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深奥的简洁 豆瓣
Deep Simplicity: Chaos Complexity and the Emergence of Life
作者: [英] 约翰·格里宾 译者: 马自恒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为什么科学能告诉我们关于星球内部的运行方式,却难以描述人类的行为?
为什么牛顿无法精确预测天体轨道的变化,而只能将其诉诸全能的上帝?
人类这样有秩序的系统,是如何从宇宙大爆炸之后几乎单调无序的状态中产生的?
从地震、物种灭绝到交通堵塞、股市震荡,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现象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某种关联?
……
复杂其实很简单,即使看起来完全随机的行为深处,遵循的依旧是简单的因果规律。作者约翰·格里宾通过对各种复杂与混沌案例的分析告诉我们,整个世界都建立在简单元素之上,它们经由互动与组织,便可造就出高度复杂的整体,而在一切深奥结构与和谐之下的简洁,才是我们生存的基石。
2022年7月24日 在读
决定性的科学理论,原来只是更加庞大的混沌世界的近似和简化。在极微观和极宏观两端的确定性,给了我们人类无所不能的幻觉。
2022 kindle ku 电子书 科普
The Gene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Siddhartha Mukherjee Scribner 2016 - 5
From the Pulitzer Prize-winning, bestselling author of 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a magnificent history of the gene and a response to the defining question of the future: What becomes of being human when we learn to “read” and “write” our own genetic information?
The extraordinary Siddhartha Mukherjee has a written a biography of the gene as deft, brilliant, and illuminating as his extraordinarily successful biography of cancer. Weaving science, social history, and personal narrative to tell us the story of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ptual breakthroughs of modern times, Mukherjee animates the quest to understand human heredity and its surprising influence on our lives, personalities, identities, fates, and choices.
Throughout the narrative, the story of Mukherjee’s own family—with its tragic and bewildering history of mental illness—cuts like a bright, red line, reminding us of the many questions that hang over our ability to translate the science of genetics from the laboratory to the real world. In superb prose and with an instinct for the dramatic scene, he describes the centuries of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tion—from Aristotle and Pythagoras to Mendel and Darwin, from Boveri and Morgan to Crick, Watson and Franklin, all the way through the revolutionary twenty-first century innovators who mapped the human genome.
As The New Yorker said of 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It’s hard to think of many books for a general audience that have rendered any area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such intelligence, accessibility, and compassion…An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 Riveting, revelatory, and magisterial history of a scientific idea coming to life, and an essential preparation for the moral complexity introduced by our ability to create or “write” the human genome, The Gene is a must-read for everyone concerned about the definition and future of humanity. This is the most crucial science of our time, intimately explained by a master.
源自尘埃的世界 豆瓣
A World From Dust: How the Periodic Table Shaped Life
作者: [美] 本•麦克法兰 译者: 杨先碧 / 杨天齐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20 - 7
元素周期表中的那些方格包含了不少惊人的事实。这些元素讲述的故事,给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甚至历史赋予了隐藏的秩序。
本•麦克法兰在《源自尘埃的世界》中追溯了数十亿年的进化史,以元素的数学作为开头,以人类的发展作为结尾。在这个故事中,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新事物。世界就像是建立在地质学基础上的舞台。流水不断浸蚀山脉中的岩石,将矿物质转移进化学,并为远古生命提供化学护盾。在这种环境下,一系列化学规则不断提升生物的复杂性。随着细胞构成生物和生态系统,五颜六色的分子捕获了太阳的能量,并释放氧气。氧气是一个关键因素,它改变了世界,并使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元素按照可预测的顺序不断被生命利用。这些事件在版画家加拉•本特和医学插画家玛丽•安德森创作的40幅原创插图中得以生动体现。
本书适合那些对科学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岩石、元素和生命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将地质变迁、化学变化和生物演化交织在一起。麦克法兰将科学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展示了历史、绘画、音乐、文学和化学的灵感共性。无论您的科学背景是什么,您都能在本书中找到一个新的视角,以此来思考这个古老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
耐药菌小史 豆瓣
Biography of Resistance: The Epic Battle Between People and Pathogens
作者: [巴基斯坦] 穆罕默德·H.扎曼 译者: 金烨 中信出版社 2021 - 5
有一天,生命垂危的病人被紧急送到医院,医生们却发现手头无药可用——所有常用的抗生素都不起作用。这不是幻想,是已经真实发生过的惨痛案例。
一直以来,细菌与人类共同演化。在人类与致病菌之间,有一场由来已久的、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人类用抗生素来对抗致病菌,战胜疾病;细菌则逐渐针对越来越多的抗生素发展出耐药性。随着细菌越来越快地对各种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我们正面临一场难以想象的公共卫生危机。
这是一部关于抗生素和耐药菌之间漫长斗争的简明医学史,对耐药菌的崛起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深入观察。它揭示了微生物为何以及如何成为超级细菌,解释了人类与病原体之间的斗争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以及我们必须做些什么来应对这场日益严重的全球健康危机。
犬类和它们的化石近亲 豆瓣
Dogs: Their Fossil Relatives and Evolutionary History
作者: 王晓鸣、[美]理查德·特德福德 / [西]毛里西奥·安东 绘图 译者: 孙博阳 2021 - 1
* 犬科泰斗王晓鸣和戴福德首次系统全面地向公众介绍犬
* 美国和加拿大8家博物馆几十个化石产地的640件标本
* 顶尖古哺乳动物复原画家安东(M. Antón)绘制大量准确精美的单体复原图和生境复原图
* 经原著第一作者王晓鸣先生亲自审校的中译本
本书是一部以科普形式呈现的学术巨著,“犬科三部曲”之纲要,集两代学者心血之大成。
几十年间,王晓鸣先生等观察犬类标本数万件,遍及美洲和欧亚大陆,涉及全球60余家博物馆和科研机构。
时间跨度为上下4000万年,地理上纵横六大洲,深入细致地刻绘了犬类起源、辐射演化、迁徙扩散甚至驯化的故事。
最后的数学问题 豆瓣 Goodreads
Is God a Mathematician?
作者: [美]马里奥·利维奥(Mario Livio) 译者: 黄征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9 - 8
数学是人类的发明还是发现?数学无处不在的威力从何而来?本书讲述了数学概念的演化过程,引经据典地从哲学、历史、文化角度全方位地探讨了数学的本质,揭示了数学与物质世界、与人类思维之间的微妙关系,讨论了困惑几代思想家的重大问题,并以通俗、曼妙的手笔讲述了从柏拉图、阿基米德、伽利略、笛卡尔等哲学和数学先贤到罗素、哥德尔等现代数学巨匠和科学家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是一本妙趣横生而又十分经典的数学思想史著作。、
适合所有对数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我包罗万象 豆瓣
I Contain Multitudes
8.5 (19 个评分) 作者: [英]埃德·扬 译者: 郑李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7
微生物视野下的生命图景全纪录
令马克·扎克伯格与比尔·盖茨读到爱不释手的自然新史
关于人类与微生物的矛盾冲突、共生合作与多边联盟
《纽约时报》2016年备受关注的100本图书之一
◎ 编辑推荐
我不是『我』,『我』从未独自存在
☆费氏弧菌令夏威夷礁坪中的短尾乌贼闪烁微光 ,可是移除细菌后的短尾乌贼纵然能继续生存,却无法走向完整的成熟——微生物如何影响了动物的发育?
☆沃尔巴克氏体会采用“厌男”手段把雄性黄蜂个体赶尽杀绝,转身又会保护苍蝇、蚊子免受病毒侵扰——微生物究竟是宿主的朋友,还是敌人?
☆幽门螺杆菌的退场意味着胃溃疡和胃癌患者的减少,可它们的消失又可能导致胃酸反流和食管癌患者的增加——微生物带来的好处、坏处,哪个更重要?
◎ 内容简介
在人类的生活史中,微生物常常隐而不现,只有当我们被因它们而起的疾病击倒时,才猛然意识到微生物的存在。因此,人们常常给微生物冠以恶棍之名,直到今天仍然容易谈菌色变。可事实上,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不仅从未缺席,而且必不可少。放眼万物,斑头雁迁徙飞跃喜马拉雅山时带着微生物,象海豹潜入深海时也携有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
本书将带领我们以“微生物之眼”重新认识生命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在每个自成“动物园”的人体之上,微生物能塑造器官、防御疾病、消化食物、驯化免疫系统、指导行为,并赋予我们各种神奇的能力。读者可以通过本书重新认识人类过往对很多古老共生关系的大意破坏,同时见证当下各行各业努力构建新型共生关系的谨慎尝试。
也许,是时候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改写奥逊·威尔斯的“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了。在离不开与微生物的共生互动之中:“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 名人推荐
太有意思了……埃德·扬接连抛出一个又一个令人啧啧称奇的微生物学洞见。《我包罗万象》展现了科学报道所能达到的绝佳水准。
——比尔·盖茨
远超惊奇。这本妙书不仅会改变你对世界的认识,还会改变你对自己的认识。
——海伦·麦克唐纳,《海伦的苍鹰》(H is for Hawk)作者
埃德·扬把微生物对万物生命运作的影响写得扣人心弦。《我包罗万象》将改变你对自己与其他所有事物的认知。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大灭绝时代》作者
正如其他所有伟大的科普作品所能对读者产生的影响,《我包罗万象》也不例外。你会变得突然不认识眼前的这个世界,重新开始认知周围的一切。埃德·扬通过生动的故事与精湛的解释,为你赋予“包罗万象”的观察之眼。
——卡尔·齐默,《演化的故事》作者
◎ 媒体推荐
埃德·扬是很有天赋的科学作者。《我包罗万象》作为他的第一部图书作品,以清晰的论述、雄健的笔力和诙谐的笔调,涵盖了微观世界的绝大部分领域。他以极具感染力的热情传递出了他对微生物所持有的热情。
——《纽约时报·书评》
他神奇地把浓厚的人文关怀填充进科学细节之间。妙趣不断。
——《华尔街日报》
一本令人愉悦的趣书……他不仅讲述了关于微生物组的各种故事,还向读者们介绍了众多正在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家。这些前沿传递出了揭开自然新奥秘的第一手兴奋与激动,也生动展现了本就遍布起伏的科研历程。
——《科学》
◎ 获奖信息
★第二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年度国际作品奖
★第十五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纽约时报》2016年备受关注的100本图书之一
★豆瓣2019年度科学·新知 No.8
尼安德特人 豆瓣 谷歌图书
Neanderthal Man
7.7 (14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 译者: 夏志 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8
以现代分子手段,重探人类演化路径
在“走出非洲”与“多地起源”的学说争论之间,持续追问“人之为人”的起源、演化与未来
◎ 编辑推荐
从提取古埃及木乃伊的DNA到测序尼安德特人的全基因组
从冷战时期的单枪匹马到全球大协作背景下的往来轶事
古DNA领域奠基人的一手回忆,一线 科研工作者的立体人生
◎ 内容简介
1856年,也就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的三年前,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以东约10千米处的尼安德河谷,清理采石场的工人发现了一个头盖骨和一些骨头。几年后,这些遗骸被鉴定为属于一种已经灭绝的古人类——尼安德特人。他们是谁?大约于3万年前消失的他们,是否与现代人类有过混血?我们体内是否还留存着尼安德特人的古老基因?
本书的作者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通过古DNA技术,大胆且严谨地探索了以上问题。《尼安德特人》既是他对古DNA领域从兴起到日趋成熟的第一手行业记录,同时也交织着一位科研工作者,真诚面对困惑、失败、质疑、成功与更多未知的精彩经历。从古埃及木乃伊到获得第一个尼安德特人线粒体DNA序列,再到发表第一个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从瞒着导师开展实验,到冷战时期前往民主德国获取样本,再到全球科研协作背景下的交流轶事——帕博在古DNA领域30多年的探索,在“走出非洲”和“多地起源”学说争论之间,拉开了研究古老基因变异如何影响现代人生理的序幕,也见证了一位好奇于古埃及学的医学生到人类演化科研项目组织者的成长。请跟随本书追本溯源,一探我们如何成为人类,又是什么使我们成为人类。
◎ 媒体推荐
帕博用第一人称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引人入胜的古遗传学研究发展,以及使该领域成为可能的技术革新。
——《科学》
《尼安德特人》展现了一个新兴科学领域的发展历史。
—— 卡尔·齐默,《纽约时报·书评》
如果有一个人的名字是与古DNA绑定在一起的,那非斯万特·帕博莫属……《尼安德特人》的出版及时,且行文流畅。必读推荐。
——《自然》
◎ 名人推荐
这是一本由传奇科学家写就的经典之作。我每次与斯万特·帕博博士见面都能感受到他的激情,相信本书一定会带给你一次不同寻常的寻踪问祖的穿越之旅。
—— 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
帕博用引人入胜的笔调,讲述了欧洲“尼人”基因如何流入世界各地现代人学业的精彩故事;看似匪夷所思,实则情理之中。有趣的是,我国近年发现的许昌人化石居然还发育出“尼人”特有的器官构造,令人深思。遗传学与古生物学联姻将精准描绘近代祖先的行走轨迹:是“走出非洲”,还是“多地起源”,抑或“边走边融”?
—— 舒德干,中国科学院院士
想了解人类的演化历史,想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解密这一过程的,《尼安德特人》绝对是上佳的选择之一。
—— 徐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透过尼安德特人这个独特的小窗口,我们得以窥视人类演化的过往历程。想知道是什么铸就我们现今的样子,或许,你可以翻翻此书。
—— 邢立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
了解我们从何而来,才能知晓我们将往哪走。认真回顾人类过往的历史,将会拥有更好的明天。
—— 王石,万科集团董事会名誉主席
我们的先祖是什么模样?我们人类为何成为如今这般?其间到底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我们从中又能学到什么经验教训?读读《尼安德特人》吧!了解逝去的历史,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
—— 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始人
科学家是如何通过DNA的蛛丝马迹来寻踪“断案”的呢?这部重建人类演化史的“科学历险记”能给我们想要的答案。
—— 李昌钰,刑事鉴识专家
什么使人类独一无二?科学家坚持不懈寻踪尼安德特人DNA,用科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回望人类演化史的大门。是什么造就了现在的人类?看了此书你或许就会明白。
—— 黄晓明,演员
◎ 获奖信息
★入选《环球科学》2018年“最美科学阅读”榜单
演化的故事 豆瓣
Evolution:the triumph of an idea
作者: [美] 卡尔·齐默 译者: 唐嘉慧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1
在自然界中,生命演变充满了各种情节:
惨烈的竞争,阴谋诡计,
爱与厮杀,互惠合作,
许许多多的惊奇、死亡与新生……
作为演化进程中的一部分,
人类是否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神圣干预”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吗?
医疗水平的提高迫使人类的演化过程陷入停顿?
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之 间的关系又将往何处去……
阴谋|爱情|博弈|灭绝|新生
跨越40亿年的物种演化全记录
作为资深科普作家,卡尔·齐默的文笔极具文学性和科学性。从早期原始生命的产生到物种大爆炸又大灭绝的原因,从雄性和雌性之间的相爱相杀到共同演化,再到寄主和寄生物之间永无止境的演化比赛,当然更包括了十分详细的、关于我们人类自身的进化历程。
同时,本书也是演化论本身的故事,“演化”这个观念如何在达尔文和少数几个科学家的脑中形成,又如何遭到宗教势力的残酷打击以及科学界的普遍质疑,这其中又有哪些坎坷和追求科学真相的精神。
在阐述演化生物学的作用时,作者通过大量案例生动展现了其在医药和农业等方面对人类日常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其中涉及抗生素滥用的后果方面,在当今更显其意义;而演化论最深刻的作用还在于它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重构了人类的信仰体系,作者对此的论述简洁清晰,令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
从简单却吊诡的“红心皇后”假说,到充满科幻色彩的数字化生命,浪漫有趣又惊心动魄。看完有种想回学校去攻读演化生物学的冲动。
——姬十三(果壳网CEO,科学松鼠会创始人)
40亿年生命的演化是一篇宏伟的故事,充满了各种情节:惨烈的竞争,阴谋诡计,互惠合作,许许多多的惊奇、死亡与新生。卡尔•齐默把这个伟大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充满热情和风格。
——马特•雷德利(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著名科普作家)
从达尔文酝酿出演化论的小历史讲到科学共同体发展演化论的大历史再讲到自然演化的大历史最后以人类演化的小历史收笔,俨然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作品!
——知名科学科普博主 咱说
如介绍语中所说,本书既是进化的故事,同时也是进化论本身的故事。书写的相当好,即便是在佳作叠出的进化相关科普著作中,也是极其璀璨的一颗明珠。插一句,进化领域有不少好的科普书,当然也有不少宣扬神创论的书。这也算是两种相互攻讦的思想共同进化的例证吧。
——豆瓣网友 丁丁虫
豆瓣
Nachrichten aus einem unbekannten Universum: Eine Zeitreise durch die Meere
作者: [德] 弗兰克·施茨廷 译者: 丁君君 / 刘永强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8
百万销量小说《群》之姊妹篇
首创以惊悚小说手法刻画45亿年海洋史!
◎ 编辑推荐
☆ 销量百万级的小说《群》之姊妹篇,和《万物简史》一样好读,比《万物简史》更丰富。2006年首次出版即跃居德国《焦点》周刊和《明镜周刊》非小说类排行榜 第三名。
☆ 以惊悚小说手法,又不 乏幽默的笔调,细数45亿年海洋史。全书以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为轴,带领读者搭乘时空客机,上天下地观赏地球、海洋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故事。
☆ 海洋虽被誉为生命的摇篮,我们对它的认识甚至还不如外太空。这个系统到底是如何运作的?水从何而来?生命是如何诞生于海洋的?施茨廷这本精彩的书带我们进入神秘的水世界,进入另一个未知的宇宙。
◎ 内容简介
写成《群》之后,意犹未尽的施茨廷忍不住打开进化女神的手提包,先陪三叶虫吃饭、看珊瑚盖房子,又偷窥琵琶鱼,一边帮鲨鱼贴鱼翅说明书,一边还原《白鲸》犯罪现场,令读者再也分不清科普和小说的疆界。
爱海成痴的施茨廷,以一贯创作惊悚小说的大胆手法、闲话家常的幽默笔调,细数海洋45亿年古今大小事。全书以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为轴,带领读者搭乘时空客机,上天下地观赏地球、海洋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故事,一路尽是“施式”风趣渊博又发人深省的导览解说:“请把我碾成药粉吧!”海藻背上的说明书应该这么写,“这样就可以把我用在你的面膜、敷泥和沐浴乳里。”“当鲨鱼听到人的惨叫时,它知道猎物的痛苦吗?还是它们会把这种惨叫视为猎物新鲜的信号,就像我们把柠檬汁滴在牡蛎肉上,惬意地看着它战栗一样?”施茨廷讲故事的才华在此书里尽情挥洒,各种比喻和观点出神入化,在在令人拍案叫绝!
◎ 名人推荐
真有趣呀!一本部头这么大的海洋科普文学,遍搜了古往今来有关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工程、环保资讯的书籍,却用如此多的文人情怀、人文关怀,以及若有似无的科幻想象情节,如缠七彩杂色的丝缕般,糅合在一起,的确给人全然不同的阅读经验。或许作者在写这本书时不自觉得反映了他自己的人生,多彩多姿,充满惊奇,不循旧规,却不虚此行。
——方力行,台湾海洋生物馆前馆长
星空图鉴 豆瓣
101 Merveilles du ciel qu’il faut avoir vues dans sa vie
作者: [法]埃马纽埃尔·博杜安 译者: 张俊峰 新星出版社 2018 - 6
★巴黎第十一大学物理学教授,集30余年星空观测与摄影经验,精选101种一生中值得一观的星空奇景,写给所有对宇宙心怀好奇的人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讲师高爽(河马老师) 倾力推荐
★清华大学中国古代天文学硕士张俊峰翻译,国家天文台在读博士、知名科普人刘博洋审校
★书中所有天体与天象 用肉眼或家用望远镜即可观测,附有观测时机、推荐器材和四季星图。星空之美并不遥远!
★257幅彩色插图,其中101页整版彩图;适宜翻阅的方形开本,书页选用印刷效果和质感兼备的超感纸,9+1高级工艺印刷,色彩细腻清透,以极佳质感呈现星空之美。
三大选取标准:
1、震撼人心的星空图景:从日珥的舞蹈到宇宙深处正在碰撞的星系,在远超人类认知的尺度,存在着惊心动魄的美;
2、创纪录的天体和天象:移动最快的恒星,颜色最浓郁的恒星,距我们最近的黑洞……宇宙中满是不可思议的居民;
3、科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星空的故事是一部观念革新史,从伽利略用观测证实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到现代天文学家用造父变星丈量宇宙,每一次重新认识天空,都永远改变了人类看待宇宙和自己的方式。
共101种肉眼可见/家用望远镜可观测的天体与天象+诗意宁静的文字+超实用观测技巧,感受浩瀚而精致的宇宙之美。
我们看到的,可以比想象的更深邃。
众病之王 豆瓣
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
9.0 (103 个评分) 作者: [美] 悉达多·穆克吉 译者: 李虎 中信出版社 2013 - 2
《众病之王:癌症传》是一部饱含人文主义色彩的社科文化著作。作者悉达多•穆克吉历时六年,凭借翔实的历史资料、专业文献、媒体报道、患者专访等众多信息,向读者阐述了癌症的起源与发展,人类对抗癌症、预防癌症的斗争史。作者借由医学、文化、社会、政治等视角透露出一种社会化关怀;生动、文学性的写作手法展现出鲜活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让读者为之动容。
2016年1月31日 已读
非常精彩。从历史上的癌症如何被人们发现和认识,到近代开始尝试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治疗,最后深入癌症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揭示了一百年间医学领域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如何借助医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多学科交叉集成最终实现重大突破的过程。作者梳理这个征程中若干里程碑事件,又不忘记关照普通患者的经历和遭遇。科学家们的精妙思路叫人击节叫好,病患的顽强和痛苦又让人默然无语,在这样的起伏波动中,不知不觉就随着作者穿越了这百年医学史上曲折反复,却又最终柳暗花明的篇章。这是值得多看几遍的好书,严重推荐。
2016 kindle 电子书 科学史 科普
小小螺丝钉的大学问 豆瓣
作者: [日] 门田和雄 译者: 高丕娟 2013 - 7
螺丝钉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其我们并不真正了解他。作者将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板鞋了这本《小小螺丝钉的大学问》,对螺丝钉的各种知识进行了系统、详细地介绍。是少有的介绍螺丝钉的科普书。
吃的真相2 豆瓣 Goodreads
7.6 (17 个评分) 作者: 云无心 重庆出版社 2011 - 1
啤酒不能配海鲜?转基因食物能不能吃?我们到底要不要补钙?胶原蛋白的美容功效到底如何?一天吃上几克螺旋藻能否治病强身?
食品营养专家、最具人气科普明星云无心延续了畅销书《吃的真相》轻松幽默却不失科学严谨的文风,运用科研结论和权威机构的报告,对近年来热炒的各种养生保健和时尚饮食话题,如转基因食品的好坏、养生大师的真假、绿豆的功用、减肥与美容产品的效果等进行了科学剖析;澄清了广泛流行的错误流言,戳穿了别有用心的炒作与虚假宣传,客观分析了存在争议的饮食观点,并别出心裁地介绍了几种饮食的实验与创新。
作者秉持一贯告诉大众如何了解食品的益处和害处的诚恳态度和追求科学依据的理性原则,让读者理性判断与自由选择。吃得聪明、咽得放心,科学养生、明智保健。
上帝掷骰子吗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9.1 (183 个评分) 作者: 曹天元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6 - 1
《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这本书带读者做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本书适合任何有中学基本物理概念的读者。
2013年9月14日 已读
强烈推荐!还有我得承认这书看一遍不够,有时间再回味回味估计才能领会量子物理学得精妙所在。
2013 kindle 历史 电子书 科学
卑微的套套 豆瓣
The Humble Little Condom: A History
7.0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妮·科利尔 译者: 姜玢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 4
《卑微的套套:安全套进化史》作者安妮·科利尔采撷了人类历史上关于安全套这个小玩意儿的无数性感片段,以一种不露声色的幽默,展现了人类自古至今对于使用安全套的种种纠结心理,她通过神话传说、考古发现、历史文本、民间段子、小说诗歌、政治斗争、法律诉讼、道德辩论、商业贸易等不同切面,对这个小小的套套的历史做了全时空的建构。
只有医生知道! 豆瓣 Goodreads
8.0 (52 个评分) 作者: 张羽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3 - 1
这是一本有关女性的百科全书。抱着“大医治未病”的愿景,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幽默而不乏温情的叙述中,力图帮助女性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爱护并且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让女性真正掌控自己的身体、命运和生活的方向,不再受到无谓的伤害。
时间的形状 豆瓣
8.0 (30 个评分) 作者: 汪洁 新星出版社 2012 - 1
我可以保证,这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跟随作者,你可以进入爱因斯坦的梦境,坐在牛顿老师的课堂,来到星光实验的现场……最近距离接触科学的真相。
本书上部(前五章)和大家一起回顾物理学走过的坎坷历史,这段历史的精彩程度不亚于任何一段战争史。在伽利略、牛顿等巨星纷纷谢幕之后,超级巨星爱因斯坦闪亮登场。他就像一位横空出世的大侠,无门无派,但出手即震惊天下,他的绝招就是“相对论”。
中间的第六章是一段小说体的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真实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尘封已久,现在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敢相信这就是现实,但真相往往比小说更惊人。
最后四章是本书的下部,下部比上部更精彩,结构更宏大,故事更神奇,真相更惊人。在下部中,作者将细致地剖析时空的真相,带你领略神奇的四维时空奇景,了解整个宇宙的终极图景,再回到原子的深处见识不可思议的微观世界,最后看一看当下物理学的最新进展——万物理论。
2013年5月26日 已读
写得真好,豆瓣电子书阅读体验也很愉快,。关于“暗影之疾”超光速的论述,我还是有点不能确认。
2013 物理 电子书 科普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