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管理
被讨厌的勇气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豆瓣
嫌われる勇気:自己啓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え
8.1 (463 个评分) 作者: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译者: 渠海霞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 3
「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
「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
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
你是否认为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难见?
我们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一切的答案尽在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中!
★日本亚马逊2014年度销售冠军,连续300天雄踞销售榜首!
★蔡康永、张德芬 陈文茜、曾宝仪、勇气推荐!
★张沛超、胡慎之、动机在杭州 作序推荐!
★阿德勒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剩下的就只有能否鼓起迈出一步的“勇气”
2018年5月12日 已读
47#强效治愈鸡汤。不执,关注当下,其实也就是禅意的生活。苏格拉底式的问答体,通俗易懂,很好读进去。
2018年5月12日 评论 世界很简单,人生亦如是 - 每个月都有几天很丧,讨厌现在的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个标准的矮挫穷,一无所有,一无所是。人际关系搞得一塌糊涂,眼看朋友一个个离去,也不知道如何挽留。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躲在家里看书,不愿出门,远离社交。即使走在路上,也不敢抬头正视前方,觉得周围人都盯着自己,低声细语地议论,那串笑声更是对自己明目张胆地的嘲讽。一想到这里,脸就瞬间涨得通红,心想他们真是可恶啊。有时候很羡慕那些讨好型人格的人,乐观开朗,朋友一大把,成天歌舞升平,杯酒言欢,纸醉金迷。没办法,只能怪自己天生性格孤僻,自卑,平庸。 如果你和我有一样的想法,那不妨看看这本书,或许可以换一个角度认识你自己。 这是两个日本人介绍心理学家阿德勒学说的书,它采用了对话体的风格,像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和朋友的对话一般,通过一个年轻人和智者的一问一答,互相辩论,得出了一系列颠覆三观的结论。对话本身通俗易懂,又引人深思。 如果不知道阿德勒是谁,没关系。虽然他作为心理学三大巨头巨头之一,但比起另外两位――弗洛伊德和荣格来说的确不怎么有名。荣格曾把弗洛伊德视为父亲般坚定追随,而阿德勒却背其道而驰,驳斥弗的观点。关于弗洛伊德的学说,很早就有人提出了质疑,因为他的很多东西都是不可证伪的,比如梦的解析,而科学是需要经得起验证的。 弗洛伊德主张原因论,我现在是什么样的人是过去所做过的事决定的,也就是说,现在的“我”是过去的“我”塑造的。性格形成以后就无法改变,童年时期受过的创伤会伴随并影响终身,这是标准的因果论。相信这套学说,我们就永远也摆脱不了不满的现状,永远懊恼。 而阿德勒主张目的论,你现在是什么样人,完全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过去的“我”和未来的“我”,对于当下这个“我”,丝毫不产生影响。我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只是因为我选择了这种不满的状态。比起这种不满的状态,我们更害怕改变带来的不安,我们缺少改变的勇气。 阿德勒说,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我们作为一个处于社会中的个体,不得不与他人建立联系。而引起我们痛苦的通常是这些外部的联系,父母,恋人,同事……也就是萨特所说的“他人即地狱”,我们当然不可能摆脱他人,除非一命呜呼。那么问题就成了如何让他人不再成为地狱,最好还能变成天堂。人与人彼此需要一个合适的距离,不宜太近也不宜太远。 第一步,课题分离,先把关系推开一点。分清楚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我们能改变和掌握的只有自己,至于别人怎么看,怎么想,那是别人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处理,不要别人插手,也不要插手别人的事。你不喜欢我?关我屁事。我喜欢你,也关你屁事。总之随时牢记“关你屁事,关我屁事”八字方针。如果完全不想要的关系,那就彻底剪掉。如此一来,就把人与人之间乱麻般的死结轻松解开了,人际关系变得清晰简单。 推开是为了更好的接近。所以第二步就是重新建立关系,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就是接近的途径。无条件地信赖对方,为对方做出贡献,肯定自己的价值。不再从社会,学校逃向家庭锁进房间,而是跳入国家,世界,宇宙等更大的共同体获取共同体感觉,这有点玄。 为了多交朋友,要不要讨好别人?要不要成为别人喜欢的人?其实没必要,那样很累,也很难。你可以成为八面玲珑的人,但没办法十面,二十面都玲珑。就算你拼尽全力,拥有了千百张面孔也没办法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并且,当你努力成为了别人想要的样子的时候,又该把真正的自己放在哪里?做人,该放下还得放下,该佛系还得佛系,做自己就好。 阿德勒既不主张表扬也不主张批评,因为无论是表扬和批评,都让双方处于一种上对下的纵向的关系中,表扬和批评的一方高高在上,被表扬和批评的一方唯唯诺诺,这实际是种不平等的关系。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横向平等的关系,把每个人都当做平等的人来看待,无论是上司还是小孩,只有把他们当做平等的人对待,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 关于人生的意义。从出生,到上学,结婚,生子,死亡,人生看似是一条规划好了线。但,别忘了线也是由无数的点形成的。这些点,就是当下,我们唯一存在的瞬间。过去已经无法追回,未来又飘忽不定,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当下,人生就是当下的结果,未来的轨迹,就是当下的走向。因此,不要太在意结果,因为过程就是结果,即便最后没能登上人生顶峰,至少欣赏了途中的风景。 其实道理都懂,然,知易行难。
个人管理 人生 励志 哲学 心灵
习惯的力量 豆瓣
The Power of Habit
7.6 (50 个评分) 作者: [美] 查尔斯·杜希格 译者: 吴奕俊 / 曹烨 中信出版社 2013 - 3
如果你能发现自己的“习惯模式”,你就能彻底改变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 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
你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你是先洗脸还是先刷牙?你走哪条路上班?你到办公室时,是先看邮件,还是和同事聊天,又或者直接写备忘录?去餐厅第一个会点什么菜?多久运动一次?你经常和家人和孩子聊什么?晚上你如何入睡?
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可能会让人觉得是深思熟虑决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却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个人经济安全以及幸福有着巨大的影响。
★ 习惯是怎么回事?习惯究竟能不能改?
习惯是我们刻意或深思后而做出的选择,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却仍继续、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为。这是我们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习惯成形后,我们的大脑进入省力模式,不再全心全意地参与决策过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对抗某个习惯,或是意识到其它新习惯的存在,否则该行为模式会自然而然地启动。你想改变习惯,先要了解你属于你自己的“习惯回路”
习惯回路由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三部分组成。
★ 怎样利用“习惯的力量”改变事业和生活?
《习惯的力量》融汇各行业数十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只要掌握“习惯回路”,学习观察生活中的暗示与奖赏,找到能获得成就感的正确的惯常行为,无论个人、企业和社会群体都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就能让人生与事业脱胎换骨。
怎样戒掉一个坏习惯?
怎样建立一个好习惯?
怎样识别自己的习惯?
怎样利用习惯的力量改变自己和他人?
……
★《习惯的力量》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著作!它将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习惯。2012年在美国出版,随即成为一本疯行全球的“习惯改造指南”。它融合了目前最顶级的神经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顶尖企业家和优秀市场营销人员关于习惯的最新认知,同时综合了国际一流企业:宝洁、谷歌、微软,世界顶尖大学:哈佛、耶鲁、剑桥和MIT关于“习惯的力量”的最新研究结果!你想知道的所有关于“改变习惯的秘密”,都将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也成为了最受500强企业员工欢迎、提振人心、认知自我的最实用读本!
★《习惯的力量》作者查尔斯•都希格获得了美国2013年普利策新闻奖。本书入选FT/高盛2012年度商业图书!荣获2012年亚马逊网站编辑推选的十大畅销书之一!曾高居2012年《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二名!国内知名企业家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著名主持人蔡康永都强烈推荐阅读本书!
《纽约时报》赞本书“精彩绝伦”,《华尔街日报》称“连陷入危机的人都可以用这本书的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经济学人》说 “本书将告诉你洞悉顾客的习惯对于市场营销至关重要。”《三联生活周刊》评论 “习惯养成容易消除难,不过一旦你明白了习惯可以改变的原理,你就有了改变它们的自由以及责任。”
★找到自己的习惯模式,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
一个人可以:强化意志力、成功减肥、聪明理财、高效工作……
一个企业可以:制造流行新产品、激励工作团队、在市场巨变中成功转型……
一个社会可以:改良观念和风气、提升公民幸福感……
高绩效教练 豆瓣
Coaching for Performance
作者: (英)约翰•惠特默 译者: 林菲 / 徐中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 2
“教练”的概念来自体育界。20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的教育学家兼网球专家蒂莫西•高威(Timothy Callwey)在《网球的内心游戏》一书中提出,“内心”是指选手的内心状态,对于选手来说,“真正的对手不是比赛中的对手,而是自己头脑中的对手”。如果教练能帮助选手消除内心的障碍,他的学习与表现将释放出惊人的潜能,创造前所未有的奇迹。
彼得•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指出:20世纪管理学的最伟大贡献是将体力劳动者的生产力提高了50倍,而21世纪管理学的挑战则是如何将知识员工的生产力提高50倍。教练技术正是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对领导和管理的呼声,集现代心理学、神经科学和领导力研究之大成,应运而生、乘势而上发展起来的。
本书以GROW教练模型 [ 目标(goal), 现状(reality), 选择(option), 意愿(will)] 为教练逻辑,引用职场及运动场上的例子,清晰阐述了教练的理念和技巧。对于促进企业界开始运用的“教练型领导”,本书将是最佳的范例,甚至对于学校的教师和孩子的家长而言都十分有益。
优秀的领导者都有“教练”特质
教练就是释放人的潜能,使他们呈现最佳表现;教练帮助他们学习,而非教导他们。
教练必须从人的潜力去思考,而不只是看注他们的表现。
教练方法要获得成功,就必须采取比平时更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人们还在沉睡中的潜能。
教练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客户的觉察力(感知、观察能力)、责任感(有权做选择)和自信心。一个人如果不觉察自己应该负责,就不会产生高绩效。
要提升觉察力、责任感和自信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对人们“提出有效的问题”。
非暴力沟通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A Language of Life
8.1 (217 个评分) 作者: [美] 马歇尔·卢森堡 译者: 阮胤华 华夏出版社 2009 - 1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阂、敌视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 豆瓣
Looking Out Looking In,14e
8.5 (16 个评分) 作者: [美]罗纳德·B·阿德勒 / 拉塞尔·F·普罗科特 译者: 黄素菲 / 李恩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5 - 1
你是否说话过于直白不讲情面?
你是否说话过于委婉达不到目标?
你又是否因为不善沟通备感挫折?
从三个层面教你养成既有效又适当的沟通方式
•看入人里之沟通者
•看出人外之沟通信息
•看人之间之关系演变
本书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个部分:“看入人里”主要探讨了与沟通者有关的因素,说明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并分析了知觉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看出人外”聚焦于沟通者之外信息的传送与接收,分析了语言的运用和非语言线索的特征,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看人之间”则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过程,侧重于亲密关系的区辨,提出了增进沟通氛围、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本书既关注有关人际沟通的理论介绍,也加入了丰富实用的阅读材料。7大专栏、超过100篇文章,让你可以轻松学习和应用书中的沟通技巧。新增超过50部热门美剧、电影和真人秀的分析,让你可以轻松印证作者在每一章总结的沟通准则,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已经习惯了枯燥粗简、令人昏昏欲睡的教科书,但《沟通的艺术》是一个例外。书里的绘画、诗歌以及故事,甚至卡通,都是美丽而有趣的,内容则经过精心组织,文本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如果您是一位沟通学者或心理学教授,正在为新课程挑选教材,请帮您的学生一个很大的忙:使用这本书吧!”
——亚马逊读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