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豆瓣
作者: [美国] 陈志武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 9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一个经济学家的理想王国(修订版)》由陈志武历时两年修订完善,呈现出一个经济学家的理想王国。中国股市乱象到底疯狂到几时?中国贫富差距恶化的根源到底在哪?怎样理解中国金融的逻辑?新国有化的危险到底在哪?中国抑制房价泡沫是否会成功?“新国有化”的危险到底在哪?2010到2012年,两年之间,从国际到中国,经济局势瞬息万变,下一步,中国经济又将走向何方?2012,经济情势又展现不一样的面貌,在暗潮涌动之下,谁能洞穿和透析问题的根源?
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今天,他试图用理性解决这个时代的焦虑,他的金融思想诠释了给人幸福是一切学问的基点,在一般人看来很严肃的名词——制度、分配、股权……都是实现个人幸福的具体工具。《陈志武说中国经济:一个经济学家的理想王国(修订版)》聚焦中国,收录了作者最近几年和媒体之间的对话,通过对中国当前社会的分析,探讨了中国人的未来,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的改革方向以及中国人寻求幸福的具体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既是一部民众权益的代言书,又是一部中国社会转型的启示。
2014年2月6日 已读
深圳机场候机时候买的,2014年春节看完。这本书是报刊记者采访的汇编,因此前后内容重复较多,缺乏完整的体系和条理。但还是能从中读出陈的核心思想:市场经济的捍卫者,制度建设的呼吁者,现行体制的严厉批判者。关于国有资产均分到人的主张,确实挺大胆。4万亿刺激政策出台时的评论和预测,包括建议中投在2009年买入美国优质公司股权的建议,现在看来非常清楚。当然,现政权在既得利益集团绑架之下,以意识形态樊篱给国人也给自己构筑了一个牢不可破的铁笼子,看起来没什么希望会采纳陈的意见。不过我们现在可以在GFW后面看到这些言论,已经是相当不错的进步啦。
2014 中国 市场经济 民主 藏书
激荡三十年(下) 豆瓣
9.0 (56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 1
下卷记载1993-2008年间的企业变革。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描绘了1993—2007年部分国企和民企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艰难历程。其中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吴仁宝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书中用编年体的写法,将199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中有政府的决策,有高层领导的指示,有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更多的是企业界人士台前幕后的种种作为。许多事实经过作者生动的描写,使人们能从宏观上看出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和民企在突围中的奋斗,无论成功与失败,都真实地映衬出中国腾飞中沉重的翅膀。作者在企业史的写作中,摒弃了从文件到概念的模式,以鲜活灵动的典型形象,以人物为主体,以事件为血肉,勾画出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界的脉动,具有一种史诗般的力量。
作者在书中说:“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激荡三十年(上) 豆瓣 Goodreads
8.9 (79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 1
上卷记载1978-1992年间的企业变革。
《激荡三十年》的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作品,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市场演进的故事 豆瓣
Reinventing the Bazaar: A Natural History of Markets
作者: [美] 约翰·麦克米兰 译者: 余江 中信出版社 2006 - 1
从eBay到股票市场,再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约翰·麦克米兰引领我们进行一次市场之旅,领略以往我们并未留意的风光。从印度的骆驼贸易到每天2 000万美元荷兰鲜花市场,再到抗艾滋病药物的全球贸易等等,麦克米伦用这些例子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市场——小的和大的,简单的和复杂的,成功的和失败的,使我们将有机会看到,“是什么让市场发挥作用?它们有多么重要?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来增进它们的作用?以及我们如何把它们应用到其他领域?”。他进一步把这些市场放到一起,来说明这些市场是如何整合起来形成全球经济的。
市场总是引发相互冲突的观点。批评家指责它们是剥削和贫困的根源。极端支持者则赞美它们是自由和繁荣的源泉。麦克米兰超越了意识形态,清楚地阐明了为什么市场既不是魔幻的也不是邪恶的,而是虽不完美但很重要的工具。它们可能会时常经历失败,但是它们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能够提升我们生活水平的最佳途径。
2011年8月27日 已读
真正深入浅出的一本书,娓娓道来,十分有趣,又不乏洞见。在上海图书馆借阅后意犹未尽,遍寻网上书店不可得,最后是孔夫子网上找到的。这么好的书,居然没有重印,真是可惜了。
2011 市场经济 经济 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