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故事只讲了一半 豆瓣
6.9 (7 个评分) 作者: 万玛才旦 中信出版集团 2022 - 3
★ 华鼎奖、威尼斯电影节获奖导演,2020南方文学盛典“年度小说家”万玛才旦短篇十则
★ 陈丹青作序为引,杨庆祥、谢飞、五条人仁科联袂推荐!
本书收录了小说家、导演万玛才旦近年创作的十部短篇小说,展现了普通藏族老百姓的生活群像:满腹民间故事的村庄老人,被认证为活佛转世的 幼子,为了哺乳耗尽心力的新生儿父母,犯下纵火罪行的诗人……青藏高原的风刮过,为他们的故事蚀刻出独树一帜的纹理和走向。
在讲述之中,故事有了广延,传说有了听众,神话有了子民。万玛才旦的笔触质朴而纯粹,以独特的幽默感点缀其间,并在叙事上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万玛才旦的叙述干净、简洁、节制,是对当代写作过于“修饰性”的一种反拨。
——杨庆祥 诗人、评论家
万玛以他难以捉摸而充满人文意识的才华,令人对今日藏地的文艺活力,刮目相看。
——陈丹青 画家、作家
万玛才旦是中国少有的“作家导演”。他先成为作家,后进入电影导演的创作,小说一直是他导演艺术的基础及生命。我即喜欢他的电影,更爱读他的小说。我赞赏和推荐他的新作,愿他在文学与电影中继续双丰收。
——谢飞 导演
读万玛才旦的小说,我感受到他独特的幽默感。他用简洁的文字构建了一个丰富的小说世界。
——仁科 音乐人
乌金的牙齿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7.0 (26 个评分) 作者: 万玛才旦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6
【编辑推荐】
1. 王家卫推荐,台湾金马奖得主万玛才旦短篇小说集
2. 电影与文学的平行创作; 魔幻与日常交织的藏地书写
3. 收录王家卫监制,威尼斯电影节获奖影片《撞死了一只羊》原著小说;收录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原著小说《塔洛》
4. “我渴望以自己的方式讲述故乡 的故事,一个更真实的被风刮过的故乡。”还原一个去猎奇化的、去标签化的真实藏地故乡
【内容简介】
《乌金的牙齿》是万玛才旦全新短篇小说集,包含了十三个故事。在日常即魔幻的藏地之上,穿行着色彩斑澜的各种人物,有嗜酒如命的酒鬼,恭敬虔诚的喇嘛,还有讳莫如深的屠夫与上师,执着于寻找自我身份的牧羊少年,站着瞌睡的少女……他们在执拗中生出孤独,在欲望里产生失落。无论是在传统与现代的边界摇摆,还是在真实与梦境中寻觅,万玛才旦总能用他独特的笔调,使他的人物故事在平常中幻化出奇异的光彩。
诚如马尔克斯在谈及拉美写作时所言 :“那些看上去魔幻的东西,实际上是拉美的现实特征,我们每前进一部,都会遇到对属于其他文化的读者来说似乎是神奇的事情,而对我们来讲则是每天的现实。”对于万玛才旦而言,他的写作环境也是一样——他绝非要以一种猎奇的视角向读者展示藏区的神秘与丰富;相反,他并不强调这些故事背景的特殊,他只写他所见所闻的日常景观——
《乌金的牙齿》中,“我”和乌金原是同班同学,是各怀心事的少年玩伴,但有一天乌金却被选中当了活佛…… 好像一切都没变,但一切却也都变了……
《塔洛》中留着小辫子的牧羊人塔洛要去城里办身份证,却在这番游历中经历了短暂而虚假的爱情、在人财两空之后,塔洛才恍然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办理身份证的过程中,也丢失了自己的身份 ……
《站着打瞌睡的女孩》中,一个可以站着打瞌睡的女孩,因“我”替她写了高考作文被秘书要挟而嫁给了她没有爱过的秘书。失去爱情的女孩,也慢慢失去了可以“站着打瞌睡”这本领,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女孩……
《撞死了一只羊》中,身为货车司机的“我”,在出货的时候,一失神撞死了一只羊,于是我决定要找人来超度这只羊……
……
【名人推荐】
万玛才旦笔下的西藏日常而真实,又带有些许魔幻的色彩。对这片土地,他从来不刻意地渲染和煽情,他更喜欢用一种幽默的笔调写藏族人的生活,写他们的欢乐和忧愁。如果你想了解一个真实的西藏,他的小说,你非读不可。
——阎连科
万玛导演及他所带领的这波优秀的青年电影人,他们对电影的纯粹和付出,令人钦佩。
——王家卫
万玛才旦的小说,有着浑然天成和所有平实手法都掖藏不住的骨子里的华贵, 实在令所有不得不将汉语作为命运语言的写作者肃然起敬。
——刘醒龙
还是得活在日常里啊 豆瓣
希林さんといっしょに。
8.0 (10 个评分) 作者: [日] 是枝裕和 译者: 曹逸冰 2022 - 8
🎬编辑推荐
▪️无论是电影还是人生,其实都能归结于两句话:
“你要活成什么样?”
“你活成了什么样?”
▪️导演是枝裕和与演员树木希林,跨越12年的生命对话,随性坦诚,真挚动人
如果非要把希林老师的魅力总结成一个词的话,那大概是“有趣”吧。所爱的人已经不在此处,伸手无法触及。也许这本书对我而言,就是一封已经不可能寄达的“情书”吧。
——是枝裕和
回头看看自己的履历,我就不由得想:“哎哟,我好像在一个特别合适的位置着陆了嘛。”女儿也说:“妈妈,你好像很走运呢。”所以我是这么回答她的:“因为我人品好呀。”
——树木希林
▪️涵盖两人合作的《步履不停》《海街日记》《比海更深》《小偷家族》等电影
2008《步履不停》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编剧协会奖
2011《奇迹》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2013《如父如子》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2015《海街日记》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观众奖
2016《比海更深》挪威南方电影节银镜奖
2018《小偷家族》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特别收录是枝裕和亲笔悼词、树木希林之女特约稿、40余张珍贵照片、2张导演手稿;随书附赠导演手稿纪念书签
🎞️内容简介
生在这个世界上,能邂逅天职的人怕是不多。而是枝裕和与树木希林毫无疑问是带着“导演”与“演员”的使命降生的。他们经由共同打造作品往来十二年(2007-2018),成了心有灵犀的挚友。
本书为两人共同完成的访谈回忆录,以是枝导演回顾和解读与希林老师共度的点滴时光,串联六场聚焦表演的深度对谈,细致深入地道出演戏一如人生——还是得活在日常里啊。只有扎根日常,才能理解生命。
中国出土壁画全集 豆瓣
作者: 徐光冀 / 汤池 科学出版社 2012 - 1
壁画墓出土的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深藏地下的绘画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历史的真实面貌。
由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10巨册《中国出土壁画全集》,向世人展示了新中国60年考古发掘的数百座壁画墓自西汉至清代的壁画作品2500余幅,其中80%为首次大型彩版面世,弥足珍贵。由我国考古文博专家数百人,历时数年完成。
全书系统地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墓室壁画的发展概貌及其艺术成就。壁画内容涉及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日月星宿、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历史故事、仪卫属吏、农牧生产、山林逐猎、锻铁捣练、厨炊宴饮、乐舞戏剧、建筑器用、衣冠服饰、生活用具、四时风景等方面。反映了西汉至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中上层人士的社会生活、民族文化及宗教信仰。生活气息浓郁,绘画风格多样,时代特征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和学术研究价值。填补了中国绘画史上的较多空白,为中国历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资料。可谓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又一盛事。
本书第一次将中国各省区考古发现清理的各个历史时期重要墓葬壁画及地宫壁画等系统整理,结集出版。
“全集”收录的出土壁画涉及内容丰富多样,形象生动传神,皇室贵胄、平民百姓的生活,天界神话、市井传说的故事,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观以及飞禽走兽、 花鸟鱼虫等都通过古代画匠之手,穿过千百年的时光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不仅是绘画的一种,更是历史上各个时代生活的真实反映,对各类学者、收藏者的研究与收 藏都有重要意义。全国各省区考古所及数百位知名专家学者全面参与,堪称研究、鉴赏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权威图典。为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艺术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破晓时分 豆瓣 Goodreads
8.0 (11 个评分) 作者: 朱西甯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5
听这索链,多少罪!多少孽!和多少冤苦,在一片黑森里摸索而来,在冰霜上滑来。

《破晓时分》是台湾文学家朱西甯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收录十三部短篇经典,首次在大陆出版。人物从《铁浆》中的血气英雄扩展至普通市民,北地乡野传奇与台湾市镇风情相映照,古希腊式悲剧演变为普通人琐细日常与内心战场,呈现更为现代的深邃风景。《春去也》写春日里剿丝师傅的绵绵情思,《白坟》缅怀英雄的陨落,《偷谷贼》悼念正直的衰亡,《也是滋味》写已婚男子的意识流遐想。《福成白铁号》分别以一家四口人的视角,述说牢笼般滞闷的都市日常与生之疲倦。同名短篇《破晓时分》改写自宋代话本小说《错斩崔宁》,直指人与荒谬命运之间的纠葛,一幕震慑人心的悲剧,追问“堕落的过程,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是如何开始的?”

破晓时分,天地不仁,欲与悔、罪与孽,纠结消长,彰显人之存在、人之欲念、人之性灵。在《破晓时分》中,健朗悲壮的北地文风仍存,同时进行丰富面向的现代主义叙事探索,开启台湾现代主义书写的实验。
纪录片导论 豆瓣
Introduction to Documentary
作者: [美] 比尔·尼科尔斯 译者: 王迟 2020 - 7
本书是由当代西方学界公认的最重要的纪录片理论家比尔·尼科尔斯撰写的一本经典纪录片著作。自2001年英文第一版出版以来,本书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发行,目前已经是世界各地高校使用最为广泛的一本纪录片教材。全书系统地论述了关于纪录片的身份界定、表达模式、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的议题。相较于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做了较大范围的修订。同时新增一章,专门讨论初学者如何迈出纪录片创作的第一步。
石头记的虚幻与真实 豆瓣
作者: 马以工 2022 - 10
探秘《红楼梦》的真实原型与艺术虚构
从人物到故事,从版本到脂批,从隐喻到意象,
梳理诸般线索,拆解《红楼梦》的种种谜团
采撷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等名家观点,站在前辈肩膀上入门红学
收录两百余幅全彩插图、《康熙南巡图》拉页展示,大开本还原红楼之美
🪨编辑推荐
文学经典《红楼梦》究竟是虚构之作,还是曹家自传,或是索隐宫廷秘闻?
元妃省亲一事是否暗指康熙南巡、曹家接驾?
大观园的原型是随园、拙政园、留园还是其他?
黛玉、宝钗实为一人,只是代表女性理想与现实的两种面貌?
秦可卿是病死,为何十二钗正册中画的却是“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
书未完,雪芹早逝,徒留《红楼梦》再也理不清的残局。这种天残地缺更增加了红学的吊诡,旷世之谜也只好留待读者玩味。
•一本《红楼梦》小百科,人物与故事,版本与脂批,隐喻与意象……你想知道的关于《红楼梦》和曹雪芹的一切,都可以在本书中发现线索。作者于细微处着手,剖析曹雪芹所处时代与他笔下世界的虚实错杂,带着读者轻松进入红学世界。
•《红楼梦》版本繁多,要想读通《红楼梦》,必须对版本流变有深入掌握。作者溯源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程甲本、程乙本等多个《红楼梦》古本,立足脂砚斋批注的提示,在评鉴中对不同版本的主要变动进行了评析,进一步接近诸本真貌,试图发掘《红楼梦》作者想表达的真意。
•近一个世纪以来,胡适、俞平伯、吴世昌等多位红学大家对《红楼梦》有着各自的考证、体悟与精彩评论。作者博采众家之长,融入自己的红学研究中,对《红楼梦》的背景、文化、创作手法及价值等有着独到而精深的见解。
•在探究《红楼梦》内容的同时,铺陈出一幅曹家主要人物与清初皇室的关系图谱,鲜为人知的皇室秘辛与历史人物的人生际遇一一披露,让你看到《红楼梦》背后的时代图景。
•精装大开本,全彩印刷,收录两百多幅精美插图及多幅《康熙南巡图》拉页,由清初盛景感悟大观园的繁华,领略《红楼梦》的别样魅力。
📜内容简介
《红楼梦》因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和出色的艺术成就,历来被无数人研究。其“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特殊笔法,更是令读者脑洞大开,引发无数联想。
本书从虚幻与真实的视角,逐步拆解《红楼梦》中的诸般细节,从历史上的曹家说起,剖析了书中人物与历史人物的联系,探究了脂砚斋、畸笏叟等《红楼梦》背后人物的真实身份,大观园的原型,故事中节日与节气等的深意,还介绍了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多个版本,辅以大量精美插图,引领读者探寻曹雪芹身处的时代与其笔下世界的关系。作者吸纳了胡适、俞平伯、张爱玲等多位大家的体悟与精华论点,融入了自己多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及七十余年人生的体会,使读者一窥红学堂奥的同时收获别样感悟。
四千周 豆瓣 谷歌图书
Four Thousand Weeks:Time Management for Mortals
7.8 (15 个评分) 作者: 【英】奥利弗·伯克曼(Oliver Burkeman) 译者: 戴胜蓝 Guizhou ren min chu ban she 2022 - 9
你是否感到时间不够用,越来越焦虑?
你是否常常关注各种高效工作法?
你是否经常对事物只有“三分钟热度”?
你是否一直与拖延、分心做斗争?
如果能活到80岁,你在地球上的时间也只是勉强超过4000个星期。人生不应只是快进,知名的《卫报》心理学专栏作家奥利弗·伯克曼借鉴了古代和当代哲学家、心理学家及精神导师的见解,摒弃了现代人对“完成所有事情”的徒劳迷恋,将肤浅的高效解决方案放在一边,向读者介绍了通过接纳时间和自我的有限性构建有意义生活的方法,将我们从无休止的时间传送带上解救出来,摆脱焦虑、分心、缺乏耐心等消极状态,重新认识真正的自我,选择你想要的活法。
★NO.1越忙越要看的一本书:高质量人生=有效努力+正确的活法-自我消耗
《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2021年年度畅销书
《金融时报》《观察者报》2021年年度图书
美国著名商业图书大奖AXIOM年度铜奖
英国亚马逊双榜第一
售出30多国语言版权
跨界出圈坐拥无数好评,“美队”克里斯·埃文斯、世界著名魔术大师达伦·布朗等大咖一致推荐。
★NO.2时间的用法即生命的活法,用有限的生命做有限的事
√打破效率陷阱,让努力更有效
1.注重完成,关注已完成的事
2.抵抗次优先级工作的诱惑
3.让自己喜欢上问题
√平衡人生与效率的关系,我们无法真正管理时间,我们只能管理自己
1.划定边界,采用“定量”的生产力策略
2.不追逐极致的效率,而是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
3.一次只做一件事
★N0.3这本书让无数人发生改变,摆脱止步不前的生活
√做好时间断舍离,为自己做增量
1.不要用无法达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2.不把成就感推迟到未来
3.在没有十成把握的情况下,去尝试放手一搏
√正确认识自我,真正活在当下
1.审视每一项重要决定:这个选择会削弱我,还是会让我变强大
2.选择有选择的生活
3.不要为了迎合而去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世界电影 豆瓣
《世界电影》创刊于1952年,原名《电影艺术译丛》,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电影专业双月刊,多年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被誉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国内全面深入介绍世界电影文化与研究的第一刊。
作为新中国最早创办的电影专业理论性刊物之一,作为国内唯一译介各国电影文化理论、实践经验、电影剧本和影视信息的学术性杂志,走过了60个春夏秋冬的她已经成为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知名品牌刊物。
《世界电影》秉承“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的办刊宗教,秉承一贯的精品路线,选题选材精粹,与时俱进,贴近读者,具有时代感。《世界电影》译文质量优秀,系统而大气地翻译介绍当今世界电影理论界的各种思潮、流派、观点和代表人物,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国外电影理论与创作的大势与动向,广泛探讨各种美学理论,集国内外名家和电影爱好者文章之精粹。
《世界电影》每年共发行六期,总计120万字,设有“专题文论”、“电影剧本”、“评论与鉴赏”、“电影史研究”、“各国电影概论”、“电影教学”、“纪录电影”、“电影与技术”、“访谈录”、“电影动画”、“大师谈艺”、“网上点评”等栏目。
根据读者需要,在及时反映世界电影学术状况和动态的同时,《世界电影》还重点加强了电影文学的独家优势,增加优秀原作电影文学剧本新作的刊载量。剧本均为全文翻译的文学本,保证了读者对原汁原味电影文学作品的欣赏。同时配合“评论与鉴赏”栏目刊登的影评文章,引导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欣赏世界影坛近年来有影响力的电影精品,受到专业人士和读者的热烈欢迎。
它们的性 豆瓣
7.6 (19 个评分) 作者: 王大可 2022 - 7
◎ 编辑推荐
★ 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王大可,带你领略动物世界多姿多彩的性与爱!颠覆常识,令你耳目一新!
公鸭的丁丁是逆螺旋状的,而母鸭的阴道却是顺螺旋的;倭黑猩猩热衷于性爱外交,做爱无需理由;丁丁界的土豪海蛤蝓,每根丁丁只用一次,用完就扔;流苏鹬是一种奇特的水鸟,有些雄性酷爱男扮女装,乘机偷情……
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同性恋、无性恋……情爱的世界何其丰富斑斓。
忠诚与出轨,诚实与作弊,温柔与残暴;美丑、阶层、江湖、宫斗、无私、同理心……动物的世界,与人类世界无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 将经典和前沿的研究成果融于生动的白描,文笔非常生动,建议吃饭勿看,容易喷饭。
姿势虽然搞笑,观点却非常硬核。让你在莞尔和大笑中收获满满。
人类的月经是不是个Bug?“妈宝”有科学道理?选择“大叔”还是“小鲜肉”?性选择会影响智商演化吗?一夫一妻制与多配制,哪种形式下的个体智商更高?
★ 笔下虽然是动物的世界,却处处流露对人类世界的关照。由动物的性与爱,反思人类的性与爱、进化与文明。
正如尹烨所说,这本书,其实写的也是“咱们的性”。
为什么自然界充斥着谎言,“正义”的规则背后遍是漏洞?当资源分配极其不公平时,弱者如何生存和逆袭?为什么两性之爱不能和美,永远在无止境地争夺?一夫一妻制是进化中的少数派,为什么会成为如今大多数人类社会的选择?
★ 收录18幅欧洲博物画家绘制的博物画彩插,十分优美,为你打开一场绘声绘色的感官之旅。
★ 收录10幅特别创作的设计师原创手绘插画,展现超强画面感场景,点睛之笔让人一秒get到笑点。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姿势搞笑、观点硬核的人文科普。洗刷三观,颠覆常识!
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与人类世界何其相似,又有诸多迥异。
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同性恋、无性恋……情爱的世界何其丰富斑斓。
忠诚与出轨,诚实与作弊,温柔与残暴;美丑、阶层、江湖、宫斗、无私、同理心……人类世界有的,它们也有,且花样迭出,让你目不暇接。
在鸡的监狱里被老鸡碾压欺负的年轻鸡、一边交欢一边高歌不惧捕猎的蓝孔雀、无时无刻不在做爱的倭黑猩猩、嫌配偶粗糙而执意分居的大象、求欢前还要被母老虎撕咬虐待的公老虎、被不爱的母鸭无情卡住丁丁的公鸭……到处都是市井,到处都是江湖。
牛津大学博士王大可带你去看动物妙趣横生的性与爱。让你在莞尔和爆笑中,思考人类社会的种种。
别忘了,人也是一种动物。
◎ 媒体评论
其实世上本来没有性,只是物种多了,演化得更高等了,就演化出来了性。我们对于性的理解大部分是基于人类角度考虑的。如果想更多了解为什么会有性,以及动物们为了“性”而采取的从分子层面到行为层面五花八门的冷知识,不妨翻翻这位科普新锐“五年磨一剑”的作品。王大可说,“别忘了,人类也是一种动物”,所以,这本书实际说的是:咱们的性。
——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华大集团CEO 尹烨
《它们的性》充满了自然科学的妙趣与规律,作者还试图对将这些要素提升到哲学高度,造就了非常愉悦、不失激荡的阅读体验。
——古生物学者、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 邢立达
这是一本看着像小书的大书。小书是指你可以把它当成介绍动物性行为的科普读物,但是,你分明又能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作者关于生物、关于人类自身、关于繁育、权力、秩序的不断上升的思考,如泉水般从四面八方汇集,读到篇末,不知不觉已有了大河的模样,这是大书。
我希望将“动物性”专栏系列变成一本书时,曾有个奇怪的动机:我非常关心那只编号M17的公鸡,可惜它再无下文,但它带来的惊奇感越是往后便越是强烈。这种惊奇感在于,即便你开始只是对动物性行为好奇一下,但之后一定会忍不住合上书对人类社会一切理所当然产生怀疑和动摇。
——大象公会创始人 黄章晋
植田正治小传记 豆瓣
植田正治 小さい伝記
作者: [日]植田正治 译者: 董纾含 2022 - 6
以照片回顾日本国宝级摄影家的人生轨迹
感受“植田调”温柔与幽默的魅力
编辑推荐
◎日本国宝级摄影家的自传式作品集
植田正治将他在日本摄影杂志《相机每日》上连载12年的内容集结成册,以照片回顾他的人生轨迹。这些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意义的作品,既是他的个人传记,也作为被拍摄者活在当下的证明。
·
◎深受全世界喜爱的植田调
植田正治以家乡鸟取的天空、地平线、沙丘为背景,将拍摄对象如静物般摆拍,树立了独特的超现实主义风格。摄影师与拍摄对象恰到好处的距离感、真实质朴的生活感,带给观看者很多想象的空间。
·
◎热烈、纯粹的摄影态度
书中收录多篇植田正治的摄影随笔、日记和访谈,文字如同他的摄影一样细腻、朴实,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摄影“一直燃烧到最后一刻”的热爱和始终坚持自我的纯粹态度。
·
内容简介
自1974年至1985年,植田正治在日本杂志《相机每日》上连载“小传记”系列作品,总计十三期。大部分作品是用哈苏照相机拍摄的,记录了从人与人的接触到植田住院期间的日常点滴。此外,连载还收录了一些偶然发现的、拍摄于二战前的玻璃干版作品。“小传记”其名的意义,一是作为被拍摄者活在当下的证明,二是一种关于植田自己过往的记录。本书将“小传记”系列作品连同图注一起,以很接近当初连载的形态予以呈现,并搭配反映植田的摄影态度和与本系列相关的同时期文章。
粤菜北渐记 豆瓣
作者: 周松芳 2022 - 8
本书是著名饮食文化学者周松芳专述粤菜在晚清民国之际北渐之情状的新作。作者广搜史料、下笔精准,笔墨所至,令人折服。虽为粤菜食志,却能容纳大千,其间不乏文人学者、政商名流之轶闻逸事,更见区域盛衰、风气嬗变,可谓一部意蕴深长的饮食文化生活史。
------------------------------------------------------------------------------------------------------------------
★晚清民国间粤菜北渐的历史,也是一部粤菜餐饮业大力拓兴、驰骋九州的奋斗史。作者广搜史料,下笔精准,由饮食史,洞见历史风云变幻,政商名流穿梭其间,于是在粤菜美食的舞台上,呈现出诗酒风流和政海潮涌的双重魅影,相信本书定能让读者感受到饮食文化更为丰富的内涵。
★罗韬序说:郁达夫诗“江山也要文人捧”。读本书可知,从无名记者到顶级文豪,他们对于粤菜,可谓默而知其味,歌以扬其声。鲁迅娶广东老婆嗜广东菜,是一个典型的爱粤者,他每每掷完“投枪匕首”之后,就要到粤菜馆东亚酒店享用佳馔,视为饭堂。至于陈垣、容庚、吴宓、顾颉刚等一流文人学者嗜食粤菜的故事,虽然只是近世学术史之闲笔,却是学人生活史的实录。邓云乡对于粤式汆虾仁的细致描写,汪曾祺对于“番薯糖水”的赞叹,梅兰芳对于北京恩承居葱爆肉丝的喜欢,都令人读来余香满口。——果然,有故事的美食,吃起来更香。
★你现在能吃到的粤菜,原来就是这样的吗?冠生园、谭家菜、恩承居、新雅饭店、锦江饭店、大三元……那些驰骋一时的百年老店,当年如何风头十足,现在又怎么样了?虾饺、蛋挞、叉烧肉、糯米鸡、烤乳猪、挂炉鸭、艇仔粥、红烧鲍鱼、豉汁排骨,光听名字就让人馋涎欲滴,更何况还有那些做法和讲究——非常不建议饿着肚子阅读本书。
始于极限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Goodreads
往復書簡 限界から始まる
8.9 (332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 [日] 铃木凉美 译者: 曹逸冰 新星出版社 2022 - 9 其它标题: Letters Between Chizuko Ueno and Ryomi Suzuki
“上野女士,您为何可以对男人不感到绝望?”

·

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最知名的女性主义先驱×最叛逆的人气作家

历时一年,十二次通信,每次一个主题

一场始于矛盾与冲突,通往理解与改变的对话:

我们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活出想要的人生?

·

⚡上野千鹤子继《厌女》《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后又一力作,首次坦诚从未透 露的过往

一个总能犀利切中要害的人,或许也曾被自己的刀锋所伤。上野坦言“我也走过了充满羞耻和失败的人生”

·

⚡恋爱与性、婚姻、男人、工作、独立、自由等,围绕12大主题聊透女性内心深处的愤怒与困境

每一位女性都是生活的幸存者,她们迷茫,她们反抗,她们故作坚强实则遍体鳞伤

·

⚡性别对立时代的希望之作:“上野女士,您为何可以对男人不感到绝望”

在女性主义遭污名化的当下,上野千鹤子予以强力回击:“我无意说‘反正男人已经无药可救了’。

·

⚡话题之作,横扫日本图书市场,“读了这本书,我想没有人不会成为女性主义者”

小说家花房观音诚挚推荐:“这本书能够拯救女性!”作家本岛理生盛赞:“每翻一页,体温也随之攀升。”

·

《始于极限》是女性主义先驱上野千鹤子与人气作家铃木凉美历时一年的通信。

青春期,上野千鹤子只身前往京都求学,只为逃离父亲与教会;同时期,铃木凉美为了反抗父母,一脚踏入出卖身体的世界。

大学时,上野参加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却在战壕的另一侧目睹男生只把女生当作解决生理问题的工具;铃木就读于日本最好的私立大学,却要在夜世界寻求自身的价值。

学生时代结束,上野以独立女性自居,结果成了男人挥之即来招之即去的床伴;另一头的铃木开始书写夜世界的魅惑与肮脏,时常遭受来自女性的抨击与批判。

今天,上野已是日本女性学研究第一人,铃木则走到了夜世界的极限,在质疑过往、怀疑自己的同时,犹豫着下一步如何迈出。

她们相差四十岁,走过了迥异的人生。在长达一年的通信中,她们围绕恋爱与性、婚姻、工作、独立、男人等话题,把话语的利剑刺向对方,也刺向了自己。

·

每翻一页,体温也随之攀升。铃木凉美的文字,一面极其冷静地自我分析,一面又混杂着活生生的真心话,隐现着无法否定的感情。——作家岛本理生

上野千鹤子解体了铃木凉美,也使得她得以摆脱母亲和男人的手,开始作为一个人生存。与此同时,这本书也是上野千鹤子向包括我在内的众多女性伸出的双手。这本书能够拯救女性。——小说家花房观音

从头到尾,我就像被钝器击中了一般。仿佛有人揪着我的衣领说,“喂!别给我装作没看见!”读了这本书,我想没有女性不会成为女性主义者。——亚马逊读者

我深感女人生存如何艰难。即便如此,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身为女人果然还是一种福音。——国际政治学家三浦瑠丽
超单身社会 豆瓣
超ソロ社会 「独身大国・日本」の衝撃
作者: [日] 荒川和久 译者: 郭超敏 2022 - 5
★ 不是不能结婚,是不愿意结婚
★ 回应越单身越快乐问题的蓝宝书
——————
◎ 未婚者是社会公害吗?
◎ 职场女性不结婚了吗?
◎ 男人失去恋爱能力了吗?
◎ 不结婚的人不能晋升吗?
◎ 9成未婚者想结婚是弥天大谎?
◎ 结婚是因为钱,离婚也是因为钱?
◎ 有孩子和家庭的人 生才是完整的?
◎ 比起终身未婚,终身无子问题更可怕?
◎ “催婚”如何 演变为职场“单身骚扰”?
◎ 何为女性“高嫁”、男性“低娶”心态?
◎ 为何中老年夫妇的“熟年离婚”越来越多?
◎ 为何我们不再憧憬婚姻,不再依赖婚姻排解孤独?
◎ 单身经济时代,将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
◎ 单身生活者的安全感又该如何获得?
※ 全景式诊断日本社会单身群体思想、生活、消费状况,深入剖析日本单身社会根本成因。
※ 单身已然成为一种无可避免的全球性趋势,无论在日本、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
※ 比起生理上的一个人的状态,心理上被孤立才是更严重的问题。
——————
在日本,
1980年,有家庭主妇的家庭是1114万户,如今双职工家庭则达到了1000万户以上;
2015年,男性的终身未婚率为23.4%,女性为14.1%;
2015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31.1岁,女性初婚年龄为29.4岁,男女平均初婚年龄比1990年均推迟3岁;
近年来,共同生活20年以上的“熟年离婚”比例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40岁以上未婚女性不愿结婚;
2035年,将有4成男性和3成女性以终身无子状态度过一生。
——————
随着未婚率、非婚率、离婚率逐年攀升,以及丧偶导致高龄单身者的不断增加,2035年,日本将有一半人口是单身!日本在走向老龄化社会的同时,也在率先成为“超单身社会”。
本书以大量数据立论,深入剖析日本单身社会的成因,以及个体的生活意识、消费意识和价值观的变化,提出“单身经济”崛起的商机和对应策略,并对未来的两性关系发展提出大胆预测。
无论是否结婚、生子、组建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成为“单身者”的风险。但单身并不意味着切断与他人的所有连接。只要提升“独自生活的能力”,好好“爱自己”,即便一个人也能享受幸福的单身生活。
尸体变化图鉴 豆瓣
法医尸变图鉴
8.6 (32 个评分) 作者: 陈禄仕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17 - 10
尸体变化图鉴》是陈禄仕教授及其团队数十年来锲而不舍地对法医学尸体变化研究的成果。
《尸体变化图鉴》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分析尸体的形态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即通过研究尸体形态学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推测出死者死后经过时间(死亡时间)。
《尸体变化图鉴》内容翔实丰富,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及数据,确立了一些尸体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观察方法及判断标准,对法医工作者和相关学科技术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及应用价值。
《尸体变化图鉴》具有适用性、创新性,可以说《尸体变化图鉴》的问世对我国法医学的发展是一突出贡献。
分殊正典 Eggplant.place 豆瓣
作者: (英)格里塞尔达•波洛克 译者: 胡桥 / 金影村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6 - 7
后现代主义之后,我们该如何面对由“老大师”们建构的艺术史正典?“女性英雄”们如何制造差异化的图像?进入艺术史的女性主义视角如何解读作品和作品之外的性别、阶级、种族、身份的差异?通过重读正典化的男性大师和女性艺术家——梵高、图卢兹•劳特莱克、马奈、阿特米西亚•简特内斯基、玛丽•卡萨特、贝尔特•莫里索,波洛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深入地探讨了图像和社会语境中的差异问题。本书既不是对白人精英男性正典无甚新意的批判,也不是对被忽略的女性艺术家毋庸置疑的颂赞。当人们抛开性别的界限时,广泛存在于社会语境中的差异就会重塑我们对于图像的认知和艺术史的叙述模式。
本书重读经典化的现代大师——梵•高、图卢兹•劳特莱克和马奈,以及重读女性主义艺术史中“经典化”的艺术家——阿特米西亚•简特内斯基和玛丽•卡萨特。作者引入精神分析与解构来评测阅读“女性化记载”的工程,并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是女性主义题材不错的美术史论读物。
浮現中的女同性戀 豆瓣 Goodreads
The Emerging Lesbian: Female Same-Sex Desire in Modern China
8.9 (16 个评分) 作者: 桑梓蘭 译者: 王晴鋒 臺大出版中心 2014 - 10 其它标题: 浮現中的女同性戀:現代中國的女同性愛欲
從《聊齋》到邱妙津,從文本到社會,
本書縱論中國與臺灣女同志愛欲,並剖析其理論系譜,
是同志文學與文化研究的先驅之作。
本書是華文世界首部研究中國女同性戀認同之形成的學術專書,作者試圖建構現代中文中女同性戀的譜系,同時透過詳細地檢視帝國晚期、20世紀初現代中國、後毛澤東中國及20世紀末臺灣四個重要歷史時期中的「女女關係」,再現形式、論述轉變的宏大企圖。
本書第一部分重探了過去中國文學作品中的女女親密關係,並深入地分析、討論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第二部分揭示外來文化與民初中國本土文化之間的交匯,作者將當時知識分子對於女校學生之間的浪漫情誼、女同性愛以及性別認同等概念的論戰,與中國現代性的發展聯繫在一起。五四時期的女性更直接地參與當時的社會、經濟和政治事務,突顯了女性浪漫關係和性關係的社會意義。第三部分從後毛澤東中國社會、文化變遷對女同性戀概念再次浮現的影響,深入剖析林白與陳染作品對女女愛欲關係的處理、「超性別意識」以及挑戰異性戀宰制的權威。最後,第四部分首先以解嚴後的臺灣在全球化浪潮下本土女同性戀認同的形成為題,探討女同性戀主體與女性主義運動在媒體化公共領域中的論戰,並透過探究邱妙津的《鱷魚手記》及與其同時期的女同性情慾小說,形塑當代臺灣女同性戀文學發展的簡史。
名家推薦
桑梓蘭探索中國女同性戀論述的文化、歷史和性別的諸多因素,拓展了現代中國主體性一個從前鮮為人知的領域。本書評述晚清以來女同性欲望在中國公共領域浮現的過程及其文學表現形式,誠為中國和比較性別研究新的里程碑。──王德威(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本書是第一本對於傳統到現代華文女同志文化與文本的系譜整理,其完整程度可能至今仍無人能出其右。它出現在華文女同志初來乍現的歷史時刻,本身就是一個參與造就的語言行動,磁石般召喚著華文女同志主體的歷史摶成。同時本書非常有企圖心地提出了一個極具啟發的、關於中國現代「性」的中心論旨,也非常值得相關研究者關注與討論。──朱偉誠(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柠檬桌子 豆瓣
The Lemon Table
7.1 (9 个评分) 作者: [英] 朱利安·巴恩斯 译者: 郭国良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 - 3
★ 英国文坛三巨头之一朱利安·巴恩斯,关于人生暮年真相的短篇小说集!
★ 朱利安·巴恩斯是布克奖得主,荣获17项世界文学大奖、5枚荣誉勋章,获奖记录横贯欧洲各国!
★ 11个短篇记录漫长岁月中人心的变迁,在衰老和死亡中探究人生的价值。
★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变老的每一种可 能,在时间被缓慢榨尽的故事中,展现生命的真实。
★ 当我老了,走过了跋山涉水的一生,我的灵魂终于变得广阔而平静。
★ 柠檬桌子,一个允许——确切地说,是必须——谈论死亡的俱乐部。
★ 你认为你拥有了许多朋友,但事实上,你拥有的仅仅是伙伴而已。所谓的伙伴就是那些站在你身边,看着你长大成人,然后又渐渐淡出你生活的人。 ——摘自本书
★ 痛苦可让你进入成人世界,熟悉成人用语。 ——摘自本书
【内容简介】
11个短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变老的每一种可能,
在时间被缓慢榨尽的故事中,展现生命的真实。
----------------------------------
六十岁的大文豪屠格涅夫对二十五岁的女演员一见钟情,以生命燃烧最后的爱情;
每年和老情人不见不散的约会,却与性无关,只是一个老年人追索往日的步伐;
一位灵感枯竭的老音乐家,曾以音乐闻名,如今同样以长久的沉默闻名。
他们也曾知足于有序的生活、平凡的家庭,但瞥见转角的死亡时,才意识到一切克制都是徒劳......
【媒体评论】
作者对“死亡与衰老”这一主题的深刻理解充满了煽动性。读者们会忍不住思考,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我们是否还有真正的朋友,还是只有“伙伴”? ——《纽约时报》
巴恩斯笔下的老年人物拒绝放弃年轻时的快乐和激情,即使他们也已经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卫报》
所有的文字都有清晰的画面和真实的情感。爱情、婚姻和艺术都可以同时是残酷而温柔、粗俗而崇高的。 ——《卫报》
巴恩斯无论如何行文,每一步都很稳健:每一个词、每一个语气、每一个短语的细微差别都恰到好处。 ——《旧金山纪事报》
本书非常精彩的是为逝去的青春、逝去的承诺和逝去的爱而精心编织的挽歌。一向理智的巴恩斯在这本书中展现了新的情感深度。 ——《纽约时报》
朱利安·巴恩斯让我觉得自己更聪明了!当固化的思维被打破,在新的光照下,我重新看到熟悉的事物未经过滤的样子。 ——读者评论
《柠檬桌子》轻易地引起了我的共鸣——主角们对过去的遗憾和对未来的恐惧。也许,这与年龄无关,因为在任何年龄,我们都要面对挑战和幻灭。 ——读者评论
不安之夜 豆瓣
De avond is ongemak
7.2 (13 个评分) 作者: [荷兰] 玛丽克·卢卡斯·莱纳菲尔德 译者: 于是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 - 8
★ 2020年国际布克奖获奖作品
★ 国际布克奖评委会认为本书“超越反乌托邦并拥有永恒历史意义”
★ 90后作家莱纳菲尔德凭本书成为国际布克奖最年轻得主、首位获得该奖的荷兰作家,奠定其在青年作家中不容置疑的崇高地位
★ 荣登荷兰年度小说畅销榜首
★ 荣获ANV首作奖
★ 2020年布克奖得主道格拉斯·斯图尔特、《悲伤长了翅膀》作者麦克斯·波特、爱尔兰图书奖得主艾德娜·奥布莱恩感动推荐
★ 入选《观察者报》《纽约时报》年度推荐图书、《卫报》年度十佳引进版作品、《VOGUE》年度五佳处女作、《Dazed》年度爆款图书
★ 《萌芽》《外国文艺》《泰晤士报》《经济学人》等几十家国内外重要媒体联合力荐
★ 著名小说家、青年翻译家于是(《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作者、《云游》《证言》译者)逐字逐句精心打磨译文
★ 以未成年人的的视角,呈现原生态的人性,纯粹地理解人间禁忌
★ 笔力凶狠,狂野,情绪化,真诚直接,精准描绘家庭成员之间的微妙关系
★ 令人惊叹的想象力,佳句不断,压迫感十足
★ 别具一格的动物意象和隐喻,展现不可多得的文学天赋
雅斯问上帝:非要带走我的兔子吗?不可以我哥哥马蒂斯去换吗?
十岁的雅斯拥有独特的体验宇宙的方式:在皮肤上涂乳膏来抵御严冬;迁徙的蟾蜍身上绿色的疣状物是斗篷……
然而,马蒂斯真的死了。整个家庭分崩离析,她的好奇心开始扭曲,形成越来越不安的幻想漩涡,一家人或许就此偏离人生轨道,堕入黑暗……信仰的禁忌被突破,欲望的尺度被超越,人与动物的界限模糊了。雅斯对黑暗充满恐惧,不断诘问自己:爸爸妈妈是不断蚕食我们的害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