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阿丽思中国游记 豆瓣
作者: 沈从文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的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阿丽思中国游记二》和短篇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阿丽思中国游记”系列长篇,是作者的一个创作尝试,沈从文模仿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奇遇记系列童话而进行的一个创新写作,借阿丽思之名游中国,用寓言故事等写中国现实,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好管闲事的人》延续初期创作风格。
2022年7月10日 已读
无聊,四不像,几乎难以卒读。确实难以摆脱政治述评, too obesessed with China. Yet the novel is surely more than nationalism and sarcam. Indeed, Shen's inclination for animals and children (why he has to use them to construct the whole story?), the exoticism within the story, and the bud of Biancheng and Xiangxi series are highly noteworthy. 另外看了《好管闲事的人》,故事无聊,手法粗糙,后面放弃了
中国现当代文学 动物 旅行 沈从文 近现代
撒哈拉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9.1 (162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1
★三毛——华文世界里的传奇女子,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此篇是三毛最受欢迎的作品,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
★封面由台湾著名设计师聂永真倾情设计
★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现了别样的三毛
内容简介
三毛作品中最脍炙人口当属《撒哈拉的故事》,本书由十几篇精彩动人的散文结合而成,其中《沙漠中的饭店》,是三毛适应荒凉单调的沙漠生活后,重新拾笔的第一篇文章,从此之后,三毛便写出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
2021年12月2日 已读
补标,中学时代很喜欢的一本。在我心里,三毛至今是一个无可代替的当代作家
散文 旅行 随笔
多情客游记 豆瓣
A Sentimental Journey Through France and Italy
作者: [英] 劳伦斯·斯特恩 译者: 石永礼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3
菲尔丁和理查逊为英语小说创立“规范”的传世经典《汤姆•琼斯》及《克拉丽莎》问世仅仅十多年,小说这种新文学样式就被劳伦斯•斯特恩的《项狄传》翻腾了个底朝天。几年后他又让其中的人物约里克牧师起死回生,记述其在英法战争期间前往法国旅行的见闻和经历,出版了另一部代表作《多情客游记》。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游记体裁的戏仿,主要目的不是写那种典型的自在逍遥的年轻绅士,而是一个受感情冲动和奇怪念头驱使的堂吉诃德式的流浪汉。因此,他的“旅行”便更显随意,尤其彰显的是兴之所至、多情善感的情感逻辑——所谓“深切的善感秉性”,是为感伤主义文学的不二经典;而同时在感伤之中又蕴含诙谐幽默,在对情感的褒扬中,嘲笑之声又一直如影随形,暗藏着多面的嘲讽,具有多面而又丰富的文学和文化内涵。
玉山丹池 豆瓣
Jade Mountains and Cinnabar Pools: The History of Travel Literature in Imperial China
作者: (美) 何瞻 (James M. Hargett) 译者: 冯乃希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3
石听泉、卜正民、王立群、梅新林、徐永明等海内外学者联袂推荐
英语世界首部综述中国传统游记文学的专著
展现古代文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空间观念
探寻寄情山水时亦喜亦悲的幽微情感世界
~~~~~~~~~~~~~~~~~~~~~~~~~~~~~~~~~~~~~~~~~~~~~~~~~~~~ ~~~~~~~
上迄魏晋南北朝下至晚明,中国古代游记文学数量众多,写作风格多样,其写作目的又因时代、个人视角变化而差异巨大。深入挖掘游记文学的文学史、文化史意义,既是一个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又是一个方法论与文学史观上的挑战。
通过对众多经典游记作家及其作品的细腻文本解读,结合各时代社会文化风潮的变迁,知名汉学家何瞻剖解经典游记作品中看似平淡的散文叙事结构,勾勒了游记文学的体裁演变,结合真实自然环境的空间特征,还原游记作者的行旅过程和观览体验,并在此过程中讨论游记作家与读者观众、文学环境和社会文化机构之间的微妙互动。
~~~~~~~~~~~~~~~~~~~~~~~~~~~~~~~~~~~~~~~~~~~~~~~~~~~~~~~~~~~~~
何瞻先生对中国古代游记史的研究极具开拓性,他对中国古代游记的推介可以让更多的国外读者了解中国,了解一个个中国历代学人对自己国家各地的风土人情、山川景物的记述。
——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
游记散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之一。它把中国名胜风景的真实描绘与独具诗意的艺术眼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也成为自传文学的主要形式。何瞻教授历时几十年研究中国古代游记散文,颇有深造独得之见。通过对悠久中国游记散文创作历史的介绍,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文学体裁风格不断翻新、形式多样化演进的动态历程。他还进一步讨论了不同文本互相影响的重要性,并对古代游记文学的主要作品进行了分析评价。本书的读者可以充满信心地迈开脚步,与著者一起游览中国最为重要的名胜风景。
——石听泉 (Richard E. Strassberg),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语言文学系荣休教授
山水不仅启发了中国画家,也启发了中国作家。何瞻是位优秀的导览,带我们跨越山水,前往未知之地——在这一路上,他慷慨地与我们分享着这些文学瑰宝中闪烁的愉悦。
——卜正民(Timothy Brook),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哈佛中国史》主编
游记可谓是空间诗学与心灵地图相互交融的产物,这一独特文体发端于魏晋六朝,恰与中国山水审美意识自觉相契合,然后又在不同时代的时间流程与空间流向中向着诗化与科学两个维度不断得以深化和美化。《玉山丹池》的创新之处不仅仅在于将游记文学作为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学载体加以重新定位,而是更加关注游记文学最为本质、最具特色的核心元素与独特品质,关注不同游记作家个体如何不断作出调整和改变,使之更加符合个人趣味与内在需求,从而将游记文学研究推向新的境界。
——梅新林,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游记文学史》作者
本书的作者何瞻教授是著名的美国汉学家,他撰写出版了英语世界第一本中国游记文学史作品《玉山丹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阅读本书,我们会发现,西方学者对中国游记文学的关注点和视角与中国学者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也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作者是我的老朋友,少年时代生活在台湾,汉语相当了得,是个中国通。一次我们一起逛书店,恰逢俩女孩在讨论是否要买《庄子》一书,其中一个说:“庄子太老了。”何瞻教授听闻,便道:“庄子不老,老子才老。”我听了,不禁为何瞻教授的幽默和学识所折服。
——徐永明,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臣之首——宋濂传》作者
2021年7月4日 已读
读了挺久的,不过因为自己是小白,跟着书仔细地梳理了一遍游记文学史,收获不少,写了一万字的读书笔记。稍后开始整理一下。总体上来说,新意和让人惊喜的地方不是太多,常识性的论述偏多,可能也真的说明游记文学不好研究、或不容易出色吧!作者只写到明朝部分,这简直就像是一种诱惑,邀请人写下去。这也意味着,崔颢的诗尚未写到我所见的“景”,而借助Hargett的表述,眼前的景色似乎也愈发清晰了一些。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
旅行 海外中国研究 游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豆瓣
Nils Holgerssons underbara resa genom Sverige
8.3 (24 个评分) 作者: 塞尔玛·拉格洛夫 译者: 石琴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刻画了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小男孩尼尔斯历险的故事:一天,父母上教堂去了,尼尔斯一个人在家里,他闲着无聊,开始捉弄一个小精灵,结果反被小精灵施了魔法,变成了一个拇指大的小人儿。正在这时,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家里的一只雄鹅想展翅跟随一起飞翔,尼尔斯为了不让它飞走,紧紧抱住它的脖子,不料被鹅带上高空。从此,他骑在鹅背上,跟随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从南方一直飞到最北部,历时一年才返回家乡。在这次奇异的旅行中,尼尔斯看到了自己祖国的旖旎风光,增长了许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听到了许多故事和传说,经历了种种困难和危险,从中也受到了锻炼,并逐步改正了淘气调皮的缺点。回到家中,尼尔斯恢复了原形,变成了一个勇敢、机智、善良、乐于助人的大男孩。、乐于助人的大男孩。
爱在黎明破晓前 (1995) 维基数据 Eggplant.place 豆瓣 IMDb TMDB
Before Sunrise
8.8 (1717 个评分) 导演: 理查德·林克莱特 演员: 伊桑·霍克 / 朱莉·德尔佩
其它标题: Before Sunrise / 情留半天(港)
美国青年杰西(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饰)在火车上偶遇了法国女学生塞琳娜(朱莉·德尔佩 Julie Delpy 饰),两人在火车上交谈甚欢。当火车到达维也纳时,杰西盛情邀请塞琳娜一起在维也纳游览一番,即使杰西翌日便要坐飞机离开。与杰西一见钟情的塞琳娜接受了杰西的邀请。
他们一边游览城市,一边谈论着彼此的过去 ,彼此对生活的感想,两人了解越加深刻。他们非常珍惜这美妙的晚上,这对恋人一起经历了很多浪漫的经历因为他们约定在半年后再见,而此次约会将会在日出之间结束……
2021年3月10日 看过
看了好久,终于看完了。两个人不断地谈话,原来是这么有魅力。最喜欢互相打电话的部分。
情感 文艺 旅行 爱情 经典
神游 豆瓣
7.5 (8 个评分) 作者: 田晓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10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时期因各自不同的原因而发生与外部世界(异域)的频繁遭遇,进而相互影响并导致剧烈的文化转型。第一个时期是南北朝,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兴盛而导致对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发现”,求道的僧人如法显等等远行印度求法,居外十四年,途径三十余国,归国后除带回经文外,还有记录个人经历的游记《佛国记》传世;而当时还被北方高门显贵视为化外蛮夷之地的长江之南,随着东晋被迫南渡后精英士大夫的重新“观看”,变成了陌生又新鲜的“风景”,王羲之等的“兰亭雅集”和谢灵运的山水诗应运而生。
另一个时期是19世纪的晚清,西方的船坚炮利带来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西学东渐,也让国人对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生出无穷的遐想和行动,进而开启了一个世纪轰轰烈烈的文化转型和社会巨变,这是我们更为熟悉的。
陈光甫与民国政府关系研究:1911-1937 豆瓣
作者: 徐昂 2020 - 6
本书以辛亥革命到全面抗战爆发的历史进程为背景,研究近代中国银行业的代表人物陈光甫在近代政商关系变动中的个人经历与事业。从清政府官派留学生成为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民营银行家,陈光甫代表工商金融资本利益,与近代历届政府在长期的矛盾与调和下共存,对近代中国金融制度的发展、私营金融业的壮大、国家经济治理与中外经济关系的进步都发挥了作用。本书从一个金融家的具体思想、事业和社会活动,审视了全面抗战以前中国民间金融资本所处的政商关系。
白日梦想家 (2013) IMDb TMDB 豆瓣 Min reol 维基数据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8.0 (1083 个评分) 导演: 本·斯蒂勒 演员: 本·斯蒂勒 / 克里斯汀·韦格
其它标题: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 发梦王大历险(港)
沃特.密提(本·斯蒂勒 Ben Stiller 饰)是一名在《生活》杂志工作了16年的胶片洗印经理,他性格内向,甚至无法跟心仪的同事谢莉尔(克里斯汀·韦格 Kristen Wiig 饰)开口搭讪,面对生活他像个旁观者,时常“放空”做白日英雄梦。直到有一天公司被并购,杂志需要做最后一期的封面,而封面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找到狂野摄影师尚恩(西恩·潘 Sean Penn)的一卷胶片,沃特终于开口搭讪谢莉尔,并在她和母亲(雪莉·麦克雷恩 Shirley MacLaine 饰)的鼓励下踏上真正的冒险之旅,冰原、大海、喜马拉雅山……沃特的白日梦远不及现实壮丽。
苏格兰旅游回忆 豆瓣
作者: [英] 多萝西·华兹华斯 译者: 倪庆饩 2011 - 7
多萝西·华兹华斯的日记体裁游记《苏格兰旅游回忆》记录了她在苏格兰东南部的低地和西南部高地的663英里的旅程,包括她的冒险经历、她的视野以及旅行中见到的还没有被人工破坏的浪漫风景。《苏格兰旅游回忆》不仅具有传记方面的价值,而且完全可以在英国散文史上占有独立的地位。早期的一些作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她没有其它的目的,只是为了捕捉生活中一闪而逝的瞬间。她对自然的描绘充满想象力,她的语言经过精确的选择,散文优美得像诗歌一样。
天真的人类学家 豆瓣 Goodreads
The Innocent Anthropologist
8.8 (20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奈吉尔·巴利 译者: 何颖怡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7
本书诚实但又不失风趣地记录了作为人类学家的作者在非洲喀麦隆多瓦悠人村落两次进行田野工作的经历,将人类学家如何克服乏味、灾难、生病与敌意的真实田野生活拍案叫绝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不同于一般的人类学研究报告,这是一部令人捧腹不止的人类学笔记,透过幽默的笔调,读者看到了人类学者如何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在互动中如何调整他的学术成见,以及田野工作上的琐事如何影响后来研究结果、研究的盲点与反思。因此不管是严肃的读者、无聊地只想打发时间或者是向往非洲原始部落的异国情调而蠢蠢欲动的旅人,巴利这本书绝对是一个有趣的选择。
阿兰布拉宫 豆瓣
作者: (美)华盛顿·欧文 译者: 秦丹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4 - 3
华盛顿•欧文根据在阿兰布拉宫的亲身游历,于1832年撰写了这部作品。既有游记随笔,又有传奇故事。不仅生动介绍了具有传奇色彩的阿兰布拉宫方方面面的景观,也以优美的笔调描绘了深受摩尔人影响的西班牙人民和他们的风俗人情,并娓娓讲述了西班牙民间流传和历史上发生过的摩尔人的神话与传说故事。
徐霞客 (2010) 豆瓣
导演: 高越
为什么有着深厚家学渊源的徐霞客,没有跻身于追求功名利禄的大军,而是走出书斋,踏上了问奇名山大川的人生之旅?历经三十多年的单装徒步,跋山涉水,穷岩溯流,徐霞客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后人经过整理他所记录的旅途经历而成的《徐霞客游记》,又有着怎样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
2010年6月4日上午,大型电视纪录片《徐霞客》首播仪式在京举行。全方位解读千古奇人徐霞客的9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徐霞客》,于6月7日起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2009年3月29日,由江阴市委市政府、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中国徐霞客研究会、中科院自然研究所及中国徐霞客研究会联合制作的9集电视纪录片《徐霞客》在江阴顺利开机,同年12月18日在云南封镜。江阴将以此次《徐霞客》首播为契机,进一步弘扬徐霞客精神、塑造徐霞客品牌,不断推动旅游与文化、旅游与产业的和谐发展。
中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游记文学家徐霞客是江阴人。四百年前他从江阴出发,先后游历现代19个省区的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徐霞客一生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写就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游圣”,为我国近代地理学发展作出极为重要的贡献,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专门研究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记》的一门学问——徐学,已经走进国内大学课堂,成为一门课程,并从国内走向世界,美国等国家已相继成立徐学研究组织,与国内学术界开展学术和文化交流,《徐霞客游记》已成为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和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9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徐霞客》以徐霞客当年的游历历程为脉络,引用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徐霞客游历过程中的重要发现,真实地展现了徐霞客不畏艰难、科学探索的实践精神,彰显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科学传承,是一部集史实性、科学性和可看性于一体的大型文献电视纪录片。
行旅体验与文化想象 豆瓣
作者: 李岚 2013 - 6
《行旅体验与文化想象——论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游记视角》以晚清至“五四”前后的游记为材料和角度,从行旅体验和文化想象的相关理论入手探究游记写作的特点,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发生过程中的游记的作用,揭示行旅者身份的独特意味,重点探讨晚清至“五四”前后的游记与社会观念变革、现代文学创作主体形成以及现代文体形成的关系,全面、深入地考察了行旅体验对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作用。
寻找如画美 豆瓣
The Search for the Picturesque
作者: (英国)马尔科姆·安德鲁斯 译者: 张箭飞 / 韦照周 译林出版社 2014 - 11
《寻找如画美》描写了英国趣味演化历史中一个有趣的时期,通过从当时各种旅行资料中收集的细节,十分生动地展现了18世纪后期上流人士的这一爱好。第一部分讲述18世纪英国如画风景的兴起,从诗歌、风景画等写到风景趣味的演变;第二部分以怀河谷地、北威尔士、湖区和苏格兰高地为例,考察了早期的如画风景之旅。在展现英国本土风景如何取代国外风景进入主流趣味的同时,也揭示出当时时兴的旅行活动与这种趣味变迁之间的关系。
旅行杂志1927-1954 豆瓣
作者: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8
《旅行杂志》1927 年3 月创刊于上海,1954 年8 月在北京终刊。该刊以一年为一卷,初为季刊,每卷共出4期,从第3卷起改为月刊,每卷共出12期。在其存在的二十余年间,一直没有间断过发行。创刊初,杂志事务都由中国旅行社的经理朱成章总其成。中国旅行社后成立出版部,庄铸九出任出版部部长,总管业务。赵君豪为总编辑,主持辑务。办刊旨在“引起国人对于旅行上之观感以推求其益之普及”,提倡“学术的旅行,旅行的学术”。内容除海内外游记散文、随笔、小说、边疆内地民俗风情的考察以及交通信息等外,还刊载了一批经济、文化、史地及旅游等方面的学术文章。刊物在排印、字体与形式等方面仿效了当时中国名刊《东方杂志》,对于图画文字的质量、封面版式的风格都刻意讲求、精心设计。该刊不仅国内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作者长期为之写作,而且在日本、法国、英国、瑞士等国还有一批特约撰述记者。出版有《招待所及饭店专号》、《留学生号》、《建筑专号》、《全国铁路沿线名胜专号》、《西湖博览会专号》等各类专号,每年正月还刊出新年特大号。1941 年10 月,时值抗战,《旅行杂志》在桂林兼印内地版,当时的《旅行杂志》有上海版和桂林版两个版本。1942 年,杂志全部移入桂林编印。1944 年,又迁至重庆,一度请茅盾主持编辑任务。1946年,《旅行杂志》编辑部迁回上海。1949 年10月后,留在大陆的编辑人员组成了新的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的方针不再是单纯地提倡旅行,而是转向了文教与经济建设两个方面。杂志主要介绍祖国山河、经济建设动态、经济资源、历史文物、地方特点和名胜古迹等方面的内容。1954年8,《旅行杂志》正式停刊。
由于《旅行杂志》在各大图书馆馆藏中较为稀见,同时又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上海书店出版社为推动学术发展、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资料,现依据上海图书馆馆藏《旅行杂志》原刊,按照16开精装,影印出版,每期封面、彩图均按原刊彩印,以存其原貌。特将所有刊物的篇目另行汇编成总目录并有相对应的页码,便于读者检索。
The Songlines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Bruce Chatwin Penguin (Non-Classics) 1988 - 6
Part adventure story, part philosophical essay, this extraordinary book takes Bruce Chatwin into the heart of Australia on a search for the source and meaning of man's restless nature.
我们香港这些年 豆瓣
作者: 徐天成 中信出版社 2016 - 3
繁华闪耀的香港,文艺作品里的香港,娱乐明星的香港,街巷美味的香港,疯狂购物的香港,迪士尼乐园的香港,颠沛流离终于回家的香港,充满活力又无所依傍的香港。受关注的香港,被遗忘的香港。自由的香港,压抑的香港。
你的香港,我的香港。
他的香港。
自称“港怂”的北漂律师徐天成,看 到廖信忠所著《我们台湾这些年》之后,深受启发,希望能以一位普通香港人的视角,通过自己那支微小但真切的笔,来说说一个真实甚至未知的香港。
徐天成与廖信忠同为1977年生人,这30多年来,香港的发展?香港人的心理归属感究竟是怎样的?香港的身份和台湾有什么不同?香港回归前后,当地人的生活有何变化?香港人是怎么看内地人的?
一本书无法展现全貌,只不过是一个普通香港人的真实告白。在“借来的地方”,他们如此生活。
湘行集 豆瓣
作者: 沈从文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 4
《湘行散记》,一组晶莹透亮的素朴文字,一种自然天成的散文典型。
沈从文当年远别新婚妻子,返乡途中写出大量家信,画了许多速写,靠这些素材创作出散记。幸存至今的部分信和画,编成《湘行书简》,首次与《湘行散记》合集献给读者。
当年湖南远非太平盛世,长沙刚打过仗。在常德等地,作者见到悬赏捉拿毛泽东、朱德的启示,他回到凤凰的几天,百里外铜仁正在打仗,湘西王陈渠珍调来三千援兵集结凤凰,随即投入这场厮杀。作者在书简中故意用轻松笔调写情写景,安慰远方亲人。而在散记里,细心的读者当可看出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