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
上帝粒子 豆瓣
作者:
利昂.莱德曼/迪克.泰雷西/
译者:
米绪军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3
究竟什么才是构成宇宙的终极粒子?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由闻到烤面包的气味推导出“原子”存在的“思想实验”开始,无数的实验家和理论家为解开这一谜案已经苦苦奋斗了2000多年。在本书前几章中,当代最伟大的粒子物理学家之一、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莱德曼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引领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对人类探寻宇宙终极粒子的发现之旅作了简要回顾。从中我们将会看到科学前辈们是如何通过一个一个的“尤里卡时刻”,将这一难题一步一步推进到揭开宇宙最后之谜的关键——上帝粒子。“上帝粒子”是莱德曼对希格斯玻色子的别称。这种粒子是物理学家们从理论上假定存在的一种基本粒子,目前已成为整个粒子物理学界研究的中心,莱德曼更形象地将其称为“指挥着宇宙交响曲的粒子”。通过莱德曼妙趣横生的讲述,我们不但能够清楚地了解到现代物理学家们是如何寻找基本粒子的,读到现代物理学史上的许多趣闻轶事,还能对标准模型、大型一理论、超弦和暗物质等当代物理学前沿问题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其中也包括“为什么所有的物质都有质量”这一更为基本的问题。
爱因斯坦在中国 豆瓣
作者:
胡大年
上海科教出版社
2006
- 7
中国人为什么能在1917年至1920年代中期,迅速地、不费力地、而且实际上无争议地吸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在这部引入入胜的著作中,胡大年为我们提供了优雅而有说服力的答案。本书的另一项贡献是,胡以多层次的专业知识,为许多中国物理学家作了生动的小传,从而使其研究人性化。“文革”期间的主要意识形态鼓吹者们强行否定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企图,为一个精彩的故事提供了严酷而又扣人心弦的结局。
本书由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系第一部论述中国接纳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历程的专著。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书以大量的原始文献和史料为基础,揭示了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在中国传播的曲折历程,探讨了中国吸收相对论的特点,分析了1917—1979的60余年间,中国公众表现出的对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几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及其转变原因。本书收录了唯一一张爱因斯坦在上海的图片。
本书由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系第一部论述中国接纳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历程的专著。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书以大量的原始文献和史料为基础,揭示了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在中国传播的曲折历程,探讨了中国吸收相对论的特点,分析了1917—1979的60余年间,中国公众表现出的对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几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及其转变原因。本书收录了唯一一张爱因斯坦在上海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