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 豆瓣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9.2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格里高里·曼昆 译者: 梁小民 / 梁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7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学生导向”,如作者自己指出的,他要写的是一本学生喜欢的经济学教科书,与其他同类教科书相比,本书强调得更多的是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分析,而不是正式的经济学模型,为此,作者在大部分章节里都提供了案例,以说明经济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现实经济学问日的分析,此外,作者在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摘录”。以使读者懂得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学。
七天读懂宏观经济 豆瓣
作者: 戴维·A.莫斯 译者: 郭劲光 商務印書館 2010 - 8
《七天读懂宏观经济(哈佛经管图书简体中文版)》内容简介:利率为什么下调?通货膨胀为什么升温?央行在想些什么?对于一个身处企业、政府和非营利部门等领域的管理者而言,诸如此类的宏观经济问题绝不只是学术问题。从货币危机到泡沫破灭,全球经济充满了陷阱。在这种环境下,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已经成为管理者的必修课。
由哈佛商学院的戴维·A.莫斯教授所撰写的《七天读懂宏观经济》一书,是一本易于掌握的有关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读本。它对于各种宏观经济现象之间的基本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帮助影响着全球经济进行了解释。《七天读懂宏观经济(哈佛经管图书简体中文版)》的核心是针对奠定了宏观经济基石的三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产出:如何去衡量一个国家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GDP)?为什么这个产出水平最终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货币:货币供给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货币“价格”——利率、汇率和价格水平是如何影响整个经济环境的?
预期:对于关键的宏观经济要素所作出的预期可有会以怎样的方式影响经济主体(从消费者到企业再到政府)的决策。
莫斯教授还就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正是这些问题引发了当今有关经济政策的大辩论: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是否对其经济构成了威胁?政府的赤字性支出能否有效地刺激经济发展?股票和债券投资能否挽救社会保障?
《七天读懂宏观经济(哈佛经管图书简体中文版)》不是简单地提供解决方案,而是将处于这些问题核心地位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关系呈现出来。它向人们展示了宏观经济现象是如何影响管理者每日所作决策的风险和收益的。
《七天读懂宏观经济(哈佛经管图书简体中文版)》共分七章。我们相信,您只需每天抽出一小段时间仔细阅读并领会每一章的内容,七天之后就会发现,您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上去看待您周围的经济生活。
宏观经济学史 豆瓣
作者: [比]米歇尔·德弗洛埃 译者: 房誉 / 李雨纱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10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从凯恩斯 《通论》到“卢卡斯革命”再到当今宏观经济学的思想发展历程,作者以简练且具有批判性的方式依次介绍了各个时期的重要模型——包括凯恩斯主义模型、货币主义模型、非瓦尔拉斯均衡模型、新兴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模型、RBC模型、第二代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等。作者注重剖析各个学派之间的异同和联系,强调方法论和思想性,辅之以经济学家自身的学术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并对宏观经济学的演化规律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对宏观经济学思想的评述系统、深刻,具有启发性,有助于经济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增进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解。
【推荐语】
非常高兴看到《宏观经济学史》这部重要著作中文版的问世。它填补了目前中文世界因缺乏高水平专题经济学史而造成的空白。此书追根溯源,从凯恩斯、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和DSGE模型入手,把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缘起、嬗变和学术演化八十余年的历史脉络梳理得既清晰又专业,可读性很强。凡事,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自然也不例外。作者自述“我写该书的目的是为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员在‘技术型’学术训练之外提供必要的补充”,我认为,这个目的已经完全达到了。
——罗卫东,浙江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教授
作为一门只有八十余年历史的年轻学科,宏观经济学见证了20世纪最深刻的萧条和最持久的繁荣,它是塑造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方法论之一,引领无数中外学者为之奉献一生。然而正所谓“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今天,如何审视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如何扬长避短、去粗取精,是当代宏观经济学者的历史责任。本书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穿透历史尘埃”的机会,让我们站在学术逻辑的源头一览群峰。
——陈彦斌,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
随着现实经济的飞速发展,过去三十年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分析的工具甚至思维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突破做了系统梳理,能够帮助读者厘清理论脉络、把握学术方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理解宏观经济学来龙去脉和最新前沿的佳作。
——颜色,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
对经济工作者来说,读经济学史的意义并不在于以博古的心情来观察博物馆中的陈列,而在于体味经济学发展过程中蕴含的生命力,把握塑造了现代经济学的关键问题和重要思想,从而让我们对经济学理论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以及以后可能会走向什么方向有更深的理解。就这一点来说,本书是一部优秀的宏观经济学史著作。通过这本宏观经济学的“族谱”,我们可以回到关键思想的历史源头处,跟随历史发展的脚步来读懂当代宏观经济学。
——徐高,中银国际证券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
米歇尔·德弗洛埃教授在本书中并非简单地将理论罗列出来,而是对宏观经济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或许这是他为撰写本书而在多年的学术研究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他对经济学抱有很高的期许,强调我们这些宏观经济学家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对我们目前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赞赏有加。但他也没有掩饰自己对这门学科的遗憾之情,他坚信虽然没有回头路可走,但长路漫漫,仍需求索。
——罗伯特·卢卡斯,芝加哥大学约翰·杜威杰出贡献教授
宏观经济学以八十年前凯恩斯的《通论》为起点,其经历的理论“革命”和“反革命”之多是其他经济学分支都没有经历过的。米歇尔·德弗洛埃教授的这本著作为这一时期宏观经济学主流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既综合全面而又可读性颇高的概述。本书充分反映了每一种新理论范式出现时给学界带来的激动和欣喜,同时也指出了当下宏观经济学家们正面临的纯理论领域、实证领域以及政策建议领域愈发紧张的关系。
——乔迪·加利,庞培法布拉大学国家经济研究中心、巴塞罗那经济学研究生院教授
宏观经济学理论基本上是经由“革命”而发展起来的。诚然我们希望这门学科有一个更具线性或演进式的发展过程,希望大多数的新理论能够自然地契合,从而使宏观经济学的内核逐渐变得****。但鉴于现代经济学巨大的复杂性以及在方法选择上的重重困难,“革命”持续发生,这催使现有理论不断被破坏、陷入混沌并最终进行重建。理解这些革命的本质对于理解我们今天的处境是至关重要的,这恰恰是米歇尔·德弗洛埃教授在本书中取得的重要成果。阅读本书极具启发,充满乐趣。
——奥利维尔·J.布兰查德,麻省理工学院罗伯特·M索洛经济学教授
宏观经济学是一个复杂的思想演进体系。米歇尔·德弗洛埃教授的最新著作深入探讨了理论演进的复杂性,并通过区分马歇尔主义和瓦尔拉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而使宏观经济学史更易于理解。遗憾的是许多经济学家并未作出类似的辨析。
——戴维·科兰德,明德学院杰出教授
德弗洛埃教授的作品读起来像一部游记,记述了他作为一名宏观经济学家的人生历程,以及他对沿途遇到的关键思想所作出的思辨性回应。他始终用深思熟虑和精辟透彻的笔触来激励读者重新思考我们如何到达今天的位置以及未来可能去向何方。
——佩里·梅林,波士顿大学帕迪全球研究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