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寻找兰斯顿 (1989)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MDB
Looking for Langston
6.2 (6 个评分) 导演: 伊萨克·朱利恩 演员: Ben Ellison / Matthew Baidoo
其它标题: Looking for Langston / 寻找爱的永恒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上流社会男同性恋者的黑白奇幻再现,档案镜头和照片与故事穿插在一起。守灵正在进行中,哀悼者聚集在棺材周围。楼下是一个优雅的酒吧,穿着燕尾服的男人在那里跳舞和交谈。其中一个人做了一个梦,梦中他遇到了美女,美女似乎拒绝了他,尽管当他醒来时,美女正在他身边睡觉。他的故事和他对爵士乐和舞蹈俱乐部的访问都是由休斯和其他人的诗歌和散文朗读的声音构成的。
2022年7月19日 看过
Middle-class black gay. first time to know about black queer through Langston and Paris in burning. triggers me to consider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black queer voguing and Smart subculture in China /"but could he understand the beauty of the people with freakish ways?homosexuality was a scene against the race, so it had had to be kept as a secret."
black lgbtq queer 历史 同性
万历十五年(增订本) 豆瓣
9.2 (9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中华书局 2007 - 1
《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融会作者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
《万历十五年》英文本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中文本问世后,好评如潮,成为众多作家、学者、企业家、高校师生的案头书,并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另有日文、法文、德文、韩文等版本。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2022年5月11日 已读
久闻盛名,如今终于读了。大历史观下,对历史和当下的意见自然和深刻,但是也不如想象中那样精彩。前几章有些欲罢不能之感,写李贽时多少感到有些纠缠不清。
但是全书思路很清楚,上到皇帝,下到县官,中央地方,一一陈列,勾连起整个的政治版图。《明朝那些事儿》大概沿用了这种写法,趣味增加,但见识远不及此,废话极多/
回望今日,确实种种情形一如当初。十年以来的衰颓,早有预兆,由此亦不必再抱幻想了。/写万历一朝,却能透见整个明代的得失,由此方为见微知著,笔力深厚。每一个力图改变的人,最终都困死在时代里了。/万历理想的破灭,张居正改革的失败,申时行调和努力的无效,海瑞的执拗。上上下下每一个改变都难以为继,最终只能灭亡了。如今的共产理想,一如当日的儒家教条,镜花水月,缺乏制度和组织的支撑,只剩下空泛的道德教
历史 明清 海外中国研究 近现代
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豆瓣
作者: Martin Jacques Penguin Books 2012 - 8
2022年4月26日 已读
rey的课上读了一学期,惊讶于她对中国的深情和留恋,所以才会推荐这么温和亲中的声音。很通俗的书,比较有用的观点是civilization-state,对抗nation-state。/写在最promising的2008,可是很多事情如今回看,也是不胜唏嘘。
历史 海外中国研究
拉贝日记 (2009)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John Rabe
6.9 (97 个评分) 导演: 佛罗瑞·加仑伯格 演员: 乌尔里希·图库尔 / 丹尼尔·布鲁赫
其它标题: John Rabe / 约翰·拉贝
1937年,在中国南京生活多年的德国商人拉贝(乌尔里奇·图克尔 Ulrich Tukur 饰)与妻子多拉准备回国。他把在西门子中国分部担任的职务交给继承人,然而就在当天的欢送舞会上,日军开始轰炸南京城,到处烧伤抢劫,引起南京暴乱。恐慌的居民四处逃散,拉贝毅然打开公司大门 收留中国员工及其他难民。南京城的外国传教士、医生、商人们商议在南京建立一个“南京国际安全区”来保障无辜百姓的安全,拉贝被推举为主席。本来第二天决定回国的拉贝决定要留下来,去拯救无辜的老百姓。当他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对南京人民施加的惨无人道的暴行时,拉贝更加积极地与同伴们和日军斗智斗勇,试图挽救更多的生命。越来越多的难民涌入安全区,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与之同时,日军的暴行更加疯狂,拉贝的人道救助引起他们的不满,安全区多次受到日军的冲击,补给变得越来越艰难。几十万的无辜百姓等待拉贝去拯救,巨大压力下拉贝怎样去完成这人性的使命?
2021年12月19日 看过
还挺好的。电影本身比较一般,但是作为传记和历史故事,有意义。尤其是可以让海外观众了解这段历史,也能让中国人感激曾经出面相助的外国人们。
历史 战争
金陵十三钗 (2011)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金陵十三釵
7.3 (1096 个评分) 导演: 张艺谋 演员: 克里斯蒂安·贝尔 / 倪妮
其它标题: 金陵十三釵 / The Flowers Of War
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战火中,六朝古都化为废墟,众多中国军民被困城中。一支十数人的国军德械教导队余部在长官李教官(佟大为 饰)指挥下,从日军手中救出了一批教会学校女学生,而李教官等人,至此丧失了出城的机会。幸免于难的书娟(张歆怡 饰)等学生返回文彻斯特教堂,随她们一 起来到的,还有受雇远道至此收敛神父遗体的美国人约翰·米勒(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饰)。此时的南京城中,逃难的人们蜂拥进安全区和教堂寻找庇护,十四名风尘女子强行进入教堂避难,其中精通英语的玉墨(倪妮 饰)希望借助约翰的身份为一行人提供更多保护。教堂的墙壁,并不能阻挡日军的铁蹄,教堂内的人们,将面临孰生孰死的选择……
2021年12月17日 看过
当年在电影院看的,补。这是我第一次看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当时觉得很震撼,故事也很吸引人,我觉得拍得很好。关于大屠杀关于抗日战争关于就算历史有太多可以去讲述的故事,我们需要从不同的侧面不断地去靠近和反思它。真是一段沉重的民族历史,能感受到那种挥之不去的民族心理创伤
历史
黑太阳南京大屠杀 (1995) TMDB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黑太陽─南京大屠殺
7.6 (19 个评分) 导演: 牟敦芾 演员: 张良 / 潘永
其它标题: 黑太陽─南京大屠殺 / Men Behind the Sun 4
1937年12月11日,南京城被围,中日双方展开血战。日军疯狂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中山门,日军残酷屠杀俘虏。日军第六师团长谷寿夫在中华门说,我们是第一个攻占南京的部队,必须载入史册,命令解除军纪三天,并说所有的中国女人都是慰安妇。日军第十六师团团长中岛今朝吾率部进入国民政府,他在蒋委员的办公室里设立了自己的司令部,南京正式沦陷。
南京!南京! (2009)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南京!南京!
7.0 (380 个评分) 导演: 陆川 演员: 刘烨 / 高圆圆
其它标题: 南京!南京! / City of Life and Death
1937年12月13日,时为国民政府首都的南京城沦陷,部分官员弃城逃亡,但仍有许多官兵留守,誓死保卫这个大厦将倾的城池。
宋锡濂部军官陆剑雄(刘烨 饰)协同战友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他们微弱而顽强的抵抗最终被压制,数以万计的中国军民成为俘虏,在枪炮声中血染长江;金陵女子学院安全区,女教师姜淑云(高圆圆 饰)奔波往复,尽力帮助和拯救所有来此避难的同胞,但兽性大发的日军早已虎视眈眈盯上了藏身于此的妇女;拉贝的秘书唐先生(范伟 饰)小心应付,委曲求全,为了保护家人而做出错误的选择,他也为此付出代价;舞女小江(江一燕 饰)纵使逃亡避难也不愿抛却女性的柔媚,她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则在其女性的外壳下注入一份刚强;日本人角川(中泉英雄 饰)随部队进驻这个千疮百孔、破败不堪的城池,在这个人间炼狱,他的心灵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狼烟滚滚,血流成河,大时代的背景下,人们既要承受时代的无情给予,也要做出攸关命运的痛苦抉择……
2021年12月15日 看过
日本士兵视角确实太刻意,投机取巧。也过于简单了。不过还是很难想象啊,维特根斯坦这种人参军是什么样子的,也是如此吗?/时至今日,我们的电影叙事似乎都只能用难民营里牺牲的女性来理解这段历史。可能和《拉贝日记》有关。《金陵十三钗》也是这样。这些视角很好,但我们对这段历史的理解似乎还太单薄和缺乏。
历史 战争
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2008) 豆瓣
張純如
9.1 (17 个评分) 导演: Anne Pick / Bill Spahic 演员: 郑启蕙
其它标题: 張純如 / Iris Chang: The Rape of Nanking
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Iris Chang 1968.3.28—2004.11.9),在完成自己第一部作品《蚕丝》后,开始将目光着眼于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短短几个月内,中华大地狼烟滚滚,生灵涂炭。日军长驱直入,攻陷时为国民政府首都的南京,并对这座城市和城中的军民进行了丧失人性的洗劫和杀戮。这场超过30万人丧生的大屠杀,却在战后因种种原因而鲜为人知,甚至日方一再否认大屠杀的存在。
为了还原历史,还受害者与公道,张纯如一面收集大量第三方资料,一面前往南京、上海等地与屠杀幸存者进行面对面的取证交谈,前后历经三年时间,终于在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推出《南京暴行》一书,使这段“被遗忘了的大屠杀”的历史为世人所知。
2004年,张纯如在筹备第四部作品期间饮弹自杀。
本片由多伦多史维会和大地娱乐(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拍摄,由华裔郑启蕙扮演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豆瓣
9.7 (2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张纯如 译者: 谭春霞 / 焦国林 中信出版社 2015 - 8
1937年12月,日军攻入中国古都南京。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计划地强暴、折磨和屠杀——死亡人数超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
张纯如不仅在书中详述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而且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并首次发掘了许多重要文献。
全书先是从日本士兵、军官为什么完全脱离了人类基本的行为规范,日本学校和教科书从心理层面向学生灌输对中国人民的仇恨和蔑视,以及高度军事化的教育体制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根源性原因。
在这本书的核心篇章里,作者通过采访当事人、查阅档案资料以及实地考察与研究,极其详实地记录了日本军队残暴、灭绝人性的屠杀行动,深刻揭示了日本侵略军的凶残本性。同时,作者还生动记述了南京安全区里以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美国外科医生罗伯特•威尔逊、“南京活菩萨”明妮•魏特琳拯救中国人的英雄壮举。
最后,作者以悲愤的笔触揭露了世人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占领下的南京、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幸存者的命运等鲜为人知的情节。
这本书是关于这段恐怖历史的权威之作。
一秒钟 (2020)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一秒钟
7.4 (769 个评分) 导演: 张艺谋 演员: 张译 / 刘浩存
其它标题: 원 세컨드 / ワン・セカンド 永遠の24フレーム
  七十年代中期,胶片时代,一代人的回忆与情怀。在物质与精神皆匮乏的年代,人们对电影世界产生无限的好奇与热情。
  1975年,劳改犯张九声(张译 饰)听闻已经多年未见的女儿在《新闻简报》中出镜,冒死逃出劳改农场,希望在电影院播放《新闻简报》时看到女儿。逃跑路上,他结识了想把胶片偷来做成灯罩的刘闺女(刘浩存 饰),以及想要保住工作的二分场电影放映员范电影(范伟 饰)。然而,《简报》的胶片在运输过程中出了意外,在地上被拖行好几里的路,损毁严重。后在众人的合力清洗修复胶片下,电影如期放映,张九声如愿看到女儿,随后被抓回劳改农场。
  两年后, 国家落实政策,张九声被释放。他特意越过沙漠来到二分场与刘闺女重逢。刘闺女赶回家里,取出了珍藏的那一小片在张九声被抓时曾经包着含有张九声女儿的两帧《新闻简报》胶片的报纸。刘闺女带他到沙漠里寻找失落的胶片,瀚海茫茫,无从寻找。两人在沙漠中笑着望向远方…
2021年12月6日 看过
真好,比意料中惊喜太多。这么多限制之下能拍成这样已经很难得。确实被“爱电影”一类的宣传蒙蔽了。/看了之后才能理解李洁老师论述文革时代电影的研究,为何要从感官的角度进行,那些烧水、动员的群众场面都拍得非常好,自然、有生气。集体观影是当今难以想象的一场群众动员,也因此打破了我之前以为的短视频替代物一类的想法。老范说,这些人可以看一宿。/也因此理解了放映员的重要性,与今日截然不同的存在。/结尾也好,有点遗憾又有点光明。保卫科的暴戾很真实,见人先打一顿,破坏你所有的美好珍藏,完全地剥夺人的尊严。/好好地讲一个故事,张艺谋还是有这个能力的。所有故事都围绕着千钧一发的一秒钟展开,镜头和布景也都好。/宣传和现实,正义与暴力,珍藏与遗失,许许多多的对比和反讽。如果不看它,很难理解电影在当时具有如此丰富的张力
剧情 历史 文革 柏林电影节
Precarious Japan 豆瓣
作者: Anne Allis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3 - 11
In an era of irregular labor, nagging recession, nuclear contamination, and a shrinking population, Japan is facing precarious times. How the Japanese experience insecurity in their daily and social lives is the subject of Precarious Japan. Tacking between the structural conditions of socioeconomic life and the ways people are making do, or not, Anne Allison chronicles the loss of home affecting many Japanese, not only in the literal sense but also in the figurative sense of not belonging. Until the collapse of Japan's economic bubble in 1991, lifelong employment and a secure income were within reach of most Japanese men, enabling them to maintain their families in a comfortable middle-class lifestyle. Now, as fewer and fewer people are able to find full-time work, hope turns to hopelessness and security gives way to a pervasive unease. Yet some Japanese are getting by, partly by reconceiving notions of home, family, and togetherness.
2021年11月9日 已读
读了前三章,第三章就读了个开头。比较类似于新闻风格的人类学著作。从方法论上来说,网络时代,各种media当然都可以作为人类学的对象,而不仅仅是“访谈”。
Allison主要观察到的现象,就是日本在经济衰落和小泉政府上台后,迅速由一个强家庭-公司关系网,蜕变为个体生存模式,由此产生出大量缺乏社会关系的个体,即所谓"social withdrawal"。相应的问题由此而生:老年人无法承担医药费、年轻人恶性犯罪极高、全国生育率极低,70%女性缺乏稳定工作……最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全球现象,只不过现在日本体现。至于中国,可能只会更惨吧。
而这一切,就造成了极度的不稳定感——人的生命和生活如此脆弱,无法负担任何偏差。正如封面图片所显示的,就是世界历史的愁云密布。而此中最困难的,还是女性。好书
人类学 历史 日本 民族志 社会学
Melancholy Order 豆瓣
作者: Adam M. McKeow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8
As Adam M. McKeown demonstrates, the push for increased border control and identity documentation is the continuation of more than 150 years of globalization. Not only are modern passports and national borders inseparable from the rise of global mobility, but they are also tied to the emergence of individuals and nations as the primary sites of global power and identity. McKeown's detailed history traces how, rather than being a legacy of "traditional" forms of sovereignty, practices of border control historically rose from attempts to control Asian migration around the Pacific in the 1880s. New policies to control mobility had to be justified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liberal ideas of freedom and mobility, generating principles that are taken for granted today, such as the belief that migration control is a sovereign right of receiving nations and that it should occur at a country's borders. McKeown shows how the enforcement of these border controls required migrants to be extracted from social networks of identity and reconstructed as isolated individuals within centralized filing systems.
Methods for excluding Asians from full participation in the "family of civilized nations" are now the norm between all nations. These practices also helped institutionalize glob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divisions, such as East/West and First and Third World designations, which continue to shape our understanding.
2021年10月24日 已读
读得好费劲啊,明明没有什么哲学讨论,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滞涩?可能是对全球史不了解吧。考察移民管理程序的历史,其实是一种福柯式的起源的追寻,作者由此发现一种倒转,开启了新的全球移民历史写作。不过历史学确实有点接受无能……
全球史 历史 后殖民主义 理论 移民
中国在梁庄 豆瓣
7.7 (31 个评分) 作者: 梁鸿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 11
《中国在梁庄》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奸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
该书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性福”的危机,新农村建设的留于“形式”……当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在作者的笔下一一显现出来。
通过此书,村庄的过去与现在、村庄所经历的欢乐与痛苦、村庄所承受的悲伤,都将慢慢地浮出历史的地表,我们会由此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2021年10月24日 在读
因为王德威老师组织的会上梁鸿讲了很多这本书的写作问题,说她原始的写作冲动,就是要摆脱作为现代文学学者的虚无感,很有意思,就特别借来看看。加上了解到duke的一个口述史项目,感觉到二者有对话的空间。
怎么说呢,一开始读着很震撼,但是读了几章就觉得饿太散乱——那些伤痛和抒情,是很难书写和整理的,而这也正是口述史普遍的弊病。这本书的问题就是定位模糊,怀旧抒情抑或记录历史,有时候不容易调和,因此显现出错位。
由此再去反观贺萧的口述史写作,就真能见其功力了:如何在历史的现场,既保持真实的记录,又能在其中梳理出不滥情、不傲慢的叙述线索,的确是十分困难的。几年前自己也参与过两个口述史的项目,亦不能摆脱如此窠臼。所谓“史识”,的确是珍惜的品质。
不过,另一方面,如果无法一蹴而就,留下记录本身,也是有意义的。
三农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乡村 农村
前朝梦忆 豆瓣
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 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
7.5 (4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史景迁 译者: 温洽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9
张岱是公认的明代散文大家,其传世名著《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堪称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衣食无忧,性喜游山玩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但四十九岁那年,清兵入关,张岱的人生遭逢重大转折。他带着幸存的家人逸隐于绍兴龙山,务农为生,余生力修明史,八十八岁方成,是为《石匮书》,书成后不久亡故。
个人历史与家国历史相互映照、无法切割。面对挡不住的历史洪流,还归龙山是张岱的一个选择,能自主画下的一条人生界线。不论是怀志一生纂修的《石匮书》,还是《陶庵梦忆》里一幅幅简约、多情善感的前朝旧事,镶框着家族轶事与大时代的层层跌宕与悲喜交错──张岱一生的浮华与苍凉,在梦与忆的交错摆荡之间,隐隐浮现。
史景迁认为张岱不仅是史家,也是热爱历史的文人。他书写张岱的一生、内心转折及过往追忆的同时,更深层探讨张岱身为知识分子,是如何借由回忆以及修史确立自身的存在价值。在得与失之间,唯有捕捉消逝的回忆,以书写对抗遗忘,才能坦然面对、甚或抵抗世事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这一点,无疑反映了历史与书写的本质与关系。
2021年7月13日 已读
只看了第四章,为了找一处引文。很通俗,基本属于故事转述——这样的写作最受西方读者欢迎,不过对外行来说挺有趣了
传记 历史 史景迁 晚明 海外中国研究
闯关东 (2014) 豆瓣
导演: 郄国伟 演员: 高满堂
这是一段百姓视角的历史,本片试图通过最典型的人物故事,来勾勒闯关东历史画卷的群像。他们为了生计,离家出走;他们为了生计,铤而走险。他们无论到哪儿,都永远记得自己遥远的家乡。两百多年,三千万人,他们开创了一段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迁徙人数最多的移民史:闯关东。
第一集:离乡
第二集:闯关
第三集:挖参
第四集:淘金
第五集:乡关
2021年7月12日 看过
比较简略,其实这段历史很精彩,缺乏讲述者——而历史的精彩程度其实往往取决于其后辈是否发达光鲜
历史 纪录片 近现代
晏阳初 (2010) 豆瓣
导演: 刘继忠 演员: 周昕毅 / 薄冰
1926年春天,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干事、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晏阳初,决定将在全国推行的平民教育运动深入到农村去。以解决旧中国普遍存在的愚、穷、弱、私的现状。在京的定县乡绅米迪刚,从国外留学回来后,曾经在自己的村子里搞过自治维新,他力邀晏阳初到自己的家乡定县搞平民教育。当时北京军政府官员看到了平教会在中国的巨大影响,想用800万元的代价,作为交换条件,让晏阳初脱离平教会,到军政服务。致力于为广大农民摆脱愚昧、贫穷、病弱、自私涣散的晏阳初,断然拒绝了军政官员的邀请。前来定州作社会调查为下一步全面开展工作打基础的晏阳初一行,亲眼看到了当时定州农民的真实状况,农民因为不识字而受到的愚弄和欺诈。一位名叫秦老窑的农民,在借高利贷时因为不认字,在写契约时被人家将20元写成200元,在还钱时才知道自己受了骗。他到县政府喊冤无门,面对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现实,他想一死了之。他钻到前来迎接晏阳初和他的同事们的大车自尽,被晏阳初救起,并帮他伸清了冤枉,并在很短的时间里,让他学会了识字。在农村晏阳初还看到了一位产妇因为难产而死亡的过程,在她生死之交的紧要关头,她的家属和村民们,不是去找医生来抢救,而是请来了巫婆神汉跳神。在一片愚昧和无知中,这个年轻的孕妇丧失了年轻的生命。这给了晏阳初很大的刺激,但是农民们却习以为常、麻木不仁,这却成为了晏阳初平教运动下农村的动力。为了摆脱北京军政府的纠缠,经过全体同仁决定,将平教会总部搬到定州。当他们这些博士们来到定州之后,他们的行为并不被定州的老百姓接受,在经过了艰苦的努力之后,终于打开了局面。农民追求文化和文明的潜力被激发出来,平教会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有了文化的农民对封建统制和权威,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那些掌握政权的人们,再也不能随便的愚弄人民。平教会成为了老百姓的主心骨。晏阳初下乡时误入泥绰,一位平教学员救了他,这个参加了平教学校的学员,虽然识字会念书本了,但是他还是一贫如洗。他问晏阳初识字不能够脱贫,这识字还有什么意义。这让晏阳初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单纯的识字并不能够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还要让他们有个生财之道。平教会一边致力于优良品种的培育,猪鸡品种的改革,还开办了木厂,铁厂和印刷厂等,让无地无业的人们来这里学一技之长。 晏阳初还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以平教同学会为主导,成立了生产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春日,农民从信用社里贷款,秋后用劳动所得抵偿贷款,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他们还组织农把棉花运到天津等大城市,提高农民的收入。他们的做法严重损坏了士绅们的利益,他们就通过县政府,发动了一场驱赶平教会的闹剧。在广大平教同学会的支持下,这次不法商户的阴谋被揭穿,他们的阴谋流产,平教会的威信日益高涨。为了挽救全县儿童的生命,为了制止正在发生的猩红热流行,晏阳初从北京协和医院请来了最好的医生和大批药品,人们都跪在他的面前称他为神人。平教会的成绩引起了各界的注意,国民政府任命晏阳初为县政研究院院长,并由平教会派人组成了定县实验县政府。掌握了政权的平教会把全力投入到了改善人民生活的努力之中,就在他们除旧布新的事业刚刚有了萌芽的时候,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军的炮火迫使经历了十年的定县实验中断。但是,从这里产生的定县经验,却随着晏阳初先生的足迹,传遍了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几十个国家,他本人也因为定县经验的巨大贡献,被评为和爱因斯坦齐名的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拿破仑 (2015) 豆瓣
Napoleon
导演: David Barrie 演员: Andrew Roberts
Historian Andrew Roberts travels the world re-tracing the footsteps of Napoleon in the build up to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the Battle of Waterloo.
世界历史 (2012) 豆瓣
History of the World
"这一部史诗般的纪录片讲述了70000年的人类历史,囊括了各个时间段的历史大事。 这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介绍了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的重要人物。这也是一个关于文化的兴盛和衰败的故事,总结人类进步和成就的故事。 每一集纪录片都探索了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其中包括戏剧性的情景再现、计算机动画和生动形象的讲述。 从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移民到埃及和罗马的奇迹,从法国大革命到工业革命,观众身临其境,与我们今天所了解的那些塑造世界的伟人并肩同行。"
战争与和平 (2016) 豆瓣
War and Peace
8.0 (76 个评分) 导演: 汤姆·哈伯 演员: 保罗·达诺 / 莉莉·詹姆斯
故事发生在1805年,皮埃尔伯爵(保罗·达诺 Paul Dano 饰)和千金小姐海伦(塔彭丝·米德尔顿 Tuppence Middleton 饰)结为夫妻,然而两人却并非情投意合,因此婚后生活并不十分幸福。安德烈(詹姆斯·诺顿 James Norton 饰)是皮埃尔的好友,一次偶然中,他邂逅了名为娜塔莎(莉莉·詹姆斯 Lily James 饰)的美丽贵族小姐,两人一见钟情,很快便走到了一起。
之后,安德烈回到军中服役,海伦的弟弟阿纳托利(卡鲁姆·特纳 Callum Turner 饰)觊觎娜塔莎的美貌,乘虚而入,用谎言欺骗了娜塔莎纯洁的心灵,在阿纳托利的勾引和唆使之下,娜塔莎决定同他私奔。战争爆发了,当娜塔莎再度见到安德烈之时,后者已身负重伤,命不久矣。悲痛之中,娜塔莎终于看清了自己的真心,只是早已经来不及了。
柳青 (2021) 豆瓣
6.9 (7 个评分) 导演: 田波 演员: 成泰燊 / 丹琳
其它标题: LIUQING
影片真实再现了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农村合作化运动。青年作家柳青辞掉北京优渥的干部待遇,他决心亲自参与实践,创作一部反映社会主义人民集体创业的史诗巨著。柳青举家落户在皇甫村的一所破庙里,他深入农村建设一线,扎根人民十四年,历经各种运动, 面对农业合作社建设的各种困境,他铁肩担道义,和农民一起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在农村的新局面,在各种困境中创作出《创业史》第一部,一经发表,轰动全国。就在他雄心勃勃展开第二部创作时,一场更大的风暴席卷而来,面对人生的磨难,他不忘初心,最终用一生书写了一段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创业史。
2021年6月14日 看过
还挺感动的,创作过程如此艰难,很高兴贡献了一张票。可能快两年没去过电影院了吧,之前过得太紧张了。有限度地拍了wg的画面。看着梁生宝这些人活生生地出现,看见农民脏兮兮的毛巾,还是很好的。第一次看见了渭河平原,稻田里原来有陵寝的石像,非常魔幻。这些东西难以通过阅读全部想象出来。当然女性的角色难以令人满意,但这可能就是真相吧。
传记 农村 历史 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