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
翻译与跨文化流动 豆瓣
彭小妍
作者: 彭小妍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2015 - 10
漢語漢文化曾經是文化輸出的大帝國。對西方文明而言,中國形象迭經變革(Chinese Chameleon),對東亞其他國家又何獨不然。我們選擇十七世紀至廿世紀的日本與中國的交流,作為討論漢語漢文學所具有的「他者」力量此一問題的起點。 本書嘗試在語言學、白話文學、詩學、文化交流史、思想史方面,就東亞漢語漢文學在各個不同場域的文化展演嘗試進行深入的探索,相關的問題意識在台灣學界尚屬先驅。 本書除了日本學者外,也邀請了著名的韓國古典漢文小說專家,高麗大學的崔溶徹教授,提供朝鮮半島上的經驗與觀察,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這是一個重要的嘗試,也是與國際學界對話接軌的重要契機。
山川為證 豆瓣
作者: 簡錦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8 - 10
「現地研究」是最新開發的古典文學研究方法,全書從大東亞古典文學視野,提出現地研究五步驟,為有意於現地研究者提供方便途徑。書中先以古人作詩的寫實內在需求,解釋古典文學為什麼必須現地研究,然後說明研究古典文學為何需要GPS。再以八個成功的研究實例:孫樵與褒斜道、白居易與藍田路、王維與輞川莊、輞川詩、輞川圖、阮秉謙與中津白雲庵、李齊賢與成都峨眉、柳成龍與朝鮮忠州等,實際演示五步驟的執行過程與研究效果,學者可以從各個實例中,迅速習得現地研究法門。
作者為知名的詩人、詞人與教授,站在兼具創作與研究能力的高點,處理古代詩文時,能夠深入到常人所看不見的內涵底蘊。他的研究也富地域開創性,不但嫻熟於中國文籍史料,對於韓國和越南,也有深廣的掌握。在近年GIS研究興起之前,率先提倡以GPS、衛星地圖、老地圖數化、天文程式等新科技輔助現地考察,希望把古典文學研究帶入到可驗證的現代科學體系。這些思想觀念與實際作法,均在書中一一闡說,是一本實用的著作。
福音演義 豆瓣
臺大哈佛燕京學術叢書 2
作者: 黎子鵬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7 - 7
西方傳教士與華人基督徒小說家,
如何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中進行「福音演義」......
本書研究晚清時期具代表性的漢語基督教小說,上編「翻譯編」分析首部漢譯德文基督教小說《金屋型儀》、以儒家經典評點基督教寓言的《勝旅景程》、想像天國樂園的兒童小說《安樂家》;下編「創作編」考察把英國建構成「無上之國」的《是非畧論》、演義聖經的史傳體小說《約瑟紀畧》,以及兩部藉基督教思想為中國社會革故鼎新的「時新小說」──《無名小說》及《驅魔傳》。每一章從作品的敘事結構及特徵出發,於宗教思想及文學形式之間穿梭往來,多角度探析西方傳教士與華人基督徒小說家的書寫策略,如何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中進行「福音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