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豆瓣
8.1 (43 个评分) 作者: (美) 伊丽莎白·毕肖普 译者: 包慧怡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 - 3
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
狄金森后最伟大的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经典诗集
布罗茨基、希尼、帕斯等众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推崇备至
伊丽莎白•毕肖普,诗人中的诗人,被认为是“狄金森后,美国最伟大的女诗人”。一生都在流浪和漫游中度过,自称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收录了毕肖普最为经典的诗歌,包括《失眠》《一种艺术》《旅行的问题》《致纽约》等脍炙人口的名篇。选译于Farrar,Straus and Giroux出版社为纪念毕肖普诞辰100周年出版的两卷本《毕肖普诗歌散文全集》之《诗歌卷》,被《波士顿邮报》评为年度最佳诗集,也是迄今最权威的毕肖普诗歌选本。
毕肖普的写作技艺精湛、形式完美,从专业角度看炉火纯青,让人叹为观止。——谢默斯•希尼(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毕肖普的诗作清新、澄澈,可作为精致的艺术品玩赏。——奥克塔维奥•帕斯(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毕肖普立足于美国诗歌的传统……这个传统不以夸张的修辞,而以文以载道的立场著称。——哈德罗•布鲁姆(美国文学评论家,《西方正典》作者)
就艺术而论,在20世纪女诗人中,作品的复杂性、清晰度和准确性能与男诗人中的庞德比肩的,非毕肖普莫属。——廖伟棠(诗人)
这本书里所有这些令人推崇的、美妙的作品,都属于我们这个时代。让人挚爱,从不曾让人厌倦。
——《华盛顿邮报》
这本诗集里,至少有三十或四十首诗,可以媲美任何优秀的战后英语作品。
——《星期天时报》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3 (286 个评分) 作者: [马来西亚] 黄锦树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3
大雨无边无际,召唤南洋胶林深处的情感与记忆
台湾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得主黄锦树获奖作品
...................
※编辑推荐※
☆《雨》是2017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及金鼎奖文学图书奖得奖作品,同时也是 2018年首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获奖作品,收录了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得奖作品《归来》。作者黄锦树是马来西亚华文重量级作家,曾获台湾重要文学奖 — —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雨》是黄锦树作品首次以原貌引进大陆。
☆ 不管在创作领域还是研究领域,黄锦树在当代马华文学(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代表性都毋庸置疑。梁文道曾说:“马来西亚的作家的一种特质,这个特质就在语言文字的经营上格外用心。坦白讲甚至在今天的中国大陆,我们所谓的中州正韵的原生地,同代的许多的小说家都不一定有他们那么地圆熟,那么地精巧。”
☆ 黄锦树以创作、立论对抗历史的遗忘,寻觅马华文学的出路。他的创作参照在故乡的生活经验,承接以往几近于失传的“异史”,经营一个幻魅的历史叙事学,以文学的方式使人重新省视过去,扣问未来该何去何从。
☆ 本书笔调魔幻,刻划细致,读着让人迷失在潮湿溽热的南洋雨林深处中,同那个小家庭一起畏怖惊惧,一起轮回转生。
...................
※内容简介※
离开故土下南洋的一个小家庭,栖身并扎根于马来半岛胶林间,四周环伺着凶猛的野兽、怀有异心的外人及徘徊不散的亡灵。伴随着家庭成员突如其来的失踪、离奇的死亡,缓慢而抑郁的步调积累到了某一天,迸发出爆裂性的奇诡突变,暴雨带来的洪水有时通向彼岸,从死神的指掌间他们脱离了现世,旋即变为异物投向下个轮回,不断循环往复。
...................
※名人推荐※
胶林小镇总是他构思的始原场景。潮湿凝腻的氛围,简陋质朴的市井人物,阴鸷凄迷,而且时泛凶机。黄锦树是忧郁的,但他“非写不可”。就像沈从文诉说他的湘西故事……但黄锦树不是沈从文。沈从文面对天地不仁,却能经营一种抒情视野……黄锦树的作品有杀气。不论讽刺白描或乡愁小品,你都感觉字里行间溅着血光。……这倒令我们想起了鲁迅的风格。“我以我血荐轩辕”,写作是拼命的事业,闲人最好莫近。我们的文坛假情假意惯了,突然来了个拼命三郎,当然求之不得。
——文学评论者 王德威
自卡夫卡以来的现代小说,从精神到样貌,总是跋涉。现在读了锦树的小说,竟是迅速之诗。可说来辛酸,能够迅速,正是因为马华文学的文化资产欠缺,甚或没有。……他本属学界,那几本核量级的文论(我读了不止一次《文与魂与体/论现代中国性》),即使没读过,方圆内也感受得到辐射能。才华有余,他写着小说,故而比他的任何一位马华同行都洞察着这个没有,并戮力善用之,那成为他的“变形记”体。
——台湾作家 朱天文
非常厉害,非常美的一组短篇小说。……这本小说集里对读者熟悉的雨林,文字上更精致,画面的显影解析更历历如绘,故事里的人物因为不是为一个之后要发动的魔术或叙事的妖怪吞噬而存在,故而更在故事里五官清晰,置身的场景愈栩栩如生。
——台湾作家 骆以军
流动的盛宴 豆瓣 Goodreads
A Moveable Feast
8.5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海明威 译者: 张佳玮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 - 9
“如果你在年轻时有幸生活于巴黎,那无论你在哪里度过余生,巴黎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这本带有海明威鲜明个人风格的书里,他叙写早年巴黎的人与事,写他在丁香园写作,在莎士比亚书店借书,在塞纳河边散步,经过卢浮宫、先贤祠、卢森堡公园……和庞德、乔伊斯、菲茨杰拉德夫妇、斯泰因小姐、西尔维娅·比奇、福特·麦多克斯·福特们的交往……阅读、聚会、赛马、饮酒、美食、滑雪、拳击、猫……
白鲸 豆瓣
Moby Dick
8.3 (29 个评分) 作者: [美]赫尔曼·麦尔维尔 译者: 曹庸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1891),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之一,《白鲸》是他的代表作。
捕鲸船“裴廊德”号船长亚哈,在一次捕鲸过程中,被凶残聪明的白鲸莫比-迪克咬掉了一条腿,因此他满怀复仇之念,一心想追捕这条白鲸,竟至失去理性,变成一个独断独行的偏热症狂。他的船几乎兜遍了全世界经历辗转,终于与莫比-迪克遭遇。经过三天追踪,他用鱼叉击中白鲸,但船被白鲸撞破,亚哈被鱼叉上的绳子缠住,带人海中。全船人落海,只有水手以实玛利(《圣经》中人名,意为被遗弃的人)一人得救,来向人们讲述这个故事。作者赋予莫比-迪克的白色象征天真无邪和恐怖,以白鲸象征善和恶的混合,这也是人世的基本状况。这部小说以充实的思想内容、史诗船的规模和成熟、深思性质的文笔,成为传世佳作。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 豆瓣
7.1 (33 个评分) 作者: [乌拉圭]奥拉西奥·基罗加 译者: 林光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
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王,深刻影响马尔克斯
波拉尼奥曾说:“必须阅读基罗加。”
西语文学翻译家林光先生代表译作
不断再版,被译成多种语言
编辑推荐
◎影响众多拉美文学大师的“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王”
基罗加的作品,对马尔克斯、科塔萨尔、波拉尼奥等拉美文学大师的写作产生过十分深刻的影响,他的小说技巧娴熟,常被大师引作给年轻作家的小说写作范例。
◎命运的无常与自然的残酷向来没有道理可寻,死亡是作品也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同本书的主题一样,作者的生活一直被疯狂、意外和死亡包围。父亲、继父、朋友、女儿、儿子先后因意外去世或自杀,作者本人,也在得知自己患癌后自杀身亡。死亡在作者笔下如吃饭一般平常,入睡一样平静。
◎如果你喜欢爱伦·坡,那你一定不能错过基罗加
惊悚、诡异、恐怖、暗黑,同爱伦·坡一样,基罗加的小说有一种魔力,人们即使能够猜到结局,却依然能随故事情节的展开而不断被震撼。
◎拉美现代文学奠基人,魔幻现实主义先行者
基罗加是拉美文学现代性过程中的关键人物,虚幻与真实的交叠在他的小说中随处可寻,书中选录的短篇小说《死去的人》,甚至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篇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湿热潮闷的南美丛林里,与命运和死亡的对抗从未停止。这是发生在拉美大地上的荒蛮故事,有关爱情、疯狂和死亡的事件,正在这里不受控制、野蛮地发生。
内容简介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是乌拉圭作家奥拉西奥·基罗加的短篇小说集,选录了作者的成名作《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作者为自己儿女创作的童话《大森林的故事》以及作者其他的寓言故事如《阿纳孔达》《胡安·达里恩》等,共28篇作品。基罗加善于从拉丁美洲独特的社会生活和神秘的大自然景物中汲取题材,以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营造背景气氛,使他的作品里呈现出全然不同于前人的浓烈色彩和个性。
媒体推荐
作为一个以死亡和大自然为创作主题的作家,基罗加重新定义了想象的边界,揭示了纯粹的现实主义是要为不寻常的、可怕的拉美丛林现实所嫌恶的。
——《拉丁美洲文学艺术》
名人推荐
每篇小说都有它自己的世界,就像基罗加在他的《完美短篇小说家十诫》中指出的那样:讲述时,要好像故事只对人物的小环境有意义,你可以成为其中一个人物,只有这样,小说才能获得鲜活的生命力。
——胡里奥·科塔萨尔(阿根廷作家,《南方高速》作者)
必须阅读基罗加,必须阅读菲利斯贝尔多·埃尔南德斯,必须阅读博尔赫斯。必须阅读鲁尔福、蒙特罗索、加西亚·马尔克斯。
——罗贝托·波拉尼奥(智利作家,《2666》作者)
年轻的短篇小说家应该仔细研究大师们是怎样开始他们的故事的,应该一个个地阅读莫泊桑、吉卜林、舍伍德·安德森、基罗加最好的作品的开头几段,特别是基罗加,他或许是他们之中最有小说技巧意识的。
——胡安·博什(多米尼加作家,该国前总统)
在我们的语言里,在任何一种语言里,很少有人能像基罗加那样娴熟地驾驭短篇小说。
——奥古斯托·蒙特罗索(危地马拉作家,《黑羊》作者)
大象 豆瓣
Słoń
7.2 (5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斯沃瓦米尔·姆罗热克 译者: 茅银辉 / 易丽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10
《大象》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四十四篇短篇小说,大多篇目都短小精悍,故事荒诞不经,折射出官僚体制下的现实生活。其中一篇《大象》即是本书书名,这篇小说讲的一个动物园的园长为了节省开支,要人造一只逼真的大象供游客们参观。由于姆罗热克的作品具有极强的讽刺性寓意,他在波兰被公认为当代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
日本读书论 豆瓣
作者: 刘铮 编 译者: 吴菲 上海三联书店 2014 - 8
《日本读书论》一书,广泛收集了日本文豪、思想家、学者对“阅读”这一话题所做的思考、追忆、感想。这20篇文章,都是首次被译成中文,在大陆出版。其中有不少是相当罕见的篇目,选自文人、学者的日文全集或久已绝版的日文专书。
书中对“读书法”的深入探讨,可以向中国的大、中学生指示正确的阅读门径,解决“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文人、学者对读书生涯的回顾,则展现了日本大正、昭和时代的知识人追求真理、钻研真知的风貌。谈借书、藏书、买书的多篇随笔,体现了日本人独特的读书趣味。
书前的长篇“导言”和书后所附的“进一步阅读指引”,将帮助读者深入领会书中内容,并进一步开拓与日本读书文化相关的阅读领域。
作者阵容:夏目漱石、森鸥外、田山花袋、永井荷风、正宗白鸟、冈本绮堂、内田鲁庵、小川未明、织田作之助、三木清、户坂润、桑木严翼、三宅雪岭、服部之总、小仓金之助。
我们在哈瓦那的人 豆瓣
Our Man in Havana
作者: (英)格林 译者: 张晓胜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5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一百部最佳推理小说上榜作品,是一部让人从头笑到尾的一部间谍小说,格林式的幽默大放送作品。
这本书的矛头直指007式不食人间烟火的间谍,以嘲讽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
一个身不由己的小人物无意间被卷入国家政权之间的争斗风波,结果竟然靠弥天大谎在两国之间无往不利,玩弄阴险狡诈的政客于鼓掌之上。
入木三分的讥讽彻底解构了以往具有传奇色彩的间谍小说,是间谍小说中翻新出奇的作品。
一支出卖的枪 豆瓣
A Gun For Sale
作者: 格雷厄姆·格林 译者: 傅惟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9
豁嘴莱文,一个对人生充满仇恨和悲愤的杀手,受雇暗杀某国国防部长,得手后回到伦敦,却遭欺骗,被联络人查姆里用假钞支付酬金,险些遭捕。莱文一心复仇,一路追踪查姆里及其躲在暗处的后台老板到了英格兰中部的诺维治。途中,他抓了一个女演员安当作人质,而安恰好是调查假钞案的警司麦瑟尔的女友。肩负公私双重使命的麦瑟尔也赶赴诺维治追捕莱文。随着这双重追捕趋向白热化,世界也离战争愈来愈近。莱文,这支被出卖的“枪”倒在了警察的子弹下,永远也不会知道他的行径给了世界大战一个借口:这一切的幕后主使军火巨头马尔库斯爵士的真实目的——挑起世界大战,让军火工业大发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