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购
在光与万物背后 豆瓣
作者: [德]马蒂亚斯·波利蒂基 译者: 胡蔚 等 未读·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1 - 2
《在光与万物背后》选自马蒂亚斯·波利蒂基的《诗歌总集2017—1987》,诗人为中国读者精选出81首诗,按主题分为自然之诗、城市之诗、爱情之诗、生活之诗与远东之诗。波利蒂基在诗中分享了自己在三十年间对自然、城市、生活与爱情的诸多感受,也记录了在世界各地旅行过程中受到的启 发。
在他看来,诗歌是寻求庇护、“将倾斜的世界重新归正”的方式,生活本身就是诗歌的源头。诗意,恰从生活的缝隙间透过。
★德国文坛重量级作家诗歌创作,填补当代德语诗歌引进国内的空白:马蒂亚斯·波利蒂基是德国当代文坛大家,曾揽获北德文学奖等诸多重要奖项,出版有三十余部各类作品。此前尚未有作品引进中国,这部诗集向广大读者展现了除歌德、席勒之外的当代德语诗歌。
★精选自作者30年诗歌创作,记录自然、城市、生活、爱情与旅行:本书从马蒂亚斯30年诗歌全集中精心选取81首诗,按主题分为五大部分,分享了自己对自然、城市、生活与爱情的诸多感受,也记录了他在世界各地旅行过程中受到的启发。
★在日常生活缝隙中找寻诗意,思考世界:在马蒂亚斯看来,生活本身就是诗歌的源头。在这本诗集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他对生活片段的记录,也能感受到德国作家一以贯之的深度思考。
★歌德学院翻译项目全额资助,北京大学德语系奇译诗坊倾情翻译:全书译文流畅、优美。在本书翻译过程中,北大德语系师生曾与马蒂亚斯一起细读文本,反复推敲,细致入微地传达出了原诗中情感。
光明共和国 豆瓣 Goodreads
República luminosa
8.7 (161 个评分) 作者: [西]安德烈斯·巴尔瓦 译者: 蔡学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4
“世界失败的那天清晨,人们正忙着搜捕几个流浪的孩子。”
《黑暗之心》+《蝇王》,一部虚构的美洲编年史,一部寓言式的现代启示录。
大森林吞没了圣克里斯托瓦尔的孩子,正如浩浩荡荡的埃莱河水带走了成吨的淤泥。大自然试图在孩子们身上孕育出一种全新的、陌生的文明,孩子们也试图在大森林腹地密不透光的树叶穹顶下创造世界。孩子是新世界的美梦,旧世界的遗民,如此野性,如此纯真。最终,他们以弃世的方式背叛了我们,而我们为了活下去,也背叛了他们。只有埃莱河依然不动声色地流淌着,像是一则寓意姗姗来迟的寓言。
如《百年孤独》般厚重,又如《佩德罗·巴拉莫》般神秘;既有浓郁的自然风情,又颇具知识分子色彩。出版当年即广受瞩目,一举夺得赫拉尔德小说奖。
◎ 内容简介
虚构的中美洲城市圣克里斯托瓦尔,曾经与周边任何一座大城市一般无二,地区的经济中心,种植茶叶和柑橘。随着小企业的繁荣发展、水电站的建造与河道的修葺,整座城市开始加入到现代文明的行列。人们如此沉浸在繁荣中,却不知他们身处的世界早已全然失效,变成了一个粗陋的、没有意义的构造,官僚机构像沾了胶水的网一般笼罩着所有人,生活像节拍器一样呆板而乏味,有的房子把它的住户变成了爬行动物,有的把他们变成了人,也有的,把他们变成了昆虫。
有一天,圣克里斯托瓦尔的街头突然出现了一群来路不明的孩子,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说着无人能懂的语言。起先他们靠沿街乞讨过活,随即开展了一系列破坏活动。更令人心惊的是,本地的孩子似乎也被这种暴乱的气息感染了,有人声称能听到他们的心声,有人在暗夜里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在政府的搜捕之下,孩子们先是躲进大森林,后来又藏进下水道,在那里,建立起了一个名为“光明共和国”的法外之地……
“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孩子们是新世界的美梦,旧世界的遗民,他们的出现,恰如一声轻轻的叹息,宣告了古老美洲文明的终结;如下水道中精心搭建的光之殿堂,破开了目之所及的一切迷雾。
◎ 评论推荐
巴尔瓦不需要任何写作上的建议,他早已创造出了一个完美的世界,早已拥有了一门与其年纪毫不相称的精湛技艺。——诺奖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倾力推荐
在《光明共和国》中,巴尔瓦不仅运用了一如既往的大胆叙事,发挥了处理模糊情境的天赋,更增添了形而上学与暗黑寓言的维度,令人紧张而又不安,颇具康拉德《黑暗之心》式的犀利,呈现出了伟大文学作品的气象。——2017赫拉尔德小说奖颁奖词
合上书页时,你会被一种巨大的无力感笼罩,仿佛我们活在世上,却将永远迷失。而巴尔瓦写作的模糊性(一种严谨、精确而非空洞的模糊),帮助我们承受住了这种沉重的无力感。《光明共和国》是一部宏伟的著作,被一条深深的、不确定的古老河流贯穿。——《西班牙文化报》
事实上,巴尔瓦的重建过程展现了社会中几个重要概念的演化过程:暴力,童年,秩序,恐惧。这是《光明共和国》最深刻也最光明的核心。——《西班牙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