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
儿童文学史 豆瓣
Children’s Literature: A Reader’s history, From Aesop To Harry Potter
作者:
[美] 塞思·勒若
译者:
启蒙编译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4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史经典教材 ;
★荣获2009年获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
★2010年获杜鲁门·卡波特文学批评奖;
★文学、历史和哲学的交叉视角,对大量经典儿童读物的独到分析,展现从古典时期、中世纪到当代的两千多年的儿童阅读和教育传统。
★如何界定“儿童文学”?《伊索寓言》为何在古典时期、中世纪乃至现在一直备受推崇?清教文化、洛克以及达尔文对儿童文学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男孩读物与女孩书籍各自的书写传统是什么?文学阅读塑造了儿童吗?这部颇有影响的儿童文学史学术专著,将逐一解开上述谜题。从古希腊罗马的正统权威、中世纪的寓言遗俗、清教的字母教育传统、维多利亚时代的想象天地,直到当代儿童文学的新发展趋势,本书详细梳理了两千多年的儿童阅读和教育传统,呈现了从古典到当代的西方对儿童、儿童读物以及阅读本身的思考。作者视野宏阔,以文学、历史、哲学与社会政治的交叉视角,对众多儿童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作出独到的分析,展现了儿童文学丰富多样的面貌。
★荣获2009年获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
★2010年获杜鲁门·卡波特文学批评奖;
★文学、历史和哲学的交叉视角,对大量经典儿童读物的独到分析,展现从古典时期、中世纪到当代的两千多年的儿童阅读和教育传统。
★如何界定“儿童文学”?《伊索寓言》为何在古典时期、中世纪乃至现在一直备受推崇?清教文化、洛克以及达尔文对儿童文学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男孩读物与女孩书籍各自的书写传统是什么?文学阅读塑造了儿童吗?这部颇有影响的儿童文学史学术专著,将逐一解开上述谜题。从古希腊罗马的正统权威、中世纪的寓言遗俗、清教的字母教育传统、维多利亚时代的想象天地,直到当代儿童文学的新发展趋势,本书详细梳理了两千多年的儿童阅读和教育传统,呈现了从古典到当代的西方对儿童、儿童读物以及阅读本身的思考。作者视野宏阔,以文学、历史、哲学与社会政治的交叉视角,对众多儿童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作出独到的分析,展现了儿童文学丰富多样的面貌。
人类真的是耶胡吗? 豆瓣
作者:
戴从容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生命的外表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而生命的实质却更接近一次又一次的复演。人生经验必须经由每个人一次次重新经历获得,从一无所知到生命绽放。而经典,便是数千年来无数人的生命体验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沙和淬砺沉淀后,留下来的最精华的部分。与非经典相比,经典往往能够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对人生体验有更经济也更深刻的呈现。
自从莎士比亚把人性的千姿百态作为表现的主题,人性与世界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千变万化的形态也成为文学的主要内容,而欧洲文学经典尤其如此。戴从容老师在其多年讲课的基础上,经过十多年的反复思考与梳理,深入欧洲文学经典,从神话、史诗、戏剧到小说,从圣经、莎士比亚到托马斯·曼、赫尔曼·黑塞……既深入文学,又跳出文学,从心出发,对欧洲众多文学经典重新解读,借由经典文学作品揭开的一层层帷幕,开启的一个个视角,帮助读者打开自己生命的视角和帷幕,让读者看到经典里更看到人性里复杂的思想、情绪与深刻的人生体验。
自从莎士比亚把人性的千姿百态作为表现的主题,人性与世界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千变万化的形态也成为文学的主要内容,而欧洲文学经典尤其如此。戴从容老师在其多年讲课的基础上,经过十多年的反复思考与梳理,深入欧洲文学经典,从神话、史诗、戏剧到小说,从圣经、莎士比亚到托马斯·曼、赫尔曼·黑塞……既深入文学,又跳出文学,从心出发,对欧洲众多文学经典重新解读,借由经典文学作品揭开的一层层帷幕,开启的一个个视角,帮助读者打开自己生命的视角和帷幕,让读者看到经典里更看到人性里复杂的思想、情绪与深刻的人生体验。
小说课 豆瓣
8.3 (116 个评分)
作者:
毕飞宇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2
►关于阅读,他们这样说:
通过认真阅读小说,我在年轻的时候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不管多忙,生活多困苦,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都是不变的巨大喜悦。唯有那喜悦是任何人都无法夺走的。——[日本] 村上春树
在青少年时代,每一次阅读跟每一次经验一样,都会产生独特的滋味和意义;而在成熟的年龄,一个人会欣赏更多的细节、层次和含义。——[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
►毕飞宇这样说:
有时候我把小说看得很重,足可比拟生命。有时候我也会把小说看得非常轻,它就是玩具,一个手把件,我的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挲,一遍又一遍。
对许多人来说,因为有了足够的生活积累,他拿起了笔。我正好相反,我的人生极度苍白,我是依仗着阅读和写作才弄明白一些事情的。
集结万千读者的热情期待,网络阅读量超千万,2016腾讯书院文学奖获奖作品!
广受好评,最不一样的阅读范本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带你进入最妙不可言的小说世界
你,真的读懂小说了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渴望我的这本书可以抵达文学的千分之一。——毕飞宇
经典不仅仅是文学史上那些德高望重的作品,经典首要的意义是作者与读者的沟通
别具一格的阅读体验,与众不同的毕氏解读
以小说家的眼光读小说!
以普通人的姿态读人性 !
经典,原来可以这样读!
本书辑录了作家毕飞宇在南京大学等高校课堂上与学生谈小说的讲稿,所谈论的小说皆为古今中外名著经典,既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也有哈代、海明威、奈保尔、乃至霍金等人的作品,讲稿曾发表于《钟山》杂志,广为流传,特结集以飨读者。
通过认真阅读小说,我在年轻的时候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不管多忙,生活多困苦,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都是不变的巨大喜悦。唯有那喜悦是任何人都无法夺走的。——[日本] 村上春树
在青少年时代,每一次阅读跟每一次经验一样,都会产生独特的滋味和意义;而在成熟的年龄,一个人会欣赏更多的细节、层次和含义。——[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
►毕飞宇这样说:
有时候我把小说看得很重,足可比拟生命。有时候我也会把小说看得非常轻,它就是玩具,一个手把件,我的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挲,一遍又一遍。
对许多人来说,因为有了足够的生活积累,他拿起了笔。我正好相反,我的人生极度苍白,我是依仗着阅读和写作才弄明白一些事情的。
集结万千读者的热情期待,网络阅读量超千万,2016腾讯书院文学奖获奖作品!
广受好评,最不一样的阅读范本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带你进入最妙不可言的小说世界
你,真的读懂小说了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渴望我的这本书可以抵达文学的千分之一。——毕飞宇
经典不仅仅是文学史上那些德高望重的作品,经典首要的意义是作者与读者的沟通
别具一格的阅读体验,与众不同的毕氏解读
以小说家的眼光读小说!
以普通人的姿态读人性 !
经典,原来可以这样读!
本书辑录了作家毕飞宇在南京大学等高校课堂上与学生谈小说的讲稿,所谈论的小说皆为古今中外名著经典,既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也有哈代、海明威、奈保尔、乃至霍金等人的作品,讲稿曾发表于《钟山》杂志,广为流传,特结集以飨读者。
从文本到行动 豆瓣
Du texte à l'action
作者:
[法] 保罗·利科(Paul Ricœur)
译者:
夏小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从文本到行动》汇集了利科在20世纪70—80年代发表的重要系列论文,这些文本代表了利科研究诠释学的一个重要阶段:从现象学到诠释学,从文本诠释到行动诠释;对话语和叙事作出反思,并对意识形态与处于城邦核心的人的行动进行追问的同时,利科强调了介入这两者之间的诸种关系。
在《从文本到行动》中,利科逐渐摆脱了要在其他学科面前捍卫诠释学的焦虑,他从胡塞尔现象学与诠释学的关系以及诠释学自身的历史看到了自己研究的独特角度和价值:立足于文本理论建构一种超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甚至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并且将之应用于解释人的行动、社会意识形态,从而建立新的政治和伦理。
在《从文本到行动》中,利科逐渐摆脱了要在其他学科面前捍卫诠释学的焦虑,他从胡塞尔现象学与诠释学的关系以及诠释学自身的历史看到了自己研究的独特角度和价值:立足于文本理论建构一种超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甚至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并且将之应用于解释人的行动、社会意识形态,从而建立新的政治和伦理。
公寓里的塔 豆瓣
9.8 (8 个评分)
作者:
姜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10
五四之后,在新文化理念感召下,众多青年从乡村、小城,来到北京,栖身胡同公寓,游走书局学院,依托新兴的现代传媒,在窄而霉的室内,筑起各色文字之塔。但这并非寄托高贵文学之梦的“象牙之塔”,只是一处处暂时的身心安顿之所。是留在室内“建塔”,还是走到室外,加入宏大的实践进程,历史分野因此存在于一代“文学青年”的不同选择中。《公寓里的塔——1920年代中国的文学与青年》以五四之后社会思潮的分化为线索,在文化与政治运动的紧张中,选取若干人物、现象、群体、事件,探讨青年群体如何通过新文学介入历史,新文学又如何作用于“新青年”。
中外郁达夫研究文选(上下) 豆瓣
作者:
陈力君等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本书的编选完全以《索引》掌握的资料为基础。这就意味着本文选所选49篇、近60万字的海内外郁达夫研究论作,是从近万篇(部)郁达夫研究论文和研究著述中精选出来的,内容涵盖了对于郁达夫从理论到创作、从思想到心理的各类研究,既是对以往郁达夫研究的全面检阅,更可以成为当下郁达夫研究的新的基础和起点。
本文选的编造原则大致有三:一,各体兼顾。鉴于郁达夫本人即是一位自觉的文体家,对各种文学样式都有从理论创作的实践,从而海内外郁达夫研究中,对于郁达夫小说、散文、游记、书信、日记、传记、旧体诗词、文学理论等各体写作的研究,都有颇具代表性的论述。这一特点在本文选的编造中得到了体现。二,众声兼备。一直以来,对郁达夫文学思想、个性心理和创作特征的评价就伴随着各种不同的观点、主张和声音,尽可能原声道保留和再现这样的众声喧哗,亦是本文选的编选初衷。三,历时共现。
本文选的编造原则大致有三:一,各体兼顾。鉴于郁达夫本人即是一位自觉的文体家,对各种文学样式都有从理论创作的实践,从而海内外郁达夫研究中,对于郁达夫小说、散文、游记、书信、日记、传记、旧体诗词、文学理论等各体写作的研究,都有颇具代表性的论述。这一特点在本文选的编造中得到了体现。二,众声兼备。一直以来,对郁达夫文学思想、个性心理和创作特征的评价就伴随着各种不同的观点、主张和声音,尽可能原声道保留和再现这样的众声喧哗,亦是本文选的编选初衷。三,历时共现。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共六册) 豆瓣
作者:
勃兰兑斯
译者:
张道真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 10
六卷本《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丹麦文学史家格奥尔格·勃兰兑斯的名著,对欧洲、尤其是对北欧的文学运动起过巨大的影响,迄今仍是研究欧洲文学史的重要参考书之一。作者由于本书及其它论著,曾被称为泰纳以后欧洲最大的批评家。
不论在作者本人的整个著述生涯中,还是在整个欧洲文学史的范围内,《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仍不失为一部严肃的、丰富的、宏大的、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这部著作的研究方法和具体论点,对于我国学术界仍然有充分的借鉴的价值。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共同愿望,我们将逐卷出版勃兰兑斯的这部名著。鉴于本书内容浩瀚,包括法、德、英等不同国家的文学运动,我们邀请了几位译者分别按照英译本和德译本进行翻译。
这部作品的中心内容就是谈十九世纪头几十年对十八世纪文学的动和这一反动的被压倒。这一历史现象有全欧意义,只有对欧洲文学作一番比较研究才能理解。在进行这样的研究时,作者打算同时对法国、德国和英语文学中最重要运动的发展过程加以描述。
不论在作者本人的整个著述生涯中,还是在整个欧洲文学史的范围内,《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仍不失为一部严肃的、丰富的、宏大的、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这部著作的研究方法和具体论点,对于我国学术界仍然有充分的借鉴的价值。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共同愿望,我们将逐卷出版勃兰兑斯的这部名著。鉴于本书内容浩瀚,包括法、德、英等不同国家的文学运动,我们邀请了几位译者分别按照英译本和德译本进行翻译。
这部作品的中心内容就是谈十九世纪头几十年对十八世纪文学的动和这一反动的被压倒。这一历史现象有全欧意义,只有对欧洲文学作一番比较研究才能理解。在进行这样的研究时,作者打算同时对法国、德国和英语文学中最重要运动的发展过程加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