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
黑彼得 (1964) 豆瓣
Černý Petr
6.1 (9 个评分) 导演: 米洛斯·福尔曼 演员: Ladislav Jakim / Pavla Martinkova
其它标题: Černý Petr / 彼德与柏芙拉(港)
米洛斯福曼一鸣惊人长片首作《黑彼得》(Black Peter),不仅荣膺卢卡诺影展首奖,更被视为捷克新浪潮开山作之一,电影以父亲的质问叨念,同时呈现男孩成长的迷茫无奈,暗喻共产社会的监视控制,《黑彼得》采非职业演员和即兴对话,于街头手持摄影,呈现一则轻松幽默的讽刺寓言。故事讲述在超商担任暑期实习生的16岁少年彼德,首日上工就撞见偷窃却不敢指认,反而只想和池畔的女孩调情,唠叨老爸和老板让人生难以过关。米洛斯福曼在《黑彼得》添加舞会桥段、喜剧的趣味实验,更捕捉到人物间的微妙互动,从而奠基日后大师印记。
严密监视的列车 (1966) TMDB 豆瓣
Ostre sledované vlaky
7.8 (79 个评分) 导演: 伊日·门泽尔 演员: 瓦茨拉夫·内茨卡 / 约瑟夫·索姆尔
其它标题: Ostre sledované vlaky / 严密看管的列车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将战火燃至捷克境内,一时间硝烟四起。然而,在捷克某个乡村火车站内,却生活着一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乐天派。谄媚且爱养鸽子的站长马克思(Vladimír Valenta 饰)、风流成性的胡比克(Josef Somr 饰)、成天想着与胡比克鬼混的女站员赞妮克(Vlastimil Brodský 饰)以及羞涩的见习员米罗(Václav Neckár 饰)。正因为有了他们,沉闷的乡间小站才充满着欢声笑语。
米罗与女列车员玛萨(Jitka Scoffin 饰)相爱,但在欢愉之时他却发现自己不举!这令米罗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本片荣获196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反复无常的夏天 (1968) 豆瓣 TMDB
Rozmarné léto
7.7 (21 个评分) 导演: 伊日·门泽尔 演员: 鲁道夫·霍辛斯基 / 伏拉基米尔·布劳德斯基
其它标题: Rozmarné léto / Rozmarné léto
  美麗的伊士曼彩色畫面,沒想到為曼素添上的卻是憂鬱。憂鬱的夏日狂想,確是諷刺,對象可以是當時耽於逸樂的中產,亦可以是今天給物質麻醉不再吶喊的沉默大多數。三個中年男在鄉村度假勝地優哉遊哉,生活已提升為身上的一圈豬腩肉,或者口中自鳴得意的智慧箴言。熱沉沉的空氣中,跑來了馬戲藝人與美麗女助手。中年男要將美女弄到床上,有人的老婆卻想入非非去偷漢,結果人人都付出了代價。費里尼的《大路》炮製成黑色,大抵只有捷克式的幽默感才可以辦得到。
  
  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獎
  
  《夏日狂想曲》改編自幽默風趣的捷克小說,以優美的彩色攝製,氣氛跟導演首作迥異。內容講三個中年朋友,神父、將軍和泳池管理員,在和睦暢快的氣氛中一起喝酒月旦世事。三人關係刻劃入微,影片有種令人想入非非的奇異魅力。
逝水年华 (1965) 豆瓣 TMDB
Intimní osvětlení
8.2 (13 个评分) 导演: 伊凡·帕瑟 演员: Zdenek Bezusek / Karel Blazek
其它标题: Intimní osvětlení / 亲密闪光
  一直作為米路斯.科曼劇本鐵三角(另一位是帕培錫,也是本片編劇之一)成員的艾雲.巴薩,當然也走低度戲劇路線。同是音樂家的彼德與卡洛老友重逢,生活狀況大不同,你有伴侶我有家庭,然而都有說不出的不明朗,唯有以酒與音樂代替口水。全片推展不問目的,只在剎那間的意圖,行行企企比起科曼更義無反顧,卻有生活淡如流水的詩意和繆思,叫觀眾聯想到二十年後的伊力.盧馬。巴薩鍾愛音樂的程度不下於文字和電影,古典音樂與民間音樂於全片迴轉迴盪,難怪成了奇斯洛夫斯基十大心愛電影之一。
(2003) 豆瓣
Most
8.4 (34 个评分) 导演: 鲍比·加拉贝迪安 演员: 弗拉迪姆·贾沃斯克 / Ladislav Ondrej
其它标题: Most / The Bridge
冷漠的面孔,行进的人群,那一抹抹红色点缀着布拉格街头的寒冷,让温暖流淌在匆忙的交错过往之间。
车站自是离别伤感之所,身为道桥扳道员的父亲(Vladimír Javorský 饰)抱着儿子拉多(Ladislav Ondrej 饰)穿梭在离别的人群之中,看他们喜乐哀伤诀别亲人、诀别爱人、诀别曾留下足迹的城市。
父子俩的生活简单质朴,幸福却从未因家庭的不完整而有半点缺失。儿子祈求第二天去父亲的工作场所,谁曾想这却是一个改变很多人一生的约定……
本片荣获2003年棕榈泉国际短片电影节最佳影片奖、2003美国温馨电影展(HeartLand Film Festival)水晶心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