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史
骗局 豆瓣
Fraud: An American History from Barnum to Madoff
作者: (美) 爱德华·J.巴莱森 译者: 陈代云 格致出版社 2020 - 7
♣一部从未停止与骗子角力的美国商业史
♣一部在商业创新和欺诈之间反复试探的商业史
♣一部不仅在美国,而且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的商业史
.
两百年来,我们是否依然落入一样的骗局?
创新,究竟是商业的天使,还是欺诈的魔鬼?
.
《怪诞行为学》作者丹·艾瑞里强烈推荐
2018年商业史论坛拉尔夫·戈莫里奖获奖作品
.
美国对于很多热情的支持者、精明的商人和彻头彻尾的骗子来说常常很具吸引力。对商业自由的崇拜使得区分激进的推销术和不可接受的欺骗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在创新前沿时。与此同时,竞争压力往往迫使一些受人尊敬的公司也开始采用欺骗手段。最终,欺诈成了美国商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本书中,爱德华·巴莱森追溯了美国的商业欺诈史——以及从未停止的与欺诈的斗争——从P.T.巴纳姆时代到查尔斯·庞兹和伯纳德·麦道夫的时代。
从19世纪早期美国法律界支持的“购者自慎”出发,这本史无前例的著作描绘了从镀金时代到新政时期,再到“伟大社会”时代,现代监管机构如何缓慢又零碎地发展,以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它最终到达最近的放松监管时代,放松监管带来了一连串代价高昂的欺诈问题,包括储贷危机、公司会计丑闻和最近的按揭市场的溃败。
通过追溯美国如何与欺诈斗争,以使经济生机勃勃,而不被欺诈所侵蚀,本书提醒读者,美国的资本主义建立在社会信任这个不稳定的基础之上。
.
“文明的每一次发展、每一个社会变革、每一项引人注目的发明,都带来了一种把钱从傻瓜口袋里掏出来的新方式。它可能是,并且通常只是旧骗局演变后的伪装,但它对于受害者而言,确实是新的,因此是有效的。”
浩荡两千年 豆瓣
7.8 (11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2012 - 1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内容简介: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阶层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全面建成?在“中国特色”与普世规律之间是否存在斡旋融合的空间?
作为“中国企业史三部曲”系列研究著作的第三部,继《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之后,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府与商人阶层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府与工商阶层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