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下一波全球經濟浩劫:亂世中保存財富的七大祕訣 谷歌图书
作者: 詹姆斯‧瑞卡茲(James Rickards)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20 - 10
為了因應下一波毀滅性的全球經濟浩劫,全球菁英已準備好保護他們的財富,你,準備好了嗎?
【YouTube 影片】《下一波全球經濟浩劫:亂世中保存財富的七大祕訣》https://www.youtube.com/embed/T1-L4zIflxc
金融專家瑞卡茲指出,由各種金融跡象顯示,一場慘烈的經濟危機即將發生!
投資人對川普政府的過度樂觀,已造成資產價格的過度膨脹、利率處於毀滅性的低水準、指數型基金日益流行,以及行為經濟學滲入我們的金融生活。對保持關注的人來說,系統風險的證據已俯拾皆是:市場波動性、美國和全球的債務激增,以及政治的不穩定性。
瑞卡茲應用他對資本市場的廣泛知識和非凡的洞見,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配置自己的資產,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為什麼應該避開像Facebook、Netflix和Amazon等高價、高成長的科技股和媒體股。◆為什麼聰明的投資人正避開像比特幣和以太坊等數位貨幣。◆為什麼被動管理的指數型基金正阻擋市場的修正力量,並為主動型投資人創造機會。◆為什麼在下一波金融恐慌無可避免地會讓資產價格下跌超過50%時,現金仍是首選。
當無可避免的趨勢將世界經濟導向全面性的毀壞與崩解,你,一定要未雨綢繆!

本書特色★特別為台灣讀者帶來忠告,提醒台灣站在美、中競爭的前緣,若想在這麼動盪的地區和險惡的時代中生存,就必須靈活變通、保持投資組合的彈性,才能在疫情過後的新世界持續興旺。★作者擁有超過30年豐富的市場經驗,並參與國家層級金融決策制定,從金融第一線帶來最炙手可熱的消息與預測,並歸納出七大祕訣來為你我保全財富。★論證資料豐富、敘述引人入勝,從總體經濟環境到個體決策行為,詳細闡明大小事件的因果關係,提供精闢的見解與洞察。

各界推薦──專文領讀──安納金(暢銷財經作家)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林建甫(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
──未雨綢繆推薦──王怡人(JC財經觀點版主)吳嘉隆(財經專家/專欄作家)雷浩斯(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全球經濟18年大循環:順著景氣循環四大階段,投資獲利和避開風險 谷歌图书
作者: 阿基爾•帕特爾 讀書共和國╱真文化 2024 - 04
◎Amazon讀者★★★★★好評 ◎2026年全球經濟景氣再度陷入危機? ◎揭露景氣循環背後的經濟邏輯,掌握投資先機,避開風險     二百年來美國及全球經濟危機的年份:   1819、1837、1857、1873、1893、1907、1930、二次大戰中斷景氣循環、1973、1991、2008……     全球經濟景氣18年一個大循環,自2008年後,下一波的景氣崩盤就在2026年?     投資人最擔心的就是景氣崩盤即將到來卻不知情,景氣復甦了還在觀望錯失良機。本書透過二百多年全球的經濟數據和歷史,發現不為人所知的18年經濟大循環的四大階段!     作者從著名經濟學家亨利?喬治的經濟租理論出發,闡述土地、天然資源、網路平台、政府核發的執照,甚至外太空、電磁頻譜等,是房地產、工廠、銷售、營業、通訊等經濟活動的基礎。當景氣開始復甦時,大量的經濟活動都需要這些基礎空間,因此資金流往土地和房地產,導致利率升高,銀行的呆帳難以回收,大量企業倒閉,房地產也隨之下跌,18年的週期結束,新的循環即將再起。     除了分析景氣循環,作者在每一章末都會建議讀者在當時該如何投資、安置自己的資產。掌握景氣起點致富,避開景氣崩盤,保住財產。     全球經濟景氣循環的四大階段:   ■復甦   開始期   擴張期   高峰期   ■景氣循環中期   衰退期   ■繁榮期   土地榮景   狂熱期   最高峰   ■危機   崩跌期   救援期   全球景氣循環
经济学原理 豆瓣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9.2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格里高里·曼昆 译者: 梁小民 / 梁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7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学生导向”,如作者自己指出的,他要写的是一本学生喜欢的经济学教科书,与其他同类教科书相比,本书强调得更多的是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分析,而不是正式的经济学模型,为此,作者在大部分章节里都提供了案例,以说明经济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现实经济学问日的分析,此外,作者在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摘录”。以使读者懂得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 豆瓣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9.6 (10 个评分) 作者: N.格里高利•曼昆 译者: 梁小民 / 梁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7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是目前国内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其最大特点是它的“学生导向”,它更多地强调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分析,而非经济学模型。第6版在延该书一贯风格的同时,在前几版的基础上作了全面修订,更新了绝大部分“新闻摘录”及部分“参考资料”和“案例研究”等专栏内容。
渐行渐远的红利 豆瓣 Goodreads
9.6 (5 个评分) 作者: 彭文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 4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并行或先后释放出的人口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全球化红利,都将并行或先后面临见顶回落的趋势,因循这些发展机遇时期形成的分析框架来思考未来的增长,难免会陷入惯性与定式,从而出现较大的偏差。本书力图建构适应“后红利时代”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相应地、分主题地分析中国宏观经济领域若干重要议题;最终,引领读者去探索中国经济新平衡的路径。
本书是作者结合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特别是近距离、实际地观察、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写下的个人总结与思考。全书分为十个部分,开篇从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谈起,奠定了本书写作的学术规范基础,并为读者指出了理解中国宏观领域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分析框架;第二章内容聚焦在中国的人口问题上,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现今及未来的人口结构具备的宏观经济含义;从人口延伸开,第三章谈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长周期与短周期的区别及相互联系,为理清长期的结构性经济问题和短期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思路;随后,作者探讨了经济结构的失衡与再平衡问题,为调整长期发展方式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中国货币发行信用、通胀难题以及房地产泡沫的探讨体现了本书着手解决当前宏观经济领域热点问题的意图,并由此阐发了作者观察后的独特思考;由此,作者介绍了人民币的再平衡之路以及中国城镇化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最后一章,作者总结了上述各个领域的发展问题及特色,提出了“中国新平衡——转型的政策路径”。
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华生 东方出版社 2013 - 11
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问题是事关中国改革方向和发展命运的重大问题,但同时又极其复杂,不仅在实践中出现了土地财政、地方债务、高房价等连锁问题,在学术界也引起了相当多的争议和分歧。本书指出,目前城市化转型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农村、农民、农业”的老三农问题,而是“农地流转、农民离乡务工、农地非农用”的新三农问题。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要从“土地城市化”真正走上“人的城市化”,并成功实现现代化转型,其核心是重新调整“土地开发权”的分配,实现公民权利的均等化和人力资本的普遍升级。城市化转型的制度设计与实践,围绕这一主线展开,重重难关和纠结就迎刃而解。
大国大城 豆瓣 Goodreads
8.9 (84 个评分) 作者: 陆铭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7
★限制户籍解决不了城市病,让农民工返乡治愈不了乡村隐痛!
★基于本土实证,以经济视角谏言社会问题,著名经济学家的反成见、聚共识之作。
房价陡升、雾霾遮天、交通拥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窘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过半,但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限制大城市人口流入,让农民工返乡,问题就能解决吗?不!去往城市,来谈乡愁。社会经济学家陆铭比较全球经验,立足本土现状,基于实证,力倡中国发展大城市的重要性。社会问题宜疏不宜堵,只有让市场本身充分发挥对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调节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棘手的社会问题。政府的功能不是与市场博弈,而是在市场失语的地方,以长远眼光,布局科学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大国大城》将告诉你,只有在聚集中经济发展才能走向均衡,地理的因素不容忽视,只有以追求人均GDP的均衡取代追求区域GDP的均衡,才能充分发挥出大国的国家竞争力,最终提升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原书第13版) 豆瓣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9.9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保罗·海恩 / [美] 彼得·勃特克 译者: 史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 9
本书是风靡国际的一部另类的经典经济学教科书。与主流经济学教材不同,本书回避了繁复的公式、函数、运算,通过深入浅出和饶有趣味的图画,将日常生活中纷繁复杂、看似毫无关联的一些社会现象和一套富有一致性的思维框架结合起来,展示出一种“经济学的想象力”。正如道格拉斯•诺斯所说,经济学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本书的目的正是引导读者学会经济学推理方式,从而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作为为非经济学专业学生撰写的一部“一学期学会经济学”的教材,本书被认为是经济学教材领域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不仅在英语世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同时被翻译成日文、俄文、保加利亚文、匈牙利文等多种语言畅销全世界,堪称经济学教育领域一部标尺性著作。海外院校使用情况:斯坦福大学、西雅图大学、密歇根大学、纽约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北加利福尼亚大学、西安大略大学等数百所院校。
七天读懂宏观经济 豆瓣
作者: 戴维·A.莫斯 译者: 郭劲光 商務印書館 2010 - 8
《七天读懂宏观经济(哈佛经管图书简体中文版)》内容简介:利率为什么下调?通货膨胀为什么升温?央行在想些什么?对于一个身处企业、政府和非营利部门等领域的管理者而言,诸如此类的宏观经济问题绝不只是学术问题。从货币危机到泡沫破灭,全球经济充满了陷阱。在这种环境下,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已经成为管理者的必修课。
由哈佛商学院的戴维·A.莫斯教授所撰写的《七天读懂宏观经济》一书,是一本易于掌握的有关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读本。它对于各种宏观经济现象之间的基本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帮助影响着全球经济进行了解释。《七天读懂宏观经济(哈佛经管图书简体中文版)》的核心是针对奠定了宏观经济基石的三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产出:如何去衡量一个国家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GDP)?为什么这个产出水平最终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货币:货币供给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货币“价格”——利率、汇率和价格水平是如何影响整个经济环境的?
预期:对于关键的宏观经济要素所作出的预期可有会以怎样的方式影响经济主体(从消费者到企业再到政府)的决策。
莫斯教授还就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正是这些问题引发了当今有关经济政策的大辩论: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是否对其经济构成了威胁?政府的赤字性支出能否有效地刺激经济发展?股票和债券投资能否挽救社会保障?
《七天读懂宏观经济(哈佛经管图书简体中文版)》不是简单地提供解决方案,而是将处于这些问题核心地位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关系呈现出来。它向人们展示了宏观经济现象是如何影响管理者每日所作决策的风险和收益的。
《七天读懂宏观经济(哈佛经管图书简体中文版)》共分七章。我们相信,您只需每天抽出一小段时间仔细阅读并领会每一章的内容,七天之后就会发现,您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上去看待您周围的经济生活。
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彭文生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6
过去40年在金融自由化、政府对私人财富隐性担保、宏观政策过度依赖信贷的大环境下,全球范围内金融的顺周期性成为驱动经济中期波动的重要力量,甚至带来了金融危机。有别于实体与金融相割裂的传统视角,本书在金融周期的分析框架下,聚焦信用和房地产相互促进的机制,联系金融和实体、总量和结构,提供一个从金融看宏观经济的全景式分析。
中国在经历第一个金融周期,上半场的繁荣已经持续了10年,房地产和信用(债务)过度扩张损害潜在增长率,扭曲经济结构,加剧贫富分化和环境污染,不可持续。央行加息(紧货币)、监管加强(紧信用)、结构改革包括税制调整,独立或合力作用,将触发金融周期拐点。下半场调整意味着房地产去泡沫、非政府部门去杠杆,经济增长在一段时间面临下行压力,但结构改善。寄希望于刺激增长和通胀去杠杆、家庭加杠杆扶持企业降杠杆、只减债务不减资产泡沫、汇率贬值消化高房价等都是不现实的。
进入金融周期下半场后,理想的宏观政策是“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但这是技术层面的调整,不改变金融的基本结构。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需要深层次的变革:一是央行(财政)扩表增加货币投放,降低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支持财政大幅减税;二是回归某种形式的分业经营,存款归存款、投资归投资,区隔金融的公用事业和风险部分。
2018年6月26日 已读
看完算是比较全面地搞清楚了各个概念,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也对中国这些年的金融和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有了基本了解。以后看金融类文章应该没啥问题了(๑• . •๑)
中国 经济学 金融
解读中国经济 豆瓣
中国经济专题
作者: 林毅夫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9
《解读中国经济》是解读中国经济之作,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书中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
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新版新增了在新常态下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探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文化复兴的深刻内涵,并对中美贸易摩擦、“一带一路”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透彻的解读。
大道至简 豆瓣
作者: 陈淮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9 - 10
《大道至简:讲给EMBA的经济学(第3版)》内容简介:这是一本讲经济学的书。经济学的书能印第三版,不容易。大概因为世界金融危机了,人们都想整明白是不是世界的末日要到了。经济学很简单。2009年“小品王”赵本山在央视的“春晚”里演了个小品,叫“不差钱”。人们才知道,敢情全世界最好的经济学家是赵大叔,他一句话就把世界金融危机的原因给概括、总结出来了。金融危机的直接起源在于全球性的资本过剩。为什么?《大道至简:讲给EMBA的经济学(第3版)》中讲了。
经济学很复杂。现如今谁都敢讲经济学,人们以为经济学就是研究怎么挣钱的。可您天天琢磨,天天用的那个叫“货币”的东西,你能把“一块钱值多少钱”说明白吗?金融危机让我们知道,现在经济学得重新去研究“钱是什么”这个最古老的经济学问题了。为什么?《大道至简:讲给EMBA的经济学(第3版)》中也说了。
房价的本质 豆瓣
作者: 老蛮 2011 - 11
《房价的本质(珍藏版)》主旨是探寻城市房地产市场背后的文化机理,同时也是作者多年打拼于珠三角地区房地产业界的一个阶段性总结,用他的话说,此次写作。将自己多年职业经历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思和盘托出,“淘洗得相当干净”。纵观我国当下房地产市场之现象,实有赖于此类清醒明智而富有洞见、实务操作经验与理论深入思考相结合的书出来。以廓清理念,正本清源。
经济学思想史进阶讲义 豆瓣
作者: 汪丁丁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9
反思经济学两百多年来的演化,就方法论而言,其实是围绕逻辑与历史的紧张关系展开的,历代经济学家都无法摆脱这个议题——经济学方法究竟是逻辑的还是历史的?
面对当下的真实世界,经济学需要解决内部的叙事冲突,究竟是坚持二百年来的主流——均衡分析的逻辑视角,还是引入演化分析的历史视角?
只有演化而非静态框架,才能容纳创新。由此,我们又该如何想象面向未来的经济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
~~~~~~~~~~~~~~~~~~~~~~~~~~~~~~~~~~~~~~~~~~~~~~~~~~~~~~~~~~
汪丁丁教授从思想史视角反思经济学及其历史已近十年,他认为,逻辑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冲突和相辅相成实为“经济学思想史”这一原创学科贯穿始终的主题,他的方法论理想就是希望有一套逻辑与历史的分析框架。而未来的经济学必然是跨学科的存量经济学,融入社会科学以为公共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不同于初版于2008年面向本科生的《经济学思想史讲义》,本书脱胎于作者近6年来为研究生班讲授的“经济学思想史”讨论课程,内容不再围绕经济学中的几大核心观念,而是直面现代经济学的本质冲突,呈现对方法论的深入省思和未来展望。书中叙事结合了汪丁丁教授的许多人生感悟,配以心智地图为主的创新性教学法,希望能够以此达到他心目中“教育”的目的——令学生们与自己的中年和老年相遇。
货币金融学(第11版) 豆瓣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作者: [美]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 译者: 郑艳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 9
本书是货币银行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自十几年前引入中国以来,一直畅销不衰。此次修订,作者除了把相关材料和数据尽可能更新到2014年之外,还增加了“证券化和影子银行体系”的讨论和“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的变化”的介绍等相关章节。此外,还根据课程需要对一些章节进行了调整,把“金融危机”一章调整到“”银行业与金融机构的管理”、“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与“银行业:结构与竞争”这三章之后。虽然本版较前版做了较大的改动,但依然保留了其作为*畅销货币银行学教材的基本优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市场结构、外汇市场、金融机构管理以及货币政策在经济中的作用等问题。
本书适于货币金融学课程使用,同时,作为一部经典著作,也可供渴望了解货币金融知识的读者学习和参考。
稳定不稳定的经济 豆瓣 谷歌图书
Stabilizing an Unstable Economy
作者: 海曼·P.明斯基 (Minskg H.P.) 译者: 石宝峰 / 张慧卉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 7
经济学家将历次金融危机的破坏性等同于世界大战,它们周而复始,肆无忌惮地吞噬着人类的财富。对于危机的成因,人们多将矛头指向诸如华尔街的鼓噪、格林斯潘长期积极货币政策造成的流动性泛滥以及风险意识逐渐淡漠等,然而这些都不足以令人信服。美国经济学家明斯基对此早有鞭辟入里的分析和精准的预测。
作为一个在“黑板经济学”中鲜有耳闻的名字,明斯基在2008年“金融海啸”中以“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永载史册。在《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一种金融不稳定视角(中文修订版)》中,借助于资产负债表的原理,明斯基以简明的逻辑揭示了周期性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之必然,而这种“金融脆弱性”也造成了宏观经济的内生不稳定性;“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之关键,事前在于控制杠杆率,事后则在于提供充足流动性。若以之对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事后反思和政策处方,其不啻为一部精准“预言”。而其关于杠杆和泡沫的剖析,对于当下之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政策含义!
经济学300年 豆瓣
作者: 何正斌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9 - 6
经济学,社会科学的皇冠。
近代的300年,西方经济学高潮迭起一边际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蒙克莱田、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凯恩斯、萨缪尔森、西蒙……经济学理论层出不穷和人物辈出。
这300年,是经济学家勇立涛头弄潮的300年。自16世纪蒙克莱田到1998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越跨300多年约100位经济学大师的思想,不仅已经成功的推动了历史,并将启迪今朝和影响未来。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经济学任重道远……
在金融危机面前,重温这段经济学历史,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历史,必将帮助我们穿越层层迷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思想的光芒照亮未来的行程。
目录:
第一部分 财富是怎样增长起来(1556~1870年)
第一章 从蒙克莱田谈起——300年来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最初的经济学
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
凯恩斯革命与新自由主义
向精确的、实用的经济科学迈进
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第二章 以金钱为唯一财富的学说——重商主义经济学
重商主义的兴起
少输出货币,多吸收金银
贸易出超,生财之道
对重商主义的透析
重商主义实践的成功与失败
第三章 发行钞票能够增长财富吗——约翰·罗的货币思想
发行钞票的药方
是设想错了,还是做法失误
罗氏改革的教训:货币过多引发经济危机
第四章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威廉·配第
政治上无气节,经济学上是天才
奠定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由地租理论引起的工资、利息思想
简要的评论
启示:国土面积对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意义
第五章 农业和商业是财富的两个乳头
法国为什么会民穷财尽
振兴之路:发展农业和商业
什么是财富
勿使权力涉足其间
简要的评论
验证:国内商业促进经济繁荣
第六章 魁奈医生寻找“自然秩序”
魁奈和他的重农主义集团
寻找“自然秩序”
《经济表》
理论特色和政策实践
启示:我们应如何为经济立法
第七章 亚当·斯密与他的《国富论》
一个本分而又爱好思考的平常人
《国富论》的经济原理
马克思的评价
验证:《国富论》促进国富
第八章 “看不见的手”
“经济人”
“看不见的手”
验证与启示:自由促进财富是有条件的
第九章 国家作用的新定义: “守夜人”
天赋自由权
自由企业制度中的政府职能
“小政府”与赋税
启示:政府开支的原则应是“支出≤收益”
第十章 彻底的劳动价值论者李嘉图
从股票交易所成长起来的著名学者
比较彻底的劳动价值论
以利润为中心的分配论
比较成本和货币数量说
警示:推升成本可严重打击一国经济
第十一章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贵族们的经济学家
人口与生计
报酬递减律
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评论
第十二章 都是财富的创造者吗
萨伊
财富就是“效用”
创造效用的劳动就是创造财富的劳动
产值统计口径和三产业划分
验证和启示:凡是需要的劳动都创造财富
第十三章 财富的增长问题就是生产问题——萨伊定律
“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
“一荣俱荣”
萨伊定律的缺点和它的价值
验证:以萨伊定律解决经济危机
第十四章 浪漫主义经济学说
一方水土,一种学说
消费是财富的促进剂
分配——政治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的基石
要大致拉平收入
到底谁错了
验证与启示:公正利于财富增长
第十五章 德国人的传统分析:从历史角度看经济问题
德国人经济学的哲学渊源
新旧历史学派
验证与启示:从本国历史研究中寻找经济发展道路
第十六章 李斯特与发展民族经济
以统一、发达的德国为毕生事业
财富的生产力远比财富本身重要
对外贸易保护,对内工商自由
要重视发挥民族国家的作用
启示:别人爬过的梯子我们还能不能用
第十七章 理想主义者对社会的描述
早期乌托邦
实业制度、合作社和公社制
普鲁东和勃朗的社会改革设想
启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理想
第十八章 马克思奋斗的人生
青年马克思
涉足社会
流亡生涯
艰苦环境下的学术研究
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权威
第十九章 《资本论》
概 述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
《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再生产
《资本论》第三卷:资本的分配
《资本论》的影响
《资本论》的启示:资本积累引起经济危机
第二十章 古典学派和它的贡献
一组人物图
两方面的成就
经济学走向它的第一个高峰
启示:对“自然而然”的经济到底能做什么
第二部分 边际主义称雄的时代(1870~1936年)
第二十一章 由三个人发起的所谓边际主义革命
不谋而合
漫长的理解过程
边际主义是经济学的一场革命吗
启示:以边际主义方法分析问题
第二十二章 杰文斯和他的效用论
短暂而富于创造的一生
边际效用价值论
杰文斯的其他理论观点
验证与启示:工资和劳动管理应考虑“劳动负效用”
第二十三章 门格尔和他的财货论
奥地利学派的宗师
财货论
启示:新的开发和发明由什么决定
第二十四章 瓦尔拉和他的一般均衡论
洛桑学派的创始人
一般均衡论
瓦尔拉的纯粹经济学的应用主张
启示:市场经济的效率在于整体均衡
第二十五章 维塞尔的“新价值论”
消费品价值的决定:边际效用定律
生产要素的价值决定:归属理论
成本理论的贡献:机会成本
边际效用价值论能撑起经济学大厦吗
启示:价值论是不是一个陷阱
第二十六章 独特的资本利息论——庞巴维克的《资本实证论》
以往的利息理论
庞巴维克的利息论
启示:利息有助于财富增长
第二十七章 帕累托对边际主义的贡献
一个为政治信念而研究经济的人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偏好序列
分配论和社会福利论
验证:中国改革的帕累托最优
第二十八章 因综合而成名的大经济学家马歇尔
马歇尔的光辉
学术特色:什么都没首创,但什么都成为他的体系的一部分
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
启示:折中、综合、渐进也是事物进步的方式
第二十九章 局部均衡论
需求曲线
供给理论
均衡价格
启示:以均衡思想分析经济问题
第三十章 美国人的进展(一):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分配论的进展
静态动态分析与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验证:按贡献分配更有利于财富增长
第三十一章 美国人的进展(二):费雪论货币购买力
以往的货币理论
费雪的交换方程式
与剑桥方程式的比较
启示:维持货币的购买力是个很难的问题
第三十二章 从另一个角度研究经济——制度经济学
制度主义的领袖人物凡勃伦
《有闲阶级论》
一个简短的评论
第三十三章 累积过程原理——瑞典学派的创始人维克塞尔
平生少得意
累积过程原理
维克塞尔理论的新贡献
验证:金融危机是货币累积起来的
第三十四章 卡塞尔与他的购买力平价说
一个得志者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意义
第三十五章 管理科学的兴起
泰罗:从工人中成长起来的管理大师
科学管理理论
这是一场管理“革命”
启示:科学的管理要与薪酬结合
第三十六章 边际效用与福利经济学
忠于老师而又有自己的创见
福利,一个古老的话题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
验证:向穷人倾斜的分配有利社会总福利
第三十七章 确实存在经济周期——经济危机的理论分析
消费不足说:马尔萨斯、西斯蒙第、萨伊和李嘉图
设备更替和技术创新论:朱格拉、马克思和熊彼特
货币数量论和银行信用说:从休谟到维克塞尔
启示:经济危机可逐渐减轻
第三十八章 新古典经济学回顾:从杰文斯到庇古
经济学的第二个春天
从基数效用到效用偏好
经济自由主义传统的进一步发挥
启示:为什么市场经济最有效率
第三部分 西方世界的凯恩斯主流(1936~1970年)
第三十九章 凯恩斯革命
一本著作掀起了一场所谓革命
具有贵族气质的学者
这个影响如此巨大的思想的形成
第四十章 为什么消费越多财富会增长越快——《通论》的一
个基本思想
是储蓄不足还是消费不足
影响消费的因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影响储蓄转变为投资的因素:资本边际效率倾向下降
引起需求不足的另一个因素:灵活偏好
结论:需要刺激消费或调节有效需求
验证:刺激消费也可能刺激危机
第四十一章 有两个办法刺激有效需求——《通论》的政策含义
最好的办法是增加消费开支
增加货币发行
由此而来的两大宏观调节政策
凯恩斯“处方”的效用有多大
第四十二章 国家作用的再定位:由“守夜人”变为调节者——《通论》的社会哲学和国家职能
管理人性的社会哲学
要重新认识重商主义
政府职能的新界定
一个评论:经济发展与哲学革命
第四十三章 经济学的演绎推理能够测量和计算——计量经济学家弗里希、丁伯根和克莱茵
以数学语言说明经济问题是一个早有的想法
弗里希——计量经济学的创始者
丁伯根和他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
战后计量经济模型:克莱茵时代
第四十四章 不是自由竞争而是“不完全竞争”——琼·罗宾逊和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经济学必须面对实际
琼·罗宾逊与“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张伯伦和他的《垄断竞争理论》
启示:经济研究要回到现实
第四十五章 经济自由+秩序——德国经济学的新特色
欧肯和他的弗赖堡学派
现行经济秩序的弊端究竟在哪里
为竞争建立规则
启示:不能发展“野生”的市场经济
第四十六章 联邦德国复兴与社会市场经济——“来自竞争的繁荣”
具有组织实践才能的经济学家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启示:建立促进财富增长的“和谐社会”
第四十七章 希克斯在经济学上的贡献
具有某种创造天赋的人
价值论
IS-LM模型
第四十八章 新自由主义的“斗士”——哈耶克
哈耶克的简单生平
奥地利学派的忠实追随者
为捍卫经济自由而奋斗
如何评价哈耶克
第四十九章 为什么自由市场制度是最有效率的制度——
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学说
经济必须是自由的
中性货币理论
法治、私有制和货币非国家化
验证:市场经济不都是有效率的
第五十章 “理性所指导的有意识行动”——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经济学
以“经验内容”充实“经济理论空匣”
投入·产出平衡表
“理性判断”多大程度上可信
第五十一章 管理科学的新进展:行为科学
经济学与行为科学
霍桑实验与“人群关系说”
需要层次论
X·Y理论
Z理论
一点评论
第五十二章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第一次提出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实际增长率公式
保证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启示:中国需要很高的投资水平
第五十三章 走向繁荣的道路——刘易斯的发展经济学
一个对发展中国家没有偏见的学者
要培养这样的价值取向:通过努力而致富
制度:给予经济自由和保护努力而获得的成果
新模式:小规模经营下的大生产
以国内市场为主的构想
经济自由与大政府
启示:传统文化很难实现现代化
第五十四章 萨缪尔逊对经济学的再次“综合”
一个非常卓越的阐述者
新古典综合
《经济学》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
一点看法
第五十五章 回到李嘉图去——“左派”凯恩斯主义
一个向李嘉图学说靠拢的凯恩斯主义学术团体
琼·罗宾逊回到李嘉图的分配中心论
卡尔多和帕西内蒂的收入·分配理论
盖莱斯基的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一个评论
第五十六章 新版价值论:《用商品生产商品》
一本小书,扬名天下
价格(价值)是如何决定的
不变的价值尺度
如何评价斯拉法的价值论
第五十七章 赫克雪尔·俄林模型——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青年才俊
比较利益与要素禀赋差异
里昂惕夫之谜与以后的修正
限制条件和结论
启示:发现中国的要素禀赋优势
第五十八章 加尔布雷思与新制度主义
喜欢学术,但也喜欢政治
新制度学派
抗衡力量、丰裕社会和新工业国
“二元系统”与“趋同论”
第五十九章 库兹涅茨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一个强调以数字事实说话的学者
现代经济增长:人均国民收入持续增长
经济增长的核心: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
需要一种适应技术、制度创新的价值观念
转变传统产业结构的意义
验证:重要的是长期经济增长
第六十章 一个重视国家作用的时代——凯恩斯以来四十年经济学的回顾
市场不是万能的
国家干预学说的影响并非那么大
后起国家经济增长与国家的作用
争论还只是开始
验证:反危机例外为何变为经济运行的常态
第四部分 诸子百家(1970~1998年)
第六十一章 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兴起
芝加哥学派
对“经济人”假定的重新解释
新自由主义的国家
实证主义方法
新自由主义的庞大阵营
验证:经济自由真的通向繁荣
第六十二章 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说
身材矮小,但智慧超人
现代货币数量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货币政策主张
启示:货币可以引起经济危机
第六十三章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托宾、马科威茨和夏普的资产选择理论
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
马科威茨的资产组合模型
夏普对资产选择理论的发展
对资产选择理论的评价
验证:经济学家怎样进行证券投资
第六十四章 科斯定理——一种关于交易成本和产权理论的学说
罗纳德·科斯
什么是科斯定理
零交易费用
产权界定
科斯定理的贡献
验证与启示:以科斯定律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第六十五章 西蒙与他的决策理论
一个博学的经济学家
难以达到“最优”,但可做到“满意”
个人与“组织”
决策过程理论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验证:“世界是平的”——管理要随环境而改变
第六十六章 对经济增长原因的一种解说——罗伯特·索洛
青年成名的经济学家
对经济稳定增长条件的考察
条件变化情形下的经济稳定增长
技术进步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影响
有利经济增长的政策
需要采用的更好理论工具
启示:对于经济增长,国家能做的不多
第六十七章 科技优先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罗默和斯考特
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论
斯考特:要抛弃生产函数论
一个简短的评论
第六十八章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诺思对历史的经济学分析
以奇取胜的学者
经济增长取决于有效率的产权制度
国家的作用:界定产权和安排产权结构
意识形态的作用:克服“搭便车”和降低交易费用
一个评价
验证:什么是制度演进的力量
第六十九章 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是一致的吗——阿罗定律
从习以为常的观念切入
“不可能性”的证明
“一致性”存在于什么地方
启示:应加强社会共同利益的认同
第七十章 向人投资——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论
从李斯特到舒尔茨
无心插柳柳成荫
向人投资胜过向物投资
对人力资本论的一个评价
验证: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
第七十一章 有什么不能以经济原理分析
经济人行为无处不在
新消费理论
对家庭行为的经济分析
社会相互关系行为的经济分析
人类行为都是出于理性的算计吗
启示:喜欢“折腾”会导致落后
第七十二章 用经济方法分析政治问题——公共选择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的兴起
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
政治行为其实就是经济人行为
公共选择规则
简要的评论
启示:把政府服务当做产品生产
第七十三章 布坎南与宪制经济学
勇敢的学者
最优宪法选择
重要的是制约政府的行为
为货币财政政策立宪
启示:怎样制定出好政策
第七十四章 国家机构为什么膨胀和低效率
问题的起因
官僚实际上拥有自主权
政治寻租
启示:怎样制止国家机构的膨胀
第七十五章 重新发现萨伊定律——所谓供给学派革命
由官方推动形成的经济学流派
回到萨伊去
还是“供给”和“生产率”决定经济发展
费尔德斯坦曲线
有没有提出什么新东西
验证:供应经济学的实践效果评价
第七十六章 拉佛曲线——一种说明税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
酒席间的灵感
拉佛
税率机制是怎样影响供给的
减税效应的实践评价
启示:美国模式不可仿效
第七十七章 管理思想的新进展
企业是一个系统
以创造顾客为目标
为适应环境而变化
精确地管理
第七十八章 有没有最好的经济制度——格鲁奇和林德伯格的比较制度分析
从敏感的话题到放开讨论
什么是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模式
经济制度的趋同与混合经济
验证:最好的制度是保证“自主性”的制度
第七十九章 阿明的不平等发展理论
激进的发展经济学家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
摆脱依附性地位
简要的评论
验证:全球化进程中新兴国家的兴起
第八十章 市场如牌局——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运用
小技艺,大学问
“纳什均衡”与卖方寡头垄断分析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阻挠进入市场博弈树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与信息经济学
博弈论的运用根本改造了经济学
启示:竞争就是博弈
第八十一章 如何与比你信息多的人打交道
莫里斯和维克里
信息不对称与激励机制
要鼓励人们说实话
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验证:普遍性欺诈会引发经济和社会政治危机
第八十二章 投机与风险防范——一个期权定价公式
一个公式推动起了一个巨大市场
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
是减少了风险还是加大了风险
验证:炒作,无限扩大金融风险
第八十三章 阿马蒂亚·森与“贫困经济学”
新风味经济学
学成于印度,成名于欧美
解决阿罗“投票悖论”
个人的目标会不会相同
社会福利的可评价性
验证:平等、自由和正义增加人民利益
第八十四章 理性预期革命(一):理性预期学派与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的“革命性”
是什么意义上的革命
启示:自由竞争可以走向有序竞争
第八十五章 理性预期革命(二):从微观经济分析引出宏观经济总量
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对社会总供给的影响
简要的评论
启示:是大河有水小河满,还是小河没水大河干
第八十六章 理性预期革命(三):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性
菲利普斯曲线
自然率
货币中性
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周期
政策的无效性
能回到自由市场经济中去吗
验证:政策不当也会导致经济危机
第八十七章 新凯恩斯主义——工资、价格黏性和借贷配给理论
市场能够迅速自动出清吗
工资黏性与高工资、高失业并存
价格黏性与“滞胀”
借贷信息不对称与信贷配给
能复兴凯恩斯主义吗
附录1 17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危机及解决办法
附录2 诺贝尔经济学奖
后 记
经济运行的逻辑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高善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 5
在高善文眼中,经济运行的逻辑是什么?如何近距离观察中国经济?用什么方法预判经济前景?他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思路是什么?
高善文入行以后,经历了券商研究业务从乏人问津到门庭若市的海天变迁,目睹了市场从绝 望到疯狂的几度轮回。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后面,他始终追求对中国经济的独特理解和统一的逻辑分析体系。
在本书中,作者对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产业周期、资产重估等问题都进行了自成一体的论述,与读者分享他对中国经济过去与未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