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北平历史地理 豆瓣
A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Peiping
作者: 侯仁之 译者: 邓辉 / 申雨平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 - 5
《北平历史地理》是侯仁之1949年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作者在本书中开创性地运用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强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析相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相结合,对北京城的兴起和发展变迁史做了详细的考证和精辟的阐释。
《北平历史地理》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第一部关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专著,无论是在侯仁之个人的学术发展历程中,还是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均具有重要的标志作用,于今天的城市规划与保护,也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平历史地理》中含54 幅地图,全部为作者亲手所绘。
谁在世界中心 豆瓣
8.2 (12 个评分) 作者: 温骏轩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6
放眼世界,博弈是永恒的主题,但每个时代的大国博弈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天涯论坛国际观察代表人物温骏轩历时8年,以地理环境为切入点,以地图为工具,从地缘视角探讨了中国崛起路线。在地域上,他形象生动地解析了欧洲、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区域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关系;从时间上 ,他回顾了世界的历史,探讨了文明兴衰、民族兴亡的规律,为我们了解当今世界大国格局和未来国际趋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更广阔的视野。
地理学与生活 豆瓣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
8.1 (25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瑟·格蒂斯 / [美] 朱迪丝·格蒂斯 译者: 黄润华 / 韩慕康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4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最初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但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本书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学科。全书以介绍地理学的发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种系统性传统为开端,四大传统独立成篇。前三篇专门介绍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而区域分析传统作为全书最后一篇,利用前三种传统和主题,并通过相互参照对其进行综合。
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本书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平实、生动的文字与丰富的实例,使本书极具可读性,读者通过本书亦会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穿越亚洲腹地(上卷) 豆瓣
CENTRAl ASIA AND TIBEI: Towards Holy City Lhasa
作者: [瑞典] 斯文·赫定 译者: 林晓云 后浪丨广东旅游出版社 2021 -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陈星灿、《失落的卫星》作者刘子超推荐!
国内首次完整引进,“西域探险之父”斯文·赫定第四次亚洲探险全记录。
完整展现1899~1901斯文·赫定探险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三年。
◉ 编辑推荐
斯文·赫定第四次深入亚洲腹地考察的实录,
一百多年前我国新疆 、西藏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生动写照。
斯文 ·赫定的游记,一如他的素描,真实、朴素而传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陈星灿
一场非凡的发现之旅,一次动魄的阅读体验。
——《失落的卫星》作者刘子超
这是一部关于探险家的真实日常之作,完整呈现斯文·赫定成果斐然的一次亚洲探险。
全书用类似日记的形式重现在凄凉孤寂的荒野中度过的每一天,记录沿途三年间 6000 多英里路程的波澜壮阔。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沉睡的楼兰古城,考察古罗布泊风貌,再次踏足西藏高原,向着神圣的拉萨一路前行。
◉ 内容简介
斯文·赫定的第四次亚洲之旅并不顺利,一路惊险连连,从藏北进入拉萨的尝试宣告失败,他和旅队不得不穿过大片未知的土地,回到罗布荒原,为再次进藏做准备。整夜的大风暴过后,一座消失已久的古城—楼兰出现在他们面前,为这支备受打击的旅队带来了巨大惊喜,也为新疆现代考古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最终,他们未能抵达拉萨,但发现楼兰古城、重新界定罗布泊的位置等成果让这次亚洲之旅成为传奇。
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豆瓣
作者: 宋杰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 - 4
豆瓣热门战争图书TOP5!读懂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的重磅经典!
著名历史军事地理学者宋杰详解中国历史政治格局、国家战略的里程碑巨作!
编辑推荐:
○历史军事地理学领域经典之作,《中国史研究动态》专文推荐,豆瓣热门战争图书TOP5!断版十余年,二手书炒至近千元。
○资料翔实,论证严密,汉中、寿春、襄阳等10余处影响历史进程的战略要地,20余幅手绘地图,50万字精辟阐释,继承并发展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理念,以动态的眼光、详尽的考证透视从先秦至宋元千余年间兵家必争之地的沿袭与演变。
○宏观与微观研究并重。纵横舆地间,解析军事地理中的帝国文明;洞悉成败事,演绎冷兵器时代的权力游戏。
○战荥阳,楚汉战争中的刘邦何以获得先手? 述地理枢纽如何决定战争走向;失汉中,姜维的战略失误终导致蜀汉灭亡? 论哪些地区方为兵家必争之地;守襄阳,南宋王朝的存亡竟系于一城一地? 揭山川形势如何影响天下兴替。
内容简介:
战争,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其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受地理形势的影响。在大规模战争里,某个或某几个地区由于位置的重要,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热点,它的得失对战局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战略要地在军事地理学中被称作“枢纽地区”。
本书上起三代,下迄南宋,对三代之甘、管,秦汉之荥阳及敖仓,三国的合肥、濡须和汉中,北朝至唐中叶的河阳三城,南宋末年的襄阳等枢纽地区进行了细致探讨,并由此出发,对战争的策略、部署、路线等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作者以历史地理学家之卓识洞见,论述历代将领之得失,探究战争胜负背后的成因。同时,书中还探索了枢纽地区的分布和变化问题,以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研讨各个时期兵家要地的转移情况,剖析其中的社会背景与原因。
媒体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枢纽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取得了不少成果。而近年最突出的,就是宋杰先生集二十年之力所撰成的《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该书洋洋六十万言,除“导言”“附录”“后记”外,共分为十七章,不仅详细论述了从夏商到南宋末年的军事地理枢纽,而且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诚可谓中国古代军事地理研究的一部精品之作。
——《中国史研究动态》
穿越百年中东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郭建龙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1
现代中东问题的起点,是首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崩溃。在一战前,几乎整个中东地区都在奥斯曼帝国的羽翼之下,随着帝国的崩溃,一系列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但由于新建国家的政治不成熟、经济不平衡、宗教冲突频发,导致了近百年来纷争不断。本书以游走、研究的方式,讨论了百年中东纷争的来龙去脉。以历史的脉络为经,将中东问题总结为几个大的题目进行分章,穿插以作者的现场观察,以故事的形式再现百年中东的矛盾和冲突。
世界地图集 豆瓣
作者: 总参谋部测绘导航局 星球地图出版社 2015 - 1
地图是初始信息的科学加工。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进步,传感器的分辨率日益提高,遥感图像已成为人们获得地面信息的最主要来源。但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遥感图像需要解译,经过定性、定量分析和分类分级处理,将数据变成信息,将有用的内容以标准的符号与色彩标志出来,依用户的要求而制成各种各样的地图。这是一个科学加工的过程。我们不能要求大多数的用户从像片判读开始建立自己的“心象世界”,而应该将做好的地图提供给他们,把初始信息的首层加工交给制图专业人员去完成。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进入信息时代后还要不断地出版地图的原因。地图集是地图的有机集成,作为认识世界的结果和再认识的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
第一,地图集不仅仅是技术产品,更重要的,它是一个时期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果的记录,代表着知识的积累与文明的积淀。出版地图集是人类科学史和认识史的要求,并因此而永远保持其存在的价值。
世界地图集(精装 第三版) 豆瓣
作者: 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22 - 1
中国地图出版社自1954年建社以来,先后出版了5种版本的16开世界参考地图集。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维护更新,多次改版,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本地图集是其中的第三版本,初版于2005年,2011年再版。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人们需要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概况。这本地图集内容丰富、形式美观,是一部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世界地图参考工具书,可供读者学习世界地理,了解国际形势,进行国际交往之用。
地图部分:1. 序图和大洋图,介绍有关世界的基本知识以及人们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问题,如星体、太阳系、地球、地形、气候、能源、人口、交通、文化与宗教、环境问题、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等,共17幅;2. 分洲图、分国图和地区图,为图集的主体,反映了各洲的政治、各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基本信息,共99幅,其中分国图采用普通地理图的形式表示了世界上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详情;3. 卫星影像,提供了世界、六大洲和中国共8幅卫星影像;4. 城市图,囊括了全世界的主要城市,达120幅之多。
文字说明约12万字,扼要地描述了各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概貌,对地图中所表示的内容作了较好的补充。文中还附有各国国旗。
地名索引收录了分国图和地区图中出现的全部地名约6万余条,便于读者查询、定位,相当于一本中型的世界地名录。
分洲图、分国图、地区图和城市图中的大部分地名均采用中外对照形式。图集中的外国地名均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译写,译名拼写准确、规范。
为了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同时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再版中除了对世界各国的现势资料进行更新之外,还对序图、分洲图和大洋图的内容和形式做了较大的调整。有20余幅地图采用全新数据和资料重新编制,主要包括太阳系、地球、气候、环境、能源、人口、交通、联合国、七大洲、四大洋等。此外,对城市图的内容和表示以及文字说明的编排也做了改进和调整。
本图集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因编者能力所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悉以指教。
风物中国志·昌平 豆瓣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7
《风物中国志·昌平》是一本深入解读北京昌平的文化读本,由中国国家地理团队实地采写。按照“风物中国志”丛书体例,以“地”“道”“风”“物”四个版块来呈现昌平人文地理、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和在地物产等方面内容。
灾异手记 豆瓣
Field Notes from a Catastrophe: Man, Nature, and Climate Change
作者: [美]伊丽莎白·科尔伯特 译者: 何恬 2022 - 10
每个不承认全球变暖的人,都是对真相视而不见的人!
比尔•盖茨的气候对谈人,普利策奖得主的首发之作
奔赴在自然灾变与科研的一线,吹响气候变化的哨声
——————————————————————————
我们的世界正在因为人类的活动变暖,其迹象已不容忽视,其灾难性后果也使得行动变得刻不容缓。
普利策奖得主、《纽约客》特约撰稿人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用一线的报道和科学的数据,从极北之地、海滨城市、深山野林和科研机构传来了气候灾难的确凿信息:永冻土在升温,冰川在消融,海洋在酸化,物种在迁徙。忧心忡忡的科学家群体已经达成一致意见,然而普通民众尚未警醒。
本书自出版以来,与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一道改变了人类对全球变暖的认知,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展开行动,也激励着有觉悟的个体践行更环保的生活,它因此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寂静的春天》。
——————————————————————————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发表在《纽约客》上的所有文章我都读过。去年我关于气候变化的播客节目能邀请她作为嘉宾,也让我很激动。
——比尔•盖茨评Under A White Sky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走访了阿拉斯加、冰岛和格陵兰岛冰川,将每一章都纳入更宏大的叙事中。这些新闻片段在吸引我们的同时,也凝视着一个更庞大的目标:帮助我们清醒地认识这场近在眼前的巨大灾难。
——《洛杉矶时报》
这个国家需要更多像伊丽莎白•科尔伯特这样的作家。
——乔纳森•弗兰岑
简洁、好读,且富有审慎的客观立场……科尔伯特的关键贡献在于,她审视了围绕气候科学的一整套复杂的数据,并且以优雅的文字呈现出事实之严峻。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科尔伯特就像马蒂斯一样,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令人深思的画面……我向所有关心地球未来的人推荐《灾异手记》。
——《美国科学家》
《灾异手记》是一本写作技法精湛的好书,以凝练的笔锋写出了我们这个奔向灭亡的路程。它应当是一道唤醒整个世界的钟声。
——《观察家》
什么是云南 豆瓣
作者: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 星球研究所 著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22 - 11
★《什么是云南》是星球研究所继《这里是中国》系列后,推出的省市系列画册开篇之作。
★ 全书以精选了177幅高清摄影作品,制作了9张地理信息可视化制图,以大幅开本和拉页呈现出云南地理风貌的多样性,给读者带来巨大的视角享受。
★ 图书设计新颖,全书折页与拉页呼应内容的时空折叠叙述角度,以别样的方式展现多彩云南。书中还配有10段来自云岭大地的白噪音,读者可立体、全方位享受云岭大地之美。
因而,这是不仅是一本可看、可听的画册,还是一份值得珍藏的美好。
透过地理看历史 豆瓣
作者: 李不白 2020 - 11
中国的史书卷帙浩繁,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要读通几千年的史书,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本书使我们认识到,不管朝代如何更迭, 风云如何变幻,地理因素的作用始终至关重要。 本书以地理单元为轴心,通过纵向讲史的方式,对各个地理单元的形成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还穿插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典故。通读本书,读者可轻松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