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
红军与白军 (1967) 豆瓣 TMDB
Csillagosok, katonák
8.2 (77 个评分) 导演: 米克洛什·扬索 演员: 约瑟夫·毛道劳什 / 蒂博尔·莫尔纳
其它标题: Csillagosok, katonák / 红与白(台)
1919年俄国革命后,内战爆发,在伏尔加河平原上,不少匈牙利人加入了苏维埃红军同白军展开消耗战……一名来自匈牙利的红军士兵被杀死在村边的河流中,白军驱车在村庄宣传,似乎胜利已经在握。落魄的红军战士跑回营地,而那里同样有白军俘虏,红军除去俘虏的衣服羞辱他们,但是转眼间营地又被白军包围, 这次失去军装的是红军士兵,一身军装成为了人们区分敌我的唯一标示,抹消对方身份和屠杀的报复行为在两方间周而复始……几个红军战士逃出营地,在白军的围追中亡命天涯,而他们所遭遇的一切,注定是以死亡为终结的无奈循环。
本片是匈牙利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
无望的人们 (1966) 豆瓣 TMDB IMDb
Szegénylegények
8.0 (42 个评分) 导演: 米克洛斯·杨索 演员: 佐尔坦·拉蒂诺维茨 / 蒂博尔·莫尔纳
其它标题: Szegénylegények / 死囚
1848年,匈牙利爆发了由Kossuth领导的反抗奥地利Hap***urg统治的民族运动。不幸的是,这次革命失败了,奥地利人的霸权重新确立了起来。为了彻底根除传说中的Sandor Rozsa游击队,军队把嫌疑人集中关押在野外一个孤零零的工事中。当权者并不知道游击队的首领长得什么样子,但知道他就在这些囚犯中。于是他们对囚犯们展开了刻意设计的真假难辨的精神折磨。
他们找了些在农民暴动中杀过人的俘虏,加以威逼利诱。谁能在其他俘虏中找出比自己杀人更多的,或者能指出游击队首领,谁就会被赦免。长着一张懦弱面孔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一个。他并不知道谁比自己杀了更多人,于是就利用一切机会了解别人,就像是军队派进俘虏中的奸细。他倒也不全是乱指认,有一次通过交谈,他了解到某个俘虏比自己多杀了一个人,于是马上报告给军队。那个俘虏被处死了。不过,这一行径终于被俘虏们察觉,他自然难逃厄运。
后来,因为战事变化,军队急需增员。于是俘虏们的“罪行”暂时不被追究,他们应征入伍,有的甚至是从刑场上直接前往军营的。其中有本事的人还被任命为小头目,组建了由俘虏组成的骑兵队。
训练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然而,前线突然传来消息,形势又有突变,战争已经避免了。俘虏们欢天喜地,因为再也不用上前线送命。可是军官的目光仍然残忍,他又想起了俘虏们的“罪行”,命令再次将俘虏们抓起来审讯。那些人重新陷入绝望中。
这是杨索(Miklós Jancsó)的第一部故事片,带有鲜明的匈牙利色彩。它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平和朴素,但又默不作声地把形式主义融入其中。并且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它和许多东欧影片一样,以史喻今的意图非常明显——军队对俘虏的逼供方法和1960年代匈牙利政权的所作所为非常相似。
当然,作为成名作,《无望的人们》还展现了杨索不同他人的个性特征。比如镜头在几个人物之间的杨索式游动,有效地增加了影片的流畅感和空间感,这在他后来的影片中屡试不爽。就主题来说,杨索其后的几部作品也都是和这部《无望的人们》一样,选取了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匈牙利社会最动荡的历史年代。不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不了解匈牙利历史的人(可能是观众中的大多数)经常出现解读障碍。
我的归乡路 (1965) 豆瓣
Így jöttem
导演: 米克洛什·扬索 演员: 安德拉斯·科扎克 / 谢尔盖·尼科年科
其它标题: Így jöttem / My Way Home
二战末期,一个17岁的小男孩在乡间游荡,他先被苏维埃军队捉获,然后释放,之后又因为穿上一件御寒的德国军装而再次被苏联部队逮捕,被监禁在一个偏僻的兵营,在那里他跟一名年轻的苏联士兵建立起一段不可能的友谊关系。影片展示出导演一贯的主题:心理因素、随意的暴力和独裁政权。
信任 (1980) 豆瓣
Bizalom
6.7 (6 个评分) 导演: 伊斯特凡·萨博 演员: Ildikó Bánsági / Péter Andorai
其它标题: Bizalom / Confidence
1944年深秋的布达佩斯还在法西斯分子统治下。反法西斯主义者卡塔和比罗·亚诺什要执行一项奇特的任务。卡塔的丈夫被捕,一个接头地点也被破坏,组织上让她和素不相识的老地下工编导亚诺什假扮成夫妻,搬到布达佩斯郊外一座小房子居住,开展地下工作。亚诺什内向且自我封闭,对任何人都不信任,起初对卡塔也很冷淡。两个人之间经常产生矛盾和冲突。卡塔积极努力,终于化解了亚诺什心中的不信任,他们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时间推移,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情。
留给女儿的日记 (1984) 豆瓣
Napló gyermekeimnek
7.9 (17 个评分) 导演: Márta Mészáros
其它标题: Napló gyermekeimnek / 私人日记
匈牙利著名女导演梅萨罗什(《收养》)最知名的作品
被禁止发行两年后,在1984年嘎纳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
世界女性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杰作!
梅萨罗什曾被英国国际电影年鉴评选为影坛五大导演之一。
八十年代最好的东欧电影之一
本片1982年拍摄完毕,1984年才准许发行。它反映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匈牙利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这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影片。导演梅萨罗什是匈牙利著名女导演,她的经历几乎和影片中女主人公一样。1935年年仅5岁时和父亲移居苏联。影片中,女主人公从贾诺什留下的日记里开始理解玛格达,但还是不喜欢她。从玛格达身上,反映了匈牙利的历史的这一段进程。梅萨罗什拍摄了20多部影片。主要的有《九个月》、《郊区的房子》、《就象家—样》、《留给我爱人的日记》(本片续集)、《遗产》、《母亲和女儿》等。本片获得1984年第37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这部斯大林时期的自传体电影《给我孩子的日记》,用50年代的新闻片连续镜头和片断描绘了那个年代复杂的个人和政治景象。在西方被禁止发行两年后,还是在1984年嘎纳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特别奖。
★★剧情介绍:
1947年的一天,一批逃往苏联的匈牙利地下党员乘飞机回到布达佩斯,十几岁的小姑娘尤莉也在其中。她父亲,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在苏联30年代大清洗时被捕,杳无音讯。母亲是画家,会多国语言,常带尤莉去看电影,但在尤莉很小的时侯就去世了。尤莉随祖父母回国,住在姑妈玛格达家里。玛格达过去是地下党员,战后是一家报纸的主编,她的公寓华丽而舒适。尤莉在特权阶层子女才能上的学校念书,姑母要收她为养女。但尤莉不同意,她不喜欢玛格达。她逃学去看电影,想念过去的生活,想念父母。尤莉很喜坎姑母的老战友贾诺什,老布尔什维克,大工厂的总工程师。贾诺什的妻子和女儿在一次空袭中被炸死,儿子成了残废。他也很关心尤莉。玛格达后来当了监狱长,积极参与1949年开始的大清洗运动,贾诺什突然失踪了。尤莉决定离开玛格达,到一家工厂当工人。1953年她去监狱探望了贾诺什,她示意将和他的儿子一起等着他自由归来。
再见,小红帽! (1989) 豆瓣
Bye bye chaperon rouge
其它标题: Bye bye chaperon rouge / Goodbye, Red Riding Hood
Also known as Red Riding Hood, Year 2000, this Hungarian/Canadian co-production is not for children. Director Marta Meszaros again dwells upon the travails of women trapped in oppressive society. This time, the Red Riding Hood legend is used metaphoricall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 quasi-futuristic storyline. The "wolves" are of the human variety, and "friendly hunters" few and far between.
This is a weird and sometimes disturbing take-off on the beloved fairy tale. In this one, the main girl is far more whiny and petulant. She has a boyfriend (who is somehow able to come and go into the forest from the city with no visible means of transport) and she is able to communicate telepathically with the wolf. There is a sub-plot about the girl's divorced parents which doesn't really make sense and the film features a very odd development towards the end. The forest scenery is gorgeous and the film is professionally made but it's hard to tell if this was made for kids or not as it contains so many odd and questionable elements. It's definitely not the story that most people grew up with.
撒旦探戈 (1994) TMDB 豆瓣 Eggplant.place
Sátántangó
9.0 (99 个评分) 导演: 贝拉·塔尔 演员: Mihály Víg / Putyi Horváth
其它标题: Sátántangó / Satan's Tango
“片长七小时却每一分钟皆雷霆万钧,引人入胜。但愿在我有生之年,年年都重看一遍。”——苏珊‧桑塔格 开场八分钟的推轨镜头,已道出此片的史诗气魄。牛群从牛棚涌出,摄影机隔着一列破旧的农居追踪,有趣的是牠们一路盲目前冲,一路还试图交配。塔可夫斯基式的画面,却是教人屏息的典型塔尔风格,妙笔一挥预告一个集体农场如何走向灭亡。故事始于传闻已死的骗子重临村子,他要骗走农场收入 ,却给村民认定是大救星。接着上演一个悲剧,然后是一个讽刺故事。全片十二章的结构正如 Krashnahorkai 的原著,启发自六步踏前、六步退后的探戈舞,不同视角有时重复同一剧情。农场最终的命运暗喻九十年代初共产主义的破产,同时也是人类共同命运的观照。 全片最精彩两段,一是担当叙事者的医生偷偷记录村民活动,他蹒跚买醉的跟镜,成为最感人的观影存在体验。另一段女孩虐猫,亦写下影史上有数的伤感时刻。没有故弄玄虚,一种交代故事的坦率,让演员在真实时间存在,让观众随他们的情态同步呼吸,个中有导演对电影最大的深情与敬意。七个半小时的每个镜头,个个都是不朽──没有想当然的静止,而是自有一种有机的内在节奏。像小津和德莱叶,塔尔深谙长镜头的真谛。这是必须去经历的,一生难逢的观影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