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
最初的光明,最后的黑暗 豆瓣
The Last Days of Night
7.3 (6 个评分) 作者: [美] 格雷厄姆·穆尔 译者: 尚晓蕾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8
1888年的纽约,煤气灯依然闪烁在城市上方,但“电”的奇迹已经萌发。谁能掌握这种把黑夜变成白昼的技术,谁就能创造历史——并且获得巨大的财富。托马斯·爱迪生在这场赛跑中领先,他起诉了仅存的竞争对手乔治·威斯汀豪斯,索赔金额达到前所未见的十亿美元。威斯汀豪斯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选择:他聘用了年仅26岁、没有任何经验的新人律师保罗。爱迪生是一个强势、狡诈而危险的对手,保罗面对的挑战令人胆寒。但他与大名鼎鼎的对手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计任何代价也要获胜的冲动。
这桩官司让保罗有机会见识了镀金时代纽约上流社会的疯狂——他发现每个人都各有打算、每个人在表象之下都另有面目,直到他遇见尼古拉·特斯拉——一个脾气古怪却智慧超群的发明家,他手里很可能掌握着击败爱迪生的关键。
———————————————★★★★★————————————————
◆纽约时报畅销书、奥斯卡奖最佳编剧《模仿游戏》得主格雷厄姆·穆尔新作
◆即将搬上银幕,由“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领衔主演;同题对决——另一部电影由“卷福”主演
◆《华盛顿邮报》《费城询问报》等年度最佳图书
◆一部基于真实事件创作的惊悚小说,讲述天才的本质、野心的代价以及 将美国带入电气化时代的斗争,带我们回到那个魔幻时刻——那个奇迹发生的年代
———————————————★★★★★————————————————
这部引人入胜的历史小说照亮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美妙的时刻。
——《人物》周刊
《最初的光明,最后的黑暗》精妙刻画了一系列美国发明家,小说支线的故事情节也具有《了不起的盖茨比》般的神秘魅力……穆尔构建了一个复杂的脉络,他魔术般地生动描绘出镀金时代的纽约,让一切恍如昨日。
——《娱乐周刊》
《最初的光明,最后的黑暗》是历史惊悚小说的巅峰之作……故事发生在发明创造确实堪称奇迹的魔幻年代,穆尔知道如何牢牢吸引住读者不放,小说的核心爆发力正如电能一样惊人。
——《自由撰稿明星报》
一次回望历史的辉煌旅程、优秀历史小说的范本……穆尔深入研究了被遗忘已久的史实,并带给我们一个令人兴奋并且震惊的故事。
——《华盛顿邮报》
《最初的光明,最后的黑暗》发生在丰富而详实的历史所构成的大背景中,情节不断推进的同时,小说没有遗漏下任何细节,它在娱乐读物中极为出色、妙趣横生,令人心满意足……
——《纽约时报书评》
2020年12月24日 已读
还有什么能比特斯拉和威斯汀豪斯大战爱迪生更精彩呢。
基于真实历史的历史虚构小说,作者诚恳,内容精彩。
历史小说 悬疑
清明上河图密码5 豆瓣
8.0 (15 个评分) 作者: 冶文彪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5
《清明上河图》描绘人物824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5米多长的画卷,画尽了汴河上下十里繁华,乃至整个北宋近两百年的文明与富饶。全图824位人物,每个人都有名有姓,佯装、埋伏在舟船车轿、酒肆楼阁中。看似太平盛世,其实杀机四伏。翻开本书,在小贩的叫卖声中,金、辽、西夏、高丽等国的间谍与刺客已经潜伏入画。824个人物逐一复活,只待客船穿过虹桥,就一起拉开北宋帝国覆灭的序幕。

《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分别以士、农、工、商、兵五大行业为背景,深度描写了北宋末期不同社会阶层的风貌,揭开了埋藏在《清明上河图》中的帝国秘密。
系列1-5部每部一个主题,主角各不相同,故事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汴京五绝:“讼绝”赵不尤、“牙绝”冯赛、“斗绝”梁兴、“作绝”张用、“相绝”陆青依次登场破局。
在第6部大结局中,京城汴京又现怪象,五个紫衣妖人相继出现,以五行妖法杀人,并分别以木遁穿门、火遁升空、金遁撞钟、水遁沉河、土遁隐地妖法当众消失。汴京五绝沿着各自所遇清明谜案留下的线索,不断破解离奇命案,并各自遭遇一妖。最后,“五绝”聚首,共揭终极秘密。
2019年10月27日 已读
以六十四卦为结构基础写下六十四篇,丝丝入扣,像是审讯罪犯,每个人叙述自己的视角,最终串起来才得以知到真相。
最近刚刚看了《告白》,也是讲述不同角色的告白还原女儿死亡的真相。
从技巧上来看应该是十分高级的吧,主线剧情较为不错,其中的知识又十分丰富。
2019年10月28日 评论 抽丝剥茧,五本之巅峰 - 哈哈,有些标题党了,虽然我说是五本之中的巅峰,其实与其他几本差距并不算大,优点十分突出,缺点也还是有所遗留。 从头开始看,这一本目录只有1-2字(根据递减的规律,合理怀疑最后一本目录是空的(* ▽ *)),看了几章才发现是八八六十四卦,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整体上是按照周易古经顺序,但把乾坤放在了最后,《周易》讲“天地设位”,卦序以乾为首。放在最后自然是要重要角色压轴的。《系辞上》认为乾卦通过变化来显示智慧,坤卦通过简单来显示能力。而乾讲的正是主角陆青,坤“后能顺听”是宦官杨戬在车上“被迫”顺听了一路。 这本的引子终于能看懂了,引用了苏轼《东坡易传》18篇,司马光《温公易谈》5篇,张载《横渠易说》8篇,欧阳修《易童子问》4篇,程颐《伊川易传》29篇。 这本与前作比,更加重视写人。一章讲一人,从八卦上看一人又属一字,一字用一句、一生来诠释。结构上像是白菜(什么比喻),层层叠叠的压着,一叶一叶扒开,才看得见芯。又向审讯罪犯,每个人叙述自己的视角,最终串起来才得以知到真相。恰好最近刚刚看了《告白》,结构很相似。 关于每章的人物“传记”,从贫民百姓到家境不错的高等户,又从小吏到大官。前半本先说从前年幼时如何如何(或阿谀奉承,或墨守成规),直到看到了某句话亦或是顿悟,忽然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后半本原本人还算可以,经历过“社会的毒打”也不知何时自己竟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如此多的人物诞生的问题就会有很多了,难得每个人性格各异,甚至难找到雷同之处(作者nb!)。但生于家族正衰败没落时期的王盉也好,痴情的刘呵呵也好都不过是走个过场,只读一遍的话难有记忆点,我反而对庄大成家的韭黄饼,孟大吃的生姜,鲁大吃的鸡卵印象深刻,吧唧吧唧。人物取名依旧如常,有些人的本名有所寓意,绰号根据个人的工作,或习惯(搓手,咬牙等)等。 王小槐,各处作孽,无论什么性格的人都去招惹,又大逆不道,即便他对陆青说了事因,能否洗白呢?在我这显然是不能的。先是服了毒,第一刀还有叫声又被补刀,刀刀入肉的捅了几次,被扎了毒针又一把火烧了,纵使如猫有九条命也不够啊。人人都以为自己聪明,可王小槐本就是天才儿童,又饱读诗书,识人断事,想也不会如此招摇的出行,那八次刺杀怎会杀得了他。 小说中有一些看似的漏洞大多是有交代的。像牛能拉倒一颗大树? 这本书读下来,几十人家满地的栗子加起来有多少...... 本以为小槐死八次这本可以少些人命了,但从一水之争开始死的人越来越多,逐渐露出一副丑恶的嘴脸 木匙辗转多人之手也有段时间了,这几天王小槐怎么吃饭?想也知道要不然是假的,要不然是有所备份。 言语过耳忘,墨字百年新。莫裤子怀中一沓约书,手握这么多人把柄显然是不会轻易死亡的。 突然想到白绢之上若是一藏头诗会不会更有趣。 五本读下来,整体行文风格统一的的前提下,每本都有些新的尝试,这本无法在开篇丢出一个看似“扯淡”的悬疑情境,便交代了“扩田令”这一时代背景,看似不知所云,实则联系密切,更是终局的根源所在。八个案子,每个案子八篇,如若一成不变无疑是乏味的,简单看有九人中死一人,也有分成两拨分属两案等,这是结构上的变化。最后杨戬一篇几十人去轿子前说话是会很重复的,作者尽力有详有略有所侧重,但还是看的有些疲倦。 没有前几部谜题揭开时的酣畅淋漓,但有杨戬一路的回忆杀......还真的被回忆杀了,还算过瘾。 相绝如此神通广大,这第六本该如何写?
历史小说 悬疑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