是二十世纪所有语种中最伟大的诗人。他书写任何事物都有伟大的诗篇,就好像弥达斯王,凡他触摸的东西,都会变成诗歌。 ——加西亚·马尔克斯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
北欧现代诗选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芬兰] 伊迪特·索德格朗 译者: 北岛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3 - 7
本诗集精选了两百余首诗作,涉及五十九位诗人,他们来自瑞典、芬兰、挪威、丹麦、冰岛五国;其中既有已经作古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尔·拉格克维斯特、哈里·马丁松,也有活跃在当今北欧诗坛,并在去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诗人特朗斯特罗默。诗集还介绍了对北欧诗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却一直在人们关注之外的诗人及其作品,如芬兰的索德格朗、冰岛的斯泰因·斯泰纳尔等。这本诗集不仅介绍了北欧现代诗歌的起步和发展,也展示了它的成就和将来。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
春雪 豆瓣 谷歌图书
9.2 (39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文洁若 / 李芒 重庆出版社 2014 - 3
三岛辞世之作,丰饶之海第一部,《春雪》,文洁若、李芒译,2013年文洁若先生修订版
男主角松枝清显在与女主角搭乘人力车赏雪时,初吻大自己两岁的绫仓聪子,这一幕让人难以忘怀。清显因为自己的自尊被聪子伤害而倔强不理对方,最终聪子答应了洞院宫治典王的求婚。婚约定下,清显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爱聪子,于是以公布情书为威胁与聪子频频幽会,最终导致聪子怀孕,松枝侯爵不得不出面,帮助聪子前往大阪拿下小孩,聪子最后在月修寺出家为尼。清显最后想要与堕胎的聪子见面,遭到拒绝,在好友本多繁邦的帮助下依然无法得以实现见聪子一面的请求。于是在淡淡春雪飞舞时年仅二十岁的清显留下“在瀑布下再会”的遗言,回到东京两日后因肺炎而死去。
《丰饶之海》,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超长篇巨作,1965年在雑志“新潮”开始连载。丰饶之海是三岛在东京市谷陆上自卫队东部方面总监部切腹自杀前的压轴之卷,将三岛式美学发挥到极致。丰饶之海的名称来自月海之一的丰饶海,存在于月球上的巨大坑洞,虽名为“丰饶”,其实是匮乏。[1] 丰饶之海前后分四部曲——《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丰饶之海是一部以“滨松中纳言物语”为蓝本之“大河小说”(roman fleuve),纳入佛教唯识思想、神道一灵四魂说、能乐“仕手”“胁役”等种种东洋传统概念所写成。为此,三岛由纪夫曾自述:“我正计划在明年写一部长篇小说,可是,没有形成时代核心的哲学,如何写成一部长篇呢?我为此遍索枯肠,尽管现成的题材多得不胜枚举。”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
豆瓣
8.9 (29 个评分) 作者: [日]夏目漱石 译者: 吴树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7
既是爱情三部曲的悲剧终结,也是作者晚期一系列作品的序曲。《门》的男主人公野中宗助和朋友妻阿米相爱结合,招致社会唾弃。他们隐居在不见阳光的房子里,一方面品尝着真诚相契的甜蜜,一方面体味着负疚于人的苦涩,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窘境而不能自拔。这是一部自由真挚的爱情不为社会所容的人性悲剧,也是知识分子追求个人幸福又无法摆脱道德规范羁绊的心灵写照。《门》是夏目漱石反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创作了一个感伤的世界。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
张枣的诗 豆瓣
8.5 (64 个评分) 作者: 张枣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7
这本诗集首次结集了张枣迄今为止所见的全部诗歌作品130多首,展示了这位当代最“低产”的杰出诗人的全部诗歌面貌。其中首次收集了诗人《镜中》之前的许多作品,给读者展示了一个《镜中》之前张枣。也收入了张枣后期的全部重要诗作。如《大地之歌》、《父亲》、《告别孤独堡》以及诸多短诗,包括张枣在病中的诗作。张枣生前的好友及学生搜集了诗人迄今能见到的全部诗作,编成这本诗集。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
星辰时刻 豆瓣
A hora da Estrela
8.5 (65 个评分) 作者: [巴西]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译者: 闵雪飞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 10
不要去证明至为真实之事的存在,要去相信。哭泣着相信。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 -
这是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探问“身份”的一部重要小说。作者刻画了一位从贫穷地区移居到里约热内卢的女孩玛卡贝娅的艰辛生活。她在镜中看到了叙述者的形象,而这个神奇的叙述者以第一人称出现,成为小说中的人物,言说他们的孤独。她与男友分手后揽镜自照,用口红涂满了嘴唇,仿佛找到了她所希望的身份:成为璀璨的超级巨星。在格洛丽亚的劝告下,她寄望于塔罗牌的神力。当她满怀希望地走出塔罗牌师的家门,讽刺而又悲戚的一幕出现了:她被一个金发男子驾驶的豪华奔驰撞倒。濒死的那一刻,幻觉中的“星辰时刻”终于出现,所有的卑微升华成了璀璨。
---------------------------------------------------------------------------------------------------
如果卡夫卡是个女人。如果里尔克是出生在乌克兰的犹太巴西女人。如果兰波当了母亲,如果他活过了五十岁。如果海德格尔不再是德国人,如果他曾书写过尘世的小说。为什么我会提及这诸多的名字?为了定位她。这是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的写作之域。在那里,在最受苛求的作品呼吸之地,她前行。再向前,在哲学家无法呼吸之所,她继续前行,走向更远,比所有知识更远。她越过了理解,一步一步颤抖着隙进这个世界浓重的不理解之中,她的耳力极尽锐利,甚至可以接听到星辰的声息,甚至原子最细微的摩擦,甚至心跳之间的静寂。她是世界的明灯。她什么都不知道。她从不阅读哲学家。然而她却留给人一种印象:她在听着他们在自我的森林中低语。她发现了一切。
——埃莱娜•西克苏(Hélène Cixous)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
未来是一只灰色海鸥 豆瓣 谷歌图书
Sylvia Plath: Collected Poems
7.8 (1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西尔维娅·普拉斯 译者: 冯冬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本书收录了普拉斯1956年后直至去世这一时期所创作的所有著名诗歌,由其丈夫、英国桂冠诗人特德·休斯亲自编辑、注释、作序,曾获1981年普利策诗歌奖,也是作者最全面的一部诗集。诗人去世18年后这部诗集的出版,被誉为1981年最重要的文学事件之一,由此确立了普拉斯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天才诗人这一地位。
普拉斯的诗充满了强烈的意象性,几乎每一首诗都包含了足以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画作的元素。这些比现实飘渺,但比梦境严酷的画面组合毫无顾忌地违抗所有的逻辑、因果乃至时空的定律,解构众神与基督、圣哲与贞女,看似无可理喻,但这一幅幅荒谬、颠倒、时空倒错的画面所传达的焦虑、受挫与被压抑的欲望却是如此地令人心悸、过目难忘,这是任何悦目的色彩所无法企及的。普拉斯用诗句描绘的意象有的宏大荒寂,有的怪诞戏谑,但几乎都隐含着一种内敛的悲伤。因为这些是从一个悲伤的灵魂中自由流淌出的。
普拉斯短短的一生都承受着抑郁症的痛苦,八岁时父亲的死是她一生的鬼魅、她的恋父情结的成因,也是她多首诗中意象的源泉。本诗集收录的《爹爹》一诗即是这种情感最鲜明的成形,也是学者们讨论最多的普拉斯作品之一。诗句中的陈述不是对父亲的事实陈述,而是情感的自述,如同她所有的诗作一样。
普拉斯在1963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1981年,这位死去19年的女诗人被授予普利策诗歌奖。这在普利策奖的历史上是罕见的。直到今天,她的诗作和她的生平依然被人谈论。她的价值是不受时空束缚的,正如她诗作中的那一幅幅意象。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
摸彩 豆瓣
The Lottery and Other Stories
7.6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雪莉·杰克逊 译者: 孙仲旭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1
哥特小说女王雪莉•杰克逊 代表作
美国文学史上重要著作 短篇小说经典
入选美国文库
————————————————————
《摸彩》(1948)是雪莉•杰克逊最著名的作品,小说揭示田园牧歌般的美国小镇一个隐秘而凶险的侧面,是上世纪最恐怖的短篇小说之一,最初在《纽约客》发表后,引起巨大轰动。《摸彩》被改编成广播剧、电视剧、舞台剧,并三次改编成电影。
在这部小说集里,雪莉•杰克逊并未创造一个幻想和恐怖的世界,而是揭示出日常生活中的哥特元素。这种哥特来自生活,又经常回到生活中去,它如此强大,会让我们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
这些故事唤醒了我童年时代最原始的恐惧。
——詹姆斯•希尔顿
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记住雪莉•杰克逊的名字,但所有人都会记得《摸彩》。
——乔纳森•勒瑟姆
雪莉•杰克逊是个令人惊叹的作家,我已经谈论过她好几次了。如果你没读过《我们一向住在城堡里》、《邪屋》或者她的短篇小说,那你等于错过了一些奇妙的东西。
——尼尔•盖曼
雪莉•杰克逊,为文和为人同样的与众不同。她倾听自己的声音,坚持自己的观点,远离知识界和文学界的潮流……她是独一无二的。
——《新闻周刊》
雪莉•杰克逊安静而优美的叙述会让你突然之间不由自主地打个激灵。
——Esquire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
雨后 豆瓣
After Rain
8.0 (21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威廉·特雷弗 译者: 管舒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1
威廉•特雷弗被《纽约客》誉为“当代英语世界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雨后》是威廉•特雷弗著名的短篇小说集,1996年出版后被《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评为年度好书。特雷弗以充满同情的笔触,讲述了十二个直抵人心的动人故事。在《雨后》这部直抵人心的短篇小说集中,我们会遇见一个盲人钢琴调音师,他对第一任妻子的美好记忆随着第二任妻子的到来而逐渐变化;一个婚姻触礁的女人,她必须在愤怒的丈夫与闺蜜之间做出选择;一个为情所困的女子,她独自在意大利山间旅行,因为一幅不知名的《天使传报图》而顿悟……
特雷弗自称是讲故事的人:“也许,我的小说的确有时揭示了人的种种境况,但我并非有意如此。”无论是否有意,特雷弗用他的悲悯、深刻的创作感动了一代代读者。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
裂缝 豆瓣
Cracks
8.2 (10 个评分) 作者: (南非) 谢拉·科勒 / Sheila Kohler 译者: 申屠云峰 / 曹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5
一次校友聚会把当年游泳队的成员重新聚在了一起,但十三名成员只到了十二名。那位没出现的女孩费雅玛是一位拥有倾城美貌的意大利公主,深受游泳队教练G小姐的喜爱,她高贵的气质和友善的性格曾令女孩们嫉妒万分。G小姐个性张扬,思想开放,鼓励学生努力追求自身的欲望。在女孩们的眼中,G小姐是如此迷人。费雅玛的处事态度却令G小姐感到矛盾与困惑,继而神魂颠倒,因为费雅玛就是G小姐心中渴望成为的人。其他女孩的复仇心和嫉妒心绝不允许费雅玛如此伤害她们的女神,最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使她永远地消失在了荒芜的南非草原上。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
小说鉴赏(双语修订第3版) 豆瓣 Goodreads
Understanding Fiction,3e
作者: [美]克林斯·布鲁克斯(C. Brooks) / [美]罗伯特·潘·沃伦(R. P. Warren) 译者: 冯亦代 等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2 - 10
美国新批评派学者布鲁克斯和沃伦合编的一部短篇小说鉴赏集,是新批评理论观点和方法在小说批评与理论领域的体现。选用各种题材和多种风格的短篇小说,加以分析讨论和互相比较,提出鉴别好小说的一些原则,阐述小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小说批评与赏析的范例;目的是为了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他们的鉴赏力,使读者更新近于成功小说的真谛。
作为新批评派细读式批评和理论阐述的名著,本书帮助新批评派在美国大学的文学讲坛中确立了“文学批评”的地位,对文学教学与批评实践影响深远。它既是一本文学教科书,也是文学爱好者的自修读物。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对于广大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文学爱好者和英语专业的师生来讲,它又是一部极佳的小说读本和难得的英语阅读材料。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
好骨头 豆瓣
8.1 (14 个评分) 作者: (加)阿德伍德(Atwood,M.) 译者: 包慧怡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10
是一册诙谐机智、独辟蹊径的文集。作者对许多文学掌故(戏剧、神话、童话等)进行了巧妙的改编。比如莎翁的《哈姆雷特》,阿特伍德把话语权交给母后格特鲁德,为“到底谁杀了老国王”给出了新的解答,给予母后崭新的血肉和真切的现实感;作者又让《灰姑娘》里的丑陋姐姐、恶毒后母为自己辩护;让一只灵魂转世的蝙蝠向读者控诉《惊情四百年》的作者斯托克是如何误解了吸血鬼。题材和技巧上都十分“后现代”,语言精致,先锋而细腻,是典型的女性文学的叙事风格。
当阿特伍德遇上莎士比亚……,作家颠覆厌女主义的超小说,特别收入作者手绘插图10余幅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
平如美棠 豆瓣
8.7 (128 个评分) 作者: 饶平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5
这是饶平如一生的故事。
他不是一个想打仗的人,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去打仗了。又因为和美棠在一起,他最终厌倦了战争,想要回家。
六十年的相守历尽坎坷,命运让他们长久分离。好容易最后又在一起了,美棠却身患重病且渐渐失去记忆。
平如推掉了所有工作,全身心照顾妻子。每天5点起床,给她梳头、洗脸、烧饭、做腹部透析,每天4次,消毒、口罩、接管、接倒腹水、还要打胰岛素、做纪录,他不放心别人帮。
美棠在病痛中渐渐不再配合,不时动手拔身上的管子。耳朵不好,看字也不清楚了,平如就画这画劝她不要拉管子,但画也不管用,只能晚上不睡一整夜看着她,毕竟岁数大了,不能每天如此,还是只能绑住她的手。“她叫‘别绑我’,我听到很难过,怎么办……很痛苦。”
美棠犯糊涂越来越严重,有一天称丈夫将自己的孙女藏了起来,不让她见,平如怎么说她都不信。他已经八十多岁,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她看着他哭,像看不见一样。
他们一生坎坷,到了暮年才有一个安定的居所,但是老病相催,她却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当美棠最终离开后,平如画下了他和美棠的故事,留下了关于她和他们的最美好的回忆。
柴静曾在节目中问老爷爷:“您已经90岁了。难道这么长时间,没有把这个东西磨平了,磨淡了?”老爷爷回答说:“磨平?怎么讲能磨的平呢?爱这个世界是很久的,这个是永远的事情。”
老爷爷还说:如果能够年光倒流的话,我宁愿再回到从前那一段比较艰苦的时代,两个人相守。
这是普通人自己的故事。
只有如此平凡而美好的东西才能拥有长久的感动力量!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
祖母 豆瓣
作者: [英国] 多丽丝·莱辛 译者: 周小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4
《祖母》一书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一部较新的作品,一经出版,就受到多方的好评与关注。本书由四个精致的短篇构成,在风格上依然沿袭了莱辛之前富有怀疑主义的女性经验的叙述风格,而在写作技巧上却更加的娴熟且深刻入微。本书结集的四篇小说可谓莱辛后期小说的精华会众,不仅题材标新立异,而且风格异常鲜明,并示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这四部短篇中,莱辛借其冷眼旁观的叙述,鲜明而残酷地展现了她笔下的生活。该四篇小说的主题各自迥然而微妙成趣:小说一中,两个女人彼此勾引着对方年仅十几岁的儿子,可她们之间却仍旧保持着不灭的友谊;小说二中,一位年长的律师叙述了一个外表光鲜却昏庸无度的君主是如何将一种神秘的古文化腐朽衰败的;小说三讲述的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黑人姑娘怀了一个中产阶级白种男人的孩子,而最终被男人的家庭所接受的故事。莱辛的小说处处涌现着其尖刻而锋芒毕露的智慧,而这一特色在本集的最后一篇小说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本故事讲述的是一名二战期间的英国士兵与一名高官的妻子有了私情,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陷入了自己要做爸爸的一种幻念之中,而这个可能性竟使他的人生发生了一次又一次出乎意料的巨大转变。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