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罗马的命运 豆瓣
The Fate of Rome: Climate, Disease, and the End of an Empire
8.6 (16 个评分) 作者: [美]凯尔·哈珀 译者: 李一帆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6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结合的典范
《枪炮、病菌与钢铁》版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结合了当代最前沿的基因科学、气候研究、疾病研究的技术,为我们重新讲述罗马覆灭背后的故事
◎ 编辑推荐
☆ 利用最前沿的基因科学、气候科学和疾病科学,向我们解释了罗马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和结构性危机,以及他们在面对这种危机的时候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 本书论述的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章节之一:罗马帝国的灭亡。并且是第一本研究气候变化和传染病在罗马帝国的崩溃中所起作用的著作,叙述了自然战胜人类野心的故事。
◎ 内容简介
凯尔·哈珀将宏大的历史叙述与最为尖端的气候科学和基因研究结合在一起,指出罗马帝国的命运不仅是由皇帝、士兵和野蛮人决定的,也是由火山爆发、太阳周期、不稳定的气候以及致命的病毒和细菌决定的。他从罗马帝国的二世纪的巅峰时期一直叙述到七世纪拜占庭帝国的支离破碎的局面。哈珀描述了罗马人在巨大的环境压力下如何复苏,又如何再次面临危机,直到再也无法承受“小冰河时代”和反复爆发的鼠疫的打击。
《罗马的命运》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全面描述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如何面临和忍受环境的压力,最终依然崩溃的。罗马帝国的例子提醒我们,气候变化和细菌进化以令人惊讶的方式塑造了我们居住的世界。
◎ 名人推荐
这是一个伟大文明与隐形敌人长期斗争的故事。在公元160年的帝国全盛时期,由著名的罗马大道和繁华的港口连接起来的辉煌城市,正等待着来自非洲中部和西藏高原致命的病原体。然而,在变幻莫测的太阳光芒下,在时而被火山尘埃遮住的天空下,或者缺少雨水的天空下,帝国依然顽强地坚持着。哈珀对帝国居民和其邻居如何面对这些灾难的描述充满人性,同时对他们所面临的风险的描述令人不寒而栗。写得精彩,既宏伟又富有同情心,这真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彼得·布朗,普林斯顿大学荣休教授
在这段引人入胜的历史中,凯尔·哈珀展示了疾病和环境因素不仅是罗马帝国最终崩溃的原因,也是罗马衰亡前几个世纪面临的严重问题的原因。哈珀引人注目的警世故事记录了致命的鼠疫、病毒热和其他瘟疫,这些瘟疫一次又一次地蹂躏着人们,导致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敌军。人们不禁要问,帝国是如何维持如此长的时间的。
——埃里克·克林特,乔治华盛顿大学古代史和考古学教授
凯尔·哈珀是21世纪的爱德华·吉本。在这本非常重要的书中,他揭示了罗马帝国的衰亡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的重大教训:人类可以操纵自然,但永远不会战胜它。
——伊恩·莫里斯,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和古典学教授
凯尔·哈珀对罗马帝国的衰亡的非凡的新描述扣人心弦,而又让人心生恐怖,书中讲述了人类行为与各个系统、病原体和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尽管哈珀书中的主角不是人类,但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埃玛·登奇,哈佛大学古代史教授
这是罗马帝国历史上生态和环境方面的最好描述,既有学问,又生动,而且是最新的。
——约翰·罗伯特·麦克尼尔,乔治城大学环境史教授
《罗马的命运》是罗马世界研究的一个突破——无畏、创新,甚至可以说是革命性的。
——沃尔特·沙伊德尔,斯坦福大学古代史教授
◎ 获奖推荐
媒介网站2017年度图书之一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2017年度图书之一
福布斯网站2017年伟大的人类学和历史书之一
《联邦党人》2017年度图书之一
美国出版商协会2018年专业学术卓越奖荣誉奖
那一天 (2019) 豆瓣
6.1 (30 个评分) 导演: 蔡宓洁 演员: 宋伟恩 / 黄隽智
人仁高中的校园霸王项豪廷(宋纬恩 饰)因为一个女人遇上高冷学霸于希顾(黄隽智 饰),共谱一段不打不相识到相爱的浪漫恋曲。热血青年孙博翔(刘韦辰 饰)一见钟情卢志刚(张瀚元 饰)上演一段勇敢追求初恋的甜虐情事。他们都在平凡无奇的校园生活中,遇见最好的那个他!
橫渡孟加拉灣 豆瓣
Crossing the Bay of Bengal: The Furies of Nature and the Fortunes of Migrants
作者: 蘇尼爾.阿姆瑞斯(Sunil S. Amrith) 译者: 堯嘉寧 臉譜 2017
★★孟加拉灣為何重要?了解我們遺忘的亞洲,重現南亞•東南亞的時代故事★★
如果要以新的角度看世界,我們需要新的地圖――――
第一本全觀剖析孟加拉灣周邊區域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專書
深入探索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緬甸、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印尼的今昔興衰
★《紐約時報書評》編輯選書
★美國歷史學會南亞史「約翰理察茲獎」(John F. Richards Prize)得獎作品
★收錄逾20張圖片和精繪地圖,大量口述歷史和文件檔案,自15世紀末至現代,區域發展軌跡追溯詳錄
★完整爬梳全球觀點下的南亞•東南亞近現代史,深入了解亞洲跨國移民的成因和遷徙,解析孟加拉灣周邊諸國如何從殖民地轉型成為現代國家
【專業審訂】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助理教授 劉堉珊
【讚譽推薦】
宋鎮照 成大政治系暨政經所特聘教授、東亞發展暨治理中心主任、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台泰交流協會理事長
張正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陳國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蔡宏政 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蕭新煌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總統府資政
█ 今天全世界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居住的國家緊鄰孟加拉灣
有數世紀時間,軍隊、經商者、奴隸和工人行經孟加拉灣,這條印度與中國之間的海上公路成為歐洲各國與亞洲對手競逐的重要場域。橫渡孟加拉灣,代表著同時跨越自然和政治的邊界,也意味著人群和語言之間的第一次相遇。
但二十世紀後半葉,「南亞」與「東南亞」被嚴格區隔開來,分隔兩者的那條線,剛好劃過孟加拉灣的中間。孟加拉灣整體區域的興衰,見證了人類現代歷史中最大規模的遷徙之一,也是了解亞洲、乃至全球未來的關鍵。
█ 曾位居全球化歷史核心,一度被遺忘,今日重新崛起的區域
本書依時序書寫孟加拉灣這個區域波瀾壯闊的故事:
˙從十五世紀末歐洲列強前來尋找香料談起,敘述各國的勢力消長和影響,以及當時留下的歷史和人文遺跡
˙十九世紀下半葉,斯里蘭卡的茶葉、緬甸的米、馬來西亞的橡膠投入全球市場,數百萬人在這個區域內流動,寫下許多移民和移工苦難的歷史
˙二次大戰後,民族國家紛紛獨立,地域出現國界,「南亞」與「東南亞」截然二分,從此翻轉這個區域的發展
孟加拉灣由無數的旅程、記憶和權力來源結合在一起,這個關於經濟整合和大量遷徙的大型故事,正是一部文化接觸和混合的歷史。
█ 為什麼要了解這個區域的故事?
孟加拉灣這個區域一直被分成好幾個個別的領土各自管理,由於政治上不統一,沒有成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許多亞洲國家對這片大海視而不見,不想一探究竟:看看它的資源如何發展、勞動力如何移動、如何讓自己免於受到貿易和財富波動的影響。今日我們依然可以漠視這個區域嗎?
孟加拉灣今天的道德和政治問題,和進入二十世紀時碰到的問題沒什麼兩樣。孟加拉灣到底屬於誰?是熱衷於追求能源、資源和影響力的新興勢力嗎?想要從土地榨取出額外價值的資本力量?或是居住在這個海岸的各種不同的人?
對於台灣南方的這個區域、我們南方的各個鄰國,我們的理解太少。本書引領我們進入這個無法漠視的地區,面對中國、印度的進擊,洞察世界未來。
█ 對本書的讚譽
「馬來西亞、緬甸、孟加拉、印度與錫蘭環抱著的那片海洋就是孟加拉灣。作者花了多年心血,從環境、移民、性別、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角度深入剖析,結合亞洲史與歐洲史的深厚背景鋪陳,把孟加拉灣當成一個完整的區域,並且是可以整合到全世界的區域,探索區域內的人民如何追求生計、追求幸福,不因時代的變化多端、不因世局的波起雲湧而卻步躑躅的歷史與現實。讀了四五百頁的書,彷彿也經歷了四五百年的歷史,發人深省。」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值得讚賞的宏大雄心,且讀來趣味盎然,本書是長久以來最吸引我的歷史著作之一。」
――艾米塔•葛旭(Amitav Ghosh),《朱鷺號三部曲》(Ibis Trilogy)作者
「引人入勝……這一切研究的成果成為一部錯綜交織的區域歷史……非凡的著作。」
――阿卡什•卡普爾(Akash Kapur),《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閱讀本書是純然的享受。文筆優美……描繪孟加拉灣各重要時期變遷的歷史,從中世至今,含括所有環境、經濟、社會和政治的複雜面向。」
――大衛•路登(David Ludden),《印度與南亞:一部簡史》(India and South Asia: A Short History)作者
「閱讀本書可獲得豐富的資訊、令人信服的分析細節,徹底改變一個人的世界觀,並且讀到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故事。」
――卡洛琳•奥塞拉(Caroline Osella),《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作者遍述歷史背景、移民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以及人類的苦難。」
――拉維•謝諾伊(Ravi Shenoy),《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
中亚史纲要 豆瓣
Central Asia
作者: [英]加文·汉布里(Hambly,Gavin)主编 译者: 吴玉贵 商务印书馆 1994 - 6
本书对中亚地区的历史进行了综合的叙述,包括:游牧帝国与佛教的传播、伊斯兰帝国的崛起、俄国的征服及其对突厥斯坦的管理等15章。
跨境人员、情报网络、封贡危机 豆瓣
作者: 郑洁西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跨境人员情报网络封贡危机--万历朝鲜战争与16世纪末的东亚》以郑洁西博士文化交涉学博士学位论文《明代万历时期的中日关系史研究》为篮本,屡经修改、增删而成,最终以专著形式面世。全书共三编11章,第一编“跨境人员”共两章,通过考察明军里的外国兵和当时的在日明人这两类群体的跨境活动,为读者展示了当时东亚错综复杂的跨境活动和文化交流情况;第二编“情报网络”共三章,以东亚的情报传播为对象,通过考察明朝间谍的对日谍报活动、两种丰臣秀吉情报在东亚的流播情况,以及琉球国在明朝情报网络体系中的角色扮演,进一步探讨了东亚的整体性问题;第三编“战与和:封贡危机”共六章,考察了朝鲜战争引发封贡危机背景下的明朝应对战略,前三章着重关注明朝的“战”战略,后三篇着重关注明朝的“和”战略,无论“战”还是“和”,明朝的目的都是解决日本(倭寇)问题,维护东亚封贡体系,确保自身及其藩属国的安全。明朝的这两个战略,体现了其较强的应急能力,其作为东亚封贡体系核心国的权威不容动摇。
731部队的真相:精英“医者”与人体试验 (2017) 豆瓣
731部隊の真実~エリート医学者と人体実験~
8.8 (54 个评分) 导演: NHK
其它标题: 731部隊の真実~エリート医学者と人体実験~ / NHK 731部队的真相
日本NHK电视台播放了专题纪录片《731部队的真相》。纪录片最后介绍了一名悔恨自杀的医生,这可能也是节目组想要传达的信息:希望所有日本人面对事实,反思历史。
剑桥东南亚史(共两卷) 豆瓣
作者: 尼古拉斯・塔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 - 1
《剑桥东南亚史(套装共2册)》内容简介:东南亚是世界上历史、文化和民族多样性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儒学,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对这一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和美国在这里有过殖民经历。战后东南亚的新发展举世瞩目。东南亚的历史复杂而令人倍感兴趣。
《剑桥东南亚史》是享誉国际学术界的“剑桥史”中的一种,由美国,英国、荷兰、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2位具有国际学术声誉的东南亚史学者合作完成。这部150万字的巨著,采用主题论述的方式,聚焦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尤其是宗教)的发展,在结构上和内容上都使人耳目一新,不同于此前出版的按国别或纯粹按年代顺序,以政治甚至王朝兴衰为主要内容的东南亚史致力于从整个地区的层面上论述东南亚历史发展的全貌,也不忽视各个国家的特点,各章既有鲜明的特色,互相之问又联系紧密,全景式地展现了东南亚史;充分吸收了20世纪90年代前历史学、考古学对东南亚史研究的新成果,并运用多学科的方法和比较方法,体现了当代东南亚史研究的水平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剑桥东南亚史》第一卷分两个部分,全面展示了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的东南亚历史。本卷在开篇第一章对20世纪的东南亚历史编纂学的极有学术价值的全面考察之后,运用新的结构和分析框架,多学科的方法和大量新的史料,在第一部分第二章到第五章中论述东南亚地区1500年前的历史,探讨了东南亚的原始社会。早期国家组织.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力因素、复杂的宗教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第二部分(第六章到第十章)为1500~1800年的东南亚史,分析1500年以后外部世界的影响和东南亚社会的适应性,探讨了这一时期东南亚政治发展,经济变化,社会变迁和宗教问题,以及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这一重要的过渡时期东南亚在内外压力下陷入的困境。
《剑桥东南亚史》第二卷分两个部分,全面展示了19、20世纪的东南亚史。第一部分(第一章到第五章)的内容包括从1800年到20世纪30年代的东南亚史,论述了殖民政权的建立和西方列强的政策,探讨了这一时期东南亚政治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殖民统治和国际商业影响下经济和社会的变迁和复杂化。宗教和大众文化及其与反殖民主义运动的关系,以及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现代化进程的开始。第二部分(第六章到第十章)探讨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东南亚,在论述殖民帝国的终结和东南亚独立国家形成后,深人分析了在当地历史传统。战后全球格局和意识形态影响下的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展示了当代东南亚的宗教变化,探讨了战后东南亚地区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发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历史系男生 (2006) TMDB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he History Boys
8.4 (235 个评分) 导演: 尼古拉斯·希特纳 演员: 塞缪尔·安德森 / 詹姆斯·柯登
其它标题: The History Boys / 不羁吧!男孩(台)
这是一群高智商男生们的故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北部的一所男子中学里,八个高中生正积极准备着牛津和剑桥大学的招生考试。这几个男生性格各异。有万人迷,自视甚高的Dakin(多米尼克•库珀 Dominic Cooper 饰);有四肢发达头脑不简单的Rudge(拉塞尔•托维 Russell Tovey 饰)等。他们对课本对知识有属于自己的解读。
教他们文学的是个肥胖,教学方式独特的怪老头Hector(理查德•格雷弗斯 Richard Griffiths饰),他主张学生通过课本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享受,而不是单纯为了升学而读。与他教学模式相反的则是学校新聘请的老师Tom(斯蒂芬•坎贝尔•莫尔 Stephen Campbell Moore 饰)。Tom的目标则是协助这些孩子尽可能考上牛津或剑桥。两种老师的两种教学模式,究竟孰优孰劣,或许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