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
宠儿 豆瓣
Beloved
9.1 (23 个评分) 作者: (美)托妮·莫里森 译者: 潘岳 / 雷格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6
★ 托妮·莫里森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代表作
★ 普利策奖最佳小说
★ 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纽约时报》“25年来最佳美国小说”第1名!
★ 要么是爱,要么不是。不浓烈的爱根本就不是爱。
★ 一部惊世之作,很难想象没有它的美国文学会是什么样子。——《洛杉矶时报》
黑人女奴塞丝怀着身孕,只身从肯塔基的庄园逃到自由州俄亥俄,奴隶主一路循踪追来。为了使儿女不再重复自己做奴隶的命运,塞丝决然杀了刚刚会爬的幼女宠儿……
十八年后,“宠儿”还魂,重返人间,同塞丝、塞丝的女儿,以及塞丝的情人保罗生活在同一幢房子里。她不但加倍向母亲索取爱,还纠缠和引诱保罗,甚至不择手段地要摧毁母亲的生活。
☆ 宠儿是我的姐姐。我就着妈妈的奶水吞下了她的血。
☆ 宠儿是我的女儿。我以前没有时间解释,因为那事必须当机立断。
☆ 我是宠儿,她是我的。现在,我在这所房子里找到了她。我再也不会失去她了……
伊斯坦布尔 豆瓣
Istanbul
8.4 (74 个评分) 作者: [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译者: 何佩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3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既是一部个人的历史,更是这座城市的忧伤。对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布尔一直是一座充满帝国遗迹的城市。这个城市特有的“呼愁”,早已渗入少年帕慕克的身体和灵魂之中。如今作为作家的帕慕克,以其独特的历史感与善于描写的杰出天分,重访家族秘史,发掘旧地往事的脉络,拼贴出当代伊斯坦布尔的城市生活。跟随他的成长记忆,我们可以目睹他个人失落的美好时光,认识传统和现代并存的城市历史,感受土耳其文明的感伤。
鼠疫 Goodreads 豆瓣
La Peste
9.1 (436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刘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8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2020年3月14日 已读
与其说是小说,更像是哲学笔记。在真正的瘟疫中,非常缓慢地阅读它,使书中的内容和身边发生的一切,大体上同步:疫情爆发时候的难以置信和延误战机;中期的疲劳;后期的突然收束,少部分人的死亡被遗忘,大规模狂欢开始。
作品非常敏锐地观察到,在大规模胜利和小范围死亡之间的矛盾:原本共享命运的人们,在这一刻走向分裂。失败和恐惧会被遗忘,而终有一天,瘟疫会再次到来。
甚至里厄医生坚持记录、忘记个人痛苦的行为,也非常感同身受。他“毫不犹豫地站在受害者一边”。
小说刻画了各种不同的人,在瘟疫中的反应,毫不重复,非常有趣。
不过对比现实,小说还是显得简单了,把瘟疫归为一种自然的灾害,各种政治上的因素、人祸都不考虑。现实世界会比这更复杂。不过柯塔尔可以部分代表这一因素:有人会借助瘟疫,得到好处。
2020年3月14日 评论 瘟疫中的个人价值选择与实践 - 与其说是小说,更像是哲学笔记。在真正的瘟疫中,非常缓慢地阅读它,使书中的内容和身边发生的一切,大体上同步:疫情爆发时候的难以置信和延误战机;中期的疲劳;后期的突然收束,少部分人的死亡被遗忘,大规模狂欢开始。 作品非常敏锐地观察到,在大规模胜利和小范围死亡之间的矛盾:原本共享命运的人们,在这一刻走向分裂。失败和恐惧会被遗忘,而终有一天,瘟疫会再次到来。 甚至里厄医生坚持记录、忘记个人痛苦的行为,也非常感同身受。他“毫不犹豫地站在受害者一边”。 小说刻画了各种不同的人,在瘟疫中的反应,毫不重复,非常有趣。医生、塔鲁、格朗、柯塔尔、朗贝尔,医生母亲、喂猫的老人……… 不过对比现实,小说还是显得简单了,把瘟疫归为一种自然的灾害,各种政治上的因素、人祸都不考虑。现实世界会比这更复杂。不过柯塔尔可以部分代表这一因素:有人会借助瘟疫,得到好处。 不过不管怎样,小说展示了非常冷静和克制的态度:拒绝英雄主义,站在受害者一边,忘记个人痛苦地行动,冷静地观察、思考和记录。
加缪 外国文学 存在主义 法国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大地 豆瓣
8.8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赛珍珠 译者: 王逢振 / 马传禧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大地》是赛珍珠的代表作。小说叙述的是旧中国的农民王龙从一无所有而成的为一个富户的故事。王龙发迹后,娶了两个姨太太,他的“好”妻子帮他购置并保住地产,他的“坏”妻子则帮他挥霍并卖掉田地。王龙在一场动乱中浑水摸鱼发了财,买了许多土地,并住进了大户财的老宅……他老了,惟一的心愿就是守住家业。他告诫儿子们千万不能卖地,土地就是真正的命根子。
失明症漫记 谷歌图书 豆瓣
Ensaio sobre a Cegueira
9.0 (28 个评分) 作者: [葡] 若泽·萨拉马戈 译者: 范维信 南海出版公司 2018 - 1
★ 这个世界太糟糕了,几乎所有人都在理智上成了盲人,因为我们越来越不愿睁眼去看世界。
★ 入选诺贝尔学院“所有时代百部文学佳作”
★ 萨拉马戈和马尔克斯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两位作家,但在我看来,萨拉马戈对现实的隐喻更强。——苏童
★ 萨拉马戈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从心所欲的笔触,在这本超乎寻常同时引人入胜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失明症漫记》为萨拉马戈的文学高度再添新彩。——瑞典文学院
★ 《失明症漫记》是萨拉马戈尤其令人吃惊和不安的作品。他那极具说服力的想象震撼人心,让读者深刻意识到,人类社会竟是如此脆弱、荒诞。这部作品必将永存。——哈罗德•布鲁姆
★ 犹如一曲完美的交响乐……书中有对万物之本质的洞彻而充满同情的认识,一种必须诚实地称其为智慧的品质。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能够阅读这样一本书而心存感激。——《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
繁忙的路口,绿灯亮了,中间车道的头一辆汽车却停止不前,司机在挡风玻璃后面挥舞着手臂,围观的人打开车门之后,才知道他在喊:我瞎了!没有人会相信,他的眼睛清晰明亮,巩膜像瓷器一样洁白致密,然而他却一再绝望地喊着:我瞎了!我瞎了!
一位路人送他回家,却被传染上失明的怪疾。眼科医生成了第三个牺牲品。白色瘟疫使城市人心惶惶,失明者被强制隔离在一家废弃的精神病院里,然而,失明症仍无可遏制地蔓延开来……
2020年2月8日 已读
里面的人性比我想象得要光明:医生的妻子,戴墨镜的女人,老头……我不知道自己做得会不会比他们更好。有趣的是,为看到神像蒙眼之后,人就恢复了光明:信仰消失了,理性就得以看见。标点很有趣,真的营造了一种声音之感。
外国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