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哲学
递归与偶然 豆瓣
Recursivity and Contingency
作者:
许煜
译者:
苏子滢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9
●继《论数码物的存在》《论中国的技术问题》之后,许煜技术哲学反思系列第三本著作;在令人不安的人类世困境中,审慎而充满希冀地重启技术之思。
●以递归和偶然两个概念,勾勒自康德以来有机性概念的历史脉络,涵盖自然哲学、有机主义、控制论、系统论、器官学和生态学;对海德格尔的技术预言进行批判性分析,提出超越当前技术范式,走向多元宇宙技术的方法和途径;
生活在深受技术影响的21世纪,“如何理解技术”是每一个现代人无法逃避的问题。本书从递归和偶然这两个概念出发,运用系统论和有机论的思想资源,重启了中西思想资源中对技术的思考与反思,深入地讨论了欧洲现代和当代哲学,同时也以李约瑟为中介,来讨论中国思想的相关性。为我们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提供具有中国原创性的思考答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书采用递归和偶然作为两个基本概念来研究自然与技术,机器与生物,系统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它从康德所阐述的有机思想开始,经过自然哲学,到20世纪的有机主义(organicism) 和器官学(organology)重构了思想的进程。它质疑了在算法偶然性、生态学和算法灾难时代哲学思考的新条件,而这一条件海德格尔称之为哲学的终结。本书围绕以下思辩性的问题:如果在哲学传统中,偶然性的概念总是与自然法则相关,那么我们将如何理解与技术系统相关的偶然性?这本书视递归性作为与笛卡尔机械主义的割裂以及系统构造的驱动;它详细阐述了在这个认识论断裂中偶然性的必要性,在当中自然结束而系统出现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们将看到德国观念主义是控制论的先驱,而人类世和灵知圈指向一个巨大的控制论系统的实现,这迫使我们回到自由的问题。它质疑绝对偶然性此一概念并提出宇宙技术多元主义。本书深入地讨论了欧洲现代和当代哲学,同时也以李约瑟为中介,来讨论中国思想的相关性,本书涉及控制论,数学,人工智能和非人主义。
●以递归和偶然两个概念,勾勒自康德以来有机性概念的历史脉络,涵盖自然哲学、有机主义、控制论、系统论、器官学和生态学;对海德格尔的技术预言进行批判性分析,提出超越当前技术范式,走向多元宇宙技术的方法和途径;
生活在深受技术影响的21世纪,“如何理解技术”是每一个现代人无法逃避的问题。本书从递归和偶然这两个概念出发,运用系统论和有机论的思想资源,重启了中西思想资源中对技术的思考与反思,深入地讨论了欧洲现代和当代哲学,同时也以李约瑟为中介,来讨论中国思想的相关性。为我们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提供具有中国原创性的思考答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书采用递归和偶然作为两个基本概念来研究自然与技术,机器与生物,系统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它从康德所阐述的有机思想开始,经过自然哲学,到20世纪的有机主义(organicism) 和器官学(organology)重构了思想的进程。它质疑了在算法偶然性、生态学和算法灾难时代哲学思考的新条件,而这一条件海德格尔称之为哲学的终结。本书围绕以下思辩性的问题:如果在哲学传统中,偶然性的概念总是与自然法则相关,那么我们将如何理解与技术系统相关的偶然性?这本书视递归性作为与笛卡尔机械主义的割裂以及系统构造的驱动;它详细阐述了在这个认识论断裂中偶然性的必要性,在当中自然结束而系统出现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们将看到德国观念主义是控制论的先驱,而人类世和灵知圈指向一个巨大的控制论系统的实现,这迫使我们回到自由的问题。它质疑绝对偶然性此一概念并提出宇宙技术多元主义。本书深入地讨论了欧洲现代和当代哲学,同时也以李约瑟为中介,来讨论中国思想的相关性,本书涉及控制论,数学,人工智能和非人主义。
论中国的技术问题 豆瓣
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in China : An Essay in Cosmotechnics
6.4 (5 个评分)
作者:
许煜
译者:
苏子滢
/
卢睿洋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20
- 1
许煜借鉴了东方和西方的主要思想家,对技术的本质进行了独创的反思。 他扩大了人类世时代的哲学视野。
— 安德鲁·芬伯格 (Andrew Feenberg)
许煜大胆地尝试重新审视李约瑟和海德格尔的思想。对于任何一个有兴趣 去了解西方科学技术的种种哲学挑战和当代中国在世界历 史舞台的崛起的 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了。
— 卡尔·米切姆 (Carl Mitcham)
在这本关于中西技术理解的书中,哲学家许煜发展了一种生态替代模型。
— 德国《法兰克福导报》
本书是从哲学角度思考技术的最原创和最有力的观点之一。
— 巴西《圣保罗页报》
— 安德鲁·芬伯格 (Andrew Feenberg)
许煜大胆地尝试重新审视李约瑟和海德格尔的思想。对于任何一个有兴趣 去了解西方科学技术的种种哲学挑战和当代中国在世界历 史舞台的崛起的 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了。
— 卡尔·米切姆 (Carl Mitcham)
在这本关于中西技术理解的书中,哲学家许煜发展了一种生态替代模型。
— 德国《法兰克福导报》
本书是从哲学角度思考技术的最原创和最有力的观点之一。
— 巴西《圣保罗页报》
在线生活宣言 豆瓣
The Onlife Manifesto:Being Human in a Hyperconnected Era
作者:
[英]卢恰诺 ·弗洛里迪
译者:
成素梅 孙越 蒋益 刘默
2018
- 8
信息和传播技术不仅仅是工具,相反,它们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自我理解(我们是谁),人与人的互动(人类如何社会化),人类关于实在的理解(形而上学理念),以及人类与实在如何互动(人类的能动性)等。在每一种情形中,信息与传播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伦理、法律和政治意蕴,而我们对此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在线生活宣言:超连接时代的人类》一书旨在更新我们的哲学观。这是一个建构性的目标,意在为重新思考在互联网时代制定政策所依凭的哲学理念,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信息与传播技术相关的社会问题,以及令人满意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线生活宣言:超连接时代的人类》一书旨在更新我们的哲学观。这是一个建构性的目标,意在为重新思考在互联网时代制定政策所依凭的哲学理念,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信息与传播技术相关的社会问题,以及令人满意地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