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
明代的漕运 豆瓣
The grand canal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作者: [美] 黄仁宇 译者: 张皓 / 张升 鹭江出版社 2015 - 10
许多学者认为,每个王朝崩溃时,政府机器毁坏的第一个迹象就是对水利问题的忽视。由于漕运不能再进行有系统的输送,大明帝国才失去了活力,直至最后崩溃。这是真的吗?
本书系黄仁宇先生的博士学位论文,也是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全书以扎实的数据和考证为基础,还原明代的漕粮运输图景和漕运管理方式,并由此触及明代的政府模式、官场惯例、经济制度、地理环境、工艺技术和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它揭开了明廷依靠漕运作为国库收入主要来源长达两个世纪这一现象背后的主导思想观念,更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为何一个政治、经济、环境都远优于西方的国度,却未能迎来现代文明的曙光。
编辑推荐:
1、本书征引资料丰富,运用大量数据分析是其重要特点。从经济角度而言,大运河对明朝发挥着命脉的作用;从世界历史发展角度审视,1368年至1644年间发生了许多事件,中国却错过了这段使人奋发的岁月。本研究能够发现一些线索,为人们的思考提供帮助。许多学者研究,大凡一个王朝的灭亡,其中一个迹象就是对水利的忽视,大运河后来无法进行有系统的输送,是否证明了大明帝国的崩溃?史家黄仁宇在本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大运河(漕运)对明朝的国家财政发挥着命脉的作用,它是京城和江南之间唯一的交通运输线,所有的物资供应都要经过它,大运河有它绝对的历史意义。明代漕运问题涉及明史中的许多因素,如官场惯例、国民经济、地理环境和工艺技术等,都密切关联着漕运的运作。从明代帝王、大臣管理漕运的方法中,我们可以推断描绘明代的政治体制、政府模式、财政政策以及社会风俗和统治思想。
2021年11月26日 已读
一条南北干线大动脉,隐藏其下的却是,吸收江南的资源去维持臃肿庞大的皇权机构所在的北京,一条运河,层层盘剥,各种利益掣肘,在重农抑商的明朝要发挥作用,难于上青天。
@ 中国历史 历史 明朝 海外中国研究
万历十五年(经典版) 豆瓣
9.1 (43 个评分) 作者: 黄仁宇 中华书局 2014 - 9
一部打开中国人视野的经典之作,全新修订,超值珍藏。
32年口碑相传,90次印刷,畅销逾130万册!
独家附赠《经典的历程》别册,揭秘传奇之旅 。
【编辑推荐】
1,畅销经典:这是一部打开中国人视野的经典之作,被誉为 “像一道匕首,撕开了由意识形态统治历史写作的铁幕”。自从1982年中文初版本问世,至今32年口碑相传,各种版本累计有90次印刷,畅销已逾130万册!
2,口碑见证:史景迁、牟复礼、杨联陞、刘志琴、杨念群、厄普代克、王小波、王朔、谢冕、易中天、吴思等国内外众多名家一致推荐!主流网店五星图书!各类媒体推荐书单榜上有名!
3,全新版本:经典版是黄仁宇名作《万历十五年》的最新中文版本。全书统一校订文字,增收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等四篇文章,精选黑白和彩色历史图片以及黄仁宇相片、手迹等40多幅,图文相得益彰,并采用布面精装装帧形式,便于收藏、鉴赏,为《万历十五年》截至目前内容最完善、最丰富的版本。
4,独家赠品:特别附赠《经典的历程》,揭秘《万历十五年》中文版传奇之旅。在别册中,除了本书出版纪事外,既有初版老编审细细讲述《万历十五年》出版背后的故事,也有新版编辑勾勒《万历十五年》经历三十年毁誉的过程,同时探讨阅读本书的种种角度,让我们更加容易读懂《万历十五年》,理解国情与世事。
【名家推荐】
无论是作为历史著作,还是作为文学作品,这本书都堪称杰作。
——杨联陞(历史学家)
“欣赏”这个词不能形容我对黄仁宇的崇敬。
——易中天(学者)
黄仁宇先生对明朝末期一个年份的聚焦,使读者深切感受到了那时中国官僚阶层的运作方式。……我有把握相信,这本著作将有助于全面理解现代中国的历史。
——L.卡林顿•富路特(历史学家)
黄仁宇的书并不是一般的历史著作,也不只是给学者专家写的。而是写给大多数的中国人看的,时代感特别强,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高王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
黄仁宇写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在二十年前就开始影响我整个的思想以及能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当我们观察身边周遭组织里的这些人,从他们日常的做法、想法、看法当中,可以看到企业未来的兴衰,从而培养出一种对未来的洞察力。读透这本书,我用了二十年时间,读了五遍。
——曾文祺(明基电通公司中国营销部总经理)
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有关中国人过去和现在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如果你有意同中国发展贸易,(这本书)将对你大有益处。
——史洛利•布洛特(美国心理学家)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历史书、对历史的看法。……《万历十五年》像一扇窗,打开了我的视野。
——王朔(作家)
《万历十五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的前辈——古时候的读书人,或者叫作儒生们——是怎样作人做事的。……《万历十五年》是今日之鉴,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之鉴,我希望他们读过此书之后,收拾起胸中的狂妄之气,在书斋里发现粗浅原则的热情会有所降低,把这些原则套在国家头上的热情也会降低。
——王小波(作家)
《万历十五年》尽管是一部严谨的学术作品,但却具有卡夫卡小说《长城》那样的超现实主义的梦幻色彩。
——厄普代克(美国作家)
它是我学习撰写学术文本的入门书。……它象一盏指路明灯,让我看到,学术文本其实还可以这样写!这坚定了我选择学术生涯的信心。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关于本书】
这是黄仁宇名作《万历十五年》的最新中文版本:经典版。经典版统一校订全书文字,增收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等数篇文章,精选黑白和彩色历史图片以及黄仁宇相片、手迹等40多幅,图文相得益彰,采用布面精装形式,为《万历十五年》截至目前内容最完善、最丰富的版本。随经典版特别附赠《经典的历程》,揭秘本书中文版传奇故事。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本书英文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American Book Awards)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中文本问世后,获得如潮好评,成为众多作家、学者、企业家、高校师生的案头必备书,并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等。另有日文、法文、德文等版本。
《万历十五年》畅销中文阅读界30多年,是高校师生以及企业家、作家、学者、艺术家、新闻记者和官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常读常新的经典作品,频频出现于历年报刊杂志的阅读推荐榜单,斩获诸多荣誉:
《新周刊》《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
《中国图书商报》“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出版科研所 “新中国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
第九届深圳读书月“30年30本书”
2009年搜狐网“读本好书”经典好书奖
《东莞日报》“影响新时代的60本书”
南京大学百名教授推荐“十大好书”
湖南首届“读书月”社区推荐书目
……
2021年11月22日 已读
海瑞和戚继光章节的少许观点虽然出彩,但依然掩盖不了此书学术性弱的硬伤,读过剑桥明史的不推荐再看此书。
中国 历史 文化 明史 黄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