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梦幻之巅 豆瓣
The Wildest Dreams
8.3 (6 个评分) 作者: [英]理查德·罗吉利 译者: 彭贵菊 / 熊荣斌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9
药物的历史总是爱恨交织;任何对这些物质一味咒骂或一味赞扬的记述都不算完整。这本集萃便是一个微缩宇宙,旨在展现在药物与其使用者的相互影响下所诞生的大千世界。所选作品亦是包罗万象。除了出自小说与短篇故事的作品,还囊括了祈祷词、檄文、谜语中的选段。既有西方的作品,也有古代、东 方以及部族文献,力求全方位呈现各色人物与毒物的“邂逅”。从拉伯雷、薄伽丘、马可·波罗、英王詹姆士一世到福尔摩斯、让·科克托、威廉·巴勒斯、阿道司·赫胥黎,牛津大学社会和文化人类学学者理查德·罗吉利打破了致幻文化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迷思,以独特的视角串起了一部跨越两千年的药物文化史。
语言与沉默 豆瓣 Goodreads
Language and Silence
9.3 (63 个评分) 作者: [美]乔治·斯坦纳 译者: 李小均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1
◆当今文学世界最伟大的心灵,当代人文主义批评大师 乔治•斯坦纳经典代表作
◆最彻骨的现代启示录,最宏阔的人文主义襟怀
本书的主题——对政治暴行的深入反思——极具当代性
对文学的梳理兼具历史感与现实关怀
可谓能指引我们重识自身与时代的经典作品
◆著名学者李欧梵倾情作序推荐
本书是乔治•斯坦纳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人文批评的经典著作。其核心议题是语言、文学批评与人道主义(及反人道主义)。其辑录的文章写于不同时期,但都共有一个根本的主题——语言的生命。在斯坦纳看来,语言是文化的代表。而现代西方的几股非人道主义逆流(尤其是纳粹)导致了语言文化的滥用与污染,使西方文学的创作陷入“沉默”。因此,在经历了种种浩劫之后,语言及其相关的现实世界究竟该何去何从?批评家与知识分子在这一过程中又该担当何种责任?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豆瓣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尼尔·贝尔 译者: 蒲隆 / 赵一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9 - 5
本书论述的不仅仅是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它在稍广的意义上涉及到资产阶级社会的矛盾。商人和制造业主创建了这一新世界。十六世纪后,中产或资产阶级又对社会加以现代化革命,他们扭转了人们对军事或宗教的关切,把经济活动变成了社会的中心任务。
资本主义是这样一个社会经济系统:它同建立在成本核算基础上的商品生产挂钩,依靠资本的持续积累来扩大再投资。然而,这种独特的新式运转模式牵涉着一套独特文化和一种品格构造。〔characterstructure]。在文化上,它的特征是自我实现,即把个人从传统束缚和归属纽带(家庭或血统)中解脱出来,以便他按照主观意愿“造就”自我。在品格构造上,它确立了自我控制规范和延期报偿原则[delayedgratification〕,培养出为追求既定目的所需的严肃意向行为方式。正是这种经济系统与文化、品格构造的交融关系组成了资产阶级文明。而分解这一结合体及其内在意义,正是贯穿本书的主题线索。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豆瓣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9.8 (6 个评分) 作者: 马歇尔・伯曼 译者: 张辑 / 徐大建 商务印书馆 2003 - 10
本书用迷人的笔触,以十九世纪的政治和社会革命为背景,透过歌德、马克思、陀思妥耶夫斯等人的主要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矛盾和暧昧不明的现代世界画面。通过重新阐释马克思和深入思考罗伯特·摩西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影响,作者标示出了二十世纪及其以后的发展轨迹。他得出的结论是,适应不断的变化是可能的,建设真正现代社会的希望也正是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