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趣
阿拉伯通史(第10版) 豆瓣
作者: [美国] 菲利浦·希提 译者: 马坚 新世界出版社 2015 - 5
《阿拉伯通史(第10版)(套装共2册)》以其洋洋洒洒达700页之多的文字篇幅,完成了一个全面、扎实的基础性知识工程,这对了解阿拉伯世界其后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在这部通史的主要内容结构中,包括了讲述阿拉伯人的祖先,阿拉伯人的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现和伊斯兰教的兴起,以及早期的哈里发制度。然后,通史追溯了伊斯兰教势力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扩张的过程:他们穿过北非,进入伊比利亚半岛,跨越比利牛斯山脉,再北上至西部法兰西的普瓦蒂埃,北部到达拜占廷帝国的安纳托利亚,向东则进入中国的西部地区。通史记录了伍麦叶王朝(公元661—750年)和阿巴斯王朝(公元750一1258年)这两个阿拉伯中央帝国的兴衰始末,二者曾分别定都于大马士革和巴格达,后者直到被蒙古的旭烈兀所率领的铁骑攻陷后而遭到毁坏。通史讲述了阿拉伯文明全盛时期的故事,还有它对欧洲文艺复兴所作的巨大贡献。统一的阿拉伯帝国被割据势力搞得四分五裂,继之而来的就是分别在埃及、西班牙和其他地方出现的一些阿拉伯小王朝;非阿拉伯的穆斯林人物渗透到阿拉伯都市社会的精英阶层之中,他们当中有波斯人、突厥人、柏柏尔人和麦木鲁克人,这种状况所造成的后果就是阿拉伯历史的支离破碎。
大博弈 豆瓣
THE GREAT GAME: ON SECRET SERVICE IN HIGH ASIA
作者: [英]彼得·霍普柯克 译者: 张望 / 岸青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6 - 1
大英帝国和沙俄帝国的秘密战争,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不朽史诗
大博弈开始,两大帝国相隔3000公里;大博弈结束,两国仅距30公里。
但在中亚的土地上,在丝绸之路的东西交汇点,博弈永不落幕。
19世纪初,英属印度和沙皇俄国中间横陈着广袤的沙漠和群山。这些地带不为人知,也未被测绘,只有布哈拉、撒马尔罕和塔什干这些蒙古汗国时代的古老地名还残存在人们遥远的记忆中。随着俄国不断向南扩张进入中亚腹地,英属印度不断向北扩张逼进克什米尔,两大帝国逐渐显示出碰撞的态势。在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围绕潜在的威胁,英俄两大帝国在中亚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而又如履薄冰的勘探、间谍、军事与外交博弈,史称“大博弈”。
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些参与者的故事。其中英国和俄国的年轻军官,他们不断探索,舍命涉险。他们扮作朝圣者、马贩子,绘制秘密山口的地图,搜集珍贵的情报,求得与当地最有权势的汗王结盟。有人一去不返。在今天的中亚,大博弈年代的野蛮和暴力仍然回响不绝。
阿富汗前总统穆罕默德·纳吉布拉计划将本书翻译为普什图语,他说:“(阿富汗人)能从中看到历史的重复……只有我们了解了自己的历史,才能打破这个循环。”翻译还未完成,1996年9月,塔利班武装攻入喀布尔,纳吉布拉被残酷处死。
俄国·蒙古·中国 豆瓣
Russia, Mongolia, China
作者: (英)约翰·弗雷德里克·巴德利(Jhon F.Baddeley) 译者: 吴持哲 / 吴有刚 商务印书馆 1981
上卷为历史和地理部分,概述了至17世纪初期的蒙古民族史,介绍了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西伯利亚及其附近的地图和噶尔丹策凌时的准噶尔地图等。下卷为全书的主要部分,收录了17世纪初期至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去世(1676年)期间俄国遣使明、清朝廷和中国喀尔喀蒙古、厄鲁特蒙古的出使报告等有关档案文献,共三十一件,并附作者的述评,对早期沙俄侵华史、清廷、蒙古与俄国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也是研究17世纪蒙古的重要资料。有英、俄文本。
西周的灭亡 豆瓣
Landscape and Power in Early China: The Crisis and Fall of the Western Zhou 1045-771 BC
9.1 (11 个评分) 作者: 李峰 译者: 徐峰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 11
本书并非一部西周的通史,甚至也不是西周晚期的通史,而是对西周灭亡这一历史事件的实证性研究。作者通过探讨西周国家的衰弱和灭亡这一特定的持续历史和地理过程中,地理条件及其政治性建构之间的复杂关系,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联系地表形态的特征,分析和说明了西周的政治体系是如何并且为何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从而最终导致了西周国家的解体和王畿的崩溃。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 豆瓣
作者: 李大龙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13 - 5
《三国史记》是邻国朝鲜较早出现的汉文史书,作者是王氏高丽的大臣金富轼。《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本纪》专门记载了汉唐时期我国东北地区高句丽政权的历史,由于《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有些内容不见于中国史书记载,因而是研究高句丽历史的重要资料。本书从高句丽政权与中原王朝包括割据政权关系这一侧面对《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与中国史书记载存在的异同进行系统考述,进而对该书的学术价值及作者金富轼的治史态度等做了探讨,提出了新的看法。本书对于高句丽历史的研究,尤其是《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使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疆民族混合家庭研究 豆瓣
作者: 李晓霞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 1
本书通过对人口普查资料及婚姻登记、户口档案的数量分析,以及对民族混合家庭的实地调查,描述新疆民族混合家庭及族际婚姻的状况,探讨混合家庭的建立、维系、民族认同感的形成、社会身份的确立、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冲突等问题。本书提出的文化因素是影响、制约新疆族际通婚和混合家庭形成的最重要因素,不同民族的子女在民族成分的选择上具有实用主义倾向,国家采取的把族际通婚作为个人婚姻权利看待的不干预立场有利于社会稳定等创新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南西伯利亚古代史 豆瓣
作者: C.B.吉谢列夫 译者: 王博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4
《南西伯利亚古代史》讲述的是以努辛斯克盆地以及南邻阿尔泰山地为中心的地理单元古代居民的历史。
《南西伯利亚古代史》是C.B.吉谢列夫经过了长时间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书中列出了三篇:篇的古代属于史前史,在时间上包括了考古上的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初期;第二篇的匈奴——萨尔马特时代属于早期草原民族史,在考古上相当于早期铁器时代一直到历史时期的公元一世纪初即相当于中原的汉代;第三篇国家的形成,是从公元五世纪突厥汗国的建立开始一直到公元十一世纪的黠戛斯民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