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
导读拉康 豆瓣
Jacques Lacan
8.7 (47 个评分) 作者: (英)肖恩·霍默 译者: 李新雨 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 9
雅克·拉康是最富挑战性与争议性的当代思想家之一,也是自弗洛伊德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理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诊疗室的范围,从而波及到了诸如文学理论、电影理论、性别理论与社会理论等不同的学科。本书不但完整地涵盖了拉康的学术生涯,而且还针对一些拉康的概念以及他关于这些概念的作品而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通俗易懂的导读,这些概念包括:
• 想象界(Imaginary)与象征界(Symbolic)
• 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与阳具的意义(meaning of the phallus)
• 主体(subject)与无意识(unconscious)
• 实在界(Real)
• 性别差异(sexual difference)
肖恩·霍默(Sean Homer)把拉康的作品定位在了当代法国思想与精神分析历史的语境之中,因而他的这本《导读拉康》是对于这位极具影响的理论家的一部理想的导读。
雅克•拉康 豆瓣
9.2 (15 个评分) 作者: 吴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5
雅克•拉康是继弗洛伊德之后最具影响力和理论煽动力的精神分析学家,其理论不仅在今日的文化研究及艺术批评中被广泛运用,而且在哲学、心理学、宗教学、政治学、法学、传播学、教育学等领域也有深刻影响。本书既结合历史背景详细叙述了拉康及拉康学派的传奇,也对拉康本人庞杂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是目前国际拉康研究中涵盖面最广、篇幅最为庞大的一部专著。
视觉文化的奇观 豆瓣
作者: [法国] 雅克·拉康 译者: 吴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本书所选篇目既有雅克·拉康、让·鲍德里亚、居伊·德波等人的经典文献,又有米克·巴尔、维克多·伯金等人的最新成果,为我们提供了一幅视觉文化研究的基本地图--何谓“视觉文化研究”?这一研究的精神是什么?如果说视觉主要的功能是观看,那么,在看与被看、看与看的机器、看的主体性与他者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何谓“视觉文化研究”?这一研究的精神是什么?在方法上有什么样的特征?如果说视觉主要的功能是观看,那么,在看与被看、看与看的机器、看的主体性与他者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围绕这些问题,本书所选篇目将给大家提供一幅基本的地图,但不是答案。其中雅克·拉康、让·鲍德里亚、居伊·德波等人的论文已经成为视觉文化研究的经典文献,而米克·巴尔、维克多·伯金等人的文字可以说代表了这一研究领域最新的成果。
不可能的存在之真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张一兵 商务印书馆 2006 - 2
《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是国内第一本从哲学文本学的视角出发,系统解读法国当代精神分析学思想大师拉康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作者以著名的《拉康选集》(Ecrits)中最重要的文本为基本解读对象,深入解析了拉康哲学复杂的学术背景,并以其独有的颠覆式的历时性关联,对拉康与超现实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和语言学结构主义等学术思潮之间潜在的承袭关系一一作了说明,尤其强调了拉康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深刻背叛与激情高扬。在作者笔下,拉康的伪个人主体理论被曝于当代西方现代思想史广阔的逻辑平台上:在镜像映射中,人类个人自我的本质不过是小他者影像构成的想象性操作而已;而在象征性逻辑中,传统哲学的主体则被指证为大写他者的无意识自居,个人主体因而沦为一具腹内空空的语言稻草人。所以,那美丽的个人存在之真永远都只能是一种现实中的不可能性。笔锋所及之处,作者以通俗生动的文风言说着不可能译介的拉康哲学的魔幻逻辑,就学理讨论的意义而言,《不可能的存在之真》称得上是首开国内拉康深度研究之先河。最后,我们必须看到,拉康哲学在当代之所以显要,并不只是因其片面而深邃的思想性和非普适性,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每一个不想靠自欺活着的人必须内省的一付清醒剂。
斜目而视 豆瓣
9.0 (27 个评分) 作者: [斯洛文尼亚] 斯拉沃热·齐泽克 译者: 季广茂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 3
欲望的客体无法直视,拉康的理论亦需“斜目而视”。在《斜目而视:透过通俗文化看拉康》中,齐泽克一方面透过通俗作品解析拉康的理论,揭示“无意识的逻辑”,勾勒“欲望的原理”;另一方面借助拉康理论解读通俗作品,这既包括希区柯克、安东尼奥尼、大卫•林奇、赛乔尔•莱昂、弗里茨•朗、雷利•史考特、乔治.米勒等著名导演的电影,又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斯蒂芬,金、帕特里西娅•海史密斯等通俗作家的小说,以及柯南.道尔塑造的福尔摩斯、雷蒙•钱德勒塑造的菲利普•马娄等人物形象。作者对通俗作品的解读,彰显了“通俗”作品的“非通俗”之维,展示了“通俗”作品的现代乃至后现代蕴味。
文字的凭据 豆瓣
le titre de la lettre
作者: [法] 菲利普·拉古-拉巴特 / [法] 让-吕克·南希 译者: 张洋 漓江出版社 2016 - 7
拉巴特和南希均为法国当代一流的批评家、哲学家,二人合著的作品中,这本关于拉康
的批判性研究虽是早期著作,却已深具大师风范,既是文本批评也是表达自身思想的途径。本书从拉康的算法、运算、能指、镜像等重要理论和概念入手,对拉康的《无意识中文字的迫切要求》文本进行了细读,揭示出其能指理论所具有的内在悖论,深刻挖掘了哲学、语言学和精神分析的紧密关系,并对拉康的文字风格和思想风格作出了分析评注,展示了两位学者强大的文字解剖力和哲学思辨力,是拉康研究中一份不可多得的必备文献。
雅克•拉康(Jacaueo Lacan,1901—1981)是20世纪法国最具独立见解又最有争议性的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被称为“法国的弗洛伊德”。他从语言学出发重新阐释弗洛依德理论,提出的镜像阶段等学说对当代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拉巴特和南希均是法国当代人文学科领域的翘楚,具备法国当代思想家的突出优势,即学科交叉性,在文学、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交织中寻求自己独特的学术路径。拉康本人曾表示,在批评他的著作中,只有这本书击中了要害。
拉巴特和南希的解读谨慎而犀利,对哲学语言的张力的把握尤为出彩。译者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在必要之处作了细致入微的注释。在拉康研究的著作中,这显然是颇为值得一读的文献,对于了解这三位学者的思想路径也都有切实的帮助。
本书属于“子午线译丛”,同系列已出版的菲利普•拉古-拉巴特的著作有《海德格尔、艺术与政治》,让-吕克•南希的《肖像画的凝视》,可参考阅读。
不思之说 豆瓣
作者: 黄作 人民出版社 2005
拉康主要不是一个哲学家,不过他终生都在谈论近代哲学以来的一个哲学核心问题,即主体问题。一方面,他厌恶任何我思形式的主体,另一方面,他又提出了一种别样的主体;无意识主体或说话主体。
本书主要从两条路线展开,一条是时间的路线,另一条是拓扑空间的路线,最终汇集到主体的真相即无意识是主体之家。关于时间的路线,书中所说的时间主要指主体的发展历史。精神分析学强调的是,无论是镜像时期还是奥狄浦斯时期,都不应该把它们理解为人类成长或成熟过程中的阶段——弗洛伊德的性欲三阶段则是典型的阶段说——而只能把它们当作具有某种意义的转折点。另外,自我是后来形成的,无疑应该从发展或时间的角度来看。至于主体问题,曾经来华讲授精神分析学的巴黎精神分析师Simone女士认为拉康主要是从拓朴形态的角度来谈论主体的问题,并不是从时间维度来谈论的。三界结的拓扑学理论是拉康后期重点关注的领域,似乎并不像索卡尔所嘲笑的是一种伪学问,因为,据说后来与拉康共同工作的是两位法国顶尖的拓扑学家。拓扑学强调连续性,不容许撕裂或分离。
本书主要从哲学角度深入系统地解析了拉康的无意识主体理论,角度新颖,论说通透。
享受你的症状!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斯洛文尼亚] 斯拉沃热·齐泽克 译者: 尉光吉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11
本书是齐泽克通过好莱坞电影来分析美国大众文化,进而介绍拉康学说的一本文化批评著作。书中分析了好莱坞电影的种种“症状”——为什么一封信总抵达它的目的地?为什么女人是男人的一个症状?为什么每个行动都是一次重复?为什么菲勒斯会出现?为什么总有两个父亲?为什么现实总是多重的?齐泽克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融于一炉,在影像和影像背后的大众文化肌理处,有其独特的见解,从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哲学领域。他用黑格尔和康德来说明拉康,同时也用政治和大众文化来证明拉康。本书中,他将拉康的理论深化和发展,并使之驰骋于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美国大众文化。
不敢问希区柯克的,就问拉康吧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斯洛文尼亚] 斯拉沃热·齐泽克 译者: 穆青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1
希区柯克的电影一直广受世界影迷的热爱,对其电影的研究现已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广泛性。拉康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他在思想界的影响也是世界性的。看起来他们之间谁和谁都挂不上关系,怎么作者会把他们强行拉到一起呢?而且有这样一个说法——不敢问希区柯克的,就问拉康吧。
齐泽克是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的教授,是近年来国际上非常活跃的学者,他因为对拉康理论的精深阐释、准确使用而知名,同时,他对大众文化现象也很有研究,尤其是对希区柯克的电影也有着深入的研究。本书就是他对拉康理论和希区柯克电影的双重研究互证,从立意到编纂结构都颇有后现代风格,既具有理论的洞察力和前沿性,又不枯燥,从阅读角度讲,还可以算一部可读性和趣味性均有的作品。
本书是对拉康理论和希区柯克电影的双重研究互证,从立意到编纂结构都颇有后现代风格,既具有理论的洞察力和前沿性,又具有丰富生动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和一篇导言,共17篇文章。第一部分为普遍性的论题,从悬疑风格、对象处理、空间体系和视觉结构等方面对希区柯克的电影进行了总体性的关照。第二部分为对特定影片的具体分析,不同作者对希区柯克的多部影片进行了多角度的透视。第三部分为编者齐泽克撰写的长文,从个人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作者最感兴趣的体现在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凝视”问题。
齐泽克精神分析学文论 豆瓣
作者: 赵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 5
在整合西方学界之里程碑式的著名学者——拉康、弗洛伊德、马克思、黑格尔、康德、海德格尔、德里达、福柯,等等——的相关学术要点的基础之上,本课题力图从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视域出发,将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i?ek)的数十部理论专著中所包含的相关理论节点置于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西方人文思想平台上,以齐泽克的五个虽晦涩难懂、频遭误读,却又广为流传的基本术语——这些术语很多都源自于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如原质(the Thing)、幻象(fantasy)、快感(jouissance)、视差(parallax)和意义(meaning)为切入口,追根溯源、条分缕析,对齐泽克文学观做全面的梳理、阐释和评述。
拉康精神分析介绍性辞典 豆瓣 Goodreads
An Introductory Dictionary Of Lacanian Psychoanalysis
9.2 (16 个评分) 作者: [英]迪伦·埃文斯 译者: 李新雨 拜德雅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6
-编辑推荐-
● 中国人民大学吴琼教授、拉康派精神分析师潘恒博士作序推荐
○ 出版近三十年来,最具经典性和实用性的拉康精神分析辞典
● 理论研究者和精神分析家案头必备工具书
○ 熟识拉康复杂、晦涩术语,推开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大门的入门级读物
● 超200个术语的详细定义,既展示拉康的用法及其演变,也追溯其在弗洛伊德、索绪尔、黑格尔等人著作中的起源
○ 提供一份详尽的拉康生平与著作年表
-学者推荐-
……本书令人惊叹地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去处理这些复杂的概念与问题。对于真正想要理解拉康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部必备的参考性著作。
——斯拉沃热•齐泽克
……对于任何对拉康和精神分析感兴趣的读者,本书都是一部重要的参考性著作。
——大卫•梅西
……这是一部重要的参考性著作,能给予新手和专家指引与激励。
——马尔科姆•鲍伊
-内容简介-
雅克•拉康可以说是自弗洛伊德以来最具独创性与影响力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彻底变革了精神分析的临床实践,而且还在电影研究、文学批评、女性主义理论与哲学等不同领域中继续发挥着主要的影响。拉康的作品以其复杂性与特异性的风格而闻名,对于受其影响的各个学科而言,本书的阅读价值都是无可估量的。
本书针对超过200个拉康的术语提供了详细的定义,既关注拉康如何使用那些常见的精神分析术语,又聚焦他自己的术语学如何经由其教学的不同阶段而发展起来。本书还详尽论述了拉康思想在历史上与制度上的背景,每一个主要概念皆被追溯至其在弗洛伊德、索绪尔、黑格尔等人著作中的起源。
本书强调了拉康思想的临床基础,对于那些处于训练和实践中的精神分析家而言,本书是一本极具实用性的工具书;对于其他学科的读者而言,本书亦是一本理想的阅读指南,是理解拉康思想的上佳起点。
读我的欲望!拉康与历史主义者的对抗 豆瓣 Goodreads
Read My Desire: Lacan Against the Historicists
作者: [美] 琼·柯普洁 译者: 王若千 拜德雅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 - 3
★★ 对弥散在人文领域中普遍的“福柯幽灵”的雄辩声讨 ★★
★★ 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的精神继承者 ★★
★★ 读懂欲望,读出文化叙述中无法发声之物 ★★
-编辑推荐-
★ 一场在雅克•拉康(精神分析)和米歇尔•福柯(历史主义)之间的理论碰撞,一次对历史主义的深 刻批判。在“如何处理欲望?”这一问题上,精神分析和历史主义分道扬镳。
★ 犹如亲临拉康的讲课现场,柯普洁娴熟地使用拉康的诸多关键概念去讨论一系列议题:亨利•柏格森、功利主义、吸血鬼、侦探小说和黑色电影、朱迪斯•巴特勒……她提出充分的理由向我们证明,在对历史过程以及生成原理的解释上,拉康的思考模式具有一种优越性。
★ 通过促使文化分析者读懂欲望,读出文化叙述中无法发声之物,一种新型的文化批评呼之欲出。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重要的文化理论家、拉康派批评家琼•柯普洁第一本专著,她运用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从电影、哲学、文学、摄影等多个角度,对弥散在人文领域中普遍的“福柯幽灵”发起了雄辩的声讨。拉康和福柯虽同被视为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思潮中涌现出的关键人物,但他们思想中的隐含分歧却将我们导向对诸多文化现象截然不同的理解与反思。
在书中,作者不仅尝试为精神分析重新夺回对“性”“凝视”等重要理论问题的解释权,澄清语言和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还将展示精神分析对历史的独特见解:“主体是没有满足历史需求的历史产物。”作者主张,文化批评的使命在于读懂欲望,即文化表述中那些无法言说的部分。
-专家推荐-
在本书之后,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一切都无法维持原样了:电影理论、女性主义、哲学和精神分析将不得不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彼此联系。头一回,一位美国学者严肃地对待拉康,并使文化研究对拉康理论的普遍挪用降格为一个理所应当的枝节问题。本书远远超越了政治正确,它是一种理论上的正确:如果此书尚不存在,那么则有必要把它写出来!
——斯拉沃热•齐泽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