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
被讨厌的勇气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豆瓣
嫌われる勇気:自己啓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え
8.1 (463 个评分) 作者: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译者: 渠海霞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 3
「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
「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
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
你是否认为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难见?
我们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一切的答案尽在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中!
★日本亚马逊2014年度销售冠军,连续300天雄踞销售榜首!
★蔡康永、张德芬 陈文茜、曾宝仪、勇气推荐!
★张沛超、胡慎之、动机在杭州 作序推荐!
★阿德勒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剩下的就只有能否鼓起迈出一步的“勇气”
2018年5月12日 已读
47#强效治愈鸡汤。不执,关注当下,其实也就是禅意的生活。苏格拉底式的问答体,通俗易懂,很好读进去。
2018年5月12日 评论 世界很简单,人生亦如是 - 每个月都有几天很丧,讨厌现在的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个标准的矮挫穷,一无所有,一无所是。人际关系搞得一塌糊涂,眼看朋友一个个离去,也不知道如何挽留。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躲在家里看书,不愿出门,远离社交。即使走在路上,也不敢抬头正视前方,觉得周围人都盯着自己,低声细语地议论,那串笑声更是对自己明目张胆地的嘲讽。一想到这里,脸就瞬间涨得通红,心想他们真是可恶啊。有时候很羡慕那些讨好型人格的人,乐观开朗,朋友一大把,成天歌舞升平,杯酒言欢,纸醉金迷。没办法,只能怪自己天生性格孤僻,自卑,平庸。 如果你和我有一样的想法,那不妨看看这本书,或许可以换一个角度认识你自己。 这是两个日本人介绍心理学家阿德勒学说的书,它采用了对话体的风格,像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和朋友的对话一般,通过一个年轻人和智者的一问一答,互相辩论,得出了一系列颠覆三观的结论。对话本身通俗易懂,又引人深思。 如果不知道阿德勒是谁,没关系。虽然他作为心理学三大巨头巨头之一,但比起另外两位――弗洛伊德和荣格来说的确不怎么有名。荣格曾把弗洛伊德视为父亲般坚定追随,而阿德勒却背其道而驰,驳斥弗的观点。关于弗洛伊德的学说,很早就有人提出了质疑,因为他的很多东西都是不可证伪的,比如梦的解析,而科学是需要经得起验证的。 弗洛伊德主张原因论,我现在是什么样的人是过去所做过的事决定的,也就是说,现在的“我”是过去的“我”塑造的。性格形成以后就无法改变,童年时期受过的创伤会伴随并影响终身,这是标准的因果论。相信这套学说,我们就永远也摆脱不了不满的现状,永远懊恼。 而阿德勒主张目的论,你现在是什么样人,完全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过去的“我”和未来的“我”,对于当下这个“我”,丝毫不产生影响。我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只是因为我选择了这种不满的状态。比起这种不满的状态,我们更害怕改变带来的不安,我们缺少改变的勇气。 阿德勒说,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我们作为一个处于社会中的个体,不得不与他人建立联系。而引起我们痛苦的通常是这些外部的联系,父母,恋人,同事……也就是萨特所说的“他人即地狱”,我们当然不可能摆脱他人,除非一命呜呼。那么问题就成了如何让他人不再成为地狱,最好还能变成天堂。人与人彼此需要一个合适的距离,不宜太近也不宜太远。 第一步,课题分离,先把关系推开一点。分清楚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我们能改变和掌握的只有自己,至于别人怎么看,怎么想,那是别人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处理,不要别人插手,也不要插手别人的事。你不喜欢我?关我屁事。我喜欢你,也关你屁事。总之随时牢记“关你屁事,关我屁事”八字方针。如果完全不想要的关系,那就彻底剪掉。如此一来,就把人与人之间乱麻般的死结轻松解开了,人际关系变得清晰简单。 推开是为了更好的接近。所以第二步就是重新建立关系,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就是接近的途径。无条件地信赖对方,为对方做出贡献,肯定自己的价值。不再从社会,学校逃向家庭锁进房间,而是跳入国家,世界,宇宙等更大的共同体获取共同体感觉,这有点玄。 为了多交朋友,要不要讨好别人?要不要成为别人喜欢的人?其实没必要,那样很累,也很难。你可以成为八面玲珑的人,但没办法十面,二十面都玲珑。就算你拼尽全力,拥有了千百张面孔也没办法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并且,当你努力成为了别人想要的样子的时候,又该把真正的自己放在哪里?做人,该放下还得放下,该佛系还得佛系,做自己就好。 阿德勒既不主张表扬也不主张批评,因为无论是表扬和批评,都让双方处于一种上对下的纵向的关系中,表扬和批评的一方高高在上,被表扬和批评的一方唯唯诺诺,这实际是种不平等的关系。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横向平等的关系,把每个人都当做平等的人来看待,无论是上司还是小孩,只有把他们当做平等的人对待,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 关于人生的意义。从出生,到上学,结婚,生子,死亡,人生看似是一条规划好了线。但,别忘了线也是由无数的点形成的。这些点,就是当下,我们唯一存在的瞬间。过去已经无法追回,未来又飘忽不定,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当下,人生就是当下的结果,未来的轨迹,就是当下的走向。因此,不要太在意结果,因为过程就是结果,即便最后没能登上人生顶峰,至少欣赏了途中的风景。 其实道理都懂,然,知易行难。
个人管理 人生 励志 哲学 心灵
史蒂夫·乔布斯传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Steve Jobs: A Biography
8.5 (21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沃尔特·艾萨克森 译者: 管延圻 / 魏群 中信出版社 2011 - 10
这本乔布斯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在2011年上半年由美国出版商西蒙舒斯特对外发布出版消息以来,备受全球媒体和业界瞩目,这本书的全球出版日期最终确定为2011年11月21日,简体中文版也将同步上市。
两年多的时间,与乔布斯40多次的面对面倾谈,以及与乔布斯一百多个家庭成员、 朋友、竞争对手、同事的不受限的采访,造就了这本独家传记。
尽管乔布斯给予本书的采访和创作全面的配合,但他对内容从不干涉,也不要求出版前阅读全文的权利。对于任何资源和关联的人,他都不设限,甚至鼓励他所熟知的人袒露出自己的心声。
“我已经做了很多并不值得自豪的事情,比如23岁时就让我的女友怀了孕,以及我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他说, “对我而言,没有什么不可以对外袒露的。”
谈及和他共过事的人以及竞争对手,他直言不讳,甚至尖酸刻薄。他的激情、精力、欲望、完美主义、艺术修养、残暴还有对掌控权的迷恋塑造出的商业哲学一览无余。
同样,他的朋友、敌人,还有同事得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毫无掩饰的视角。
他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企业家,他有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和犀利激越的性格,充满追求完美和誓不罢休的激情,他创造出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6大产业的颠覆性变革。
乔布斯的个性经常让周围的人愤怒和绝望,但其所创造出的产品也与这种个性息息相关,全然不可分割的,正如苹果的硬件和软件一样。
他的故事既具有启发意义,又有警示意义,充满了关于创新、个性、领导力以及价值观的教益。
2018年1月8日 已读
3#“我那么耀眼的唯一原因就是,其他人都太糟糕了。”
2018年1月8日 评论 他一生打败了无数庸人和废物 - 我不是什么果粉,也没有苹果情结,甚至连一件苹果设备也没有。带着几分好奇读下来,对于这家公司,和站在它背后的那位教主,多了几分敬畏。 不可否认,有些人注定是天选之人,乔布斯就曾毫不谦虚地这样评价自己。而从后来的成功来看,他也的确称得上是天才,同时也是个疯子。天才和疯子从来就是一体两面的,他们很难被同时代的庸人所理解。在父母23岁时被抛弃,又在23岁抛弃自己的孩子,这个奇怪的偶然像是命运的安排。 乔布斯是个追求完美主义的人,而他自身却可以说是千疮百孔――嬉皮,迷幻药,反叛,邋遢,任性,顽固,欺骗,易怒,刻薄,毒舌,爱哭,喜怒无常,冷酷无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气的人改变了世界。 乔布斯是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和偏执狂,他会做出许多看似不可理喻的事,比如把看不见的机箱内部做得和外表一样漂亮,把工厂的精密仪器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每一个产品都力求完美,强大的控制欲使得小到一颗螺丝钉也要亲自做决定。 在他眼里只有天才和白痴区分,如果你做出的东西不是unbelievable,他会直接了当告诉你那是坨shit!他叛逆,开车从来也不上牌照,停车偏要停在残疾人车位,并且还要占用两个……他最厉害的扭曲现实力场能够说服别人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别跟我说不行,你能做到的!” 他对埃利森说自己回到苹果并不是为钱,因为他是真的把苹果当成自己的孩子在经营。刚回去的两年,一年只拿一块美金的薪水。在这一点上确实和盖茨相差很大,这也是他不喜欢盖茨的原因之一。他认为盖茨过于追求利益,忽视了产品本身,导致做出的东西太烂,没品位。当itunes出了微软的版本时,他骄傲地说那或许是微软系统上最好的软件。顺便说一句Skype真的比狗屎还难用,实在搞不懂公司为什么要用这个。 两个相爱相杀的人。微软当初抄袭了苹果的图形界面大获成功,他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认为盖茨背叛了他。此后两人的关系一直不怎么样,在乔布斯最后的时间里,他和盖茨一起参加了访谈节目,两人在台上都展现了很好的风度,承认对方优点。看完自传再去看那场谈话真的非常有意思,似乎他们已经原谅对方了。 其实当初苹果的图形界面也是从施乐抄袭来的,但他狡辩说,“好的艺术家只是照抄,而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感。在窃取伟大的灵感这一方面,我们一直都是厚颜无耻的”。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后来又有很多公司效仿苹果的成功,其中谷歌算是最大的成功者,只不过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乔布斯痛恨谷歌胜过微软,声称不惜花光苹果最后一块钱也要把谷歌告倒。他坚持认为封闭才能带给用户最好的体验,因此严格控制苹果产品的每一个细节,控制欲大到电池都不让人拆的地步。 他在80年代发布第一代苹果时做了个1984寓意的广告,呼吁人们抵制老大哥IBM。讽刺的是,现在看来苹果自己却成为了无所不控制的老大哥。 乔布斯在二十多岁就预感自己短命,因此拼命工作,争分夺秒地想要给世界留下点什么。他觉得自己的癌症是当初奔波于管理皮克斯和苹果两家公司时患上的。 乔布斯一直希望苹果能成为一家传世企业,在最后一次与作者的谈话中,他悲叹道惠普的继任者毁了惠普,并希望在自己离去后苹果的继任者能带领苹果继续辉煌下去。目前看来库克也许要让他失望了吧。 乔布斯最伟大的理念就在于把人文与科技融合,赋予冰冷的机器以人性和禅意。做自己真正愿意使用的产品,而不只是为了卖给消费者。 “我们试图用我们仅有的天分去表达我们深层的感受,去表达我们对前人所有贡献的感激,去历史长河加上一点儿什么。那就是推动我的力量”,他说。 “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是的,他做到了。
stevejobs 人物传记 传记 励志 史蒂夫·乔布斯
习惯的力量 豆瓣
The Power of Habit
7.6 (50 个评分) 作者: [美] 查尔斯·杜希格 译者: 吴奕俊 / 曹烨 中信出版社 2013 - 3
如果你能发现自己的“习惯模式”,你就能彻底改变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 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
你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你是先洗脸还是先刷牙?你走哪条路上班?你到办公室时,是先看邮件,还是和同事聊天,又或者直接写备忘录?去餐厅第一个会点什么菜?多久运动一次?你经常和家人和孩子聊什么?晚上你如何入睡?
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可能会让人觉得是深思熟虑决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却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个人经济安全以及幸福有着巨大的影响。
★ 习惯是怎么回事?习惯究竟能不能改?
习惯是我们刻意或深思后而做出的选择,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却仍继续、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为。这是我们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习惯成形后,我们的大脑进入省力模式,不再全心全意地参与决策过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对抗某个习惯,或是意识到其它新习惯的存在,否则该行为模式会自然而然地启动。你想改变习惯,先要了解你属于你自己的“习惯回路”
习惯回路由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三部分组成。
★ 怎样利用“习惯的力量”改变事业和生活?
《习惯的力量》融汇各行业数十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只要掌握“习惯回路”,学习观察生活中的暗示与奖赏,找到能获得成就感的正确的惯常行为,无论个人、企业和社会群体都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就能让人生与事业脱胎换骨。
怎样戒掉一个坏习惯?
怎样建立一个好习惯?
怎样识别自己的习惯?
怎样利用习惯的力量改变自己和他人?
……
★《习惯的力量》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著作!它将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习惯。2012年在美国出版,随即成为一本疯行全球的“习惯改造指南”。它融合了目前最顶级的神经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顶尖企业家和优秀市场营销人员关于习惯的最新认知,同时综合了国际一流企业:宝洁、谷歌、微软,世界顶尖大学:哈佛、耶鲁、剑桥和MIT关于“习惯的力量”的最新研究结果!你想知道的所有关于“改变习惯的秘密”,都将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也成为了最受500强企业员工欢迎、提振人心、认知自我的最实用读本!
★《习惯的力量》作者查尔斯•都希格获得了美国2013年普利策新闻奖。本书入选FT/高盛2012年度商业图书!荣获2012年亚马逊网站编辑推选的十大畅销书之一!曾高居2012年《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二名!国内知名企业家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著名主持人蔡康永都强烈推荐阅读本书!
《纽约时报》赞本书“精彩绝伦”,《华尔街日报》称“连陷入危机的人都可以用这本书的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经济学人》说 “本书将告诉你洞悉顾客的习惯对于市场营销至关重要。”《三联生活周刊》评论 “习惯养成容易消除难,不过一旦你明白了习惯可以改变的原理,你就有了改变它们的自由以及责任。”
★找到自己的习惯模式,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
一个人可以:强化意志力、成功减肥、聪明理财、高效工作……
一个企业可以:制造流行新产品、激励工作团队、在市场巨变中成功转型……
一个社会可以:改良观念和风气、提升公民幸福感……
千钧一发 (1997) 豆瓣 IMDb Min reol TMDB
Gattaca
8.6 (996 个评分) 导演: 安德鲁·尼科尔 演员: 伊桑·霍克 / 乌玛·瑟曼
其它标题: Gattaca / 变种异煞(港)
未来的世界,科技的力量胜过一切,基因决定命运,几乎成为金科玉律。不幸文森特(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饰)是一个基因不良的人,出生以来就决定了他近视和心脏病的缺陷,他只能活到30岁。于是父母为文森特增添了一个有着优良基因的弟弟。
文森特的梦想是漫游太空,然而恶劣的基因令他无法圆梦,直到他遇到了太空中心的杰罗姆(裘德•洛 Jude Law 饰)。杰罗姆有优秀的基因,却在一次意外中半身瘫痪。二人决定调换身份,文森特千方百计隐藏自己的基因信息,每天都认真清洗掉自己的皮屑毛发,不暴露任何蛛丝马迹。另一方面,杰罗姆帮他筹备进入太空前需要检查的基因物品。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然而一桩谋杀案和一根睫毛,让事情节外生枝。
叫我第一名 (2008) TMDB 豆瓣
Front of the Class
8.1 (357 个评分) 导演: 彼得·维纳 演员: 詹姆斯·沃克 / 特里特·威廉斯
其它标题: Front of the Class / 站在教室前
BoBo(詹姆斯•沃克 James Wolk 饰)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这种严重的痉挛疾病,导致他无法控制地扭动脖子和发出奇怪的声音。而这种怪异的行为,更是让他从小不被周围的人理解,在学校里老师经常批评他,同学们更是对他冷嘲热讽,就连他的父亲也对他失望透顶。只有他的母亲一直是他的坚实臂弯,母亲的坚持与鼓励,让他能够在正常人的生活里艰难前行。然而面对这个不能理解他的世界,BoBo一直在痛苦的漩涡里挣扎。直到在一次全校大会上校长在众人面前巧妙的让大家了解了BoBo的真实情况,让他有了成为一名关爱学生的教师的坚定梦想,即使因为这个病症让BoBo在寻求教师梦想的道路上遭到众人怀疑,屡屡受挫,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这份梦想, 为了找到一个愿意接受自己的学校,不抛弃梦想,不放弃信念,默默的努力。而他曾经曲折的人生道路在他的坚持下也开始慢慢好转…
该片根据布拉德•科恩的真实故事改编。
我的奋斗 豆瓣
7.4 (84 个评分) 作者: 罗永浩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 - 4
《我的奋斗》是老罗写的一本极具语言才华的自传,也是他给剽悍的人生一个解释。作者他是一个走路都往下掉个性的胖子。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被老师描述成一个“思想特别复杂的孩子”;他在学校里跟愚蠢的制度对抗了九年,成为一个高中没毕业的小混混,然后,一直混到“中国第二著名的英语教师”、百度年度风云人物、牛博网创办人、“老罗培训”学校的校长。
读“老罗式”的幽默,可以感知他的诚恳和热情;读老罗的传奇经历, 可以领悟如何用剽悍的内心创造传奇。
《我的奋斗》读者对象:中学生、大学生;老罗在新东方和老罗培训学校的学生;都市里奋斗的年轻人;15-40岁的读者。
《我的奋斗》附赠品:罗永浩全国高校巡回演讲DVD光盘。
2017年11月17日 已读
121#的确太水了,基本都是演讲的东西。老罗这个人对我影响还是挺大的,我也很担心自己能否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害怕理想主义被现实击溃。
励志 成长 我的奋斗 罗永浩 自传
我不是教你诈 豆瓣
8.2 (3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刘墉 接力出版社 2003 - 2
一本有趣的书。定位在针对社会现象所写的实用主义,通过世间百相的揭示,告诉你不吃亏的学问。如同一盘文化快餐,且不论营养价值多高,品后但觉爽心可口。不会绞尽脑汁,亦不会闹消化不良。会心处一笑,即可。“我不是教你诈,是让你认清这个世界!”刘墉笔下充斥了这一类哲理短句。
摔跤吧!爸爸 (2016) I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Dangal
8.6 (1906 个评分) 导演: 涅提·蒂瓦里 演员: 阿米尔·汗 / 法缇玛·萨那·纱卡
其它标题: Dangal / Dangal
马哈维亚(阿米尔·汗 Aamir Khan 饰)曾经是一名前途无量的摔跤运动员,在放弃了职业生涯后,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替国家赢得金牌。马哈维亚将这份希望寄托在了尚未出生的儿子身上,哪知道妻子接连给他生了两个女儿,取名吉塔(法缇玛·萨那·纱卡 Fatima Sana Shaikh 饰)和巴比塔(桑亚·玛荷塔 Sanya Malhotra 饰)。让马哈维亚没有想到的是,两个姑娘展现出了杰出的摔跤天赋,让他幡然醒悟,就算是女孩,也能够昂首挺胸的站在比赛场上,为了国家和她们自己赢得荣誉。
就这样,在马哈维亚的指导下,吉塔和巴比塔开始了艰苦的训练,两人进步神速,很快就因为在比赛中连连获胜而成为了当地的名人。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吉塔进入了国家体育学院学习,在那里,她将面对更大的诱惑和更多的选择。
百元之恋 (2014) 豆瓣 TMDB
百円の恋
8.3 (828 个评分) 导演: 武正晴 演员: 安藤樱 / 新井浩文
其它标题: 百円の恋 / 100円的爱(港)
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一子(安藤樱 饰)整天百无聊赖,她根本无心帮助打理自家的料理店,整日玩游戏虐杀小外甥。她的妹妹二三子(早织 饰)离婚后回到娘家,极度看不惯姐姐的作为,为此两姐妹甚至大打出手。自感不被家人所容的一子搬了出去,并在日常光顾的百元超市谋得收银员的职位。这间小店云集着许多怪人,患有忧郁症的店长、话唠猥琐的同事、因盗窃被开除却还时常回来拿临过期食品的老太。在这些人中间,一子的心情愈加苦闷。偶然机缘,她和名不见经传的拳击手狩野(新井浩文 饰)走到一起,无奈他们之间甚至连爱情都谈不上。极度压抑之际一子选择学习拳击,她渴望释放心中不委屈和不满,渴望获得哪怕只有一次的认可。
本片荣获2014年日本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八名。
2017年6月25日 看过
前半段完全无感,甚至想打低分。后面燃爆了,励志又不落俗套。每天练习出拳500次,10天后去报复这该死的生活,然后被狠狠地打趴下,虽然很痛,但也会有收获。
励志 安藤サクラ 日本
谁动了我的奶酪? 豆瓣 Goodreads
Who Moved My Cheese?
6.3 (10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斯宾塞·约翰逊 译者: 吴立俊 中信出版社 2001 - 9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内容充满了人生中有关变化寓意深长的真理。这是个有趣且能启蒙智慧的故事,内容是在描绘四个住在“迷宫”里的人物,他们竭尽所能地在寻找能滋养他们身心、使他们快乐的“奶酪”的过程。
这四个小人物中,有两只是名叫“嗅嗅”和“匆匆”的老鼠;其他两位则是身体大小和老鼠差不多的小人,名叫“唧唧”和“哼哼”,而且这两个小人的外型与行为和现今的人类差不多。
这里所谓的“奶酪”是一种比喻,它可以被当成我们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人际关系、金钱、财产、健康、心灵的宁静。
书中所谓的“迷宫”,代表的是一个你花费时间与精力追寻你所欲求的东西的地方,它可以是你所服务的机构或你所居住的社区。
在故事里,这些人物面临突如其来的变化。最后,他们之中有一个成功地对这些变化做出适当的应变,并在迷宫的墙上写下他改变自己的心路历程及从中所得到的经验。
当你看到那些墙上的标语时,你就能自己找出处理变化的方法,了解了这些方法,你就不会感到太多压力,并且能够在生活中或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成就感(不管你怎么定义这些成就感和压力)。
2017年4月25日 已读
40#久闻大名,原来是一小杯鸡汤。就喜欢捏这种只有几十页的软柿子
励志 谁动了我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