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
神话修辞术 豆瓣
Mythologies
8.2 (23 个评分) 作者: [法] 罗兰·巴特 译者: 屠友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8
“神话学家”罗兰·巴特在《神话修辞术》中破译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神话,探索将真实与人类、描述与阐释、对象与知识的重新和解。他试图向读者表达,我们不断地在对象与破除其神秘性之间航行,没有能力恢复全貌:因为,如果我们进入到对象之中,解放了它,但却摧毁了它;如果我们放任不管,我们尊重了它,但却又使其神秘化。
索绪尔 豆瓣
作者: (美)J.卡勒 译者: 张景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 5
本书根据英国丰塔纳出版社《现代大师》丛书中的“Saussure”翻译。此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现代英语语法》作者之一、伦敦大学校长夸克认为,卡勒对索绪尔的理论作了出色的介绍。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都把此书列入研究索绪尔的参考书目。
从结构到解构(上下) 豆瓣
Histoire du structuralisme
作者: [法] 弗朗索瓦·多斯 译者: 季广茂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 5
结构主义及解构主义的时代,法国知识界激情燃烧的岁月。法国知识分子经历了痛苦的磨难。他们曾经喜怒哀乐,他们曾经悲欢离合,他们曾为卑迪斯科者鸣冤叫屈,他们曾为刽子手高唱赞歌……总之是有血有肉的人生,总之是曲折动人的感情,总之是惊涛骇浪的思想,总之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强烈共鸣。思想的来龙去脉,人物的恩恩怨怨,思潮的跌宕起伏,道德路的波折坎河……尽在其中矣,他们最终创造一个崭新的知识王国,重绘了人类的知识地图,改变了世界的知识走向,成为20世界最具冲击力的思想之源。
结构人类学(套装全2册) 豆瓣
Anthropologie structurale
作者: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 张祖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发表的文章的合辑,代表了作者在人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成就。这些文
章的选取和安排都是为了让不熟悉人类学的读者能够对这门学科的问题获得一个框架式的认识。本书讨论了民族学与历史学的关系,人类学与语言学及心理学的关系,考察了人类学在社会科学
整体中的地位以及人类学的教学问题。此外还阐释了这个学科的过去和将来,界定了人类学的工
作领域,描绘了它所提出的问题的前景。
忧郁的热带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 王志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9
《忧郁的热带》是结构人类学宗师列维-斯特劳斯的著名的思想自传,更是人类学历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青年时代,列维-斯特劳斯亲访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寻找保持最原始形态的人类社会。本书记述了他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远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
列维-斯特劳斯以全新的路径、开放的眼光,根据敏锐的洞察力,辅以生动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这些部落放在了整个人类发展的脉络之中,提出了引人入胜的相互印证和比较研究。
《忧郁的热带》是一部对促进人类自我了解具有罕见贡献的人类学、文学及人类思想的杰作。
结构主义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法] 高宣扬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 7
自20世纪50年代起,列维-斯特劳斯和他所奠定的结构主义轰动了整个欧洲,嬗变成一股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潮,它不仅是哲学的、也是人类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文学艺术的、更是实际生活经验的。它代表的是一种对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社会及历史新的思想体系和研究方法。本书从结构主义的渊源、形成及发展,综述它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引导我们进入结构主义极具革命性的、丰富有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心。
结构主义以来: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德里达 豆瓣
Structuralism and Since:From Lévi-Strauss to Derrida
作者: [英]约翰・斯特罗克 译者: 渠东 / 李康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 3
这是法国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的五位代表人物: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尔特、米歇尔・福柯、雅克・拉康和雅克・德里达的学术思想评论集。
这五位思想家堪称当今的人类学、文学批评、社会学、历史学、精神分析以及语言学和哲学诸领域较有影响的人物。书中收入由丹・斯皮尔伯等研究人士撰写的论文,分别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这五位思想家各自的基本概念,梳理了概念之间的基本联系,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分歧与关联。不失为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代法国思想乃至西方社会科学思想整体发展及其流变的基本著作。
S/Z 豆瓣
作者: [法] 罗兰·巴特 译者: 屠友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7
《S/Z》是一本标志性的理论著作,它既是罗兰·巴特文学思想的一次发展,也是所谓的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转变的一个里程碑。而这所谓的标志性的里程碑,就是罗兰·巴特从过去那种单纯地运用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相关语言及文学理论,把文学作品当作一个完整的对象,当作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和总体性的精神现象来看待的指导思想,转变成了把文学作品看成是一种文本,一种文本的动态构形过程,更多地呈现为片断性、发散性和游戏性特征的解构观念,文本不仅是一种特有的游戏对象,而且它自身就处于游戏活动之中。这次罗兰·巴特在基本文学思想观念上的著名转变,已经被写进了无数的文学理论教科书里。
符号帝国 豆瓣
8.1 (17 个评分) 作者: [法] 罗兰·巴尔特 译者: 汤明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 1
1966年,罗兰·巴尔访问日本。此后,他又两次到访东京。对巴尔特而言,日本之旅充满想象、体验以及愉悦。“我得到了一种完美的、强烈的、既深沉又微妙的快乐。”在1970年成书的《符号帝国》中,巴尔特把日本人生活的诸多方面均看做是日本文化的各种符号——语言、膳食、游戏(柏青哥 )、城市、文具店、诗歌(俳句),甚至眼皮,这些“能指符号”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意义。在巴尔特看来,日本文化现象的精髓便是具有禅宗意味的空无性。追随巴尔特独特的思想脉络,在全书26篇随笔式的叙述中,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巴尔特作品中鲜有的文学格调,体会苏珊·桑塔格所说的“巴尔特也是位唯美主义理想者”,也可以对日本社会及其背后的文化本质有崭新的认识。
结构语义学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法)A.J.格雷马斯 译者: 蒋梓骅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2 - 1
《结构语义学》系作者在法国亨利·普安卡雷学院讲授“结构语义学”的讲稿,1966年初版,成为法国百年来第一部语义学专著。此书提出了一系列符号学方法论新概念,建立了文本的叙事和话语研究,被视为符号学法国学派奠作,也一直是语义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著作。
社会分工论 豆瓣
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
作者: [法] 埃米尔·涂尔干 译者: 渠敬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1
作为与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的齐头比肩者,埃米尔•涂尔干同样被誉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其特殊的理论地位和思想影响是不言而喻和不容置疑的。本书发表于1893年,它不仅仅是一篇涂尔干为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而提交的论文,更是他最初确立其思想理论的开山之作,其重要性是无需赘述的。在这部著作中,涂尔干既提出了“社会团结”“集体意识”“功能”“社会容量”“道德密度”以及“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这些后来一直为社会学界所沿用、修正和争论的概念,也通过对“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环节社会”与“分化社会”以及“压制性制裁”与“恢复性制裁”的纵向二元划分,探讨了历史演进的基本规律。概言之,涂尔干的社会学主义之基本立场在本书已初现端倪:一切存在与现象的根源,皆为“社会”。
列维-斯特劳斯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鲍里斯·魏斯曼 文 / 朱迪·格罗夫斯 图 译者: 陈龙 2020 - 11
列维- 斯特劳斯是结构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之一,其方法和思想对他同时代的许多一流思想家,例如雅克·拉康、罗兰·巴特、阿尔都塞、福柯等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在人类学领域的研究是所有研究者必须参考的起点,他对文学批评、哲学和许多其他领域,也同样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本书用简洁的语言陈述了列维- 斯特劳斯的主要思想成果,例如对亲属关系的研究、野性的思维、图腾崇拜、分类系统、对面具的分析、对艺术品的见地,以及从神话学研究到对人类思维运作机制的分析,比较全面而准确地呈现出这位结构主义人类学家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