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豆瓣
作者:
赵毅衡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3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内容简介:人的精神,人的社会,整个人类世界,浸泡在一种很少有人感觉到其存在却没有一刻能摆脱的东西里,这种东西叫符号。人们常把符号看作形式工具,把符号学看作是一种方法论,其实使用符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人有生存本能,就必有意义本能,人类为了肯定自身的存在,必须寻找存在于世每一刻的意义。符号是意义的唯一寄身之所,意义的唯一传递之途,也是意义唯一的解释钥匙。因此,符号是人的本质。
近二十多年,我们目睹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场剧变:当代文化迅速冲进一个从高度符号化时代”,符号消费已经超过物质消费,相应地,符号生产也不得不超过物质生产。在当代,个人不仅仅作为物质生产者,更是作为一个符号生产与消费者存在于世。我们对这局面及其重大历史后果,还没有充分理解,我们对当代社会符号生产和消费的规律,至今没有认真研究和争辩。
符号学综合提升了人类关于意义与解释的全部思考。符号学的“可操作性”特色,使它适用于全部人文与社会学科,被称为“文科的公分母”。与在世界各国一样,随着感兴趣的青年学子越来越多,符号学在中国必将成为显学。
近二十多年,我们目睹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场剧变:当代文化迅速冲进一个从高度符号化时代”,符号消费已经超过物质消费,相应地,符号生产也不得不超过物质生产。在当代,个人不仅仅作为物质生产者,更是作为一个符号生产与消费者存在于世。我们对这局面及其重大历史后果,还没有充分理解,我们对当代社会符号生产和消费的规律,至今没有认真研究和争辩。
符号学综合提升了人类关于意义与解释的全部思考。符号学的“可操作性”特色,使它适用于全部人文与社会学科,被称为“文科的公分母”。与在世界各国一样,随着感兴趣的青年学子越来越多,符号学在中国必将成为显学。
Collected Papers of Charles Sanders Peirce 豆瓣
作者:
Charles Sanders Peirce
Thoemmes Continuum
1998
- 1
电影符号学质疑 豆瓣
La sémiologie en question : langage et cinema
作者:
[法] 让·米特里
译者:
方尔平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
- 8
本书对电影符号学进行了客观地认识和分析:从电影符号与表意,直接符号或“中性”影像,影像与被感知的现实物,电影镜头,图像符号的表意系统,指示符号表意系统的内在关系,客观阐释了电影蒙太奇,组合段,符码与编码,影像与言语,电影的叙事结构与表意,深入剖析了电影的象征 与隐喻,电影的节奏与韵律,符号的意义与“无意义”,论述了电影影像、电影语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而作者对电影符号学的批评,甚至比电影符号学的建构者思路更清晰。从这种意义上而言,这部专著是电影符号学的终结之作。
《电影符号学质疑:语言与电影》是“电影的黑格尔”让•米特里的最后杰作
他对电影符号学的科学认识及合理批评,比电影符号学的建构者思路更清晰
如果电影是一种语言,那么以语言学的方法和模型对其进行分析,能否把握电影的运作机制?
作者以克里斯蒂安•麦茨的著述为例,试图指明电影符号学的局限:电影符号学能够阐明“它是怎样表意的”,却无法解释“它为什么要表意”,更无法制定出适用于所有影片的有效法则。它没能抓住电影的特性……
《电影符号学质疑:语言与电影》是“电影的黑格尔”让•米特里的最后杰作
他对电影符号学的科学认识及合理批评,比电影符号学的建构者思路更清晰
如果电影是一种语言,那么以语言学的方法和模型对其进行分析,能否把握电影的运作机制?
作者以克里斯蒂安•麦茨的著述为例,试图指明电影符号学的局限:电影符号学能够阐明“它是怎样表意的”,却无法解释“它为什么要表意”,更无法制定出适用于所有影片的有效法则。它没能抓住电影的特性……
电影符号学教程 豆瓣
作者:
马睿
/
吴迎君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6
- 1
- 编辑推荐 -
理论,但不枯燥;深入,却能浅出:是一部教材,但不仅仅是一部教材
本书为赵毅衡、饶广祥主编“符号学•学科系列”之一。
众所周知,符号学是一种较为艰深的理论,但作为一部以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对电影文本详加探讨的教材,全书从电影符号学的学科建构、电影文本的符号学研究、电影符号学研究空间的拓展诸层面入手,对作为电影文本之符号的影像、声音、话语与文字及伴随文本一一进行了剖析,同时,又对电影叙述的主体、结构和电影符号的观众接受与社会生产做出了细致的讲解,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逻辑严密、词句畅达,质量可谓上乘。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书选用了大量的电影文本作为研究实例,生动、详实,避免了纯理论可能带来的枯燥和乏味,且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 内容简介 -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分为两讲,分别介绍电影符号学的学科概况和学科史:第一讲说明电影符号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等基本概况;第二讲介绍电影符号学的形成、发展、争议,以及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接受。
第二部分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共九讲,系统介绍电影符号学的基本内容,不仅包括前人的相关理论,更重要的还在于运用符号学的新成果对电影中的各种符号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同时也为大家运用电影符号学解读电影文本提供一些范例。其中,第三、四、五讲分别讨论电影符号的三种主要类别,即影像符号、声音符号、语言符号。第六讲引入伴随文本的概念,从广义上来理解电影符号,把存在于电影文本之外,但也对电影表意产生影响的符号文本视为电影符号,以便认识电影文本意义生成的复杂性和社会性。第七讲从符号组合的角度分别讨论蒙太奇和长镜头在构成电影文本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第八、九讲主要介绍电影叙述学。在电影符号的表意机制中,叙述是最重要也最常用的一种,而且具有征用其他一切表意机制的特性,同时电影叙述的发展也体现了叙述的丰富性和创造性,是人类对自身叙述能力的极大拓展。因此本书分配了两讲的篇幅来讨论电影叙述的问题,第八讲介绍电影叙述者、电影叙述角度的相关理论;第九讲介绍电影叙述的时空性结构和影像结构的相关理论。以上是从符号编码的角度讨论电影文本的意义生产,是关于电影文本的内部研究。以下两讲则是电影符号学的外部研究:第十讲从解码的角度讨论观众对电影文本的意义再生产;第十一讲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电影作为社会符号文本的性质。
第三部分即第十二讲,在对德勒兹电影理论和当前电影文化发展趋势进行介绍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电影符号学可以从哪些方面拓展研究空间。设置这一讲的目的是打开视野,从电影符号学之外来审视这一学科,引出关于电影和符号的更多思考。
理论,但不枯燥;深入,却能浅出:是一部教材,但不仅仅是一部教材
本书为赵毅衡、饶广祥主编“符号学•学科系列”之一。
众所周知,符号学是一种较为艰深的理论,但作为一部以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对电影文本详加探讨的教材,全书从电影符号学的学科建构、电影文本的符号学研究、电影符号学研究空间的拓展诸层面入手,对作为电影文本之符号的影像、声音、话语与文字及伴随文本一一进行了剖析,同时,又对电影叙述的主体、结构和电影符号的观众接受与社会生产做出了细致的讲解,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逻辑严密、词句畅达,质量可谓上乘。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书选用了大量的电影文本作为研究实例,生动、详实,避免了纯理论可能带来的枯燥和乏味,且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 内容简介 -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分为两讲,分别介绍电影符号学的学科概况和学科史:第一讲说明电影符号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等基本概况;第二讲介绍电影符号学的形成、发展、争议,以及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接受。
第二部分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共九讲,系统介绍电影符号学的基本内容,不仅包括前人的相关理论,更重要的还在于运用符号学的新成果对电影中的各种符号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同时也为大家运用电影符号学解读电影文本提供一些范例。其中,第三、四、五讲分别讨论电影符号的三种主要类别,即影像符号、声音符号、语言符号。第六讲引入伴随文本的概念,从广义上来理解电影符号,把存在于电影文本之外,但也对电影表意产生影响的符号文本视为电影符号,以便认识电影文本意义生成的复杂性和社会性。第七讲从符号组合的角度分别讨论蒙太奇和长镜头在构成电影文本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第八、九讲主要介绍电影叙述学。在电影符号的表意机制中,叙述是最重要也最常用的一种,而且具有征用其他一切表意机制的特性,同时电影叙述的发展也体现了叙述的丰富性和创造性,是人类对自身叙述能力的极大拓展。因此本书分配了两讲的篇幅来讨论电影叙述的问题,第八讲介绍电影叙述者、电影叙述角度的相关理论;第九讲介绍电影叙述的时空性结构和影像结构的相关理论。以上是从符号编码的角度讨论电影文本的意义生产,是关于电影文本的内部研究。以下两讲则是电影符号学的外部研究:第十讲从解码的角度讨论观众对电影文本的意义再生产;第十一讲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电影作为社会符号文本的性质。
第三部分即第十二讲,在对德勒兹电影理论和当前电影文化发展趋势进行介绍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电影符号学可以从哪些方面拓展研究空间。设置这一讲的目的是打开视野,从电影符号学之外来审视这一学科,引出关于电影和符号的更多思考。
符号学文学论文集 豆瓣
作者:
赵毅衡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
- 5
符号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使用符号的各种规律,或从使用符号的方式入物研究社会的文化、文学艺术或其他方面的一门学科,也是建立 在将人类文化定义为符号表意及释义活动集合前提之下的人文学科的总拭方法论。在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中产生得要影响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方法论即脱胎于运用符号学的方法和原理的相关研究。本书收录了对符号学文学理论、文艺批评产生过重要影响撮 具代表意义的文论著作23篇,作业对符号学文学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流派的各自特点最鲜明、最完备的概括。这使得这本书成为迄今为止,国内译介符号学文学理论最为全面的一本资料汇编。透过本书的“前言”,编者对符号学的理论流变、主要观点及其相关概念予以详细的梳理解说,可以看作阅读本书时可资参照的导读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