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文学
象棋的故事 豆瓣 谷歌图书
9.1 (74 个评分)
作者:
[奥]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张玉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其它标题:
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倾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 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感情的混乱》是一则关于同性恋者的故事。一位英国文学教授过着令人难堪的双重生活。他在学识上是个颇有造诣的莎士比亚专家,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可是偏好男色,于是感情混乱,夫妻、师生关系反常,内心苦闷,最后身败名裂,郁郁死去。
《看不见的珍藏》写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皇帝和将军打了败仗,万千战士死于疆场。战后德国百业萧条,通货膨胀,民不聊生,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一夜之间,人们多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储蓄化为乌有。……
《感情的混乱》是一则关于同性恋者的故事。一位英国文学教授过着令人难堪的双重生活。他在学识上是个颇有造诣的莎士比亚专家,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可是偏好男色,于是感情混乱,夫妻、师生关系反常,内心苦闷,最后身败名裂,郁郁死去。
《看不见的珍藏》写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皇帝和将军打了败仗,万千战士死于疆场。战后德国百业萧条,通货膨胀,民不聊生,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一夜之间,人们多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储蓄化为乌有。……
隐匿的神学 豆瓣
Verborgene Theologie:Deutsche Literatur Vor und nach der Aufklarung
作者:
谷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9
本书从德国解释学的传统角度,研究和探讨了德语文学注重思辨和道德建构的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井认为其重要根源在于:启蒙时期德语文学的形成发展,与路德宗教改革及其世俗化之间的有机互动——启蒙运动引发了文学艺术脱离神学和宗教获得审美独立,并转向人学及对人的关注。而文学在独立过程中同时携带了信仰模式、认知方式、情感表达、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这种互动作用于德语文学的功能和语言,使其成为审美意义上“隐匿的神学”。作者以扎实的基本功,详实的材料,独到地疏解了启蒙运动以后到19世纪末的六位德语重要作家:歌德、莫里茨、瓦肯罗德、诺瓦利斯、冯塔纳、伊默曼的经典作品,展示了当时时期德语文学的发展线索,而这一线索对我们认知德意志精神极为重要。
歌德全集第8卷:青年维特的痛苦、亲和力、小散文、叙事诗 豆瓣
译者:
卫茂平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9
- 9
《歌德全集》第8卷,收录有多部歌德叙事文学的“成功作品”。其中有歌德的成名作《青年维特的痛苦》,有歌德以自然科学原理剖析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化的《亲和力》,也有歌德在世时已重印(版)三十多次的《赫尔曼与多萝西娅》。此外,本卷还收录同样展示歌德高超叙事技巧的《中篇小说》、十二 篇“小散文”以及多部未完成的叙事诗。
今天流行于世的关于《维特》的各种译本(包括我们已有的汉译本),多译自歌德1787年的修订版本。本卷收录的《青年维特的痛苦》,还包括首次译自歌德1774年的原始版本的译文。我们采用两个版本分页对照排印的方式,以清晰呈现其异同,为读者深入解读该作品提供方便。
今天流行于世的关于《维特》的各种译本(包括我们已有的汉译本),多译自歌德1787年的修订版本。本卷收录的《青年维特的痛苦》,还包括首次译自歌德1774年的原始版本的译文。我们采用两个版本分页对照排印的方式,以清晰呈现其异同,为读者深入解读该作品提供方便。
绿蒂在魏玛 豆瓣
Lotte in Weimar
作者:
[德]托马斯·曼
译者:
侯浚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7
歌德年轻时狂热地爱上了美丽的少女绿蒂,两人情投意合,可是姑娘已名花有主,不能接受这份爱;他只得怅然离去。这段不寻常的经历促使歌德以绿蒂为原型写下了震撼几代青年人的不朽的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在同歌德阔别44年后,绿蒂携女儿来到魏玛,这座曾给她带来欢乐和痛苦的小城顿时沸腾起来,人们蜂拥而至,想一睹歌德昔日心上人的风采。可是上了年纪的歌德对绿蒂十分冷淡,不愿过多追忆往事,这使绿蒂非常不快,一连几周闭门不出。一天歌德邀她看戏,回家途中两人同坐一辆马车,此情此景似曾相识,不禁勾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都向对方倾诉了自己这些年来的情况,对往日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小说再现了男女主人公当年缠绵悱恻的爱情和当时绚烂多姿的社会风貌;被认为是《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补充和接续。
本书是德国大文豪、诺贝尔奖获得者托马斯·曼的一部名著。作者摘取歌德与青年时代的恋人在魏玛重逢这一段史实,既塑造了歌德的伟大形象,也描写了这位伟人的渺小一面。
本书是德国大文豪、诺贝尔奖获得者托马斯·曼的一部名著。作者摘取歌德与青年时代的恋人在魏玛重逢这一段史实,既塑造了歌德的伟大形象,也描写了这位伟人的渺小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