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意志的胜利 (1935)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Triumph des Willens
8.0 (151 个评分) 导演: 莱妮·里芬施塔尔 演员: Adolf Hitler / 马克斯·阿曼
其它标题: Triumph des Willens / Triumph of the Will
1934年,德国著名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受邀拍摄了《意志的胜利》。影片由纳粹构思,第三帝国出资赞助,记录了纳粹巅峰时期的会议、集会和游行盛况。为配合拍摄,帝国提供无限制的经费,一百多人的摄制组,无数的聚光灯,十六名一流摄影师、三十台 摄影机、二十二辆配备司机的汽车和身着制服的机动警官,这庞大且豪华的摄制队伍加上里芬斯塔尔天才的创造力和美学理念,为影史奉上了一部最为完美也最受争议的杰作。
《意志的胜利》被称为“最具权威性的宣传电影”,它荣获1935年威尼斯电影节和巴黎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昨日女孩 (1966) 豆瓣
Abschied von gestern
7.7 (11 个评分) 导演: 亚历山大·克鲁格 演员: 亚历山大·克鲁格 / Günter Mack
其它标题: Abschied von gestern / 告别昨日
德国新电影运动的开山作。犹太人阿妮塔的家庭受迫害,只身一人逃到联邦德国,希望在新的地方能寻找到更好的生活。但现实却与她的想像格格不入。她因偷了同事毛衣而被判缓刑。为了生存,她不断变换工作,到处流浪,得不到真正的帮助和感情,所品尝到的只是人情冷落和生活屈辱。
昨日女孩的获奖情况 · · · · ·
1966年 威尼斯电影节 OCIC Award - Honorable Mention 亚历山大·克鲁格
1966年 威尼斯电影节(Special Jury Prize) 评委会奖 亚历山大·克鲁格
1967年 German Film Awards(Film Award in Gold) Outstanding Feature Film
青年特尔勒斯 (1966) TMDB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Der junge Törleß
8.0 (24 个评分) 导演: 沃尔克·施隆多夫 演员: 马修·加里瑞 / Marian Seidowsky
其它标题: Der junge Törleß / 青年托勒斯的迷乱
影片根据罗伯特·穆希尔同名小说改编,来源于作者的真实生活事件的回忆,在20世纪处年奥匈帝国东部的贫瘠的土地上,有着一所相对封闭的寄宿制学校,家长通过寄宿学校的严厉把他们培养成有用的人,老师严厉、刻板,孩子们有着欧洲寄宿学校的规矩,等级制度森严,暴力横行学校内的学生比亚斯尼经常因为曾经的偷盗行为而被同学选为肆虐的对象,他成为了众人暴力的牺牲品,他的同学托雷斯是个左右摇摆的人,这样的取舍也为他招惹了麻烦,当众人对比亚斯尼暴力升级学校当局为严肃校纪干预的时候他成为了众人之矢,他成为了没有理由为自己开脱的人,不得不黯然离开了学校。
爱丽丝城市漫游记 (1974)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Alice in den Städten
9.0 (134 个评分) 导演: 维姆·文德斯 演员: 吕迪格·福格勒 / 耶拉·罗特兰德尔
其它标题: Alice in den Städten / 爱丽丝漫游德国(港)
德国摄影记者菲力浦过着流浪式的生活,有一次被派到美国完成一项采访,但他并没有完成任务。途中与一个神秘的美国女子邂逅之后,无意中成了她那九岁的小女孩的监护人。菲力浦必须带着小爱丽丝穿越德国、帮她寻找奶奶的过程中,互相有了意想不到的了解,故事回避单刀直入,发展充满惊喜,主题的显现极其优雅,让观众慢慢体会美国大众文化对战后欧洲的影响。
路德维希二世安魂曲 (1972) 豆瓣
Ludwig - Requiem für einen jungfräulichen König
导演: 汉斯-于尔根·西贝尔伯格 演员: Harry Baer / 英格丽·卡文
其它标题: Ludwig - Requiem für einen jungfräulichen König / 路域二世安魂曲
Der erste Teil einer Film-Trilogie, die Hans Jürgen Syberberg mit "Karl May" fortsetzte und mit "Hitler, ein Film aus Deutschland" abschloss. "Ludwig – Requiem für einen jungfräulichen König" erzählt die tragische Geschichte des frankophilen, pazifistischen und drogenabhängigen Ludwig II., König von Bayern. Er verkaufte das Bayerische Königreich an Deutschland, ließ riesige Fantasie-Schlösser bauen, lebte seine Homosexualität frei aus und gehörte zu den großen Förderern Richard Wagners. Seine Todesumstände sind noch immer Anlass für Spekulationen: Einige Historiker glauben, dass Ludwig II. Opfer eines Mordkomplotts wurde.
恐惧吞噬灵魂 (1974) IMDb TMDB 维基数据 豆瓣
Angst essen Seele auf
8.6 (209 个评分) 导演: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演员: 布里吉特·米拉 / 埃尔·赫迪·本·萨利姆
其它标题: Angst essen Seele auf / 恐惧蚀人生
艾米(布里奇特·米拉 Brigitte Mira 饰)是一名60岁的清洁女工,辛苦工作的她拿着微薄的工资,生活很是清贫。机缘巧合之下,她结识了40岁的阿里(El Hedi ben Salem 饰),他们一起跳了一支舞后阿里提出送艾米回家。夜深了,阿里错过了末班车,只得在艾米家留宿。两个孤独寂寞的人相见恨晚,秉烛夜谈,当艾米为此感到深深的疑虑时,阿里只是淡淡的安慰了她。果不其然,艾米留宿男人的事情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邻居同事的指指戳戳教她如坐针毡,无奈的她只得编撰了一个谎言,她说阿里是她的未婚夫。这门婚事毫不意外的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大家尽己所能的排挤、诋毁这对夫妻,这使得他们决定外出旅行避避风头。回来后两人的境遇有所好转,并不是街坊邻居接纳了他们,而是因为他们有了新的排挤对象。没有了外界的压力,艾米和阿里的感情却又因为内部的矛盾而产生了裂痕。
影片用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冷漠、刻薄的社会,探讨了这个社会之中存在的各种歧视以及人性之中孤独又灰暗的一面。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1980) 豆瓣 TMDB
Berlin Alexanderplatz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8.4 (5 个评分) 导演: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演员: 古特·拉姆普雷切特 / 汉娜·许古拉
该电视剧改编自德国作家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1920年代末的德国柏林。
因杀死与自己同居的妓女艾达,强壮、暴力、酗酒的弗朗兹•毕伯科夫(Günter Lamprecht )被判入狱四年,刑满释放后,他立誓要做一个正直的好人,可是因为不知从何做起,他终日在亚历山大广场附近游荡。不久,他拥有了出狱后的第一个女人,并为了她开始尝试各种体力活,但很快便被生活愚弄,这令性格里有一面相当单纯的他非常受打击,离开了原来的生活圈子。
和形形色色的人打过交道后,弗朗兹重回原来的生活环境,并在常去的小酒馆结识伦霍尔德(Peter Kollek)。伦霍尔德虽然说话结结巴巴,弗朗兹仍觉得他魅力非凡,开始对他盲目信任和依赖,甚至与他制定秘密的游戏协议,答应接手他玩腻的女人。游戏进行当中,弗朗兹展现出多情的一面,为了一个女人单方将协议撕毁,令伦霍尔德对他记恨在心,不久,伦霍尔德利用他对自己的信任,将他拉入小偷集团,害他失去一条胳膊。但截肢后,弗朗兹并没有报复的欲望。
弗朗兹的保护人兼旧女友爱娃(Hanna Schygulla)介绍单纯、美丽的女孩米兹(Karin Baal)与他认识,弗朗兹与之相爱并走出绝望,不过因为失去劳动能力,他只能靠米兹卖身养活。伦霍尔德无法忍受弗朗兹的幸福生活,生出无动机的邪念,再次利用弗朗兹对他“无动机的纯粹的爱(法斯宾德语)”,将弗朗兹又一次拉入小偷集团,并开始想方设法勾引米兹,试图将弗朗兹的生活彻底推上绝路。
陆上行舟 (1982) IMDb TMDB 豆瓣 维基数据
Fitzcarraldo
8.9 (155 个评分) 导演: 沃纳·赫尔佐格 演员: 克劳斯·金斯基 / 克劳迪娅·卡汀娜
其它标题: 위대한 피츠카랄도 / フィツカラルド
20世纪初南美秘鲁。痴迷歌剧的白人菲茨杰拉德(克劳斯·金斯基 Klaus Kinski饰)被当地人称为空想家“菲茨卡拉多”。菲茨卡拉多经常做出一些令人无法理解的举动,尤其当他在巴西的亚马逊大剧院欣赏到世界著名男高音卡鲁索的演出之后,居然萌生出要在秘鲁小镇上也修建出一座宏大剧院的疯狂念头。为了获得足够的资金,菲茨卡拉多接受了当地橡胶大亨向他提出到神秘恐怖的乌圭里亚林区进行收割的任务,一段惊险刺激的旅程随之开始。
柏林苍穹下 (1987) Eggplant.place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Der Himmel über Berlin
8.8 (530 个评分) 导演: 维姆·文德斯 演员: 布鲁诺·冈茨 / 索尔维格·多马尔坦
其它标题: 베를린 천사의 시 / ベルリン・天使の詩
  柏林由两位天使守护着,一个是对人世疾苦冷眼旁观的卡西尔,另一个是常常感怀于人类疾苦的丹密尔(布鲁诺•甘茨 Bruno Ganz 饰)。二人穿着宽大的天使袍,在城市各处游荡,倾听人们的祈祷,默默观察人们的内心世界。马戏团玛瑞安(苏韦戈•多马丁Solveig Dommartin 饰)的心事引来了丹密尔的同情,因为马戏团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玛瑞安满心烦恼。这个马戏团的天使演员令丹密尔动了凡心,他决定化作凡人,追求一段美满感情。
  本片荣获1987年第4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铁皮鼓 (1979)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Die Blechtrommel
8.4 (318 个评分) 导演: 沃尔克·施隆多夫 演员: 马里奥·阿多夫 / 安吉拉·温科勒
其它标题: Die Blechtrommel / 锡鼓
奥斯卡(大卫·本奈特 David Bennent 饰)的家庭有些荒诞。他的母亲和自己的表弟相恋,由于近亲不能结婚,所以被迫嫁给了一位商人。奥斯卡是谁的孩子只有他母亲知道。在他三岁生日那天,母亲送了他一面铁皮鼓。奥斯卡十分喜欢,整天挂在脖子上敲。
一天,奥斯卡躲到桌子底 下玩的时候发现了母亲与舅舅的秘密,他认为成人世界充满了欺骗,于是决定不再长大。当奥斯卡从楼上跳下时,奇迹发生了,他从此不再长高,身高永远只有三岁的水平!
奥斯卡还意外获得了一种神秘的能力――高分贝的尖叫。当看到母亲与舅舅幽会时,他会爬上钟楼,用尖叫震碎所有玻璃;当老师责骂他时,他的尖叫震坏了老师的眼镜。奥斯卡维持着三岁的身高水平慢慢长大。
德国历史中的文化诱惑 豆瓣
The Seduction of Culture in German History
7.8 (6 个评分) 作者: [德]沃尔夫·勒佩尼斯 译者: 刘春芳 / 高新华 译林出版社 2019 - 10
德国人的文化自傲一度成为扭曲社会发展的强迫症,20世纪德国政治的灾难,正是源于这种高估文化而牺牲政治的倾向。勒佩尼斯对纳粹癫狂的原因给出了极具洞察力的解释,他循着民族主义和文化固着的路径,揭示了德国神经紧张和极端爱国主义外交时代的内涵。勒佩尼斯的历史观念中包含了对欧洲和美国来说都极为重要的政治教训,那就是,以文化替代政治将是一条危险的道路。
本书主要探讨了一个可以说是灾难般的德国人习性,即视文化成就高于一切,视文化为政治的高尚替代品。这种倾向深刻影响了从18世纪末直至今天的德国历史。作者认为,德国人对艺术的偏爱强过政治,是理解纳粹主义特殊本质的基础,许多德国人(和其他人)正是被纳粹所吸引。希特勒及其圈子中的许多人都是失败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他们仿佛在将政治作为一种艺术的替代形式来付诸实践。
勒佩尼斯重点关注了歌德和托马斯·曼,同时也涉及了其他重要人物,如诺瓦利斯、沃尔特·惠特曼、列奥·施特劳斯和艾伦·布卢姆等。勒佩尼斯所关心的不仅是德国,他还关心德国人的文化迷恋、文化优越感及对政治的蔑视如何影响了同其他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与法国和美国的关系。
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 豆瓣
Die verlorene Ehre der Katharina Blum
作者: [德]海因里希· 伯尔 译者: 孙凤城 / 孙坤荣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8
卡塔琳娜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管家,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过着体面的生活,却因一次意外成为媒体的靶子,遭到小报的诽谤,名誉受损,隐私被披露,甚至连亲朋好友都不幸遭到骚扰。忍无可忍的她,最终举起手枪,踏上了以暴制暴的复仇之路。本书首次出版于1974年,先后被译为三十多种文字,并被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
杀心萌动那一年 豆瓣
Mein Jahr als Mörder
作者: (德)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德里乌斯 译者: 王泰智 沈慧珠 新星出版社 2007
一个与世无争的大学生的难以置信的供状:他打定主意要杀死一个老纳粹。这种刑事犯罪行为的背景是1945年前后被人遗忘、业已湮灭在司法丑闻中的一段德国历史。
1968年的圣尼古拉节,一个柏林大学生在收音机里听到,宣判他最好朋友父亲死刑的纳粹法官雷泽最终被宣告无罪释放。他义愤填膺,决定放弃一切为好友讨还公道。
在准备刺杀计划的过程中,这个年轻人研究了朋友的家庭历史,进一步增强了采取行动的决心。特别是死者的遗嫣安内丽泽在1945年以后陷人了一系列的司法丑闻之中,这一切都呼唤他去复仇。他放弃了学业及和平主义的理想,甚至失去了女友卡特琳,一步一步走向他的计划……
编年史专家弗里德里希一克里斯蒂安德里乌斯将一个动人的故事讲得环环相扣,他巧妙地把四个时间层面揉合到了一起,并展示了其中那些重要事件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关系。
第三帝国的兴亡 豆瓣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作者: [美] 威廉·夏伊勒 译者: 董乐山 等 译林出版社 2020 - 5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是美国著名战地记者、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富有盛名的代表作,自1960年出版以来,始终是读者获得史学通识教育、了解第三帝国历史的*读本。
经典史书,塑造思想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以下简称《第三帝国的兴亡》)起源于威廉·夏伊勒在欧洲和纳粹德国生活的真实经历,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缴获的德国文件、德国军官和文官的审讯记录和证词、幸存下来的日记和回忆录。虽然当时许多史学专家对威廉·夏伊勒提出质疑,认为时间沉淀不够长,不足以以客观角度撰写第三帝国的历史。但是,夏伊勒认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丰富的*手资料能为写作者使用,加之他自己独特的亲身经历,促使他无论如何都要写下这段历史。《第三帝国的兴亡》出版后,在全世界范围热销,出版当年仅在美国就售出了200万册,此后加印不断,成为史上销量惊人的历史类畅销书。同时,图书界和史学界也给予了高度认可,《第三帝国的兴亡》先后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图书奖、凯里-托马斯非虚构图书奖。英国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休·特雷弗-罗珀不吝赞美之词,说:“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记述客观,论断公正,结论无可辩驳。”60年来,这部史学著作始终在历史类图书的必读榜单占据重要位置,成为千万读者了解第三帝国历史的*读物。
中国史学通识读本,翻译界教科书
《第三帝国的兴亡》不仅在英语世界畅销,更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读者。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读过东京创元社推出的日语版之后,曾写道“我对这本书入了迷,还有他的《柏林日记》”。1961年,《第三帝国的兴亡》中文版开始进行翻译,译者由当时任职于新华社的董乐山领衔,还包括李天爵、郑强、陈庭祐、沈苏儒、李奈西、周家骖、程祁昌、赵师传,译稿由董乐山校订终稿。中文版出版以来,成为国内史学通识读本,广受读者好评,在知识界、思想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译本更成为许多大学翻译课堂的教学范文。
译林新版,全新增订
2020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胜利75周年、《第三帝国的兴亡》中文版出版55周年之际,译林出版社推出精装上下册增订版,主要增订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对照英文原版重新校订译文,针对全书三千多条人名、地名,按照通行的译名法则进行修订;
2,补充近200张珍贵历史照片,图文对应,并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地图8张,采用拉页装订,全景式展现真实的历史场景;
3,编写大事年表、主要人物小传,为阅读增加辅助资料。此外,精装版本印制由精装工艺一流的南京爱德印刷厂承印,保障实体书收藏级品质。
1933年到1945年,被称为“第三帝国”的纳粹德国迅速兴起又急速覆亡。威廉·夏伊勒自1925年起开始观察纳粹活动,以亲身经历与采访手记,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缴获的大量秘密文件、军事命令、私人日记,以及纽伦堡审判席上的供词和证言等,全景式描绘了希特勒德国的历史。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根植于海量历史文献,以无所不包的视角,呈现出阿道夫·希特勒的个人生活全史、纳粹党兴起的历史渊源和掌权过程、德国各方政治势力的角逐、西方大国的外交政策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的转折等历史场景。书中描绘了纳粹德国每一项重大决策、每一次重要行动的制定过程与行为细节,生动地塑造出戈林、戈培尔、希姆莱、德国军中反对派代表施陶芬贝格、英国前首相张伯伦等一大批地位、性格迥异的正反面人物,不仅忠实还原了历史事件,更对人性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展示与挖掘。作者威廉·夏伊勒以亲身经历的独特视角、新闻写作练就的出色文笔,以及对素材的深耕细读,为这部历史著作注入了生动而真实的生命力。
弯曲的脊梁 豆瓣
Bending Spines: The Propagandas of Nazi Germany and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8.4 (16 个评分) 作者: (美)兰德尔·彼特沃克 译者: 张洪 上海三联书店 2012 - 6
为什么极权主义的宣传,比如在纳粹德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开始时卓有成效,却最终失败?外界观察家在解释这段时期的宣传时常常犯两个致命的错误。首先,他们假设因为有警察国家的支持,宣传机器得以广泛有效地工作,人们对希特勒和昂纳克欢呼雀跃,因为他们担心不这样做的后果。其次,他们认为,宣传确实成功说服了大多数的公民,纽伦堡集会反映了大多数德国人的想法,大多数东德人相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战盟国于是担心,铲除纳粹主义将是非常艰巨的任务。西方知名的学者们或政治家们,没有预计到东德会崩溃得如此迅速。
有效的宣传取决于一系列有说服力的方法,从最温和的建议到公开的暴力,二十世纪的独裁者对此都深有体会。从许多方面来看,现代极权主义运动在本质上是宗教性质的世界观。纳粹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提供对文化,道德,科学,历史和娱乐的方方面面的解释;他们也提供人们接受现状的原因。
本书考察了纳粹德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使用的所有说服技巧,并试图指出这两个系统最终失败的原因。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 1 豆瓣 Goodreads
7.8 (8 个评分) 作者: 克莉絲汀.舒茲-萊斯文 译者: 陳中芷 麥田 2017 - 4 其它标题: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1─「一個人值多少錢,誰是現代奴隸?」:捍衛權利的基本知識
※德國最受歡迎的思辨讀本※
學習有原則的使用你的權利,同時捍衛他人的權利,
民主教育就從向下扎根開始!
一個人值多少錢?誰是現代奴隸?
在非洲,用30歐元就能買到一個兒童;在德國有20萬人因非法居留遭到雇主剝削;目前全球約有240萬人口販賣受害者,人口販子以提供海外機會為誘餌,在東歐、亞洲、非洲或拉丁美洲國家吸引婦女上鉤,常常卻在西歐、北美和亞洲將她們賣為娼妓;而全世界估計有2,700萬人過著隸屬他人、不自由的生活……
「比起共利意識,共罪意識所提供的反思性更重要。那些對國家暴力視而不見的人們,以邪惡的平庸,容忍了暴力持續進行,支持了暴力持續長大,因而也是暴力的一員。」──楊翠
人性中的殘忍與貪婪,正在你我的身邊上演。

◎為什麼每個權利都來自於其他權利?
◎仇外是如何產生,歧視又是如何開始的?
◎以正義為名:難道民主不會傷害人權嗎?
◎我們該怎麼擁有市民勇氣,又該如何運用?
你曾試著和別人討論、或者為你的孩子解釋「什麼是民主,什麼是人權嗎?」這樣的題目雖然宏大,卻是身為一個公民所應具備的基本知識。
資深記者、現為德國暢銷作家克莉絲汀.舒茲-萊斯擅長用生活化的例子,向年輕讀者介紹上述的抽象概念:像是以被霸凌的情境,來解釋人類的尊嚴始於免於恐懼的自由;以被當成商品販賣的非洲兒童,說明今日人權仍被踐踏的境況;以仇視外國人的事件,點出歧視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被複製;以氣候變遷和低工資,說明我們的行動對其他國家的影響。讀完之後,我們將了解何謂民主及人權,並且用不同的視角看待周圍的世界,或許,也會做出更有自覺的行為。
本書特色:
◎收錄沈清楷‧楊翠兩位老師的精闢導讀;
◎作者專為年輕讀者撰寫,文字流暢易讀,卻不流於刻意討好;
◎書中共有75個子題,每個子題皆可做為課堂延伸討論的題目;
◎搭配得獎插畫;內容要點與註解並以特別色做出區隔,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