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rock
Mr Beast 豆瓣
8.4 (37 个评分) Mogwai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Matador Records
后摇界里总有那么几支地球人都知道的鼻祖级乐队。他们即使隔了好几年没有新作品问世,人们也会比记任何一支优秀的新乐队都更要清楚的记住他们曾经的经典。人们习惯性的把他们作为真理般的评价标准,与他们作品相似度越高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一旦这样的乐队有意无意的整出一丁点的风吹草动,所有人的眼睛就会在第一时间齐刷刷的投到他们身上。当然更不要说是在沉寂三年后推出新专辑。我卖了这么大的一个关子,我想其实也没什么过分的。因为你们大概都已经猜到,我要说的是Mogwai.。
距2003年的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时隔三年,Mogwai终于将于2006年3月7日发行第五张录音室专辑Mr. Beast。这对现如今不景气的Post-rock市场来说,无疑是一副加强型的强心剂。三年前的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是一张让大部分从一开始就喜欢Mogwai的乐迷们大跌眼镜的专辑:Mogwai这是怎么了?完全没有了当年Rock.Action的狂野,愤怒和爆裂,完全是一副安安静静慢悠悠的念经讲故事的派头,难道Mogwai开始收敛魔鬼锋芒改走温情路线了吗?这对每个他们音乐的狂热爱好者来说都是一种极富毁灭性的暗示。包括我在内。于是在那之后的几年内,我们只好带着不安期待着他们的下一次爆发。
Mr. Beast是Mogwai成立11年来的第5张录音室专辑。由Matador Records发行,在Glasgow的Castle Of Doom录音室录制完成,耗时6个月。由Tony Doogan操刀制作,也就是为他们制作过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和Rock Action的制作人。第9首“I Chose Horses”中,Craig Armstrong客串了键盘部分,日本Hardcore乐队Envy前主唱Tetsuya Fukagawa在此献声。
真正引人入胜感人肺腑的Post-rock是残酷地美丽着的。Mowai毋庸置疑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们最懂得如何置衡残忍与优雅(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是唯一例外的一次“优雅过度”事故)。在Mr. Beast中,Mowai完全回归到了最佳状态:惊心动魄的吉他噪音,精致尖锐的钢琴片段,广袤空旷的音景空间。温情,这个越来越多后摇乐队开始一味的大范围应用的主题,在Mowai此次的专辑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然而幸好是被保持在了一个相当合理的剂量内。吉他手/主唱Stuart Braithwaite这样阐释新专辑的原动力:“我们在制作这张专辑的时候,有意识的尝试要把它做的更加吵闹,因为我们开始意识到在我们的现场演出和录音室专辑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是毫无理由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做出一张可以在现场演出中同样能大放光彩的录音室专辑。因为我们喜欢在舞台上演出那些经过我们努力创作得到的作品。”事实证明,Mr. Beast确实是一张极具舞台爆发力的作品。
“那种quiet-loud/quiet-loud结构好象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标签,但现在那已经变成陈词滥调。” Stuart补充到,“现在有太多人开始在他们的音乐中使用这种结构,所以我们在这张专辑中开始有意识的避免它。其实并非我们发明了它,但是好象人们觉得这就是我们所做的一切,似乎我们的音乐是和这种公式绑在一起的。并且我们其实已经开始厌倦了自己音乐中的这个部分。我们曾在“Like Herod”(97年的Young Team)中将这种结构发挥到了极至,现在我们觉得这种模式已经没什么可再深入发展的空间了。结束了这种模式之后我们进行了一些安静极简风格的尝试(比如03年的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但之后我们发现,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的作品中缺失了很大一部分对Mogwai而言尤为宝贵的噪音!现在我们很高兴能在这张专辑中回归到了原来的状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是构成Mogwai音乐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尽管新专辑中大概只有25%的部分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吵闹,但毕竟这次我们是从创作一开始就有意识去注意的这个问题的。”这是乐队成员“重返正道”的悔悟,同时也是每个Mogwai乐迷最欣然看到的“浪子回头”。
Mr. Beast以一曲“Auto Rock”开场。这可能是Mogwai继Young Team 中的“Yes I am a Long Way From Home”以后最棒的一首开场作品。以一段简单淡定,另人微感不安的钢琴主题展开,随后钢琴逐渐被渐强的吉他和与钢琴同步节奏连续击打的鼓点所吞没,场景十分宏大;接下来的“Glasgow Mega-Snake”则是一首标准Mogwai风格作品,这是我听过他们近几张专辑中最过瘾的一首:疯狂脱序的吉他群猛刷,瞬间在你耳边构建起一堵厚实的噪音墙,阵势相当庞大,它带着熔炉般的炽热,你的内心随之急速的颠簸,碰撞,最后塌陷。这首作品的短小精悍,凭空之间瞬间纠集的爆发力,以及最直接的噪音轰炸,都充分证明了Stuart Braithwaite所希望的一切都成真了。他们不再需要quite部分的铺垫,直接loud,照样能做出最震撼的Post-rock。这也是专辑中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所有作品几乎均直接切入主题,没有铺垫和罗嗦,最长的一曲也不过5分46秒,整张专辑全长不过40分。这着实拯救了那些被困在现在一些冗长拖沓又缺乏高潮的Post-rock作品中昏昏欲睡的耳朵。
第三曲“Acid Food”,是一首相对温情的作品,加入了Stuart的人声部分,吉他音色温暖而庸懒,有些迷幻的感觉。但这次的尝试似乎略显平庸,并没法和几年前乐队全盛时期专辑中的这类作品相媲美。第四首“Travel is Dangerous”同样也是一首加入人声的作品,是继第二首“Glasgow Mega-Snake”之后新一轮的爆裂,也是我在整张专辑中最喜欢的一首作品。黑暗,天旋地转,金属般的冰冷,你会听到Mogwai久违的残酷。Stuart的声音与器乐融为一体,爆炸的时候各自为营;在此之后的几首作品:Team Handed,Friend of the Night,Emergency Trap,都比较舒缓,把听者的心跳节奏从刚才的喷涌中减慢下来,均采用了漂亮的钢琴旋律搭配简单吉他Riff的形式。
第9首“I Chose Horses”是这张专辑中相当特别的一支作品。Craig Armstrong行云流水般舒缓的钢琴旋律,日本Hardcore乐队Envy主唱那低沉极富磁性的念白,我惊叹这竟是Mogwai的作品。这其中仍然潜在着某种内敛的诡异。第10首“We’re No Here”是最后一爆,而且也是最澎湃的一次。积蓄的最后力量在此一涌而尽,这是野兽最后的咆哮,它愤怒的朝你踉跄而来,然后准确的将你的身心撕裂。这是个高调的结局,我们每个人都欣然瞑目。
有很可观的一部分人认为Mogwai的音乐是极度绝望的。对此乐队成员Stuart Braithwaite持有非议:“我很纳闷儿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我们的音乐另人沮丧和充满绝望的,因为我发现只有坏音乐才会另人沮丧。我们都认为悲伤的音乐会出奇的使人振奋,而我们的音乐就应该属于这种悲伤。”确实,在Mr. Beast中,表象似乎是绝望的,可你会从音乐中找到出口,至少是愤怒的冲动。
也许Mogwai的这张Mr. Beast比起曾经的那几张经典作品来说,并没有太多建设性的突破;也许作为后摇界最大的一个腕儿,他们今天再发新作并不能像昔日那样对整个音乐界带来过于轰动的效果;也许,也许…………让我说,也许个屁!我们曾经痴迷的魔鬼好不容易重生了,我们爱的不就是他那份最本色的愤怒、残酷和邪恶吗?那响彻于我们心底的强悍噪音,正是Mogwai为每个没有灵魂的人设计的一次震撼教育。
(转自网易音乐)
Spiderland 豆瓣 Spotify Discogs
8.5 (82 个评分) Slint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Touch & Go Records
辑介绍:
香港MCB杂志评出的100张欧美最具革命性专辑之一,评语为:“美国后摇滚体系的先锋乐团,一张影响着整个后摇运动发展的导航唱片。”
存在于1987-1991年间的美国post-rock乐队,这是他们的第二张,也是最后一张完整的录音室专辑,专辑发行不久乐队即告解散。他们在音乐中大量使用吉他噪音和怪异的和弦来营造旋律和氛围,人声退居到很不显眼的位置。这张专辑被许多人认为是第一张后摇滚专辑,影响十分深远。专辑发行的时候,封套上留了个地址,希望有兴趣参与的女音乐人和他们联系。PJ Harvey曾经给这个地址去过信,但那时乐队已经不存在了。
关于Slint:
(引自jickbin朋友在
的介绍)
肯塔基州路易维尔的 Slint 成军于 1987 年,在出版两张叫好不叫座的专辑《Tweez》(1989) 和《Spiderland》(1991) 后便宣告解散﹝1994 年出版的迷你辑《Slint》录制于 1990 年左右﹞,但影响力却随着团员四散新组的乐团,和无数受 Slint 启蒙而纷纷仿效的后进,而与日俱增。被众多媒体包括 Alternative Press、 Pitchfork 等选为90 年代百大专辑,NME、Melody Maker 等选为乐史百大专辑,由 Steve Albini 制作的 《Spiderland》是乐史第一张可以称作后摇滚的唱片。这个堂皇的冠冕虽然成就了后来 Slint 无与伦比的传奇名声,但实际上听过 Slint 音乐的人,其实少得可怜,不少人可能只听过 1995 年发的《Kids》原声带里收录的结束曲〈Good Morning Captain〉。但无庸置疑的,从 Polvo、June of 44、Dirty Three 到 Mogwai、Godspeed You Black Emporer!、Sigur Ros,Slint 的影响至今持续发酵。
---
原子能量 豆瓣
7.9 (32 个评分) Mogwai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16年4月1日 出版发行: Rock Action
Mogwai release their stunning soundtrack to the documentary by prolific director, Mark Cousins; Atomic: Living In Dread and Promise which was aired on BBC Four last summer. The soundtrack has been especially re-recorded for release at the band's Castle Of Doom Studios in Glasgow. Guest appearances on the album come from occasional band member Luke Sutherland, Sophie and former The God Machine's Robin Proper-Sheppard and Glasgow composer Robert Newth. Artwork includes images from the film and comes in the form of CD, double gatefold heavy pressed vinyl with download code and digital download. As with their soundtrack to the Zidane documentary, the band will be performing this soundtrack live at dates across the world throughout 2016.
Yanqui U.X.O. 豆瓣
9.1 (38 个评分)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Constellation
'U.X.O. is unexploded ordnance is landmines is cluster bombs. Yanqui is post-colonial imperialism is international police state is multinational corporate oligarchy.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is complicit is guilty is resisting. The new album is just music.' Recorded by Steve Albini at electrical audio in Chicago. Mixed by Howard Bilerman and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at the Hotel2tango in Montreal. Stubborn tiny lights vs. clustering darkness forever ok? Gatefold sleeve. Constellation Records. 2002.
四野俱寂 豆瓣
8.3 (39 个评分) Balmorhea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9年3月10日 出版发行: Western Vinyl / Pastel Music
Balmorhea是一个来自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乐队,由Rob lowe 和 Michael Muller组成。Balmorhea, 发音为【Bal-moor-ay】。他们列举了一些影响他们的艺术家,如Ludovico Einaudi【鲁多维科.艾奥迪】,The Six Parts Seven【七分之六】,Claude Debussy【克劳德·德彪西】,Ludwig van Beethoven【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等。
2007年四月份,他们自己发行了他们的第一张同名专辑专辑《Balmorhea》,接着在2008年二月他们发行了《River Arms》。Balmorhea在美国举行过3次巡演,他们并于最近完成了第三张专辑和一张新的EP。
看风景的人 豆瓣
8.2 (53 个评分) 文雀 / Sparrow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5年5月18日 出版发行: Self-Released
这是文雀的第三张录音室作品。
飞跃了彩虹山,文雀振翅,满眼都是风景。
因此,第三张EP名为《看风景的人》
当然,以上是行文者自以为是的虚构与命题。
文雀这支中国内地为数不多的后摇翘楚,似乎并没有把一切都勾勒得与EP名称那么孤傲与洒脱。
确切地说,这是文雀用沾满沉霾的渺小羽翼,经过无数次穿梭,俯瞰城市森林两年之后的又一倾心之作。
“看风景的人,其实眼中早没了风景,就算有,匆忙的脚步却不能让你停下来哪怕只看一眼,哪怕那只是一面墙”
——吉他手 刘佳
《看风景的人》收录了文雀自《彩虹山》后的两年内,依旧低调,低产,低空作业的五首新作。当然,仍然不能称之为“歌”。
你会听到来自《南方》的呼吸,缓慢渐进的攀爬,潮热渐疾的行走,话说,在这个国的最南方,“文雀”有另一个含义。虽不明亮,但恰得其义。希望听完后可以成功地窃走你最值钱的东西——心。
你会猜到《大雁》南飞的阵列,不管一会儿排成人字,还是排成一字,话说,文雀为大雁所写的礼赞,听起来并不那么由衷,也许有朝一日成为大雁,也并不是文雀们所甘心启齿的话题。
你会看到《本星》闪耀的光芒,来自银河系的星系,对文雀来说是如此神秘,如此诱惑。话说,一种本只会在低空生存的鸟儿,却用骤开的脑洞搭建了通往未知万物的桥梁,自身之大,难以预知。
所以《谁也别管谁》,因为这是来自文雀的声音,只专注于自己的逻辑与体验,其他与你无关。你可以说,后摇的怪咖们都执拗地生活在自己预设的空间里,但这个空间,可以是你,也可以是世界。
好吧,希望像以往一样,闭上眼,继续幻想你是一只飞不太高的文雀,却可以看清所有的风景。
“文雀在他们的新专辑《看风景的人》中描绘了一幅登高远眺的开阔音乐风景,他们并没有在铺垫和层层推进上花费时间,而是另辟蹊径,采用更多结构上的轻巧迂回,展现他们对同一音乐主题不同角度的描述。整张唱片始终带给人一种明亮和上升的情绪,但却并没有流入清新的小品陷阱之中,因为更多的酣畅和行进感拉长了他们音乐的纵深。 丢掉了很多后摇乐队携带的莫名其妙、冷不丁类型的劣质炸药包,在《看风景的人》中,文雀并没有用那么多爆炸型燃料,节制而自然的飞向了他们的峰顶。选一个晴朗的早晨,带上耳机,按下播放键,让文雀载上你去看他们制造的音乐风景。”
——惘闻乐队 谢玉岗
“很少有乐队能将优美的旋律、精巧的配器和情绪的把控结合的娴熟而到位,文雀恰好是其中的佼佼者。你所听到的,也正是来自彩虹和风景后属于人的才情。”
——文雀首张唱片《彩虹山》出品人 牛磊
“这应该会是震动后摇滚音乐圈的一张作品。我想跟他们看一样的风景,一下坠入五里深谷,一下却又满天星空。吉他构筑的美丽画面没话说,在《大雁》与《本星》中运用的电子音效更宛如鲸鱼在歌唱。”
——乐评人 林猫王
“风光如画的后摇滚诗篇,勾勒出萦绕心头之美。”
——乐评人 袁智聪
The Blue Notebooks 豆瓣
9.0 (64 个评分) Max Richt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5月18日 出版发行: Fat Cat [Caroline]
Max Richter出生于德国,幼年时移居英国。并在爱丁堡的皇家音乐学院接受了传统音乐教育。成年后的经历使他成为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并一直致力于前卫的试验型音乐。将电子与环境音乐结合再融入古典音乐进行创作。热衷于将不同类型的音乐交汇互通。
the book about my idle plot on a vague anxiety 豆瓣
9.1 (99 个评分) toe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3d
国内インストゥルメンタルロックの代名詞と呼ばれるまでになった、ポストロック・スタンダード、toe待望のファーストアルバム。エモーショナルでメロウなツインギター、シンプルなバンドサウンドを支えるベース、そして特筆すべき、今字ネイション豊かで唄うドラミングはtoeサウンドの核として今作も健在です。数多くのフォロワーを生み出し、比較されるアーティストとは異なるベクトルとオリジナリティーを確立した、エモーショナルフィール溢れるインストゥルメンタルロック。
Featuring Artists: オオスミ from Shakkazombie(track1),原田郁子 from Clammbon(track10)
melody/summer 豆瓣
8.7 (53 个评分) the tumbled sea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2009年5月5日 出版发行: Futurerecordings
专辑名称:《Melody/Summer》
艺 术 家:The Tumbled Sea
音乐类型:Ambient/ Alternative
唱片公司:Self Release
发行日期:2009年
专辑语言:英语
资源整理:北岸
相关介绍:
《Melody / Summer 旋律/夏日》是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 The Tumbled Sea 下跌的海 的第二张专辑,网上有人评价说“Silence is also a Sound”,即沉默也是一种声音。专辑定位是Ambient(氛围)、Dark-ambient(黑暗氛围)、Post-rock(后摇滚)、Piano(钢琴)、Minimal(简约)。氛围的确是有,黑暗倒是不见得,简约确实很到位。不同于一般的清爽专辑的表达方式,可是夏天的味道却愈加深刻。然后多些其它元素,还好,并不显繁杂,宛如夜来香。不要怀疑曲名,确实就是这样子的,偶尔给夏天编目也不错,夏日一曲夏日二曲,还不按顺序穿插着来,因为这个夏季会不一般。
( ) 豆瓣
9.2 (72 个评分) Sigur Ró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Mca
SIGUR ROS在1994年成立于冰岛REYKJAIL,早年一行三人姿态的他们包括歌手兼吉他手JON TONR BIRGISSON、低音吉他手GEORG HOLM和鼓手AGUST OVAR GUNNARSON,乐队取名自JON 年幼妹妹的名字(SINGUR ROS即VICTORY ROSE之意)。三年后,乐队终于在SMEKKLEYSA这所冰岛独立厂牌旗下发表了第一张专辑《VON》。然后乐队设立了一名键盘手KJARTAN SVEINSSON,自此SIGUR ROS拓展成四人阵容,乐队随即展开第二张专辑《AGAETIS BYRJUN》的工作。唱片在99年6月于冰岛SMEKKLEYSA厂牌推出,这张专辑在冰岛稳站排行榜冠军达8个星期,乐队在冰岛的成功,且由于这张专辑的出色表现更是令他们受到英国独立厂牌FAT CAT之青睐、把他们罗致旗下,并横扫当年的英伦独立音乐圈,也称为当年最令人瞩目的优秀作品之一。2000年,AGUST的鼓手位置由ORRI PALL DYRASON代替,乐队亦于伦敦举行了他们的首场演唱会。2002年,乐队由FAT CAT公司推出了第三张专辑()。
我不能确定那是云中隐隐的雷声还是SIGUR ROS伤感而铿锵的鼓声,我好象回到了遥远而熟悉的时间和空间,远得仿佛手伸得再长也触碰不到边缘的土地。有风,暖的,冷的,就这样拂面而来。夹杂着一些干净的泥土,沙砾,打在你脸上,细微的疼痛感,稍瞬即逝。有些仿佛是婴儿的声音,轻轻地唱着,念着,无意识的,或者有意义的,都可以。女的,男的,分不清的。什么都有。杂合着那样的风,那样的气息,就像是冰岛的空气,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在冰岛有风吹到,都会有想哭的感觉。到处弥漫的,是音乐的,无处不在的音乐的气息。”就像是这样的,冰冰冷冷,又惬意非常的感觉。当然,还有一种季节叫冬天,冬天一定会有雪,雪是飞舞的,无论是黑夜还是白昼。在雪的世界里,就算阳光温暖明媚,也无法融化它们的躯体,生命就像雪季的一个过程,开始,白色的雪花覆盖了我们幼稚的童年,我哭了,旷野中,精灵们好奇而无奈的看着我,和着我的哭泣和风声轻轻吟唱着,我听不懂这语言,我只感到这歌声高亢,这风声像大提琴的鸣奏。雪慢慢的又覆盖了我脆弱的青春,我还来不及向往和期盼,这时我的身体强壮,却无法摆脱身边的束缚,一切的努力好象都只是在挣扎,广袤的原野只有我和在我腰际无边的雪,突然间雪到了我的头顶,原来白发是这样染成的......我笑了,听着精灵们朦胧、萧条的吟唱,我继续的等待。这就是驻留在我心灵角落的SIGUR ROS,连噩梦都是这般的诗意。我们会迷失的,会迷失在梦里的,会迷失在过去和现在的。纪伯伦曾说,遗忘是选择自由的一种方式。听这SIGUR ROS的《AGAETIS BYRJUN》,也许是可以选择迷失在自由里的,也许是可以选择彻底地束缚自己的。
无论是从概念还是从感觉来说,来自冰岛的SIGUR ROS都代表着空灵简约的美学主义。八首无名的歌曲,一对()作为标题,一本无字的小书,这是SIGUR ROS的第三张专辑,它再一次把乐队的简约主义风格发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层面之上。正如SIGUR ROS所说的“每个人对这唱片里的音乐都会拥有完全的个性化体验与感知,对于每个人来说,唱片都是为他们个人而创作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实在不需要把此唱片分为任何的歌曲,因为所有作品都是来得那么凄美动人,它们是为人类灵魂深处而存在的一系列配乐。TRACK-1缓慢凝重的前奏,高潮部分的凄厉假声将让人痛得彻骨,纯音乐作品TRACK-3在最简约的音符上描绘着无垠的宏大,纯正的电影质感,然而我想这需要怎样的一部电影才能表达这份感觉?而在这张专集中最为出色的是TRACK-4,空灵飘逸的吉他在神圣的鼓点声中延伸、渗透,JON TONR BIRGISSON的歌声再次响起,虽然始终重复着一句歌词,但是依然非常富有变化和感染力,一曲终了,总有意犹未尽之感。TRACK-6深具内聚力的演奏,好比PINK FLOYD鼓手NICK MASON来演奏的GOTHIC作品,歌曲也渐趋激情。在碟末TRACK-8内更展现出他凌厉的鼓技。而TRACK-6则让我隐约的感觉到大海,兰色和白色的世界,是悲伤之人的眼泪汇聚而成地方,因为它的味道也是咸的,我们无时无刻的,日以继夜的带着这种液体奔波着,只要生命存在,它们就有理由存在,因为它们是悲伤和快乐的载体。就算生命不在了,我们的泪水会合在一起,来自每一个村庄和城市,每一个清晨和黄昏。也许这就是殊途同归的最终体现。大海的边缘是和天空相接的。在每一个晴朗的日子,总有一些人在这无边无际的痛苦汪洋中快乐的戏水,俨然忘记了这是一个苦涩之源。(),简单的符号,却到底是什么意义?谁都有他的感觉和想法。我却无从理解。是圆满吗?残缺的圆满吗?或者是两个月亮?上弦月,遥对着下弦月?或者只是括号?包括了没有指定意义的括号?太多答案。甚至这已成为一个迷失的乐园。好像越扯越远了。只在回忆中感觉那样的音乐。因为无风,因为微冷,因为无声,因为疲惫。
全碟的歌词是一种混合英语及冰岛语的一种语文,被SIGUR ROS们自称为HOPELANDISH,所以很难听懂齐歌词的意思,但是这并不重要,JON TONR BIRGISSON犹如天籁的歌声本身就是一种乐器。
听POST ROCK需要一个条件,就是要对音乐有开放的心,如果你是一个“死硬派”乐迷可能你会觉的POST-ROCK只是一些乱来的东西,甚至是垃圾,这在乎你对音乐是否勇于尝试及接受。
羊秘密 豆瓣
9.0 (10 个评分) 羊秘密 / Secrets Of Young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1年11月30日 出版发行: Self Released
乐队最初由羊秘密和邓积极组建于2000年
离离散散的排练及支离破碎的录音及无边无际的啤酒及杂乱无绪的动机持续到现在
在湘江边的有一栋可随意噪音并窥视全城的楼
排练房安插于此
能无所顾及的弄出自己喜欢的声音是目前最快乐的事
羊秘密的歌始终在讲述自己内心的情感
音乐荒凉却美丽
你也许听不清他在唱些什么--口齿不清的歌词和平静空泛的声音几乎成了他的标志
这些来自内心的歌谣象海面翻滚而来的浪
淹没城市的嘈杂
轻触你最柔软的部分
便悄然消失在黑暗中
没有了踪影
却留下挥不去的感动
专辑介绍:朝向光,眼前就是光明;
背向光,面前就是黑暗;
需要的,只是转身。
奥德赛 豆瓣
8.6 (7 个评分) indignu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3年4月26日 出版发行: Honeysound
2020年12月1日 听过
弦乐元素很赞啊,淦,赞爆。最后一首《Epilogo》甚至有点MONO的《Dream Odyssey》的味道了,眩晕飘升感(就是有点考验吉他手的手速

//

二刷。情感铺垫做得太好了。santa melena、chovem pedras de fogo do céu(Google翻译成“雨火石从天而降”)
post-rock 后摇
With a Buzz in Our Ears We Play Endlessly 豆瓣
8.7 (104 个评分) Sigur Ró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8年6月24日 出版发行: XL Recordings
封面中几位男女在蓝天绿野苍穹间赤裸的奔跑着,像开始着一段美丽梦幻的旅程,更像是一次向纯粹灵魂的回归。在聆听Sigur Ros这张新作品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它究竟在表达着什么。音乐截然不同的节奏明快,显现出了风格上的重大转变。Sigur Ros已经从以往阴冷的氛围中走了出来,开始展示出他们明媚的一面。我像这张专辑也许正是通过这种明亮的感觉传递着一种纯粹的回归吧。听完这张作品之后,突然感觉内心的浮躁仿佛随着音乐彻底消散了。第五首和第七首是专辑中最打动我的曲子,依然带着他们Sigur Ros以往作品的影子,空灵般的感觉引得人心中涌出一段段回忆般思绪。让我们经历着Sigur Ros带给了我们又一次灵魂般洗礼的感动,随着他们开始一段盛夏之旅吧!
专辑原名为《Mee Sue í Eyrum Vie Spilum Endalaust》,英文翻译名为《With a Buzz in Our Ears We Play Endlessly》,被充译作:苍穹耳语无尽无垠。封面选自纽约视觉艺术家Ryan McGinley名为I Know Where the Summer Goes摄影系列,欣赏过这组摄影作品之后,也深深的震撼了我。Ryan McGinley,他是纽约国际摄影协会最年轻也是最杰出的摄影师奖项得主。他的作品离不开青春这个主题,拍摄对象往往是社会上的边缘分子,构图直接,用色简单利落。Ryan McGinley代表了在Youtube和Myspace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他们将自己的私密生活制作成视觉日记给大家观看。I Know Where the Summer Goes拍摄于2007年夏天,带着16个模特,三个助理,弄了4000个胶卷。
Ryan McGinley作品:
十万个为什么 豆瓣
7.5 (91 个评分) 惘闻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24日 出版发行: Space Circle
“第一次是先有了专辑名字才开始的歌曲创作,然而这也没有帮我们确定内容的框架和边界,大家一如既往的天马行空起来。唯一不同的是在《十万个为什么》创作的两年里,我不像以往那样在意专辑的时间计划和工作的节奏,开始喜欢上了这个过程本身。结果就是更多的时间在不断的试来试去,大部分时间里歌曲本身并没有太多进展,但这帮我解开了很多的“为什么”。就好似“十万个为什么”本来的源头 “One million Hows, two million Wheres,and seven million Whys!”总是有那么多需要弄明白的事情,也只有浸入在这个过程里才能逐渐理清自己的思路吧。
我们一直喜欢做「专辑」而不是「单曲」,因为这需要一段相对长的过程,正是这一相对长的过程赋予了专辑「时间」的烙印。一首歌并不能记录某个阶段相对完整的思考,但一张专辑可以。而对于这张专辑里每一首歌,讲述的又是各自独立的故事,它可以是关于无数的“?”,也可以是关于遥远处依旧需要去探寻的光亮。”
2020 年 9 月 22 日 谢玉岗
2020年9月29日 听过
大概听了两遍,有很多实验和电子元素。

听《幽魂》的时候我正在晚课迟到的路上,一个人都没有,然后上楼梯的时候起了好多鸡皮疙瘩,打开看到歌名之后想明白了…

最喜欢的是《孤独的鸟》,像飞在空中,扇动翅膀飞向天空,目的地。
中间有一些沙沙的、低频感觉的效果音,和吟唱在一起。可能我上辈子是一只鸟,才对树有独特的偏好。

烟有点潮,幻觉让我感觉自己也在奔向未知的远方。
Electronic post-rock 中国 后摇 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