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乡村医生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弗朗茨·卡夫卡 译者: 叶廷芳 等 2017 - 2
本书共收作者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佳作12篇。这些作品选自负有盛名的德国菲舍尔出版社《卡夫卡全集》校勘本,更忠实于卡夫卡手稿,纠正了此前一些选本中的谬误。本书译者均为卡夫卡研究者,译文忠实而传神,是一个全新的选本。
2022年4月14日 在读
《乡村医生》,The Turin Horse; 《中国长城建造时》,虚构了长城建设的过程,和ted jiang写作建造巴别塔很像,但是假设工人的家国情怀和知识水平,实在是比较扯了。不过最后对集权的反思,显示出一个知识分子的洞察力:哪怕不了解具体语境,也能写出洞见。我最喜欢这篇文章中那种漫长的建造之感。
《一条狗的研究》隐喻色彩明显,狗的历史和沉默,就是人的
外国文学 小说 德语文学 欧洲文学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豆瓣
作者: (德国)歌德 译者: 杨武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 - 7
这个故事发生在18世纪中叶的德国。威廉·迈斯特出身富商家庭,禀性善良、正直、自幼便怀有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愿望。他首先投身于戏剧艺术,参与筹建一个流浪戏班,创作剧本,亲自登台演出,乃至成为剧团导演。在此过程中,他亲历了事业与感情的种种坎坷与挫折。离开舞台后,他结识了一批怀着济世救人,改良社会之理想的年轻贵族,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渐认识了生活意义的所在,走上了积极有为的正路。这部教育小说内涵丰富、深刻,对艺术问题的探讨深入、细致、详尽,读起来十分引人入胜。
2022年1月9日 已读
年前读完了,尤其在纽约旅行的时候,地铁上一直在读。终于读完了。/爱情、理想、个人事业、家族期望、时代思潮的交织,共同塑造了个人成长。时代距离使得小说不是那么好读,但却是不可绕开之作。
外国文学 小说 德国 成长小说 歌德
民主课 豆瓣 博客來
A Lesson on Democracy
8.8 (10 个评分) 作者: 曹征路 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2013 - 5
大陸著名的現實主義文學家曹征路繼《那兒》、《問蒼茫》等膾炙人口的小說之後,最近又完成以文化大革命為主軸的力作《民主課》。全書結合了思想內涵與藝術筆法,呈現基層人民觀點,同時也對中國社會義革命與建設的過程進行了深入的反思。三十餘年來,台海兩岸官方乃至西方各國政府與文化菁英對於文革都只准許有一種說法:「十年浩劫」。《民主課》以其鮮活的立體敘述,衝破了這個無形的禁錮。
曹征路選擇以小說形式來還原歷史的本質真實,帶我們回到了那個激情的歷史現場,讓我們看到了那些不無幼稚不無荒唐卻充滿真誠善良的普通人的成長,體驗到了那個時代特有的氣息,和中國人民生生不息的迭遭鎮壓的平等要求。
四十年過去了,當人類社會一場巨大的民主實驗被當權者定調為「十年浩劫」,被主流派窄化為「傷痕文學」裡的荒謬場景,曹征路懇切邀請我們再度回到這場「民主課」的歷史現場,他說:「誰也沒有要求我對歷史負責任。但我無法擺脫,無法背叛自己的內心。我懷著希冀,邀請讀者一道觀察思考別一種人生。不錯,我們是小人物,我們誰都不能選擇歷史,但做一個什麼樣的小人物真的不可以選擇嗎?退一步說,當滿世界都在重複謊言時,多一種聲音不是可以少一點寂寞嗎?」
坚瓠集(全四册) 豆瓣
作者: 褚人获 译者: 李梦生 注解 2012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坚瓠集(套装共4册)》经作者数十年采撷而成,上至经史子集、天文地理,下至里谣杂说、风俗志怪,无所不包,于明代之事尤多,不惟可供谈助,以足资考证。《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坚瓠集(套装共4册)》始刊于康熙二十九年,现存世有康熙年刊巾箱本、道光刊本、《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及民国十五年柏香书屋校勘本。
沉沦 豆瓣
7.7 (66 个评分) 作者: 郁达夫 作家出版社 2000 - 7
《沉沦》于1921年10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是郁达夫的第一部小说集,在《沉沦》里作者完全无视社会道德观念,大胆地写出被情欲折磨的青年的心灵,短篇小说《沉沦》是这部小集中最可注意的一篇。写的是一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人爱上了一位日本的少女,却因为积弱的民族造成的自卑而不敢表白,最后只有自杀。集中作品还大胆地描写了偷窥、手淫等个人隐秘行为,在一个道德至上的社会里,这是完全不能容忍的。所以这部小集出版之后,立刻遭到上海文艺界最猛烈的攻击,同时也显示了人本的意义。
2021年10月7日 已读
重读,感受丰富了很多,也比原来印象中的要好很多。不愧是轰动一时的集子,我现在更倾向于认为,它的成功不真的在于性压抑话题,而的确是其思想内核与气质使然。
中国现代文学 小说 经典 郁达夫
欧也妮·葛朗台 豆瓣 Goodreads
8.3 (16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巴尔扎克 译者: 张冠尧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1
《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是在家庭内部日常生活中展开的,没有耸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而其惨烈的程度却不亚于古典悲剧
小径分岔的花园 Goodreads 豆瓣
9.1 (441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7
本书为1941年的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七篇。其中,《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侦探小说,讲述一桩罪行的准备工作和实施过程。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个谜语,或者说寓言,而谜底正是时间。
2021年7月5日 已读
好多故事印象模糊了,再读还是能感到惊喜。/想象力惊人的好玩作品。重新捡起来读一下。/讨论各种形式的无限:语言、历史、知识、时间、人生……丰富的想象力。缺点是想象力还可以再丰富点,有时候以为有更惊人的设计,读完却只是平常。
博尔赫斯 外国文学 小说 拉美文学 文学
新中国未来记 豆瓣
6.7 (7 个评分) 作者: 梁启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0
晚清新小说开山之作! 梁启超借小说预言六十年后(1962年)之中国繁荣富强,百业俱兴,万国来朝。不仅实现了君主立宪,且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新中国未来记》初载《新小说》第一、二、三、七号,后收入1936年出版之《饮冰室合集》。书中以倒叙方式,叙自1902年以来六十年间中国历史的发展,旨在“发表政见,商榷国计”,主干部分记述改良派与革命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驳诘往复达四十四段,几乎囊括了20世纪初关于“中国往何处去”论争之基本要旨。
2021年7月1日 已读
看到后来居然觉得很好看,可能是因为第四五回开始写时事了吧。前面辩论的部分写得比较滞涩。无论如何不失为一本有趣的书。重新捡起来读一下。
中国文学 小说 政治 晚清 梁启超
豆瓣
8.1 (97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
本书是莫言的最新长篇小说。
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麦田里的守望者 豆瓣
The Catcher in the Rye
8.1 (197 个评分) 作者: J·D·塞林格 译者: 施咸荣 译林出版社 1997 - 2
霍尔顿是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
霍尔顿几乎看不惯周围发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假装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要真正这样做,又是不可能的,结果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这一辈子最痛恨电影,但百无聊赖中又不得不在电影院里消磨时间;他厌恶没有爱情的性关系,却又糊里糊涂地叫来了妓女;他讨厌虚荣庸俗的女友萨丽,却又迷恋她的美色,情不自禁地与她搂搂抱抱。
因此,他尽管看不惯世道,却只好苦闷、彷惶,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不免对现实社会妥协,成不了真正的叛逆,这可以说是作者塞林格和他笔下人物霍尔顿的悲剧所在。
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 豆瓣
作者: 韩南 译者: 徐侠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 1
《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为国际知名汉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韩南关于中国近代小说的论文集,共收录文章10篇(其中第一篇为引言)。文章着重论述了三大主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小说家的技巧创造力;2、西方人对中国小说的“介入”;3、20世纪早期的写情小说。这些问题都对国内的文学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知名学者李欧梵为《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做了序。《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并配有大量图稿,有很好的历史参考价值。
《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的文章谈的是关于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中国小说,所讨论的小说的年代最早为1819年,最晚为1913年。这些文章着重研究那个时期的中国小说史。
倪焕之 豆瓣
6.5 (8 个评分) 作者: 叶圣陶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 7
评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是1999年中国文学界、出版界的一件盛事。评选的发起者、组织者系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评选的创意堪称知机趁势,卓越宏大。评选以完全的公开性杜绝暗箱操作,数轮评选均邀记者监票,程序谨严,无可挑剔。评审委员会之构成坚持了学术的权威性、广泛性、代表性原则,果有群言一堂、和而不同之胜状。评选标准固然是以思想情趣健康、艺术特点突出为主,兼顾作品的开拓价值、代表地位及
额尔古纳河右岸 Goodreads 豆瓣
8.6 (86 个评分) 作者: 迟子建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5 - 12
这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似一壁饱得天地之灵气,令人惊叹却难得其解的神奇岩画;又似一卷时而安恬、时而激越,向世人诉说人生挚爱与心灵悲苦的民族史诗。
著名女作家迟子建,以一位年届九旬,这一弱小民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自述,向我们娓娓道来——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
2020年8月21日 已读
非常迷人,小说的有点在于节制,没有过多的煽情和价值判断;但瑕疵也正在于一些不够节制的地方,比如开头第一句就有点俗,刻意突出沧桑感,有点倚老卖老;再比如最后部分密集的死亡,太密集了就有点失去力量了;给物品讲故事也显得有点刻意突出“原始”,不自然。总之非常好看一年前看过一点就劝退了,这次读感到惊喜。原始的力量蓬勃,人们对命运不加反抗,即使预知也只是接受,也只有如此,神力才会降临吧。所有的悲伤和死亡,终究都会被新的生命和时光带走。跟着讲述者走完了一生,小说中这种时间感把握得非常好。回环结构。现代文明冲击下的个人心灵,依莲娜的死好像王国维啊……读过后还长久地沉浸于这首悲歌之中,生命的力量与悲凉全系于此。
宗教 小说 当代文学 茅盾文学奖 迟子建
九三年 豆瓣
Quatre-vingt-treize
9.2 (20 个评分) 作者: (法)雨果 译者: 叶尊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万,以及郭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丹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一七九三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小说结尾:朗德纳克因良心发现,返回大火焚烧中的城堡救出三个孩子,郭万为叔祖的人道精神所感动,情愿用自己的头颅换取朗德纳克的生命,西穆尔丹则在郭万人头落地的同时开枪自杀。
2020年7月6日 已读 革命七十年后对革命的回望,充满了复杂的矛盾和反思。人物塑造非常成功,场面生动。每次不说人物和地点,先描述一番再揭开真相的写法有些故弄玄虚了。希望我们的革命有一天也能酝酿出如此细腻的人性之作。
名著 外国文学 小说 法国大革命 法国文学
围城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围城
9.1 (796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 2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9年之后,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本书长期无法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重印,仅在香港出现过盗印本。1980年由作者重新修订之后,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此后作者又曾小幅修改过几次。《围城》 自从出版以来,就受到许多人的推崇。由于1949年后长期无法重印,这本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1960年代,旅美汉学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中对本书作出很高的评价,这才重新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人们对它的评价一般集中在两方面,幽默的语言和对生活深刻的观察。从1990年代开始,也有人提出对本书的不同看法,认为这是一部被“拔高”的小说,并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幽默作品。除了各具特色的人物语言之外,作者夹叙其间的文字也显着机智与幽默。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卖弄文字,语言显得尖酸刻薄。但这一说法并不为大多数人接受。
2020年4月16日 已读
大一时候读的,很多个夜晚,用手机的小屏幕
小说 现代文学
豆瓣
7.8 (71 个评分) 作者: 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 9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生于1904年,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里,目睹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五四”运动使他打开眼界,树立起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新的社会理想的信念。1927年赴法国学习,第二年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1928年底回国,1931年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鲁迅来往密切。鲁迅认为“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曾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他的主要作品,大都在1927年以后的二十年间写成的。包括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又名《火》),中篇小说《寒夜》、《憩园》,另有一批短篇小说、童话、散文等。
《激流三部曲》以20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四川成都地区为背景,描写了在五四运动以后新的革命时期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高家)走向崩溃的历史。作品展开了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生活的全部,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堕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残酷。作者塑造了梅、蕙、瑞珏等封建家庭妇女的形象,她们的痛苦与惨死,是对封建婚姻制度和旧礼教的血泪控诉。而鸣凤、倩儿等“下人”的死,则更深刻地揭露了阶级歧视和压迫的社会现实。作品没有停留在暴露这个“家”的罪恶、揭示它必然崩溃的命运上,而进一步描写了以觉慧为代表的觉醒的叛逆的一代。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五四”时期的时代特色,“宣布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刑。”
巴金作品的最大特色,是文以情生。这一点与曹雪芹十分相似。此外,巴金善于构筑鸿篇巨制,把众多的人物、纷繁的事件精巧地组织起来,情节波澜起伏,层层推进,步步通近高潮。作者还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剖析人物灵魂,有深度、有立体感。
卡拉马佐夫兄弟 豆瓣
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
9.7 (173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矛盾和人性悲剧,体现了作家一生的最高艺术成就。
孽海花 豆瓣
作者: 曾朴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7
《孽海花》是与《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几乎同时出现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鲁迅曾称赞《孽海花》“结构工巧,文采斐然”,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孽海花》原由金松岑创意,并写出了六回,二两回发表在1903年10月出版的留学生杂志《江苏》上;同年夏秋之交,金氏将原稿移交曾朴续作。《孽海花》以状元郎金雯青(影射洪钧)与名妓傅彩云(影射赵彩云)的婚姻生活故事为情节主线,将三十年间重要历史事件的侧影及其相关的趣闻轶事,加以剪裁提炼,熔铸成篇,反映了晚清同治中期至光绪后期这一特定历史阶段政治和文化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