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乡村医生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弗朗茨·卡夫卡 译者: 叶廷芳 等 2017 - 2
本书共收作者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佳作12篇。这些作品选自负有盛名的德国菲舍尔出版社《卡夫卡全集》校勘本,更忠实于卡夫卡手稿,纠正了此前一些选本中的谬误。本书译者均为卡夫卡研究者,译文忠实而传神,是一个全新的选本。
2022年4月14日 在读
《乡村医生》,The Turin Horse; 《中国长城建造时》,虚构了长城建设的过程,和ted jiang写作建造巴别塔很像,但是假设工人的家国情怀和知识水平,实在是比较扯了。不过最后对集权的反思,显示出一个知识分子的洞察力:哪怕不了解具体语境,也能写出洞见。我最喜欢这篇文章中那种漫长的建造之感。
《一条狗的研究》隐喻色彩明显,狗的历史和沉默,就是人的
外国文学 小说 德语文学 欧洲文学
罪与罚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4 (32 个评分) 作者: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朱海观 / 王汶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 10
《罪与罚》以一桩刑事案件为题材,叙述一个贫困大学生犯罪的过程,以及所受到的道德与良心上的惩罚,是一部剖析罪犯内心世界的心理小说。
2022年4月3日 在读 要给自己创造一个逃离现实生活的空间+补读名著。(微信读书真是方便)
名著 外国文学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豆瓣
作者: (德国)歌德 译者: 杨武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 - 7
这个故事发生在18世纪中叶的德国。威廉·迈斯特出身富商家庭,禀性善良、正直、自幼便怀有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愿望。他首先投身于戏剧艺术,参与筹建一个流浪戏班,创作剧本,亲自登台演出,乃至成为剧团导演。在此过程中,他亲历了事业与感情的种种坎坷与挫折。离开舞台后,他结识了一批怀着济世救人,改良社会之理想的年轻贵族,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渐认识了生活意义的所在,走上了积极有为的正路。这部教育小说内涵丰富、深刻,对艺术问题的探讨深入、细致、详尽,读起来十分引人入胜。
2022年1月9日 已读
年前读完了,尤其在纽约旅行的时候,地铁上一直在读。终于读完了。/爱情、理想、个人事业、家族期望、时代思潮的交织,共同塑造了个人成长。时代距离使得小说不是那么好读,但却是不可绕开之作。
外国文学 小说 德国 成长小说 歌德
胡诌诗集 豆瓣
A Book of Nonsense
作者: (英)爱德华·李尔 译者: 陆谷孙 海豚出版社 2011 - 8
本书乃陆谷孙翻译之爱德华·李尔之《胡诌诗集》(A Book of Nonsense)。英国文学中向有童谣儿歌传统,这胡诌打油诗,初兴于十八世纪,越百年,到了里尔手中,势更大炽,因当时多用于幼儿教育,严格讲究格律。胡诌诗的这种音乐感,对于矫正幼儿音素误读,对于幼儿体验英语的节律,习惯成自然,逐步形成敏感,进一步发展到理性认知,大有裨益。更何况里尔本人还是画家——传说曾教过维多利亚女王作画——为一诗配一图(都是漫画),当能进一步激发学童兴趣。
宠儿 豆瓣
Beloved
9.1 (23 个评分) 作者: (美)托妮·莫里森 译者: 潘岳 / 雷格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6
★ 托妮·莫里森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代表作
★ 普利策奖最佳小说
★ 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纽约时报》“25年来最佳美国小说”第1名!
★ 要么是爱,要么不是。不浓烈的爱根本就不是爱。
★ 一部惊世之作,很难想象没有它的美国文学会是什么样子。——《洛杉矶时报》
黑人女奴塞丝怀着身孕,只身从肯塔基的庄园逃到自由州俄亥俄,奴隶主一路循踪追来。为了使儿女不再重复自己做奴隶的命运,塞丝决然杀了刚刚会爬的幼女宠儿……
十八年后,“宠儿”还魂,重返人间,同塞丝、塞丝的女儿,以及塞丝的情人保罗生活在同一幢房子里。她不但加倍向母亲索取爱,还纠缠和引诱保罗,甚至不择手段地要摧毁母亲的生活。
☆ 宠儿是我的姐姐。我就着妈妈的奶水吞下了她的血。
☆ 宠儿是我的女儿。我以前没有时间解释,因为那事必须当机立断。
☆ 我是宠儿,她是我的。现在,我在这所房子里找到了她。我再也不会失去她了……
豆瓣
8.4 (19 个评分) 作者: [日] 夏目漱石 译者: 周大勇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 - 1
夏目漱石生于一八六七年,死于一九一六年,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在日本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小说《心》由"先生和我"、"父母和我"、及"先生和遗书"三个在形式上各自独立,在内容上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其中,第三部分的"先生和遗书"是小说的核心部分,可以说前两个部分都是为第三个部分的展开而做的铺垫和伏笔。《心》讲述的是"先生"结识并爱上了房东家的小姐,同时也赢得了房东太太的好感,但却因年少时曾受到叔父的欺诈而对他人时存戒心,迟迟不能表白自己的心意。后来,"先生"的好友K住进了房东家里,也爱上了小姐,直率的K向好友"先生"表白了自己的心事,"先生"在表面上批评K"不求上进",背地里却偷偷地向房东太太提出要和小姐结婚。知道了这一切真相之后的K ,在绝望中自杀了,同时K的死也留给"先生"一生的不安和自责,婚后的"先生"一直无法忘却K ,他的内心无比的寂寞,终于也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永恒史 豆瓣
Historia de la eternidad
8.5 (29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刘京胜 / 屠孟超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7
随笔集,一九三六年出版,收八篇,所收《永恒史》梳理并否定了柏拉图主义与基督教神学关于“永恒”的历史,《评注两则·接近阿尔莫塔辛》试图证实时间的“圆形”性质……“永恒”、“轮回”、“循环”,均指向时间命题。
欧也妮·葛朗台 豆瓣 Goodreads
8.3 (16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巴尔扎克 译者: 张冠尧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1
《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是在家庭内部日常生活中展开的,没有耸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而其惨烈的程度却不亚于古典悲剧
象棋的故事 豆瓣 谷歌图书
9.1 (74 个评分) 作者: [奥]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张玉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其它标题: 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倾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 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感情的混乱》是一则关于同性恋者的故事。一位英国文学教授过着令人难堪的双重生活。他在学识上是个颇有造诣的莎士比亚专家,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可是偏好男色,于是感情混乱,夫妻、师生关系反常,内心苦闷,最后身败名裂,郁郁死去。
《看不见的珍藏》写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皇帝和将军打了败仗,万千战士死于疆场。战后德国百业萧条,通货膨胀,民不聊生,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一夜之间,人们多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储蓄化为乌有。……
变形记 豆瓣
8.6 (175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弗朗茨·卡夫卡 译者: 叶廷芳 / 赵登荣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3 - 4
《变形记》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推销员格里高尔某天早上醒来后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 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第二部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第三部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妹妹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 [5] 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小径分岔的花园 Goodreads 豆瓣
9.1 (441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7
本书为1941年的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七篇。其中,《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侦探小说,讲述一桩罪行的准备工作和实施过程。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个谜语,或者说寓言,而谜底正是时间。
2021年7月5日 已读
好多故事印象模糊了,再读还是能感到惊喜。/想象力惊人的好玩作品。重新捡起来读一下。/讨论各种形式的无限:语言、历史、知识、时间、人生……丰富的想象力。缺点是想象力还可以再丰富点,有时候以为有更惊人的设计,读完却只是平常。
博尔赫斯 外国文学 小说 拉美文学 文学
红与黑 豆瓣
(法)斯丹达尔
8.0 (17 个评分) 作者: [法] 司汤达 译者: 郭宏安 译林出版社 2010
出身平民的青年于连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毅力。为了实现自己巨大的野心而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奋斗。正当他自以为踏上了飞黄腾达的埋途和得到了超越阶级的爱情之时,社会却无情地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2021年6月25日 已读 新的睡前读物。没有另外一个版本好,中途换了
外国文学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豆瓣
Nils Holgerssons underbara resa genom Sverige
8.3 (24 个评分) 作者: 塞尔玛·拉格洛夫 译者: 石琴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刻画了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小男孩尼尔斯历险的故事:一天,父母上教堂去了,尼尔斯一个人在家里,他闲着无聊,开始捉弄一个小精灵,结果反被小精灵施了魔法,变成了一个拇指大的小人儿。正在这时,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家里的一只雄鹅想展翅跟随一起飞翔,尼尔斯为了不让它飞走,紧紧抱住它的脖子,不料被鹅带上高空。从此,他骑在鹅背上,跟随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从南方一直飞到最北部,历时一年才返回家乡。在这次奇异的旅行中,尼尔斯看到了自己祖国的旖旎风光,增长了许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听到了许多故事和传说,经历了种种困难和危险,从中也受到了锻炼,并逐步改正了淘气调皮的缺点。回到家中,尼尔斯恢复了原形,变成了一个勇敢、机智、善良、乐于助人的大男孩。、乐于助人的大男孩。
红与黑 豆瓣
Le Rouge et Le Noir
8.5 (50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司汤达 译者: 罗新璋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6 - 10
【内容简介】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者、“现代小说之父”司汤达经典传世名作
军职与圣职,梦想与现实,用红与黑的色彩谱写一首“灵魂的哲学诗”;
自尊与自卑,野心与彷徨,雄浑笔力描摹“少年野心家”跌宕起伏的人生。
【编辑推荐】
于连,英俊非凡又聪慧过人。
他出身低微却野心 勃勃,一心想冲上战场建功立业,显赫扬名。
视拿破仑为偶像的他,在第一帝国覆灭后只能选择当教士以提升社会地位。
命运让他爱上小城市长夫人,又把他带到了巴黎侯爵之女身边。
两个女人会怎样与他的上升之路纠结起来,又会以怎样的方式成就他的人生巅峰……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主人公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主义社会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海明威开列的必读书
毛姆认为《红与黑》是真正的杰作的文学书
习主席推荐的阅读书目
【名人推荐】
司汤达的《红与黑》已显示了20世纪小说的方向,进入这本书中,我们就会感受到只有第一流的心理小说家才能给予的震撼,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是更富真实感的精神内涵。——美国教授费迪曼 斯当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社会主义的英雄人物的"始祖"。——高尔基
小说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空间,广泛运用了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挖掘出了于连深层意识的活动,并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是一首"灵魂的哲学诗”。--《外国文学史》
2021年5月25日 已读
比郭宏安译本强很多,弃暗投明了。非常好的译本,三订其稿,注释精当准确有学术性。至于内容本身,已另做笔记
外国文学 文学 法国 法国文学 睡前
麦克白 豆瓣
Macbeth
作者: [英]威廉·莎士比亚 译者: 朱生豪 2018 - 2
本次译林新版莎士比亚戏剧集精选了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以及在国内知名度极高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暴风雨》,在沿用了朱生豪先生经典译本的基础上,还以中英双语对照阅读的形式向读者完整呈现了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
《麦克白》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大约创作于1606年。自19世纪起,同《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被公认为是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麦克白》的故事,大体上是根据古英格兰史学家拉斐尔•霍林献特的《苏格兰编年史》中的古老故事改编而成的。主要讲述了利欲熏心的国王和王后对权力的贪婪,以及最后被推翻的过程。
无名的裘德 豆瓣
作者: 哈代 译者: 张谷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
《无名的裘德》主要内容:在哈代所有的长篇小说中,《袭德》又是时间跨度较长的一部。故事开端,男主人公仅十一岁,父母双亡,贫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但幼小心灵中已深深埋下了求索上进的宏志大愿。他初为乡村面包店小厮,后为石匠学徒,在艰苦劳作之余,摸索自学,排除重重障碍,来到他视为知识圣地的基督寺(影射牛津),但却只能以石匠之身久久徘徊于高等学府广厦深院的大门之外,甫届三十,壮志未酬而身先死。袭德的这番经历,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乡村教育逐渐普及后有知识的一代青年劳动者要求改变自身地位的图影。淑作为继承父业的圣像工艺师和受过师范教育的青年女子,社会地位与裘德大同小异。不过身为女性,她的思想言行更体现了当时英国已经萌动的女权运动,而在气质上,她更比裘德多一番接受新思潮的敏锐激进;逊一筹抵挡恶势力的勇敢执著。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类型的青年男女,经过自我奋斗,向来不乏成功之例,但终属凤毛麟角;在通常情况下,总是受当时社会条件制约,即使付出高昂而又惨痛的代价,也终难如愿。哈代以他自称的“诚挚派”小说家的态度,塑造了这一对失败者,这本身就具有一种社会批判的力度。
荒原 豆瓣
9.2 (8 个评分) 作者: [英] T·S·艾略特 译者: 赵萝蕤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 10
《荒原:艾略特诗选》荟萃了艾略特生平创作的诗歌,共计二十首。这些诗歌主题集中,影响深远,在二十世纪的诗歌领域首次提出信仰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人的集体困境等问题。一方面充满失望情绪,另一方面也深怀讽刺性和建设性,比较集中地展示了艾略特的诗歌风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豆瓣
The Catcher in the Rye
8.1 (197 个评分) 作者: J·D·塞林格 译者: 施咸荣 译林出版社 1997 - 2
霍尔顿是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
霍尔顿几乎看不惯周围发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假装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要真正这样做,又是不可能的,结果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这一辈子最痛恨电影,但百无聊赖中又不得不在电影院里消磨时间;他厌恶没有爱情的性关系,却又糊里糊涂地叫来了妓女;他讨厌虚荣庸俗的女友萨丽,却又迷恋她的美色,情不自禁地与她搂搂抱抱。
因此,他尽管看不惯世道,却只好苦闷、彷惶,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不免对现实社会妥协,成不了真正的叛逆,这可以说是作者塞林格和他笔下人物霍尔顿的悲剧所在。
白夜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9.0 (68 个评分) 作者: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荣如德 / 周朴之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1
《白夜》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说集,选收名篇《穷人》、《白夜》、《赌徒》。《白夜》描写天真无邪的姑娘娜斯简卡爱上一个年轻的房客,两人约定一年后在彼得堡的一座桥上相会,但届时房客没露面。主人公“幻想家”被姑娘的深情深深打动,接连四个晚上陪伴她在河边等候,直到房客出现。
2021年2月18日 已读
喜欢最后一篇赌博,对人性和心理把握极准确。结尾处对于俄国人性格的反思和议论,透露出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这篇小说中最深刻的关切,可是这些关切并没有阻碍小说的生动,这样的创作倒是很可以对比现代作家在抒发家国情怀时候的僵硬。
外国文学 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