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
我所理解的生活 豆瓣
所属 作品: 我所理解的生活
7.4 (110 个评分) 作者: 韩寒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 - 1
★韩寒新作《我所理解的生活》,三十岁的韩寒,第一次自我剖析。
★韩寒所有作品中,删减幅度最小!收录韩三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
★少说,多做,不解释。
第一次向读者展示生活中最真实的韩寒。
在《我所理解的生活》中,韩寒讨论民主自由、针砭时弊,谈及感情、家庭、偶像,分享个人成长经历,诚恳地剖析自己。
收录著名韩三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
在韩寒迄今为止所有作品中,《我所理解的生活》删减幅度最小。
三十岁,韩寒争议不少,成绩更多。
诚恳之作《我所理解的生活》,韩寒想说的都在这里了。
观念的水位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观念的水位
8.2 (205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 1
作为国内公共领域最重要的声音之一,刘瑜的文字向来拥趸众多,之前的作品更多关注美国民主,与中国相关度不高。而本书更多关注东亚、中东欧、南美洲以及非洲国家的政治与民主化,比如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赞比亚等,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参差不齐,而很多情况与现今中国有较强的可比性,这无疑让这本书更生动,更接地气。
喜欢刘瑜文字的人,在本书中仍然可以找到惊喜,她是幽默的:“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她还是犀利的:“别说什么‘关了灯都一样’,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书中内容,包括、国际时政、政治书评影评以及一些个体化思考的杂论,更为多样化,阅读上带有跳跃感,但并不会有断裂之感,相反,用刘瑜自己的话说:“我相信这些文章集结在一起所传递的信息,相比它们零散的存在,其重量和清晰度是不一样的,而这些信息在今天的中国值得被反复和清晰地传递。”
一个更好的社会,更好的制度的降临并不是“自动”的,观念的变化是必要环节,而本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将过于霸道的声音拧小,将被屏蔽的声音放大,将司空见惯的思维方式打上一个问号,将盒子里的光释放”,“告诉他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观念”。
沙海 豆瓣
所属 作品: 沙海
6.9 (60 个评分) 作者: 南派三叔 新世界出版社 2013 - 2
吴邪带着黎簇进入这片诡异的沙漠,寻找死亡之地“古潼京。在途中吴邪、王盟被地底的奇怪生物频频袭击。失去同伴,孤身一人的黎簇在沙漠中遇到了黑眼镜,他们能否能走出一望无垠的沙海,而在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是……
送你一颗子弹 Goodreads 豆瓣
所属 作品: 送你一颗子弹
8.2 (522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1
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作者2005—2009年左右(尤其是2006—2007年)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里,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由于我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出发点并不是写一本书,所以不同文章往往风格迥异,长短不一,质量不均,随着社会形势、荷尔蒙周期以及我逃避生活的力度而起伏。
三国配角演义 豆瓣
所属 作品: 三国配角演义
7.8 (52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4
《三国演义》角色众多,全本共计1798个角色,有名有姓的也有1200人以上,是全世界角色最多的古代小说。在这大量的角色中,既有曹操、诸葛亮、周瑜、刘备、关羽、张飞等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有名字只出现一次的历史过客,更有一些深藏不露的配角,悄悄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统一中原大计划的关键。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蜀汉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北伐,近十万兵士从汉中出发,有条不紊地向魏国的陇西推进。赵云、邓芝军团牵制曹真,汉军主力占据陇右,只要守住街亭,挡下魏军的支援部队,即可一统陇西。谁知街亭守将马谡却一战失利,导致大军溃败,原本势如破竹的战局瞬间逆转。为平复军心,诸葛亮不得不下令将他处死,这一段,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故事。
但事实上,这可能并不是历史的真相。马谡也许并未被斩,在这一切背后,潜藏着另一个阴谋……
因自由而美丽 豆瓣
7.6 (20 个评分) 作者: 黎戈 新星出版社 2013 - 1
本书是黎戈的最新作品集,四年以来的散文、随笔、文艺评论合集。
包括“淡夏”“纸游”“物喜”“我城”“静语”五部分,内容涉及生活、阅读、电影、植物、食物、南京等。
写细节入生活内质,恰到好处;写日常则绵密细致、冲淡平和;写阅读则深情凌厉,灵气逼人。
————————————————
洁尘:黎戈有雅致且考究的趣味,文字风格自我且恬淡,有发见,有铺衍,随和中亦有自己的坚持。
张悦然:她能够看到事物最细微的部分,可以把情感放在一颗尘埃上。
韩松落:黎戈可贵之处,在于她给我们看到她如何成为一个“真人”。像《聊斋志异》中人,四处撷取气味、颜色、故事,努力沾染体温、画面、他人的历史,既世俗,又超然,既贪欢,又不忌惮刀锋之险,只为让自己画皮下的心,最终变得有血有肉,并透彻觉醒。
苏枕书:喜欢黎戈,是因为她低调、勤奋。这是作家的理想状态。正如黎戈自己所言,“随着时间的逝去,你知道有什么变重了,长成了”。所以她值得读者的期待与喜欢。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豆瓣
所属 作品: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8.6 (30 个评分) 作者: 徐泓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 1
这是一本从纪录片出发的哲学书,他纪录着小人物们构成的历史;是一本用影像去抵达的启示录,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认识世界。
从民生出发,以影像抵达。在最官方的平台,讲述老百姓的故事。陈虻,一个被崔永元、白岩松、柴静等一众央视人视为精神领袖的人。
本书汇集了陈虻生前在央 视评论部的审片经典言论、讲座精华、报道文章以及影像,展示了纪录片从观念到方法、从栏目化管理到新节目研发的思想精华。本书由十八篇文章构成,从十八个角度解构他的思想,展示出一个思想深刻而诗意表达的纪录片人之有趣。
包括前言在内20章。附录6篇访谈。随书赠送60分钟的一个纪念陈虻的光盘。
木心作品八种 豆瓣
所属 作品: 木心作品八种
10.0 (10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
这是文学的礼物,木心粉丝期盼已久的,用一个精心设计的纸盒,收入《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即兴判断》《西班牙三棵树》《素履之往》《我纷纷的情欲》《鱼丽之宴》八种图书,这也是木心经典著作的珍藏版。
不必读书目 豆瓣
所属 作品: 不必读书目
7.1 (37 个评分) 作者: 刀尔登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2 - 2
《不必读书目》内容简介:在学者大家都推荐必读书目,出版商也不遗余力一版再版必读书目的时候,刀尔登却逆流而上,列出了将近50部不必读的古籍书目,其中有人们津津乐道《山海经》,家喻户晓的三国水浒西游,童叟皆知的三字经,还有堪称文学巅峰的红楼……每一本书都有足以令人不读的信服理由,说是不读,其实,看完是书,你已经读了这些不必读的书目——盖刀尔登评点深中肯綮也。
孤独的调频 豆瓣
作者: 阿丁 2015 - 5
15位当代作家联袂呈现出的一场文学盛宴,讲述15个不同的故事。
《猴者》,一位父亲用尽各种办法向村民证明一只猴子会说“喂”,并告诉我们“人哪,只是猴子直立起来的痛苦”;
《我的朋友卡夫卡》,看余西笔下的卡夫卡经历一段怎样的青春往事;
《弥留之际》,当眼前的苍蝇变成蚊子后,他再也没有掌掴过其他人,而是反复的画一个女人,画一具丑陋的身体;
《老同学》,毕业多年,与初恋重温旧日情怀,却发现人、事、物早已面目全非;
《有人迷醉于天蝎的心》,一个引人注目的女人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去世,看似是一场意外,却隐藏着诸多谜团,到底是谁杀了她?丈夫、情人,还是雇佣的女员工?看私家侦探以千计带你抽丝剥茧找出真凶;
《空房子》,本欢欢喜喜装修房子准备结婚,可是女友小蒋却不声不响地离开,皇甫失魂落魄下,发现女友从没有对自己坦诚过;
《时间轴上的一点》,一位算命先生带你解开“什么是命”的谜题。
……
故事荒诞却不荒谬,传奇却让人唏嘘,平淡中透着诡异,无奇中又见神秘。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想象,却会让你觉得比真实更加真实。给人另类的阅读快感,让你在大呼过瘾之时,又不乏刺痛感与感动。
陆犯焉识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谷歌图书
所属 作品: 陆犯焉识
8.7 (19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作家出版社 2011 - 10 其它标题: 陆犯焉识
《陆犯焉识》内容简介:陆焉识本是上海大户人家才子+公子型的少爷,聪慧而倜傥,会多国语言,也会讨女人喜欢。父亲去世后,年轻无嗣的继母冯仪芳为了巩固其在家族中的地位,软硬兼施地使他娶了自己的娘家侄女冯婉喻。没有爱情的陆焉识很快出国留学,在美国华盛顿毫无愧意地过了几年花花公子的自由生活。毕业回国后的陆焉识博士开始了风流得意的大学教授生活,也开始了在风情而精明的继母和温婉而坚韧的妻子夹缝间尴尬的家庭生活。
五十年代,陆焉识因其出身、更因其不谙世事的张扬激越而成为"”反革命“”, 在历次运动中,其迂腐可笑的书生气使他的刑期一次次延长,直至被判为无期。这位智商超群的留美博士由此揣着极高的学识在西北大荒草漠上改造了二十年。精神的匮乏、政治的严苛、犯人间的相互围猎与倾轧,终使他身上满布的旧时代文人华贵的自尊凋谢成一地碎片。枯寂中对繁华半生的反刍,使他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深爱。婉喻曾是他寡味的开端,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
“文革”“结束后,饱经思念的陆焉识和冯婉喻终于可以团聚,然而回到上海家中的陆焉识却发现岁月和政治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再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位置:一生沉沦、终成俗庸小市民的儿子一直排斥和利用他,才貌俱佳、终成大龄剩女的小女儿对他爱怨纠结,态度几经转变,唯一苦苦等待他归来的婉喻却在他到家前突然失忆。
《陆犯焉识》编辑推荐:被中西方文坛誉为;“华文世界最值得期待的作家”;严歌苓颠覆性转型之作;当政治与人生相撞,孰是孰非……最大胆的笔触,直逼人类精神的灰色地带;最温情的回眸,抚摸岁月带给爱情的伤痕。
严歌苓近年来一直萦怀于对自身家族史特别是对其祖父人生遭际和精神世界的探寻。依此多年的功课,《陆犯焉识》以深远的济世情怀,将知识分子陆焉识的命运铺展在中国近当代政治这块庞大而坚硬的底布上,检视了残酷岁月里生命可能达到的高度。她的笔触往返于主人公盛年时流连的浮华地美国、上海和其后半生被禁锢的流放地西北大荒漠,世态的炎凉和命运的多诡尽收眼底。她的讲述,冷静与幽默同行,温情与练达并重,大有“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之概。
唐诗解构 豆瓣
所属 作品: 唐诗解构
作者: 洛夫 2015 - 1
“唐诗解构”是洛夫近十年来重点进行的诗歌艺术探索。用当下的思维,体会唐诗所表达的古代生活与情感,并用精美的新诗语言,对50首具有代表性的唐诗进行别出心裁地重写,每一首都是精巧的小诗,表现了作者超乎常人的敏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高超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不仅可给当代读者以美的享受,同时还可以对读者体悟唐诗的意境与美感产生独特的启发意义。这些作品陆续发表后,深得读者和评论家的好评,被认为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文学工程,显示出大诗人洛夫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洛夫还是一位公认的颇有造诣的书法家,书中还收入了作者的书画作品50余幅,可谓文图并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阅读、收藏珍品。该书为精装,设计精美,内容与形式得到较为完美的结合。
【名家评价】
洛夫的“解构”,是一种对原诗的进入和透彻了悟,而后才以另一种视角和艺术手法表达和表现他对原诗的理解。这种理解,既是对原诗情境和意境的透彻了悟,又是能够跳出原诗的艺术境界而另求途径的再创造。
¬ ——叶橹(著名诗歌评论家)
大裂 豆瓣
所属 作品: 大裂
7.8 (161 个评分) 作者: 胡迁 九州出版社 2017 - 1
王小帅 骆以军 黄丽群 陈雪 小野 联袂推荐
华语世界实力名家力荐 新生代写作者中头角峥嵘的一支笔
第六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得主胡迁
迷人、离奇、惊奇、爆裂、令人惊叹的中短篇小说集
他的故事和文字竟散发出一股迷人和离奇的氛围,那种空气中弥漫的失落和伤感不用影像,文字已经抖落了出来。
——王小帅(先锋导演、柏林银熊奖、戛纳评审团奖得主)
你可以说这是一个中国版的威廉·高汀的《苍蝇王》,但空间不是被大人遗弃的小岛,整篇小说充满哥雅画作般暗色调的油彩,作者掌握文字、调度光影与运镜的能力都极具水准。
——骆以军(台湾中生代最重要的小说家)
他的小说中每一抹淡到几近透明的草灰蛇线都有繁复意象,语言平静,一丝滥情自溺的赘肉都没有,落在地上,望似滚珠,若去拈起,才发现是水银,凝重荒暴能让人从头裂开到脚,剥掉了一身的皮。
——黄丽群(台湾小说家、散文家、媒体人)
对生活意味天生敏感,熔风趣和决绝于一炉,行文不羁,收放自如,胡迁是个手艺高超的家伙。
——李师江(诗人、小说家、2006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
整部小说的生命是活的,站上竞技擂台上,是有实力直接KO对手,而不只是用情节、写作技术来积分取胜。青春残酷,配合荒漠意向,以及满满的荷尔蒙,情境诡异却合情入理,虽然多有象征,但放到中国这块广袤苍老而醋栗的土地上,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林靖杰(台湾导演、编剧、演员)
我要看清楚那头大象为什么要一直坐在那儿,这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困惑。/《大象席地而坐》
上帝经常会让你一无所有,再给你一点甜头,这点甜头就是在闭上眼睛的一瞬间,让你错觉拥有了很多东西。/《漫长地闭眼》
我们始终坚信荒原上的藏宝图,能指引我们挖出黄金,走向黄金的大道,那个 入口感人肺腑,低吟浅唱着通向云层的歌谣。/《大裂》
……
《大裂》书如其名,彻底是一本伤害之书。
15个中短篇小说,每篇小说都怀抱同样一个任何人无从回避的问题:“我们还要活(被伤害)多久?”
平原 豆瓣
所属 作品: 平原
8.4 (7 个评分) 作者: 毕飞宇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4
《平原》是毕飞宇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书中讲述:1976年的中国乡村,曾经压倒性的政治力量已经疲软,古老的乡村文明有了复苏的迹象。高中毕业生端方回到了他的故乡——毕飞宇的“王家庄”。他怎样在家乡立足?他如何直面命运?他又将经历怎样的爱情?平原涌大海,峰起潮落,青春祭日月,暗红枯白。
2018年2月22日 已读
飞机上看完,书里恐怖的生机勃勃配以引擎的轰鸣异常带感。语言真丰富可爱,可惜小说后半段没抻住,散乱了。作者“形容词+了”的语言习惯也是蛮有意思……
小说 当代 毕飞宇
命运的内核 豆瓣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所属 作品: 命运的内核
9.3 (23 个评分) 作者: [英] 格雷厄姆·格林 译者: 傅惟慈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11
没人能看到完整的命运,但可以守护一个完整的自己。
------------------------------
《命运的内核》是格林对命运的探讨,穷尽了一个人在命运中会经历的一切考验:爱情、 婚姻、家庭、事业、责任、怜悯、信仰。人性中那些美好的部分,又是如何毁灭一个人的 。
二战期间,英属西非殖民地善良正直的警察副专员斯考比,为送妻子去南非度假,被迫向一名叙利亚奸商借债。在妻子离去之后,出于怜悯,他和从海难中生还的女子发展出一段恋情。在商人威胁利诱,以及责任和信仰等情感的折磨下,最终导致斯考比一步步走向了不可挽回的结局。
《命运的内核》是我写得最好的作品。这部小说有着某种腐蚀性的东西,因为它过多触动了读者内心薄弱的部分。——格雷厄姆•格林
------------------------------
◆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
◆1950年,首次获得提名,一生提名多达21次,被誉为诺贝尔文学奖无冕之王。
◆马尔克斯说:“虽然把诺贝尔奖授给了我,但也是间接授给了格林,倘若我不曾读过格林,我不可能写出任何东西。”
◆一生虽未获奖,却被一众诺贝尔获得者马尔克斯、福克纳、V.S.奈保尔、J.M.库切、威廉•戈尔丁、马里奥•略萨视为精神偶像和导师。
◆“我是你的忠实读者,格林先生。”——马尔克斯。
◆《命运的内核》是格雷厄姆•格林备受推崇至高杰作。
◆1948年获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2012年被评为詹姆斯•泰特•布莱克奖有史以来五大杰作。
◆入选1998年兰登书屋现代文库20世纪百大英语小说;2005年《时代》杂志1923年以来百大英语小说;2015年BBC历史百大英国小说;
◆穷尽了一个人在命运中的一切考验:爱情、婚姻、家庭、事业、责任、怜悯、信仰……
◆没人能看到完整的命运,但可以守护一个完整的自己。
------------------------------
◆虽然把诺贝尔奖授给了我,但也是间接授给了格林,倘若我不曾读过格林,我不可能写出任何东西。——加西亚•马尔克斯(198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格雷厄姆•格林自成经典,他将作为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的卓越记录者不断被人阅读和提起。 ——威廉•戈尔丁(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格雷厄姆•格林一直致力于记录这个世界。 ——V.S.奈保尔(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格林在这些作品里创造出自己的一片领土——“格林王国”。他把这些故事写得生动感人,吸引了千千万万读者。格林也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 ——J.M.库切(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格雷厄姆•格林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旅行家,一个深入世界各个角落,记录战争、革命、疾病的冒险家。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未授予格林文学奖是诺贝尔奖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错误。——诺贝尔奖评委拉斯•福塞尔
◆伟大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令人不安,如同在审判者的注视下。——约翰•厄普代克
◆《命运的内核》的出版,是一次文化事件……一部我从内心崇拜的作品。——伊夫林•沃
◆对人生绝望的研究……他在其中充分发挥了那些贯穿在他所有小说中的主题:怜悯、恐惧、爱情和失望,以及一种对人的精神解脱的探索。——英国评论家弗兰西斯•魏恩达姆
◆格雷厄姆•格林是我们这个年代中极富技巧、极有创造力和令人兴奋的作家!对真实存在的人类有着准确的刻画和动人描写!——《时代》杂志
◆格林用一部清晰易懂的寓言记录了一个人走向毁灭。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