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哲学
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第一辑) 豆瓣
作者:
沈语冰 主编
商务印书馆
2020
- 8
《艺术史与艺术哲学》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为核心,集结国内外活跃在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研究领域的优秀学者,从不同角度呈现这些学科的进展与前沿,强调艺术史、艺术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史学厚度为筑基,以思想深度为旨归。以期经过多年努力,形成系统而成规模的学术成果。
第一辑收录了十七位国内外学者撰写的最新研究论文,包括在复旦大学召开的两次国际性学术会议“重置时间:艺术、技术与当代的未来”及“观想:图像及其受众”的专题论文,讨论南宋山水画以及塞尚早期绘画的艺术史论文,关于《十月》杂志的研究论文和书评。内容涉及中国古典艺术、西方现当代艺术等,不仅展示了国内外在艺术史与艺术哲学领域的研究水平,而且也借此倡导从更多元化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艺术,以跨学科的方法对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追问和思考。
第一辑收录了十七位国内外学者撰写的最新研究论文,包括在复旦大学召开的两次国际性学术会议“重置时间:艺术、技术与当代的未来”及“观想:图像及其受众”的专题论文,讨论南宋山水画以及塞尚早期绘画的艺术史论文,关于《十月》杂志的研究论文和书评。内容涉及中国古典艺术、西方现当代艺术等,不仅展示了国内外在艺术史与艺术哲学领域的研究水平,而且也借此倡导从更多元化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艺术,以跨学科的方法对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追问和思考。
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 豆瓣
Philosophische Analysen zur Kunst der Gegenwart
作者:
[德] 瓦尔特·比尔梅
译者:
孙周兴
/
李媛
商务印书馆
2016
- 10
本书为欧洲当代哲学家瓦尔特·比梅尔的代表作。作者在本书中选取卡夫卡、普鲁斯特和毕加索三位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大师,以之为范例,对西方当代艺术作了深入细致的哲学分析和探讨。作为胡塞尔档案馆的合作者、海德格尔的第子,比梅尔在本书中对当代艺术的和分析带有深厚的现象学色彩,并深受海德格尔思想的影响。海德格尔对近代以来主体主义美学的批判构成本书的出发点。作者在本书前言中指明:传统美学的时代已经终结了。这个海德格尔式的论断应当在本书的艺术考察工作中得到检验。如果比梅尔的工作是成功的,那么,他实际上也就解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一种非美学的艺术观察和艺术探讨是如何可能的?
艺术哲学 豆瓣
Philosophie der Kunst
作者:
[德] F. W. J. 谢林
译者:
先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1
谢林的《艺术哲学》(1802/03)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艺术哲学”的概念,第一次对这个领域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不同于康德以来的偏重于主观审美意识的“美学”,“艺术哲学”关注的是艺术的本质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哲学意义。
“艺术哲学”也不同于迄今已来的各种经验意义上的或哲学意义上的“艺术理论”,它不是从某个特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把艺术和艺术作品当作一种特殊对象来考察,而是把艺术本身当作哲学的另一种完整的呈现方式。换言之,“艺术哲学”是“作为艺术的哲学”或“艺术中的哲学”。
因此谢林的艺术哲学同时也是他的哲学体系本身(尤其是“同一性哲学”或“绝对同一性体系”)的另一种完整的表述,其中不但涉及其早期的先验唯心论哲学和自然哲学,也与后期的神话哲学和启示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就艺术本身而言,本书同样蕴含着大量深刻的洞见,这些洞见通过黑格尔和叔本华——众所周知,这两位哲学家所说的“美学”实质上就是“艺术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卷亦收录了谢林另一篇与艺术哲学有关的长篇论文《论造型艺术与自然界的关系》(1807),从而集中而完整地汇集了谢林艺术哲学的核心文献。
“艺术哲学”也不同于迄今已来的各种经验意义上的或哲学意义上的“艺术理论”,它不是从某个特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把艺术和艺术作品当作一种特殊对象来考察,而是把艺术本身当作哲学的另一种完整的呈现方式。换言之,“艺术哲学”是“作为艺术的哲学”或“艺术中的哲学”。
因此谢林的艺术哲学同时也是他的哲学体系本身(尤其是“同一性哲学”或“绝对同一性体系”)的另一种完整的表述,其中不但涉及其早期的先验唯心论哲学和自然哲学,也与后期的神话哲学和启示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就艺术本身而言,本书同样蕴含着大量深刻的洞见,这些洞见通过黑格尔和叔本华——众所周知,这两位哲学家所说的“美学”实质上就是“艺术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卷亦收录了谢林另一篇与艺术哲学有关的长篇论文《论造型艺术与自然界的关系》(1807),从而集中而完整地汇集了谢林艺术哲学的核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