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 豆瓣
Love, Money, and Parenting:How Economics Explains the Way We Raise Our Kids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 马赛厄斯·德普克 (Matthias Doepke) / [美]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Fabrizio Zilibotti) 译者: 吴娴 / 鲁敏儿 格致出版社 2019 - 6
❤没有人天生是父母,当孩子降临,婴儿床、学区房、升级考、兴趣班……却无师自通
❤童年宽松的父母,为什么纷纷开始“推娃”?是爱,是对未来的恐惧,还是不甘落后之心?
❤孩子,变得越来越“昂贵”;教育,投入多少才算够?
❤耶鲁经济学者重新理解育儿这场国家战争背后的逻辑
.
诺奖得 主赫克曼 |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作者阿西莫格鲁
《纽约时报》德鲁克曼 | 香港中文大学宋铮 | 复旦大学王永钦
联袂推荐
.
当富裕家庭的孩子被父母推着一步步向前时,贫穷家庭孩子的机会却在减少?
“别傻了,是经济决定了美国人如何抚养孩子!”
——帕特里克·A.科尔曼,“好爸爸”网站
.
————————————
.
在不平等的时代抚育子女
.
从美国到中国,无论富裕抑或贫穷,不管男孩还是女孩,世界各地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有所成就。然而,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却千差万别。美国和中国的父母越来越权威、专断,“育儿战争”日益激烈;而北欧的父母相比之下更为宽容。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从中世纪到现代社会,从美国、英国、北欧到中国和日本,本书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研究了经济激励和约束如何影响了不同国家的育儿习俗,以及什么才是好的教养方式。
.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实现机会平等和教育公平,帮助孩子立足未来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豆瓣
Basic Economics : A Common Sense Guide to the Economy
8.4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马斯·索维尔 译者: 吴建新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8
经济学入门佳作,暌违多年,新版出来
长居美国亚马逊经济类榜首、美国国民经济学读本
掌握社会经济运行规律,人人都能看懂的经济学专业读物
◎ 编辑推荐
美国芝加哥学派著名经济学家、自由主义大师托马斯·索维尔自《美国种族简史》之后的又一本畅销经典;
美国亚马逊长居榜首的经济学 通识读物,美国公民学习经济学的入门佳 作;
并且,这是一本人人都能看懂的经济学专业读物。
◎ 内容简介
经济学一点也不复杂,也不难理解,困扰我们的是故作艰深的语言和拒人千里之外的形式。本书没有让人望而生畏公式图表,也没有难懂的术语,更没有枯燥的实证。托马斯·索维尔用最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案例,为我们讲解经济学博士都不一定能完全掌握的经济学思维方式,让所有人都能体验毫无障碍的阅读,并且在无形中学会经济学这一门专业知识体系和分析工具,让普通人不再受含糊的政治辞令和晦涩的经济学术语的迷惑,掌握经济社会的运转规律。
通过本书,我们将会了解价格、投资和国际贸易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也会对媒体、政治家、公知的言论保持警醒和怀疑,不再不加批判地用“穷人”和“富人”来区分不同的人群。我们还会对房租管制、贸易平衡、贫富差距、统计数据产生全新的认识。
◎ 媒体推荐
本书简洁明了……在过去30年的经济学家中,索维尔的确成就非凡。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
本书不仅对于普通大众读者很有价值,而且对于律师、企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也都很有益处。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Times)
真是太需要了……任何读过带有偏见、枯燥无味的经济学教科书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来纠正谬误。
——《克莱蒙特书评》(Claremont Review of Books)
◎ 名人推荐
本书是伪装成甜点的一道健康大餐,并且索维尔还在不断扩充,读者一定会为此庆幸。索维尔流畅的文笔、无懈可击的逻辑、渊博的知识和完美无瑕的经济学,无论对专业人士还是初学者都是一种享受。
——托马斯·黑兹利特(Thomas Hazlett),法律与经济学教授,乔治梅森大学信息经济项目主任
每一章都证明了为什么索维尔是美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如果想知道经济学是如何掌控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此多的事情,本书是必读书。
——亚瑟C.布鲁克斯(Arthur C.Brooks),美国企业研究院院长、《战争:自由企业与大政府之间的斗争将塑造美国未来》(The Battle:How the Fight Between Free Enterprise and Big Government Will Shape America’s Futur_e)作者
本书证明了索维尔教授能够让一个从未踏进经济学课堂的人理解经济学。这本书里有大量日常经济学问题的案例与详尽解释。
——沃尔特E.威廉姆斯(Walter E.Williams),乔治梅森大学特聘经济学教授
经济学的既定事实常使许多人大惑不解。索维尔以堪称典范的方式揭去了这些事实的神秘面纱,使它们变得直观,甚至显而易见。
——大卫·博阿兹(David Boaz),加图研究所高级副所长,《自由主义导论》(Libertarianism:A Primer)作者
吴敬琏传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2010 - 2
2010年的1月,经济学家吴敬琏迎来八十岁的寿诞。对于这位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来说,这八十年是一个与自己的国家图强求富、蹒跚前行的八十年。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建国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吴敬琏对这个转型国家的贡献,除了改革思路上的创新外,还在于他那份独立思考、直言不讳的知识分子风骨。书中,吴敬琏娓娓道来,吴晓波奋笔记述,历史如跛足的行者,不动声色地姗姗走近,又姗姗走远,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在回忆者与记录者之间穿梭,如画卷展开。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 豆瓣
作者: (美)莫里斯.D.利维 1999 - 11
这是一本为普通人写的经济学读物,不再像“黄油和大炮”问题那样枯燥。它以实际生活中问题去解释经济学理论,促使人们自觉的应用经济学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013年11月11日 已读
囫囵吞枣,翻译太烂。内容浓缩,思路跳跃,推理对逻辑思考能力要求比较高。
2013 上图 经济学
世事胜棋局 豆瓣
作者: 周其仁 2007 - 8
《世事胜棋局》是发表于《经济观察报》“挑灯看剑”专栏文章的第二本续集。内容包括经济看大势、国有经济名与实、收入分配是一个问题、话说教育、现象背后有道理、磨砺经济思维。
2013年8月27日 已读
基尼系数反映的是现金收入差距,而不是分配不公的程度,现金收入差距又不等于贫富差距,因为财产差异才是真正影响人们幸福感受的差异。国有资产之所以谁都可以议论,恰恰因为其没有一个明确的所有人主体,故而是非风波不断。没有明确的产权界定,无法形成交易。产能过剩,是因为参与竞争者不能自由进出,资源整合成本太高。教育产业化本身没问题,关键在于国家没有把该做好的义务教育做好,反而把大量资源投入到非义务教育,同时又设立了诸多门槛,限制了民间力量进入教育市场扩大高质量的供应。最后的结果是义务教育没做好,高校扩招后没能同步保障教育质量,只能产出大量低质量劳动者,多输局面。以上,是这本书里比较有意思的一些观点汇总。
2013 上图 周其仁 经济学
生活中的经济学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茅于轼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 - 6
《生活中的经济学(第3版)》共有44个题目,各成体系,作者用每个人都可能有的经验来说明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均衡、通货膨胀、价格与资源配置、外部效应、国际贸易等基本理论。尤其着且讨论了经济制度和交易费用,注意介绍市场经济的文化、法律、道德观念的背景,它们是市场规则得以遵守的基础。它引导读者思考分析、含英咀华,从而体会出能自己审握的的经济学来。
工作繁忙的读者,只需片刻闲暇,就可以读上一两篇,有时间再作思考和分析,必能有所收获,使你的"知识人生"更臻完满。
2013年4月7日 已读
好书,值得反复咀嚼。核心思想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自由交易,产权明晰。
2013 经济学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影印第12版) 豆瓣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12e
作者: 保罗·海恩 / 彼得·勃特克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2 - 10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风靡国际的一部另类的经典经济学教科书。与主流经济学教材不同,本书回避了繁复的公式、函数、运算,通过深入浅出和饶有趣味的图画,将日常生活中纷繁复杂、看似毫无关联的一些社会现象,和一套富有一致性的思维框架结合起来,展现出一种“经济学的想象力”。正如道格拉斯•诺斯所说,经济学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本书的目的正是引导读者学会经济学推理方式,从而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享誉全世界,堪称经济学教育领域的一部标尺性著作。自2008年第11版翻译引进以来,在大专院校和非专业读者中都引起了相当的反响,荣获了多项优秀图书奖。作者在11版的基础上,对全书的结构和内容作了大量修订,带给读者全新的认识。影印第12版除了序言和前言采用中文,正文与英文原书完全一致,让读者充分体验阅读原文的乐趣与收获。
经济学对学习者真正有用的,是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理论背后,所反映出的一套观察个人行为及社会现象的思维方式。保罗•海恩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以对活生生的、日常发生的现象解析来阐述此点,并帮助学生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维,有助于初学者掌握现代经济学的精髓。
——林毅夫
收入是一连串事件 豆瓣
作者: 周其仁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4 - 2
《收入是一连串事件》主要内容:中国的经济发展当然是一连串事件,而以一连患事件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收入增长,正确而又别开生面。二十多年来,数之不尽的漏着,不计其数的波折,使朋友们或什么观察专家认为中国玩完了,走回头路了。我力排众议,从来没有那样看。收入既然是一连串事件,不可能每事件都是好的。果树开花结果子,在过程中这天日晒,那天雨淋,一时蜜蜂传播花粉,一时虫蚁蚕食为祸。这一切都影响植树者的收人,每天的收入或上或落,变化不同。
病有所医当问谁 豆瓣
作者: 周其仁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8
本书收录了周其仁教授近一年多来关于医疗改革问题的全部评论文章,内容包括:宿迁医改、天价医药费的讨论、医疗体制的市场化、医生拿红包的是与非、医疗价格管制、农民缺医少药的根源、社会保障的初衷、政府的公共卫生职责、中医与西医的分叉等一系列与民生相关的热点话题。作者保持其一贯的研究风格,注重实地考察,将经济理论应用于现实生活,针对我国医疗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语言通俗、生动,观点犀利、明确,一切对经济问题、医改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均能从中受到启发。
中国做对了什么 豆瓣
作者: 周其仁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文集是继作者07年《世事胜棋局》和08年《病有所医当问谁》的最新力作,延续了作者的一贯风格,言词犀利、笔法畅快,凝结了作者精深学识和卓然远见,是一部值得从头到尾细细读来再慢慢品味的案头佳作。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教授2009年的最新文集,其中收录了包括作者在芝加哥大学“中国改革30年讨论会”上的发言“邓小平做对了什么”在内的25篇文章。全书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30年改革历程,第二部分针对当前的金融热点问题,第三部分分析了经济转型所面临的挑战,第四部分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第五部分针对城乡统筹土地改革的新问题展开了讨论。
简要目录
纪念中国改革30年
重新界定产权之路
邓小平做对了什么——在芝加哥大学“中国改革30年讨论会”上的发言
30年改革感言
一部未完成的产权改革史
公司理论与中国改革
通货与通胀
毫不含糊地反对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与价格管制:谨防一错再错
货币、制度成本与中国经济增长
币值稳定是第一民生
货币的教训——美国次贷危机的思想影响
货币不能松
还算“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吗?
货币似蜜,最后还是水
转型的困难
让相对价格发挥更大的作用
向内转型的困难
体制政策要靠前
未来的瓶颈
新形势,新挑战
未来中国经济的挑战与走势
经济新形势下的新起点
以规则的确定应对结果的不确定
为什么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打通城乡土地市场
走城乡兼顾之路
试办“土地交易所”的构想——对成都重庆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个建议
改革土地制度,促进城乡协调
成都经验的启示——在成都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讨会上的发言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豆瓣
作者: 周其仁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10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收集的,大部分是我1995年回国到北大任教以后为报章杂志陆续写下的文章。回头一看,时间过得很快。在《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中,收在“另眼看垄断”栏目下的文章,其实差不多都是我参加水工研究的“副产品”。作为一个“电信经济问题专家”我是1998年秋“卷入”电信开放市场的论战的,大部分有关文章已经收入了三联书店出版的《数网竞争》一书:我对网络产业经济问题的认识全部来自“I水工”。更一般而论,大凡在所谓“自然垄断”、“规模经济”之上加上了“国家行政垄断”的行为,经济逻辑如出一辙。《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的一些文章,放胆去“碰”教育、邮政、股市,分析的思路都是一样的,只是各业的具体约束不同,“碰”起来多彩多姿,各有各的意思。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汪丁丁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1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是汪丁丁讲授“经济学思想史”课程的讲义。这本“经济学思想史讲义”,超越了经济学的专业化视角,结合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来对经济学进行反思,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和研究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如价值、价格、均衡、货币等。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王福重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 1
这是一本能够带来思想快乐和阅读快乐的经济学通俗读物。
本书以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为背景,用中国人熟悉的故事案例、文化元素、叙述方式,生动准确地讲述了经济学的原理,勾勒出经济学的全貌,是最适合中国人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的经济学读本,精彩有趣,明白晓畅,既容易理解又非常亲切。
身为著名经济学家,作者用流畅生动的语言,把经济学融入到日常生活、古往今来的有趣故事中,行文如行云流水,清晰透彻,妙趣横生,使读者既有知识上的莫大收获,又有非常的阅读享受。
2012年10月1日 已读
很有现实意义的一本书,可为启蒙读物
大众 经济学
资本的秘密 豆瓣
作者: [秘鲁] 赫尔南多·德·索托 译者: 于海生 华夏出版 2007 - 2
《资本的秘密》讲述很多经济学家甚至社会学家都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在西方(比如美国,西欧甚至日本)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而它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却停滞不前,发展中国家面对资本市场,就像隔着一层透明玻璃,怎么都进不去,这是为什么?德·索托一语道破真相,因为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建立起把资产转换成为资本的机制,所以他们缺乏资本。
2011年8月27日 在读
没有对产权清晰登记管理,依法严格保护的制度,就不会有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当下中国的诸多怪现象,看完这本书之后,忽然觉得有点明白了。
产权 社会 经济 经济学 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