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客
豆瓣 Goodreads
こころ
8.8 (13 个评分) 作者: [日] 夏目漱石 译者: 黄悦生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3
日本国民级大作家夏目漱石代表作,日版销量过700万册,在日本多年蝉联畅销榜首!
=========================
先生自杀了。留下一封长长的遗书。
先生学识丰富、家境优渥、夫妻恩爱,看似拥有完美的人生,却似乎总有着一种与世隔绝般的孤独。
这封遗书是先生留给人世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告白。
它向我们展露的,是一颗不安脆弱的心走向破碎的全过程……
.
【编辑推荐】
◆你心里那些想说又说不出的脆弱,只有《心》能理解!
◆手术刀般精准地剖析人心,替你说出那些你说不出的话!
◆常年入选日本教科书,日本人人都读过的国民级必读书!
◆读客版《心》五大必入理由:
1.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原创万字导读,讲解《心》中的人心复杂,读懂“心” 的多重寓意。
2.原创故事地图!跟夏目漱石一起漫步东京,回到故事发生的真实场景!
3.夏目漱石生平大事记!图文结合,多张真实老照片,还原生动鲜活的夏目漱石。
4.收录夏目漱石作品年表,包含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简介,一表掌握夏目漱石全作品!
5.全新译本!再现夏目漱石原作口语化的行文风格,轻松好读!
西西弗神话 豆瓣
Le Mythe de Sisyphe
8.7 (6 个评分) 作者: [法]阿尔贝·加缪 译者: 李玉民 读客/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1
曾经我也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直到西西弗告诉我人生真谛!
●活着怎么这么累?
●日复一日的生活是为了什么?
●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加缪说:人生毫无意义,所以更值得一过!
★全新版《西西弗神话》
★加缪之女亲笔推荐:
感谢读客文化为中国读者出品这版漂亮的《西西弗神话 》。 我父亲的著作是为全人类所写的:他将所有人看作平等的,并为他们发声。虽然他出生于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但也深受东方文化影响。比起西方的读者,我深信“推石上山这场搏斗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对中国读者来说有更深的意义。
——卡特琳娜·加缪
★读客三个圈版《西西弗神话》十大版本特色:
【官方认证】加缪之女亲笔致信推荐
【经典译本】资深法语翻译家李玉民教授倾情翻译
【原创导读】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博士原创万字导读
【加缪自序】官方授权,完整收录加缪所作序言
【一图读懂】原创思维导图助你读懂本书
【收录名画】6幅各时期知名艺术家画笔下的西西弗
【哲学探索】梳理存在主义哲学家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脉络图
【延伸阅读】梳理存在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加缪灵感】特别整理《西西弗神话》深度阅读书单
【阅读体验】独特内页设计,翻开书页就能看到西西弗推石小动画
★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永不停息地将巨石推向山顶,而巨石又一成不变地滚下来。这在加缪的一篇随笔里,成了人类生活的象征。然而,依照加缪的解释,推石上山这场搏斗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因此西西弗是幸福的。对于加缪,本质的问题已不是人生是否值得一过,而是如何带着与生俱来的伤痛去生活。
——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我所感兴趣的是探讨怎样行动,更确切地说就是当人们既不相信上帝又不相信理性的时候应该如何生活。
——加缪
★加缪说过,诞生在一个荒谬的世界上的人唯一真正的职责是活下去,是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他说过,如果人类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于死亡,那我们就是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了。正确的路是通向生命、通向阳光的那一条。一个人不能永无止境地忍受寒冷。因此他反抗了。他就是不能忍受永无止境的寒冷。他就是不愿沿着一条仅仅通向死亡的路走下去。他所走的是唯一一条可能不光通向死亡的道路。他所遵循的道路通向生存的阳光,那是一条完全靠我们微弱的力量、用我们荒诞的材料铸造的道路,在生活中它本来并不存在,直到我们造出它来。
——福克纳
★加缪对于我们……是一个人、一个行动和一部作品的奇妙结合体……加缪体现了时代的冲突,并以他对生活的激情超越了这些冲突。
——萨特
★加缪所说的“我的反抗,我的自由,我的激情”是我所看到的对人生意义最好的回应。正因为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它才更值得经历。
——李银河
★由于加缪的加入,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壮大,当时几乎和萨特齐驾并驱。有论说讲他是世界性存在主义的代言人。之所以赢得如此崇高地位,是他有创作表达战后西方人心声。他有三个主题:一,人在异化的世界中的孤独。二,人自身也日益异化。三,罪恶、死亡,最终是不可避免的。
——木心
★我们是那么需要加缪的正义。他毫不矫揉造作地身处真实之中。他不随波逐流。他不是风向标,他是界碑。
——尤内斯科(荒诞派剧作家)
2021年2月7日 已读
顺便把《卡里古拉》也出一版啊…
2021年2月7日 评论 简记 - 这是一本很难读的书,所谓“每个字我都认识,可是连在一起我就看不懂了”不过如此吧。作者也说这是最私人的作品,但如Mortimer J.Adler所说,读起来困难的书才会有所收获,也做到了“为求得理解而读。” 书中的词是我见过的词,但并非是我所理解的意义。全书一个关键词也是最难理解的一个词——荒诞。第一次理解这个词是荒诞的喜剧电影《一个勺子》“极言虚妄,不足为信。”,而如今《西虹市首富》《李茶的姑妈》也被打上荒诞标签,这些与作者所说的荒诞都不大一样,或者说书中的荒诞是一种更宏观意义上的概念。 作者从现象入手“这种人与其生活的脱离,演员与其舞台景物的脱离,恰恰就是荒诞感。”荒诞在某种程度上可理解为爱而不得?因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荒诞,而荒诞是理解世界的无能为力,荒诞来源于厌倦引发的思考。 又讲联系“荒诞目前是人与世界的唯一纽带。”非理性,人的怀旧眷恋,二者碰撞产生的荒诞,是人生悲剧的三个特点。 加缪在分析推理某些观点,并将其解构。他一直说的荒诞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他通过逻辑推理(数学逻辑?)去论证:从无意义中找到意义,从荒诞中寻找价值。 面对荒诞我们该如何选择?自杀一了百了吗?我们要反抗,质疑世界。自杀意味着首肯,接受自己的局限性,放弃反抗。简言之自杀是无知的行为。 关于荒诞人“毫不否认,不为永恒做任何事的人”。讲唐璜主义的现世满足,戏剧演员,征服者的行动。而最荒诞的,创作者。一些关于艺术创作的讨论,表面上看我是不大认可这些论断的,更大的可能是我并未理解。 最后一篇也是最通俗易懂的一篇,讲西西弗神话。我们一直以来看到的都是表面:重复无意义的事是最痛苦的惩罚,而加缪看到了西西弗意识的活跃——有清醒的意识支撑就没有了痛苦。看似苦难的人生却可能因为主观意识而充满喜悦。 虽说读客三个圈封面质量良莠不齐,也有不少硬凑的,但这本设计的还不错。右下角页码处还细节的设计了翻页动画(帧数不高),表示西西弗上下山的循环。 还有我一定要说!张博的这个导读写的实在太好了,引经据典深入浅出!曾以为我有些思考,后发现全部蕴含在导读中。但还是建议按照顺序读——看过正文后再看导读,这样能给自己更大的思考空间。
加缪 哲学 读客
我的隐藏人生 豆瓣
A Vida Invisível de Eurídice Gusmão
9.1 (7 个评分) 作者: [巴西] 玛莎·巴塔莉娅 译者: 龚沁伊 文汇出版社 2019 - 11
我的内心有一场激烈的挣扎,逼迫我去做真实的自己。
一对姐妹花一生追寻自我的故事, 真正呈现身为女性在自我实现之路上的挣扎与永不妥协。
————————
故事发生在绮丽的里约热内卢。一对姐妹花,一个美丽叛逆,一个聪慧过人。 这个 世界却对她们的天赋、自我和挣扎视而不见。 当她们一个身心破碎,无家可归, 一个被迫藏起自己的光芒,黯然失色, 她们会找到彼此,讲述被隐藏的人生和永恒的信念。 然后,用双手创造机会,为自己挺身而出。
小说讲述她们从少女时代步入婚姻、家庭的那几年,但那几年足以呈现她们的一生:身处传统的社会,但依然怀抱很多很多梦想和憧憬,叛逆地渴望实现自己。
————————
全球二十余国媒体隆重推荐!
◆《卫报》出版人年度之选 ·《纽约时报》 编辑之选 ·《芝加哥书评》必读推荐 ·《科克斯书评》编辑之选·Bookriot 年度推荐 ·美国图书馆协会编辑之选 ·《赫芬顿邮报》必读推荐
◆巴西主流大奖”圣保罗文学奖“决选名单作品
◆风行英、美、德、法、意、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挪威等二十余国。
◆根据本书改编的电影《隐形的女人》获2019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大奖
◆代表巴西,角逐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
※实力译者译自葡语,原汁原味呈现原作细腻非凡、幽默机敏的文笔。
※封面插画来自《纽约客》御用封面设计师之一Malika Favre。
————————
◆作者的话:
“尤莉迪丝向来聪慧。给她一堆精确的数据,她能设计大桥。 给她一间实验室,她能发明疫苗。 给她一沓白纸,她能写出文学名著。 但如果给她一盆脏内裤呢? 她当然能洗得又快又干净,随后坐回沙发, 再次思考人生。“
·
“像尤莉迪丝这样的人要去担当,去创造,去感受有用的感觉。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想到了很多尤莉迪丝们,她们曾经或现在,无法实现自己。这是对天赋和自己的巨大浪费。”
————————
媒体及名人推荐
◆字字珠玑,幽默的文笔足够尖锐,旗帜鲜明地撑出这个轻盈的故事中严肃的一面:女性的自我牺牲。书中流淌着深刻而开阔的人性。
by 英国书评人 A LIFE IN BOOKS
·
◆一切都改观了吗?我们似乎能听到作者在这部令人爱不释手的、寓言般的女性史诗里叹息……巴塔莉娅诙谐地用安德诺尔、安东尼奥、阿方索、阿尔瓦罗这些犹如回音的名字,暗示这些男性角色落入了沙文主义的窠臼。
by《纽约时报》
·
◆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机敏的笔调创造了两个性格鲜明、天赋异禀的女主,她们一直在追求人生与自我的亮点。她们的个性照亮了我们的生活世界。
by《序言书评》Foreword Review
·
◆巴塔莉娅触碰到了我们的神经,提醒了我们女性主义的重要性。女性的声音被忽略了,不仅仅是在公共场所,也在家庭的私人空间里。……通过电影改编,我想将那些隐匿于幕后、默默奋斗的女性角色的真实生活呈现给观众。
by改编电影《隐形的女人》导演 卡里姆•埃诺兹
·
◆这本书把我们试图隐藏的叛逆、没有实现的自己,都坦率地呈现出来了,女主旁若无人地一直、一直找寻生活与自我的亮点。梦想,失败,再梦想。一气呵成的阅读体验,非常过瘾。
by Goodreads 读者
·
◆一个想做模范妻子和妈妈的女人,但同时又觉得人生有远比清洁、烹饪和购物更重要、更有惊喜的事情。这本书写的就是我们身为女性的生活。
by Goodreads 读者
·
◆很享受这次阅读。巴塔莉娅很聪明,笔法高超,用生动的故事带着读者穿梭于里约旧城街道,也创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by《里约大冒险》导演 卡洛斯•沙尔丹哈
·
◆生动描绘了1940年代一对有反抗精神的姐妹,她们拒绝在厌女文化中被丢弃一旁。幽默、丰富,这本书是一场罕见的文学盛宴。
by《芝加哥书评》“今年必读书单”
·
◆尤莉迪丝说好了要做完美的女儿和模范妻子、母亲,但问题是,尤莉迪丝禁不住她的事业心,她自信,是个行动派,是个创造者,是个不断寻找更多、更多、更多人生的人。她斗志昂扬、自我赋权。玛莎在这本魅力无穷的书中完全展现了令人向往的勇气之举。by Bookriot年度图书
·
◆巴塔莉娅刻画了无望苍凉会在婚姻里滋长——不仅因为爱的缺席,还因为忽视对方的需求,或者说,牺牲自己。准备好喜欢上隐藏的尤莉迪丝吧,她有太多太多可以鼓励我们的地方,远远多于她在那个时代的里约所受到的限制。
by《科克斯书评》
·
◆玛莎•巴塔拉娅用幽默和一针见血的文字,笑对她国家里的父权宰制。
by《当代世界文学》World Literature Today
2019年12月10日 已读
这本小说好看又不长,为什么不看呢?
不要带着所谓“女权主义”、“女性励志”的观念去看,这只是个平和的故事,本书的文笔其实并没有封面上所说的犀利,反而读起来很是细腻,看似温柔却有力量,就算以一个男性的视角读这个故事,也会感受到,鼓起勇气去寻找自己的“隐藏的人生”。
2019年12月10日 评论 Coincidence(待整理 - The first girl's name was Eurydice…… 第一个女生叫尤莉迪丝,她每天做家务照顾孩子,他老公每天在银行工作,但是尤莉迪丝只爱研究食谱。 第二个女生叫吉达,是一个早熟少女,她喜欢市长的公子哥,但还是被抛弃。 直到有那么一天,吉达决定去找尤莉迪丝,她踏上了旅程。 尤莉迪丝靠一手缝纫技术闻名周边,但被偶然生病的丈夫发现,虽然梦想破灭一时屈服,但她从未停止追求人生。 偶然(并不)有一天,在尤莉迪丝的家里,姐姐吉达站在门外。她们俩的相遇引来了佣人的围观。 他们转过身来面对面,一切就在此巧合的发生了,这姐妹两个在再次遇见了彼此,即将走向命中注定的人生。 What a coincidance~ 前些日子抖肩舞《coincidence》比较热门,通过万能嘤语我们刚好可以把这姐妹俩的故事套进去。 这是作者第一本在大陆出版的小说,很短的一篇小说,看似只讲主角姐妹花的隐藏人生,实则对包括父母辈在内的每个角色都着墨颇多,一方面算是讲述三代甚至四代女性的故事,另一方面也通过这去讲述男性角色的性格形成。 马科斯违反了家族内部通婚的传统,追求那个完全符合他口味的女孩,两个“意志自由”私奔远方结为夫妻。离开温室的他暴露了自己医生身份的虚假,终于无可忍耐下抛弃了妻子。 姐姐吉达外表光鲜亮丽,怀有身孕找工作后又抚养孩子,与曾经的妓女菲洛梅娜相依为命,后因菲洛梅娜患癌症,吸食吗啡再次导致贫穷,前半生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上下,过着底层生活; 妹妹尤莉迪丝看似拥有令人羡慕的家庭,其实也受制于家庭,除了专心带孩子做好家庭主妇之外被要求不应做其他的事,除了姐姐以外,没有任何人理解她。 邻近泽丽娅是一个十足的“大妈”形象,好八卦、好打听、也好嚼舌头,不只是她,其实所有邻近都是如此,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而对八卦漠不关心,和刚离婚的人打招呼,对高职位漠然,又读莎士比亚……这简直是异端。 安德诺尔说:“诗歌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的东西,他的女人不能和将自己母亲逼疯的、虚妄的诗歌和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许是有将母亲逼疯这一因素,影响了他的行为,但他所说:“所谓展露本质的爱情“每天准时起床,被窝凉透前整理好床铺,当我坐上餐桌时端来咖啡。地板干净到可以舔,每周集市过后有一篮新鲜水果,每晚身边打招呼。”这一段似曾相识? ——“你在每天晚上 不能睡的比我早 你在每天早上 不许起的比我晚 饭要做的很香甜 打扮起来要大方 还有婆婆和小姑 都要和睦的相处”。摘自电影《乘风破浪》主题曲歌词,而词作者韩寒被网友抓起来吊锤“直男癌”言论。 虽然与主题无关,但全书最后一部分的描写极其触动我,随着时间过去,生活就这么继续,曾经的真相也好流言也好无人在意,“成了虚构的事实”。 文中有一个细节让我耿耿于怀,吉达谈到菲洛梅娜时说“自己和一个曾经的妓女相依为命”并且为此感到。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读客
人类群星闪耀时 豆瓣 Goodreads
7.7 (21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梁锡江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 4
编辑推荐
◆14个改变人类命运的天才,14个影响人类文明的瞬间!
◆《人类群星闪耀时》从历史上的1000亿人中选出这14个人,展现人类的精神力量有多强大!
◆“传记之王”茨威格享誉世界之作,传世经典,震撼心灵,此生不可不读。
◆教育部新课标推荐阅读书目(七年级下册)!
◆余华、高晓松、高圆圆都曾被这本书打动!
余华:茨威格上来就给我叙述的高潮,而且持续到最后。读他的作品,仿佛遇到“速效强心丸”,感受到了那种久违的阅读激动。
高晓松:我觉得极好极好,或者我觉得现在就能推荐的,是我曾经推荐过,也是我本人非常热爱的一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高圆圆:《人类群星闪耀时》很多人推荐,但我犹豫了很久才翻开。因为小的时候历史太差了,听到是讲历史的书,就会觉得有点怕。结果,读完头一个章节就停不下来了。
◆在人类文学史上,《人类群星闪耀时》以史诗般笔触描绘真正影响人类文明的14个历史瞬间,呈现人类激荡浩瀚的精神世界,堪称传记写作的典范
◆当勇敢、顽强、坚持、牺牲等精神在当下不被推崇时,是《人类群星闪耀时》让我们知道:看,人应该这样活!
◆全新彩插导读详注版《人类群星闪耀时》,市面上从未有过的贴心版本,助你彻底读透本书!七大必入理由:
1)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梁锡江经典译作,精准还原茨威格华丽诗性文笔
2)无删减全译本,译自德国费舍尔出版社官方底本,比大多数版本多收录《演讲台上的头颅》《威尔逊的失败》两篇,完整重现作品原貌
3)14篇专业导读,2080个详细注释,资深编辑团队专业编校,阅读流畅无障碍
4)特别制作“群星画廊”,15张彩色插图搭配书中金句,仿佛亲历英雄们的生命瞬间
5)特别附赠“群星地图”,大幅浩瀚星空图,视觉化震撼呈现影响人类文明的100个历史瞬间
6)精装双封面唯美装帧,高级烫金烫银工艺,送人佳品,完美典藏
7)芬兰进口轻型内文纸,手感柔软,轻盈便捷
内容简介
一扇忘关的小门,颠覆了拜占庭帝国千年文明;
一秒钟的犹豫,葬送了拿破仑的伟大事业;
一个大胆的设想,缩短了两个大洲的距离;
一辆封闭的列车,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有时候,看似不起眼的一个举动,可能就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在这种时刻,一个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某个来得太早或太迟的决定,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它们就是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
精彩书评
茨威格驾驭语言至为纯熟,他善于表达一个对象,使得它至为精致的细枝末节都变得形象、鲜明、具体。
——弗洛伊德
茨威格的文学荣誉直达地球上的一个角落……也许自伊拉斯谟以来,没有一个作家像茨威格这样著名。
——托马斯·曼(德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茨威格上来就给我叙述的高潮,而且持续到zui后。他向我扔了一堆手榴弹,我每分钟的心跳在80次到90次之间。读他的作品,仿佛遇到“速效强心丸”,感受到了那种久违的阅读激动,同时又没有生命危险。
——余华
做了两年多脱口秀节目,我几乎很少向大家推荐书,因为我不知道要推荐哪一本。我觉得极好极好,或者我觉得现在就能推荐的,是我曾经推荐过,也是我本人非常热爱的一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高晓松
《人类群星闪耀时》很多人推荐,但我犹豫了很久才翻开。因为小的时候历史太差了,听到是讲历史的书,就会觉得有点怕。结果,读完头一个章节就停不下来了。
——高圆圆
如果说一个人在读完此书,没有被感动得至少起一次鸡皮疙瘩,我是不信的。人类存在和进步的意义被茨威格用笔在群星闪耀之时反复颂扬。得此文字,我辈甚幸!
——豆瓣读者NorthLaker
一个普通人一生若能写下一句茨威格风格的句子,他大概就达到了自己情感体验及表达的顶点。
——豆瓣读者
好几个章节都让人热泪盈眶。地球因为有了人类,才有了历史,才有了那么多值得铭记的瞬间。这多么美妙。
——豆瓣读者Jonas
2019年4月27日 已读
最喜欢的版本,内封和外封都很好看,14篇导读,占1/4篇幅的注释,中间彩页的历史照片还有好看但没什么用的群星地图。
生动形象的文笔称之为特写绝不过分,画面感很强仿佛身临其境,而且写托尔斯泰时用戏剧的形式,写陀思妥耶夫斯基时用诗歌。这都称得上是最好的传记作家。
2019年5月4日 评论 也许是最好的传记 - 在学校图书馆简单对比了一下多个版本,文章数量各不相同,但都没有多出十四篇。封面设计深得我心内封和外封都很好看。简单翻阅即可看到注释之多翻译之用心,但我觉得相比起来这本胜在导读而且是每一章都有导读。中间彩页的历史照片与群星地图(其实没什么用)算是锦上添花吧。 对书名没有任何印象——才知道它在必读名著榜单中;对作者没有任何印象——他的《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曾在课文中,而且高中也有做过他的文章。读过这本书深切感受到茨威格不愧为“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丝毫没有想象中的枯燥,画面感很强,大量运用渲染气氛烘托环境衬托心理描写(列出来感觉像高中语文题)等等。 在学历史的时候我常常会疑惑,历史是谁记录的?在绝大多数对于历史事件的记述中是看不到这一点的,而茨威格在探险和征服南极的两章都有写到历史记述者。 本书是围绕一个事件还是一个历史时刻内事件的爆发?作者在自序中说“我丝毫不想通过自己的虚构去渲染或者夸大这一系列外在或内在事件的真实性,因为在那崇高的时刻,历史本身的设计就非常完美,无需任何后来的帮手。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作家都不得妄想超过它。”让我有所误解,从淘金热的导读可以得知,那不过是茨威格的观点,很多描写都是小说家言。 对于这十四个历史“特写”的选择,也是作者的主观判断,其内容涵盖政治事件与战争,地理发现与探险,技术发明与艺术。令我惊喜的一点是作者写托尔斯泰时用戏剧的形式,写陀思妥耶夫斯基时用诗歌。 屠杀俘虏的探险家巴尔沃亚,那是属于一群为了黄金而聚集的人的勇者的胜利。诡计多端生性残忍的穆罕默德,虽有一扇门的意外而取胜还是靠人们的意志。半身瘫痪“恢复”后又不幸遇上战乱的亨德尔,他一生诠释了音乐的救赎。昙花一现的天才究竟算天才吗?不为人所知的鲁热不过只有一晚天才的状态。拿破仑败在不容喘息的决定性的战役,也许是因为格鲁希的怯懦。歌德与妻子相差近五十岁的爱,又从不得的爱到诗歌世界逃避,他一生对爱的呼唤。可怜的苏特尔泄露秘密被亡命的淘金者洗劫,即使胜诉也无济于事,可谓怀璧其罪。神经质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死亡贫困孤独造就了他,也造成了他病态的感情。有幸遇到投资人的菲尔德,克服距离铺设电缆,几十万英镑的失败代价也不放下坚韧的理想。斯科特在挪威之后第二个到达南极点,并愿意为第一个人作证,只剩雪中冰封的意志。列宁毅然决然选择同德国政府谈判,他是忠诚的革命者。共和民主制思想失败的西塞罗,理想主义败给现实政治的威尔逊。
外国文学 经典 读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