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
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 豆瓣
作者: [美] 罗伯特·吉尔平 译者: 宋新宁 / 杜建平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2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一种国际政治变革中新的重要理论,它建立起了一个概念性框架,这一框架可能会改变我们看待国际关系的思维方式。吉尔平教授认为,几千年来,国际关系的本质没有改变,他利用历史、社会学和经济学理论来论述世界秩序中引起变革的力量。讨论集中在国际体系中不同的力量增长以及这种不平衡所带来的结果。经济或军事力量平衡的变换削弱了现存体系的基础,因为实力增长的国家看到改变体系的好处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低。吉尔平认为,其结果是,行为者试图通过领土、政治或经济扩张来变革体系,直到维持变革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当国家根据它们的利益来发展实力、变革体系时,它们会为之奋斗,不论是通过增加经济效率,追求共同利益的蕞大化,或者在有利于自己的情况下重新分配财富和权力。
三十年世界政治变迁 豆瓣
作者: 王缉思 / 唐士其 重庆出版社 2012 - 2
《三十年世界政治变迁(1979-2009)》内容简介:的焦点问题,《三十年世界政治变迁(1979-2009)》是近30年来的世界政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即世界政治沿着什么样的轨迹发展?各国的政治模式、意识形态是向所谓“终结”的同一方向进步,还是向多元化、多样化、多极化的方向分道扬镳?本书基本采用实证方法,借鉴当代政治思想和比较政治的研究思路和成果,分别对世界各个地区和重要国家30年来的政治发展进行纵向考察,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回答上述问题。对各国政治和地区政治的实证考察,将聚焦于三个方面:
(1)政治制度的连续性和变化;
(2)社会政策的基本取向及其政治和意识形态基础;
(3)政治精英与知识精英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十年世界政治变迁(1979-2009)》的重点即是对过去30年来世界主要大国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既注重对变化基本趋势的把握,又力求在此基础之上捕捉各国、各地区潜在的未来变化方向,并对此进行具有逻辑与事实根据的论证与说明。概括起来,30年来的世界政治变迁大体经历了各具特点的三个阶段:
(1)1978年到冷战结束,经济自由、政治民主大行其道;
(2)20世纪最后10年,西方经历内部调整,但在秩序、制度及价值观层面仍占主导地位;
(3)21世纪初,西方经济主导地位和美国“软实力”均有所下降,全球化负面作用日益突出,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理性、市场经济多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虽然过去30年来世界各主要地区的发展变化各具特色,但仍然具有一些共同的内容、也已经体现出某些可识别的未来发展趋势。过去30年世界政治的变迁,从新自由主义及其政策取向在主要发达国家独领风骚、社会主义国家反思自身发展模式开始,经过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政治和经济震荡,到各国重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并重新审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告一段落,世界政治走完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随着冷战结构的彻底破除、新自由主义一统天下局面的结束,全球性联系在向各国社会纵深发展,在促进世界政治向真正意义上的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世界政治同一性的增强。同一性与多样性并存,是当今世界政治的一个基本特征。
《三十年世界政治变迁(1979-2009)》采用国别研究的方式,分别对北美洲、欧洲、拉丁美洲、非洲、亚洲和中东等六个地区的40余个国家的政治变迁进行研究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