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
大成若缺(医学大神13) 豆瓣
作者: 朱石生 新星出版社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介绍的医学突破是胰岛素,故事主角是无知者无畏的班廷,以及他的合作者兼死对头麦克劳德。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 的导读:
班廷扔掉工作,卖掉汽车,破釜沉舟跑到多伦多,跟麦克劳德说他打算攻克胰岛素提取难关的时候,麦克劳德很有些踌躇,因为他注意到,这位班廷对糖尿病与胰岛素的知识储备,仅仅是为备课而阅读了一个星期的教科书,外加一篇跟胰腺导管结石有关的外科论文。
更让麦克劳德吃惊的是,班廷并没有接受过实验室研究的训练。他只是一位外科大夫。而提取胰岛素这个课题,过去已经有几十位知名专家做过几百次尝试,都没有获得成功。
谁都没想到,这个鲁莽得如同李逵的外科大夫,竟然真的成功了,还因此得到诺贝尔奖金。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因为要跟麦克劳德共享诺贝尔奖而勃然大怒,甚至冲进麦克劳德的办公室要揍人,因为,在他看来,这个项目的成功,跟麦克劳德没半点关系。
班廷是个好人,一个热心人,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奖金跟助手分享的汉子,略有欠缺的是他对学术研究方法的了解。如果说那场胰岛素研发工程是一条船,他就像船体里的引擎,而且是一台不愿休息、总想全速行驶的引擎。这台引擎确实驱动着航船抵达了目的地,但班廷似乎忘了一件事:这船之所以没有偏离航向,是因为麦克劳德一直在掌舵。
学术上,班廷确实幼稚,但也正是他的幼稚,让他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于是让这个研究项目得以上马。项目最后能成功,离不开麦克劳德的引导,更离不开克里普的化学分析能力,但归根结蒂,启动这个项目的人是班廷。于是,多数人还是原谅了他的幼稚和莽撞。
探寻魔弹(医学大神12)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朱石生 新星出版社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传主埃尔利希,在开发出洒尔佛散、拯救千万梅毒病人之外,他更大的贡献在于开创了现代药物研发技术。以下是作者 为本册撰写的导读:
1872年,布列斯劳玛利亚中学毕业考试。埃尔利希坐在课桌前,揪着头发,咬着铅笔,面对一张空白的草稿纸发呆。他别的课目都考得不错,眼前让他头疼的是作文。考题似乎也不算刁钻:“生活和梦想”。但埃尔利希对作文有一种天生的恐惧,任何时候,只要说让他写作文,他顿时大脑石化。于是他就这么在课桌前呆坐了一个小时,最后眼看交卷时间到,他一咬牙,胡乱在纸上写下两句话:“生活是种氧化过程。梦是大脑的活动,是一种荧光反应。” 凭这两句话,他的作文成绩应该是不及格。但只要有一门课不及格,这孩子将来就不可能读大学。老师们经过一番切磋,最后还是给了他“及格”,因为他其他课业的成绩一直还不错,尤其拉丁文简直可以跟老师平等交流。
老师们的善意让一个天才免遭埋没。埃尔利希确实严重偏科,也因为心思过于单纯而被朋友欺骗,但他也确实是一位天才。他因为超越时代的免疫学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奖,他研制出梅毒特效药洒尔佛散,让几百万患者得到治疗。虽然洒尔佛散被后来出现的青霉素取代,但这里重要的不是产品,而是技术:埃尔利希开创了药物成分系统筛选法,也就是对待选物质“罗列组合,逐个检验”。如今,这样的筛选法跟电脑辅助处理技术结合,成为现代药物研发的利器。无数现代药物都是这样探索出来的。
天纵之才(医学大神08)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朱石生 新星出版社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介绍大神中的大神巴斯德,如果能多活十年,他会获得六次诺贝尔奖。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的导读:
巴斯德出身贫 寒,读小学的时候成绩平平,看不出任何过人的资质。十六岁到巴黎求学,因为太想家而放弃学业。后来想读大学,入学考试两度失败,复读之后才得以修完大学学位,其中化学课成绩还很难看。
他毕业之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所中专学校教物理课,但他在这个职位上研究起一个化学问题:酒石酸的旋光性。他的发现让人们意识到同分异构现象的重要性。这是一个无机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1857年,他在里尔研究酿酒技术,推翻德国化学顶级权威李比希的理论,证实酒的产生是酵母菌的作用。这是一个生物化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1865年,在研究酒变质原因时,他确立了微生物致病理论,顺便发明巴氏消毒法。这次他是在微生物学领域做出重大发现。
1870年,化学家巴斯德在阿莱城耗费六年时间之后,破解了农学家没能破解的蚕瘟问题。这是他第一个生物学成就。
1879年,他开发出鸡霍乱疫苗。这是他第二个生物学成就。
1881年,他开发出牛羊炭疽病疫苗,这是他第三个生物学成就。
1885年,他开发出人类狂犬病疫苗,这是第一个用人工处理技术制作,并且可以于人类的疫苗。这个技术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为几十种传染病的预防奠定了基础。
一言概括:巴斯德的成就若是匀给六个人分着用,这六个人全都可以成为本行翘楚。
2021年12月13日 已读
巴斯德好牛逼啊……以前对他的认识就停留在中学课本里的鹅颈瓶装肉汤和巴氏杀菌法上,原来他第一个研制出了人工疫苗,尤其是在还无法观测到病毒的年代就做出了抗病毒的减活狂犬病疫苗……
传记 医学 科学 读库
一代宗师(医学大神07) 豆瓣
7.4 (5 个评分) 作者: 朱石生 新星出版社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介绍细胞病理学开创者菲尔绍,是他让我们认识到,人体之病在于器官,而器官之病在于细胞。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 的导读:
罗基坦斯基是维也纳首屈一指的病理学大师,1846年出版《病理解剖学手册》时,他已经在维也纳大学当了十五年教授,解剖过的尸体不下一万具。维也纳医生们若是对某个病理解剖话题有争议,最高仲裁必定是罗基坦斯基。所以这部书的出版是医学界翘首以待的大事件。
不料书刚刚出来,就有人在医学杂志上发表尖锐批评。批评的人名叫菲尔绍,是个刚毕业两三年的年轻医生,罗基坦斯基从没听说过此人名字,但他还是按照批评意见做了验证。验证之下,他发现此人的批评确实击中了自己书中的致命缺陷。罗基坦斯基因此召回已经卖出的书,承诺以修改本作为补偿。
菲尔绍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医学界。
维萨里倡导实地观察做研究,这让人体解剖学很快臻于完美,但这是说在肉眼可见的范围之内。倘若人间没有出现显微镜,大家或许也就因此感到满足,认为人类对于自己的身体,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菲尔绍的细胞病理学打破了这个幻象。
罗基坦斯基确实是病理解剖学权威,但他毕生只熟悉肉眼观察,却一直忽略显微镜的作用。菲尔绍能发现罗基坦斯基理论中的错误,则正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显微观察,于是让医学研究超越大体解剖时代,进入微观水平。医学界由是吃惊地发现,之前的解剖学,看到的只是皮毛。要了解机体的运行原理、疾病的演化规律、药物的作用方式,不能停步于所谓整体,而是要深入到细胞水平,甚至是亚细胞水平,也就是要了解构成细胞的所有具体结构。
那以后,一切医学研究都再也离不开细胞概念。激素在细胞内合成,然后排放到血液里;神经冲动传导,靠的是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血液让我们生存,因为红细胞能携带氧气;所谓癌症,只不过是自身细胞生长失控;青霉素能杀菌,是因为它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从菲尔绍开始,人们终于知道:生命的本质在于细胞的运作,研究医学,其实就是研究细胞。
提灯照世(医学大神06)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朱石生 新星出版社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讲述南丁格尔如何一己之力让“护士”真正成为护士,让“医院”真正成为医院。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的导读:
南 丁格尔出身富贵人家,天资聪慧,少年时候就能用五种语言阅读和对话;她的数学天分太高,父亲必须专门请知名数学家给她上课;她跟父亲讨论历史和政治话题,谈话内容就像是地位相当的两位学者在交流观点。让她父母惊诧莫名的是,这样的一位才女,志向却是到医院去服务病人。
她不是说说而已。她真的去了,她带领一个护士团去到克里米亚战场,于是看到了十九世纪医院的真实景象:大棚式的病房四周封闭,看不到阳光,吸不到新鲜空气,一张病床上至少躺着两个病人。地面从不打扫,只铺一层干草掩盖污物。医院通常是没有厕所的,一切自然需要都用床下的木桶解决。倘若有个厕所,情况其实会更糟,因为厕所常常堵塞,粪便四处流淌;粪池没有隔离层,更没有消毒处理,病菌随着粪水向四周渗透,而医院的饮水井很可能就在几米之外。
这并不是战地医院的特殊景象,那时候所有医院都这样。医院起源于基督教会的济贫院,最初的功能只是给贫病的人提供一个栖身之地,生活不能自理的,则由修女多少给点照顾。那个时代的欧洲,就算是伦敦这样的都市,市中心街道上也满是粪便,济贫院里的情况自然就更糟糕。
十九世纪中期,环境卫生跟疾病的关系逐渐被人们了解。南丁格尔只受过不到一年的护理训练,见识却远胜当时大多数医生。她认定医院的状况必须改变,她也很清楚,这些改变并非不可企及的神话,需要的只是决心,当然,还需要钱。
南丁格尔没有钱,也没有官职,但她有金刚石一般的意志,有印刷机一般的写作速度。她上下奔走呼吁几十年,终于让改革观点被人们接受。那以后,伦敦,英国,最后是世界各地,护士从龌龊粗俗的村妇变成专业护理的白衣天使,医院从阴暗污秽的济贫院变成了卫生清洁的现代治疗场所。
醚碑斑驳(医学大神05) 豆瓣
作者: 朱石生 新星出版社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Dr Morton不是博士,甚至算不上医生,但他确实让人类征服了疼痛。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的导读:
聪明的人 可能有大发现,认真的人也可能有大发现,但本医学史系列里有个人物,算不上聪明,更算不上认真,却居然也对医学发展做出了大贡献,这就是莫顿。
此君早年经历,几乎可以算人渣范本,偷过钱,赖过账,开空头支票,坑生意伙伴。从十六岁到二十一岁,他的生活经历就是一次接一次的诈骗。每次诈骗被揭穿,他就换一个地方接着来。他的字典里没有诚信这个词,也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作羞惭。
另一方面,虽说他不具备做学问需要的大智慧,却很有行走江湖所需要的精明。他若是找到一个目标,就如同追逐猎物的狼,只要能得到猎物,他可以不择手段。凭着敏锐的嗅觉,狡黠的刺探,加上几分天生的小聪明,他把老师威尔士的笑气麻醉术改成乙醚麻醉术。他的麻醉技术很粗糙,好在懂行的人一旦知道他用的是什么材料,自然可以迅速改进,成为合乎医学标准的技术——这样的改进只能由别人去做,因为,天性注定,莫顿自己没有兴趣完善他的那个发明。乙醚麻醉演示成功之后,他的后半生都只有一件事可以忙:打官司,要求政府为自己的发明被“盗用”做出补偿。
说人品,这位莫顿实在乏善可陈。他或许从来就没动过济世安民的心,他的动力只有一个字:钱。但不管怎样,是他到麻省综合医院做了那次震动医学界的麻醉演示,是他的那次演示把乙醚麻醉推向世界,让今后的病人们不再靠咬牙来对抗手术的痛苦。单凭这一点,他就有资格在医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邪症迷思(医学大神04)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朱石生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主人公与梵·高一样,他的价值在悲惨的死亡之后才为人所知。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的导读:
塞迈尔维斯的发现非 常重要,重要得可以算作微生物致病理论的里程碑,但他的一生却是个悲剧。
这位匈牙利人凭一己之力,查明了产褥热的真实原因。在他的病房里,他的改革至少让几千名产妇免受产褥热的戕害,只可惜他的发现太超前,在人们还不知道微生物能导致疾病的时候,他说产褥热是由医生的手在传播,这只会让他被同行憎恶。
个性的缺陷又让他缺乏恰当的沟通技巧。他有非常坚实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此之坚实,以至于他觉得没必要发表论文展示他的数据。结果并不让人意外:他自己认为结论一目了然,旁人却认为他在杜撰。这让他极度痛苦,觉得整个世界都在跟自己为敌。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他口不择言,伤害了太多的人,以至于没人愿意认真考虑他的发现,包括菲尔绍这样的大师。他的学术生涯有如在水泥搅拌机里寻找出路,一路被撞得头破血流。而正当他最有希望说服世人的时候,却忽然抛弃一切,直接从维也纳消失,甚至没对一路扶持他的导师们说一声再见。
终于有一天,他心智彻底狂乱,被送进精神病院。在那里,护士为了控制他的躁狂反应,用暴力把他捆在了束缚床上。几天之后,他死在了精神病院。尸体解剖发现,他的死因是败血症——那正是他研究了几十年的病。产褥热,其实就是产妇所患的败血症。
天花旧事(医学大神03)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朱石生 新星出版社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讲述关于天花的旧事,以及这种恶性疾病何以能够成为旧事。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的导读:
许多时候,推动重大科 技进步的人非常聪明,比如后来的巴斯德、菲尔绍。但也不是必定如此,能做出重大发现的人,也许并不是特别聪明,但是有做科研所需要的另一个品质:认真,极度的认真。
很难找到什么证据说明詹纳聪明过人,但他很认真。做乡村医生的时候,有病人家属召唤,他会冒着大风雪骑马跑十几公里去看病人;别人观察杜鹃寄生现象,是站在地面往树上看,他却扛着梯子爬到树上看,于是发现了真相,推翻了流传两千年的错误结论。
牛痘接种技术能被世界接受,也正是因为他的认真。
天花是烈性传染病,在古代欧洲,每年死于天花的人约四十万。十八世纪,蒙塔古夫人从土耳其引入起源于中国的人痘接种术,让天花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萨顿的改进使人痘接种术意外感染率从百分之五下降到不足百分之二。旁人都觉得跟天花的恐怖致死能力相比,这样的意外感染率已经可以忽略,但詹纳却不这样认为。他想寻找更安全的方法。而他能找到新的方法,还是因为他的认真:别人把挤奶女工的牛痘传说当作村妇妄言,他却去认真核实,亲手实验,证明罹患牛痘之后确实不会再感染天花。
能有这个发现,就已经足以名垂青史,但詹纳对名垂青史兴趣不太大,他只是觉得,既然有更安全的技术来预防天花,就应该尽快推广这种技术。于是他离开悠闲惬意的家乡,到伦敦去推广牛痘接种术。他的梦想是让地球上每个孩子都接种牛痘,于是人类从此不再有天花。这是个狂野的梦想,过于狂野,虽然他毕生为这个目标努力,还是没能实现。但如果詹纳死后有灵,必定能感到欣慰,因为他去世一百五十年之后,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人们借助牛痘接种术,真的从地球上消灭了天花。
天才永生(医学大神01) 豆瓣
8.5 (8 个评分) 作者: 朱石生 2020 - 1
“医学大神”系列以十四册、九十万字的体量,忠实再现四百年现代医学史,精细描摹十四位业界传奇大神,并穿插解说医学科普知识,是一套集传记、历史、科普于一身的大众读物。
本册介绍实证解剖,主人公是第一次真正为人类打开人体的维萨里。以下是作者为本册撰写的导读:
在欧洲,古希腊的希 波克拉底提出四大体液学说,古罗马的盖伦把这种理论发扬光大,发展出一套包括天象、血气、寒热、干湿等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传统医学体系,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西医”。盖伦的解剖学涵盖血液、神经、消化、呼吸各个系统,他的体系在一千多年里被奉为绝对真理,从来无人质疑。
但十六世纪有个人站了出来,指出盖伦的解剖学有许多错误。根据这些错误来判断,他认为盖伦从来没有解剖过人体,盖伦的“人体解剖学”,其实是根据动物解剖推测出来的。
这样的挑战在当时近乎渎神,于是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但到了最后,捍卫盖伦的人们不得不放弃抵抗,因为挑战者亲自动手解剖人体,得到的证据无可辩驳。
这位挑战者就是维萨里。
维萨里以亲手解剖、亲眼观察为根基,编撰了史诗级别的《人体结构》一书。这不仅让医学生能学到正确的人体解剖,更重要的是,他让人们意识到,世上没有永远正确的大师,求知不能靠背诵权威的典籍,而必须自己去观察自然。
后世有人注意到,1543年,欧洲有两部著作问世,其中一部改变了人类对“大宇宙” (天体)的看法,另一部改变了人类对“小宇宙”(人体)的看法。因为这种改变,人们认为这两部著作的出版是个分水岭,从那以后,人类开始进入现代科学时代。
这两部著作,一部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另一部就是维萨里的《人体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