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 豆瓣 Goodreads
Butterfly and Dragonfly: from the Civil War to the Cold War, 1944-1950
9.4 (10 个评分) 作者: 吕迅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经历了从内战到国际冷战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形态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较早开始挑战美国主导下兴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秩序。美国政府对中国国民党“始乱终弃”,国民党亦对美国貌合神离。在苏联的支援下,中国共产党在外交、军事、政治、财政等各方面迅速占据对中国国民党的优势地位,赢得了不少少数党派人士的支持,并在东北和华北广泛实施土地革命,让为数众多的下层农民普遍获利,推动着战场形势向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而中国国民党的腐败更加重了十三年战争对中国社会的破坏作用,国民政府实在无力确保国民的民权与民生。中国内战以中国共产党占领大陆、中国国民党逃亡台湾而告一段落。而朝鲜战争的爆发,以及美国和中国次第参战,才真正塑造出两极格局。
封底文字:
这本书虽以国共为题,却并不要按照冷战模式去两分世界。它试图说说意识形态以外的东西,试图讲讲人在大环境中的命运。按照作者的脉络,冷战是内战的继续,内战是二战的继续;而二战又是一战的继续,一战更是以往大小血腥权力争斗的继续。民(种)族主义——现代主义为核心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无助于我们反思人类社会20世纪的野蛮属性,文化差异也自然不能通过扩大对立去弥合。所以,这本书提供的是一个通过历史去体会、理解的场景,一个反思的机会和希望。
被统治的艺术 豆瓣 Goodreads
The Art of Being Governed: Everyday Poli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8.7 (54 个评分) 作者: [加] 宋怡明 译者: 钟逸明 后浪丨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9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作序
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教授全新力作
从明清日常政治入手,深入剖析中国文化肌理,透视“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度套利”等深植中国社会的潜规则
◎ 编辑推荐
☆ 荣获美国《选择》杂志2018年度“ 杰出学术著作奖”
☆ 厦门大学教授郑振满、耶鲁大学教授濮德培、《逃避统治的艺术》作者詹姆斯·斯科特盛誉推荐,《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前系主任科大卫倾情作序。
☆ 由小历史见大历史,由百姓小故事讨论时代大问题。从明代军役制度及军户的因应策略入手,再现政策与人性的博弈,反思明朝治国得失,促使我们思考什么是好制度。
☆ 宋怡明教授普通话流利,熟知福建风土人情,有近三十年田野调查经验,收集了大量家谱、地方志等第一手民间资料。他作为以历史人类学研究为标志的“华南学派”第三代学者之翘楚,经常引用他口中的“祖师爷”傅衣凌先生的话:历史研究不可以在图书馆做,要去跑田野。
◎ 内容简介
本书以明代沿海卫所为背景,剖析在明朝世袭军户制度下军户家庭与官府的互动,着重描述和总结了承担兵役义务的军户如何趋利避害,制订出种种策略以优化自身处境。他们既未公然蔑视权威,亦非俯首帖耳,而是在反抗与服从的“中间地带”运作,以期将需要付出的代价降到最低,同时使利益最大化。
本书分三大部分,分别讲述了福建军户在原籍、卫所和军屯的生活。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于,运用了大量家谱、地方志、口述史等民间资料,讲述了许多发生在军户生活中有趣的故事。真实而鲜活的案例,辅以严谨、细致的考辨,构成了这本讲述百姓自身历史的社会史著作。
◎ 媒体推荐
在中国大一统的王朝体制中,民间社会形成了灵活多样的应对机制。《被统治的艺术》论述明代军户群体的生存策略,对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社会形态富有启迪意义。
——郑振满,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部颇具启发性的著作运用了大量史料,创造性地将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是近年来出版的对明清中国社会关系最复杂、最生动的描写之一。
——濮德培(Peter C. Perdue),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书睿智而有力地将微观历史与宏观历史融为一炉,在长时段中探索人们如何在表面的顺从下进行抵抗。作者通过历史的放大镜审视明代的征兵制度,意在展示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操纵策略。
——詹姆斯·C. 斯科特(James C. Scott),耶鲁大学政治系教授
◎ 获奖情况
★ 荣获美国《选择》杂志2018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豆瓣
8.0 (12 个评分) 作者: 易中天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4 - 10
汉室倾颓,战乱纷飞;群雄逐鹿,天下三分。
所谓“三国”,其实是汉晋之间的一段历史小插曲,由于《三国演义》的妙笔生花而家喻户晓。可惜小说所讲述的历史,是既被“整容”更被“变性”的。还其本来面目,正是《三国纪》的任务。
那么,这段历史的本性如何?它背后的深刻意义和支配力量是什么?为什么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史,会有三个汉民族政权的“第三者插足”曹操、孙权、刘备和诸葛亮身上,分别体现出怎样的风采和精神?
在本书中,并没有什么忠义与奸邪的斗争,只有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历史。
阎锡山日记 豆瓣
作者: 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 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 7
这部尘封多年的《阎锡山日记》,记录了民国复杂多变而又颇具代表性的人物阎锡山的感触感悟、所思所虑,是他从政、治军、用人、处世经验的梳理和总结。日记始于1931年,止于1944年,主要时段在抗日战争时期。那时阎锡山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也是与中国共产党共御外侮的合作者。日记反映了他对内对外、对战对和、对人对事的复杂心境,是一部具有珍贵价值的研究阎锡山本人思想和抗战史的档案资料。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豆瓣
7.3 (11 个评分) 作者: 易中天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4 - 6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他是汉武大帝,他的国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帝国!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豆瓣
7.2 (15 个评分) 作者: 易中天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 - 10
春秋战国时代,大国争霸,小国争胜;大国吞并,小国图存。强者存,弱者亡。这个血与火相涤荡的历史时期,保持着原始的野性和活力。周桓王与郑庄公的长葛之战,标志着旧的制度和秩序都已经难以维持,终将土崩瓦解,王权时代结束,霸权时代的帷幕拉开。公子小白与管仲狭路相逢,被射中衣带勾,却没曾想到未来的自己将在管仲霸术的辅佐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声色犬马的楚庄王,三年之间,不理朝政,不出军令,一味骄奢淫逸,然而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他以静制动蓄势而发,收心之后的头一年,他就联合秦国和巴国灭了庸。三年后,又联合郑国侵陈侵宋,后来更命令郑国痛打背楚降晋的宋国。夫差亡国,勾践灭吴,在诸侯争霸兼并的刀光剑影中,五侯争霸,诸子峰起,异彩纷呈。
2018年4月9日 已读
33#事实证明无论多么通俗的先秦史,对我而言都是一团乱麻,只能继续看不同的书,争取一次多理清几根线。
中国历史 历史 易中天中华史
失落的一代 豆瓣
8.2 (17 个评分) 作者: [法] 潘鸣啸 译者: 欧阳因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 - 1
对中国上山下乡运动的全方位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一章
本书从思想理论的角度,对上山下乡运动的兴衰进行了最系统深刻的剖析。
本书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知青史的精审之作。
1966年中国掀起“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城镇中学生先“闹革命”,当红卫兵,后被遣送到农村去。据统计,1968至1980年间的下乡人数,大约有一千七百万。这场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是一场彻底的政治运动,名为“上山下乡运动”,在世界或在中国来看,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场运动对整整这一代城镇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打乱了他们的生活秩序,使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影响他们的家庭,以及整个城市社会,甚至农村社会。这整一代人可以被称作“失落的一代”。
本书揭示了发起这场运动的领导人公开或隐蔽的动机,与他们为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法,同时分析了他们的这些决定在整个社会上所引致的后果。本书也探讨了下乡运动进行了二十多年(包括“文化大革命”前小规模的运动),为何会在1980年突然寿终正寝,并且研究了这场运动在中国社会、政治及经济上留下了什么印记,以及它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应该占一个什么位置。
本书对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作了全方位研究,指出其动因不仅在经济人口方面,也在政治方面,论述之广泛,分析之深入,构成了当代中国史研究重要的一章。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作者是第一位用中文在中国发表知青问题论文的西方学者,是第一位深入到知青中并且从事知青研究的西方学者,同时还是唯一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以研究知青问题为己任的西方学者。
刘小萌,知青史专家
作者是法国汉学家,却对中国当代历史有极为准确的洞察。作为同龄人,他对于中国知青的命运既有深切的同情理解,又有立足国际视角的冷静分析。我也是当年的知青,对此书颇为认同和喜爱。
丁东,书评人
这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及充分的论据阐释了当年发生的令人心寒的历史事实。
Andre Laliberte, China Quarterly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虽为一重要事件,但却远不如红卫兵造反那么广为人知。如今,潘鸣啸终于为我们完成了一本含有确凿证据的学术论着。
Lucien Bianco, China Perspectives
眼前这本巨作汇集了曾经经历过那悲惨时期的各路英雄的面谈记录,对纷繁杂陈的中国资料抽丝剥茧寻根究底,经过长期酝酿,最终给我们清晰地勾画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侧面。
Marie-Claire Bergere, Vingtieme Siecle
中国好人 豆瓣 Goodreads
8.0 (33 个评分) 作者: 刀尔登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9 - 2
邱小刚的第一部历史随笔集,共分“中国好人·中国坏人”、“世事·人情”、“以天下为狗任”三辑;在作者的态度是,其实所谓好人也不是那么好,所谓坏人也不是那么坏,中国历来的以道德杀人、以忠压倒孝、以忠压倒仁,以及以所谓大节掩盖小节的评价标准和认识视角是有问题的,“礼教自己是不杀人的,它只负责劝人甘愿被杀”;作者尤其对历史上无论是读书的还是放羊的,都“爱以天下为狗任”的传统抱有深刻的警惕,对海瑞一类道德迫害狂式的人物深恶痛绝。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 豆瓣
6.9 (15 个评分) 作者: 易中天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 - 8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比荆轲更悲壮的刺客,事成之后毁容、剖腹,只为保护雇主与家人。比希腊的海伦更多情的美人,春秋诸国为她燃起“特洛伊战争”之火。那样的男人和那样的女人,真性情、真血性,只生活在我们民族的青春期——东周。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和您一起探寻,我们民族青春期东周时的“人之初,性本爽”。
易中天最新历史巨著!讲述3700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和您一起探寻我们民族的青春期——东周,那时的男子义气血性、女人浪漫多情,青春期的中国人长生不老!
东晋门阀政治 豆瓣 Goodreads
9.6 (75 个评分) 作者: 田余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5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历史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再探索,认为中外学者习称的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实际上只存在于东晋一朝;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其存在形式是门阀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本书不落以婚宦论门阀士族的窠臼,对中国中古政治史中的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精辟的见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豆瓣 Goodreads
6.5 (21 个评分) 作者: 易中天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 - 5
为什么文明的标志是国家?为什么世界各国的体制五花八门?从部落到国家,是历史的岔路口。世界各民族开始分道扬镳,朝着认准的方向往前走。罗马共和、希腊城邦民主,西周受命于天。《易中天中华史:国家》回到历史现场,探寻国家的起源和机密。
2017年12月9日 已读
130#从宏观世界史的比较,阐释国家的起源。限于篇幅,很多东西点到为止,不过启发性还是很大。延续了“不正经”的风格,往往读得发笑。
中国历史 易中天
南明史 豆瓣 Goodreads
8.7 (26 个评分) 作者: 顾诚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1 - 8
本书特点是基本上以大顺军、大西军余部及郑成功等民众抗清斗争为主线;贯串全书的脉络是强调历时二十年的抗清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抗清势力内部矛盾重重,严重分散,抵销了抗清力量。南明的历史,包括了大顺军攻克北京及消军入关问鼎中原以来,直到康熙一年夔东抗清基地覆灭的各地地反清运动的历史。它是群雄争霸又是明朝的延续,也是清初历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称之为南明,是因为以北京为都城的明朝业已覆亡这段时期的战斗主要在南方展开,又是在复兴明朝的旗帜下进行,而弘光、隆武、鲁监国 、永历朝廷都是在南方建立的。但是,抗击清朝的暴虐统治,并不仅限于南方,陕、甘、晋、冀、鲁、豫等地的抗清运动连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