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豆瓣 Goodreads
6.6 (34 个评分) 作者: 薛兆丰 中信出版社 2018 - 7
我们每天收到无数纷繁复杂的信息,看到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世界是复杂的。
世界又并不复杂,只是你需要一双慧眼。经济学是一种帮助你成为明白人的智慧,它是观察世界的视角和态度,而不是一堆函数、公式和图表。
薛兆丰老师善于把复杂的现象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说清楚。这本书讲解了生活中不可能绕过的经济学核心概念,比如稀缺、成本、价格、交易、信息不对称、收入等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通过大量真实案例的经济学分析,更实际、更有趣、更深入和彻底地将经济学思维运用于各种实际场景,帮你绕过经济学花招,理解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从而启发你将同样的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
你将摆脱直觉和经验的控制,拥有可以举一反三、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体系,从而对这个由海量陌生人连接而成的社会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相信读完本书之后,你会对自己身处的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成为这个复杂世界的明白人。
2022年3月20日 已读
作为一部科普读物还是不错的,知识点讲得细碎浅显。下面一大堆打一星说是为资本家代言,扣帽子的评论看着挺瘆人。不知是水军还是真的反智。
科普 经济 经济学
置身事内 豆瓣 谷歌图书
8.6 (281 个评分) 作者: 兰小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8 其它标题: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在成功的经济体中,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不是意识形态化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直面真问题、深究真逻辑的复旦大学经济学“毕业课”
☆ 连接抽象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可行的动员与资源调配,推动经济增长?
在确保增长的过程中,如 何获得更多资源和时间去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
☆ 结合学界前沿研究与一线调研经历
扼要论述+延伸阅读指引,满足弹性认知需求
生动解说光伏、面板等行业案例,清晰复盘宽窄巷子、华夏幸福等建设经验
☆ 微观机制+宏观现象 双重维度串联中国经济生活中中知识与现象的碎片
理解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决策与行动逻辑
解读城市化、房价、贫富差距、债务、国内外贸易生态等现象背后各种要素的联动
☆ 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门道,从枯燥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到机会。
“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重要得多。”
------------------------------------------------------------------------------------------------------
本书是是兰小欢多年教学、调研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种有别于所谓发达国家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奇迹。基于对改革历程与社会矛盾的回顾与分析,作者也在书中对当前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转型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国发展现实的把握。
货币的非国家化 豆瓣
Denationalization of Money
9.7 (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译者: 姚中秋 新星出版社 2007 - 8
《货币的非国家化——对多元货币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是哈耶克晚年最后一本经济学专著。他在书中颠覆了正统的货币制度观念:既然在一般商品、服务市场上自由竞争最有效率,那为什么不能在货币领域引入自由竞争?哈耶克提出了一个革命性建议: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发行货币,并自由竞争,这个竞争过程将会发现最好的货币。
本书出版后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由此引发的争论至今没有结束(全球化的深化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让哈耶克的观点再度受到重视),系首次译为中文。
跌荡一百年(下) 豆瓣
8.4 (17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2009 - 9
作者在完成了《激荡三十年》后,溯源再上,亲笔力作《跌荡一百年》,此为下卷,重新梳理了1938~1977年的中国企业史和商业变革。作者按照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之前40年的中国商业史。作者试图在这些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探寻中国商业人物和企业的成长基因、精神素质以及发展脉搏。在悠长的历史宽度中如何审视中国的商业发展?在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阶层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我们搞砸了经济学:智本社经济学讲义 豆瓣
作者: 智本社 2021 - 1
通俗、生活化的经济学,才是普通读者需要的。许多经济学课程都太学术化了。经济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更是一种价值观。把市场规律讲通透,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理解透,是这本书的目标,也是作者撰写这本书的美好愿望。
社会主义体制 豆瓣
9.4 (7 个评分) 作者: [匈牙利]雅诺什·科尔奈 译者: 张安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 - 5
《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书终于与中国读者见面了。作为作者,我对此感到非常高兴。我用了五年时间写作本书英文第一版,当然,所投入的精力远远不是时间所能说明的。本书总结并综合了我本人自1955年以来的所有研究成果(那一年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研究著作《过度中央集权化的经济管理》)。
本书在内容上涵盖了社会主义体制的所有主要领域:政治架构、意识形态、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和对经济的监督管理、体制内部的信息流动、典型的社会关系以及由政治—社会—经济环境塑造的典型行为特征。这一点桅成了本书和许多其他著作的一个重要区别,它们一般都局限于分析某一领域的问题——经济、政治或意识形态。
这本著作或许有助于理解不同的发展道路以及体制特征上的因果关系,同时它也可能无法为人们提供所谓的“指南”。在分析中国问题时,中国读者必须认真考察其他各种因素。在这方面,国际上也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我想,最终还是要依靠中国学术界自己进行最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真正把握中国的问题所在。
有效资产管理 豆瓣
作者: 威廉•伯恩斯坦 (William J.Bernste) 译者: 王红夏 / 张皓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 1
威廉J.伯恩斯坦编著的《有效资产管理(华章经典金融投资)》将复杂的资产配置理论归纳为简单、易操作的投资方法,有了这套方法的武装,普通投资者也能构建起一套“迷你”投资组合。
《有效资产管理(华章经典金融投资)》提纲挈领地归纳出投资组合的核心理念,有助于专业投资者提升自己的资产配置技巧。投资组合不排除高风险资产,过度依赖安全资产反而会增加组合风险投资者应关注整个投资组合的绩效表现,而不是关注组合中特定成分的业绩表现好公司一般是差股票,而差公司通常是好股票进行股票配置时,价值投资工具至关重要。
国民经济学原理 豆瓣
Grundsätze der Volkswirtschaftslehre
10.0 (5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卡尔·门格尔 译者: 刘絜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5
《国民经济学原理》:奥地利学派始于1871年,其时,门格尔发表《国民经济学原理》,这本著作篇幅不大,却足以同《国富论》、《纯粹经济学要义》媲美。由于该书阐述了边际效用理论,故而门格尔当之无愧地成为现代经济学开创者之一。
2019年7月31日 已读
普罗塔戈拉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奥地利学派开山祖师门格尔说:“欲望是万物的尺度”。开篇第一句即“万物皆从因果律”,膜拜。对价值本质的分析也很深刻。价值具有绝对的主观性,它不属于财物本身的性质,仅仅是人类欲望在财物上的投影。作为一本原理,也很通俗易懂。
奥地利学派 经济 经济学 自由主义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豆瓣
Basic Economics : A Common Sense Guide to the Economy
8.4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马斯·索维尔 译者: 吴建新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8
经济学入门佳作,暌违多年,新版出来
长居美国亚马逊经济类榜首、美国国民经济学读本
掌握社会经济运行规律,人人都能看懂的经济学专业读物
◎ 编辑推荐
美国芝加哥学派著名经济学家、自由主义大师托马斯·索维尔自《美国种族简史》之后的又一本畅销经典;
美国亚马逊长居榜首的经济学 通识读物,美国公民学习经济学的入门佳 作;
并且,这是一本人人都能看懂的经济学专业读物。
◎ 内容简介
经济学一点也不复杂,也不难理解,困扰我们的是故作艰深的语言和拒人千里之外的形式。本书没有让人望而生畏公式图表,也没有难懂的术语,更没有枯燥的实证。托马斯·索维尔用最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案例,为我们讲解经济学博士都不一定能完全掌握的经济学思维方式,让所有人都能体验毫无障碍的阅读,并且在无形中学会经济学这一门专业知识体系和分析工具,让普通人不再受含糊的政治辞令和晦涩的经济学术语的迷惑,掌握经济社会的运转规律。
通过本书,我们将会了解价格、投资和国际贸易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也会对媒体、政治家、公知的言论保持警醒和怀疑,不再不加批判地用“穷人”和“富人”来区分不同的人群。我们还会对房租管制、贸易平衡、贫富差距、统计数据产生全新的认识。
◎ 媒体推荐
本书简洁明了……在过去30年的经济学家中,索维尔的确成就非凡。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
本书不仅对于普通大众读者很有价值,而且对于律师、企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也都很有益处。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Times)
真是太需要了……任何读过带有偏见、枯燥无味的经济学教科书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来纠正谬误。
——《克莱蒙特书评》(Claremont Review of Books)
◎ 名人推荐
本书是伪装成甜点的一道健康大餐,并且索维尔还在不断扩充,读者一定会为此庆幸。索维尔流畅的文笔、无懈可击的逻辑、渊博的知识和完美无瑕的经济学,无论对专业人士还是初学者都是一种享受。
——托马斯·黑兹利特(Thomas Hazlett),法律与经济学教授,乔治梅森大学信息经济项目主任
每一章都证明了为什么索维尔是美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如果想知道经济学是如何掌控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此多的事情,本书是必读书。
——亚瑟C.布鲁克斯(Arthur C.Brooks),美国企业研究院院长、《战争:自由企业与大政府之间的斗争将塑造美国未来》(The Battle:How the Fight Between Free Enterprise and Big Government Will Shape America’s Futur_e)作者
本书证明了索维尔教授能够让一个从未踏进经济学课堂的人理解经济学。这本书里有大量日常经济学问题的案例与详尽解释。
——沃尔特E.威廉姆斯(Walter E.Williams),乔治梅森大学特聘经济学教授
经济学的既定事实常使许多人大惑不解。索维尔以堪称典范的方式揭去了这些事实的神秘面纱,使它们变得直观,甚至显而易见。
——大卫·博阿兹(David Boaz),加图研究所高级副所长,《自由主义导论》(Libertarianism:A Primer)作者
集体行动的逻辑 豆瓣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8.0 (11 个评分) 作者: 曼瑟尔·奥尔森 译者: 陈郁 / 郭宇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 4
奥尔森教授撰写的这本《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第1章对集团和组织行为的某些方面作了逻辑的理论的解释。第2章考察了对不同规模的集团进行分析的含义,并得出在许多情况下小集团更有效率、更富有生命力这一结论。第3章考察了赞成工会的论点的含义,并得出以下结论:某一形式的强制性会员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工会是生死攸关的。第4章运用本研究中提出的方法对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进行考察并对其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国家理论进行分析。第5章按照本研究阐述的逻辑对许多政治学家使用的“集团理论”进行分析,并证明对这一理论的通常理解在逻辑上是矛盾的。最后一章提出了一个与第1章概述的逻辑关系相一致的新的压力集团理论。这一理论说明大的压力集团组织的会员制度和力量并不是游说疏通活动的结果,而是它们其他活动的副产品。
大对决:即将爆发的中美货币战争 豆瓣
作者: 雷思海 2013 - 9
2015年前后,一场以美国、中国及欧元区国家为主角,波及所有欧美发达经济区与亚非拉新兴经济体,决定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金融大对决,将由美国发动。
本书作者指出,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正在精心布局一场重在针对中国的货币战争!此一役,就其规模和影响来说,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对决。这是美国利用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掠夺世界财富的第三次金融战,其最大的掠夺对象是中国。
在前两轮金融战中,西欧失去5年,俄罗斯失去6年,东南亚失去8年,日本失去15年。2015年前后,美国会击垮中国吗?中国会金融战败,并失去5年乃至10年吗?中国要如何破解美国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与资本大布局?如何迎战即将到来的金融大对决?
美国经济评论百年经典论文 豆瓣
100 years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The top 20 articles
作者: 美国经济学会 主编 译者: 杨春学 / 于飞 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10
由美国经济学会主办的《美国经济评论》创刊于1911 年,距今100多年,是知名的经济学期刊之一。
本书是《美国经济评论》为纪念创刊100周年,特邀阿罗(K.J. Arrow )等六位著名经济学家,成立 “20 佳论文”评选委员会,由委员会在该刊100 年来刊登的数千篇文章中,甄选出对经济学发展与实践产生深远、重大影响,且富有创造性的20 篇论文。
膺选论文名重一时,代表了每一时期经济学的高学术水平, 同时整体再现了百年来在经济学领域艰辛跋涉、不断探索的历史发展轨迹,反映了美国主流经济学的基本走向。
休克主义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娜奥米·克莱恩 译者: 吴国卿 / 王柏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
◎编辑推荐(作品看点)
★“很少有书能够真正帮助我们了解当下,本书就是其中之一。”——英国《卫报》
——纽约时报、村声杂志、亚马逊书店、出版人周刊等年度好书;约翰•伯格、勒卡雷、蒂姆•罗宾斯一致推荐;超过25种语言版本,长居《纽约时报》国际畅销榜首
★ 解构自由市场的扩张神话,重写近四十年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史。
——在伊拉克内战最混乱的时刻,一项新法律公布,允许壳牌石油和英国石油公司拥有该国的大量石油储备。“9·11”之后,布什政府立即无声无息地将“反恐战争”策略的执行外包给了哈里伯顿和黑水。东南亚海岸被海啸蹂躏过后,回归荒芜的海滩被作为旅游胜地拍卖出去。卡特琳娜飓风过境之后,流离失所的新奥尔良居民发现,他们的公共住房、医院和学校再也没有重新开放的一天。私人财团与政治权力结盟,以新自由主义为思想旗帜,利用战争、政变,乃至自然灾害造成的休克状态,实行激进彻底的自由市场与私有化政策。自由市场制度的扩展,远非自生自发的过程,而是依靠专制、暴力与灾难强行扩张。
★ 突破性的历史研究和长达四年的灾难现场报道,打破全球自由市场民主化的神话。
——弗里德曼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俨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主流的意识形态之一。灾难性资本主义——在受到冲击的社会体系中进行快速的企业改制重建——并非始于2001年9月11日。在这本勇敢的书中,克莱恩将灾难资本主义的思想起源追溯到米尔顿•弗里德曼领导下的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其影响力至今仍然遍布世界各地。本书就是对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性胜利发出的挑战。
◎名人推荐
克莱恩是化身作家的控诉天使。这本拯救苍生的书以生动活跃的思想为包装,激动人心却又带来冷静。它揭露了中情局的审问犯人技巧,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为了在世界各地推行灾难资本主义而使用的勒索技术如出一辙:两者都借震撼制造出自我意识的迷失。因此,冷静是一种反抗的形式。这是一本全世界都该读的书。
——约翰·伯格(John Berger),《观看之道》作者,布克奖得主
克莱恩是斯通(I.F.Stone)和辛克莱(Upton Sinclair)的最佳传承者,一位揭发丑闻者,会在别人视为寻常处深入挖掘。我喜爱她的书——并以一个20世纪的男人的身份,向一位21世纪的女性致敬。
——特克尔(Studs Terkel),历史学家
慷慨激昂,数据丰富,争议性十足,而且像地狱一般惊骇。
——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小说家
一本揭露真相的书!以无比的勇气和清晰的记叙,克莱恩写下这一代最重要、也非读不可的书。她在书中揭发说谎者、杀人凶手和窃贼,剥去芝加哥学派经济政策的虚伪,以及它与世界各地的混乱与血腥的关联。《休克主义》如此重要和发人深省,它很可能成为一波经济与社会正义运动的新触媒、分水岭和临界点。
——蒂姆·罗宾斯(Tim Robbins),演员,《肖申克的救赎》主演
这本巨著是慎重而充满义愤的战斗号召。克莱恩是国王面前的安提戈涅,她在我们不得不接受凶手当我们的经济决策者而感到无奈时,提出了解药。她敢于相信正义,并以令人折服的勇气,为一种崇拜市场且靠杀生获得喂养的意识形态编写历史。克莱恩是开路先锋,她刺激我们不至于加入自杀俱乐部,而让食人的政商财团主义得逞。一本光荣的胜利之书。
——约翰·库萨克(John Cusack),演员,《2012》主演
◎内容简介
在伊拉克内战最混乱的时刻,一项新法律公布,允许壳牌石油和英国石油公司拥有该国的大量石油储备。“9•11”之后,布什政府立即无声无息地将“反恐战争”策略的执行外包给了哈里伯顿和黑水。东南亚海岸被海啸蹂躏过后,回归荒芜的海滩被作为旅游胜地拍卖出去。卡特琳娜飓风过境之后,流离失所的新奥尔良居民发现,他们的公共住房、医院和学校再也没有重新开放的一天。
以上种种就是娜奥米•克莱恩所说的“休克主义”的事例:利用公众在大规模的集体冲击——恐怖袭击与自然灾害——之后的混乱与迷失,推动他们原本极度反感的经济休克疗法。
有时这两种冲击并没有成功地消除所有的阻力,那么还有第三种可以采用:牢房监禁或电击。
突破性的历史研究和长达四年的灾难现场报道,让《休克主义》一书打破了全球自由市场民主化的神话。弗里德曼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俨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主流的意识形态之一。本书就是对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性胜利发出的挑战。
灾难性资本主义——在受到冲击的社会体系中进行快速的企业改制重建——并非始于2001年9月11日。在这本勇敢的书中,克莱恩将灾难资本主义的思想起源追溯到米尔顿•弗里德曼领导下的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其影响力至今仍然遍布世界各地。《休克主义》将经济政策与“震慑行动”的作战方案以及中央情报局资助的电击和感官剥夺实验——后者打造了今天在关塔那摩监狱使用的酷刑手册——之间建立起全新而令人惊异的联系。
正如克莱恩所展示的,休克疗法的蓄意使用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从1973年智利的皮诺切特政变到1991年的苏联解体,她讲述了一个与我们所知截然不同的故事。
哈耶克传 豆瓣
Friedrich Hayek: A Biography
作者: 阿兰·艾伯斯坦 译者: 秋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4
阿兰・艾伯斯坦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传主的生平、作品及其思想历程进行了完整的追溯。记述了哈耶克在维也纳的早年岁月,描述了他的智力、兴趣如何得自于这个学术世家;也记述了哈耶克非凡的学术生涯,展现了他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在伦敦、纽约、芝加哥等地的生活和工作。哈耶克的一生多姿多采,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见证过大萧条,目睹了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和灭亡,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还欣慰地看到了自由市场思想的复兴。哈耶克的思想活动跨越了经济学、政治哲学、政治学等许多领域,在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背后,始终贯穿着他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怀。
在本书中,艾伯斯坦将哈耶克作品的全貌准确完整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并勾勒出其思想发展的轨迹:哈耶克最早从其良师益友路得维希・冯・米塞斯那里接触并服膺了自由市场的理念,在此后的岁月里,哈耶克的研究遍及各个领域,他用一系列权威著作论证了自由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法律、政治、伦理和经济条件。其名著《通向奴役之路》于1944年出版后,在全球获得了热烈的响应,并深刻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历史进程。
2018年9月19日 已读
75#独孤求败的哈耶克,他竟熬过了时间,在亲眼目睹自己宿敌的崩溃后才安然去世。他的思想仍将照亮未来许多个世纪,自由的灯塔正闪闪发光。
2018年9月20日 评论 昨日的异端会是明日的信条 - 大学时读《通往奴役之路》,完全是出于猎奇的心理。万万没想到的是,它以及它的作者哈耶克,能对我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记得有次参加面试,考官听说我喜欢看书,便问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说出了“通往奴役之路”几个字。看得出他脸上有些迷茫,我解释道,那是一本批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书。我一度觉得自己表现差极了,然而最后却莫名其妙地通过了面试。 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哈耶克让我明白了自由的意义及其价值,并使我成了一个自由至上主义者。 哈耶克被认为是极端反社会主义的保守右翼分子,这无疑是个天大的误会。事实上,哈耶克不但不是保守主义者,而且他十分反感保守主义。当然,他也不是社会主义者,但算得上是进步主义者。 他曾坦言,如果必须在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中二选一的话,他会倾向选择社会主义,并且他年轻的时候也的确是名社会主义的信徒。他对社会主义始终充满同情,认为社会主义者道德上的初衷并没有错,可惜他们努力的方向南辕北辙,以至于通往了奴役之路。 改变他人生轨迹最重要的人是他的老师,米瑟斯。如果没有遇见米瑟斯,哈耶克很可能成为一名心理学家。在决心学习经济之前,他对心理学表现出格外痴迷,后来还写过几本心理学著作,可惜似乎没有人理解他的理论。 从1899-1993,哈耶克的一生横跨了整个二十世纪,这个世纪又是如此动荡不安,诡谲多变,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经历了反复剧烈的震荡。从一战到二战,再到冷战。从古典自由主义到社会主义,福利社会,最后到新自由主义...哈耶克见证了世界的变幻莫测,唯一没变的,是他一以贯之的信念。 他一生颠沛流离,离开奥地利的家乡,辗转英美,最终荣归故里。 20-40年代,他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学,和好友罗宾斯一道把这里建设成了保守主义的堡垒,与左派基地的牛津大学进行了艰难持久的斗争,并在30年代与凯恩斯展开了空前的大论战。在那个左翼盛行的年代。哈耶克虽然小有名气,但作为一名异教徒,他并没有被认真对待。 1944年3月出版的《通往》使得他一炮走红。这本为大众而写的通俗读物,在战时物资紧张的英国出版,一时间洛阳纸贵。《通往》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承认了人的无知,承认了理性的局限性。它是一声划破长空的警钟,使人们警惕到计划经济的危险,遏止住了自由世界向地狱的滑坡。在许多年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它仍被无数年轻人私下偷偷传阅,散播自由的火苗。 40-60年代,在美国。哈耶克在写完通往之后,逐渐放弃了经济学的研究,把兴趣转移到了政治和社会学,他开始更加忧心人类的命运。哈耶克是个十足的悲观主义者,他多次预测苏联这头“红”水猛兽会摧毁自由世界。 他曾因耳朵受伤而导致左耳听力受损,年迈的他爱开玩笑说,马克思当初是右耳聋了,而自己则是左耳聋了。 获得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对哈耶克而言无疑是又一次无限风光的时刻,尽管他是和社会主义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共同分享了这个奖项。瑞典学院把奖同时颁给他们两位意味深长,既想表达对哈耶克观点的认同,却又死要面子,偏偏安排一位左派来挽回脸面。 70年代,撒切尔夫人引领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给世界带来了新的转折。撒切尔坦言自己是哈耶克忠诚的信徒,受哈耶克影响极大。外界猜测哈耶克是她背后的影子沙皇,甚至完全操纵着她。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他们之间仅仅是普通的友谊罢了。总之,哈耶克的后半生比前半生享受了更多殊荣。 哈耶克也许要感谢上帝让他活这么久,久到足以亲眼目睹宿敌的溃败。1991年,苏联这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崩溃了,他在给别人的信里写道,“我想我们这边完全胜利......不会有比这更激动的象征了......我几乎不敢奢望自己能活着看到这一切”。中国也早在十几年前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作为失败的经济制度被彻底抛弃,而它作为一种人类实验将会被载入史册。 哈耶克虽然早已离世,他的思想仍将照亮未来许多个世纪。时刻提醒我们要自由,不要奴役。
哲学 思想 经济学 自由主义
美国怎么了? 豆瓣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
作者: [美国] 保罗·克鲁格曼 译者: 刘波 中信出版社 2008
本书深入地探讨了美国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保守主义运动"对美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不良影响,呼吁重新展开社会政策的公共辩论,主张政府应发挥好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的作用,同时警醒世人不要冷漠对待社会经济不平等议题,以至错失改革良机。本书对于我们了解美国、以及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权力与繁荣 豆瓣 Goodreads
Power And Prosperity
8.8 (8 个评分) 作者: [美] 曼瑟·奥尔森 译者: 苏长和 / 嵇飞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4
内容推荐
曼瑟·奥尔森在逝世前完成的《权力与繁荣》一书触及了他一生所关注的问题:为什么有些经济体表现如此抢眼,能够提供令人瞩目的财富与繁荣,而有些经济体却不能做到这点?不同类型的政府是如何阻碍或者促进经济增长的?以及,随着苏联体制的崩溃,为什么市场经济没有能够在前苏联东欧国家繁荣起来?在本书中,奥尔森认为政府在市场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私人契约与个人财产权利的可靠保护,取决于政府要足够强大以保证这些权利的实施,同时政府又要受到足够的限制以避免这些权利受到侵蚀。他在本书中提出的“强化市场型政府”概念是分析经济增长的一个前沿性概念,并且为金融危机后的亚洲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治理演变和经济政策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分析框架。
2018年9月10日 已读
73#一言以蔽之,实现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是对个人权利,特别是对财产权的保障。而要提供这一保障则需要完善有力的法治和民主制度做基础。可算作亚当斯密的加强版。虽然这个结论从一开始就猜到了,但奥尔森推论的过程逻辑清晰强大,对苏联模式的分析更是独树一帜。
2018年9月11日 评论 繁荣的条件 - 正如书名写的那样,权力与繁荣探讨的是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或许是我们背得滚瓜烂熟的定律之一,而奥尔森的这本《权力与繁荣》则是对这一定律的驳斥。经济基础决定不了上层建筑,倒是常常被上层建筑所决定。 奥尔森试图从政治的角度反过来来解释经济的运行,探索繁荣经济形成需要的条件。与传统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弱化政府的作用所不同的是,奥尔森强调一个强大政府的必要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强大”指的并不是对经济等其他领域的控制,而仅仅是法律上对个人权利强有力的保障。实际上这个政府并没超出自由主义经济要求的范畴。 奥尔森得出的结论是,经济繁荣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清晰的个人权利,二是不受任何形式的掠夺。某种程度上一已经涵盖了二的条件。 除去自然资源的因素,在资本和技术广泛流通的今天,为什么一些国家富裕,而一些国家贫穷?为什么民主政府普遍比专制政府富裕?为什么战败后的法西斯国家的经济发展远远高于苏联共产主义解体后的国家?奥尔森一层层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关于权力,奥尔森首先以“单个小偷”和“成群匪帮”两个例子做了一个有趣的隐喻。 “单个小偷”的偷盗行为无疑会损害社会整体财富,但这一损害平摊到社会上所有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而对小偷自身来说获得的利益巨大。 匪帮控制了一个地区之后,和单个小偷不同,他们为了在当地获得长期的更大的利益,不会采取强取豪夺,杀鸡取卵的方式,而是选择征收一个利益最大化的税收。随着税率的降低,人口和财富会增加,当税率降到一个临界值时,可以获得利益最大化。 并且,匪帮为了获得此利益,通常会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遏制其他犯罪的发生。如果把“单个小偷”比作无政府状态,那么“匪帮”可比作专制政府,国家成了唯一合法的土匪。 比起无政府状态时财富随时有被掠夺的危险,人们更倾向有一个权威的政府保障其财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渴望有一个皇帝来统治自己的原因。 虽然专制政府中,开明的皇帝为了其长期利益,通常不会肆意掠夺人民的财富,但这种权利是无法得到彻底保障的。为了短期利益而横征暴敛的昏君时有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英国的代议制民主首先诞生了。 奥尔森强调民主不是拥有普选权,而是拥有自由政治竞争,这种竞争导致的权力平衡,势均力敌,才是民主产生的根源。而民主比专制优越的一点便是它的权力受到约束,不会突然出现暴君,反复无常任意妄为,因此它能稳定地保障个人权利不受侵犯。 战败后日本,德国的经济发展远远高于苏联共产主义解体后的国家的原因在于民主观念的程度不同。日本德国被盟国强行打入了民主基因,而苏联解体后的大多国家仍然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专制并不一定导致贫穷,民主也不一定就创造繁荣。像韩国,台湾,新加坡这样的威权主义国家同样实现了经济的繁荣高速发展。而许多民主国家却深陷贫穷与饥饿。 因此经济繁荣的原因并不取决于专制或民主,或者说不完全取决于此。根本原因在于是否有健全的法律对财产,契约等个人权利有力保障。只有有了这些权利的保障,私人才会受到激励,敢于进行活跃的贸易和长期的投资,而不必担心随时被割韭菜。 那为什么有些既民主又有权利保障的社会经济仍然不景气?奥尔森将这个归因于政府插手市场的“左”的政策,如对不同利益团体的补贴,行业限制,扭曲了市场,从而无法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以上便是本书的核心观点。 奥尔森对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分析使我大为吃惊,虽然知道苏联的工业化是无数农民和工人做出的巨大牺牲换来的,但没想到这种牺牲恐怖如斯。斯大林发明了一套攫取工人最大剩余价值的方法,即设置一个极低的基本工资,税率随工资上升而降低,以此激励人们拼命工作,否则难以过活。能力较强的人被征收高得多的隐性税收。 另外,计划经济必将导致的贪污腐败,是苏联体制僵化最终毁灭的原因之一。因为无法对经济信息全面掌握,计划经常难以达成,各个集团都默契地私下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取最大利润,最后整个官僚阶级都在暗自收取贿赂,违背计划。 奥尔森还讲到邓的改革开放,有意思的是,他认为改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毛发动的文革破坏了整个计划官僚阶级,从而能够以最小的阻力完成市场经济的转变。 奥尔森的经济学观点大体上与哈耶克,米瑟斯等奥地利学派一致,当然,他更多的是站在权力的角度上来讨论的,在今天这样的环境下,是非常值得一读再读的。
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
大转型 豆瓣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7.6 (10 个评分) 作者: [匈牙利] 卡尔·波兰尼 译者: 刘阳 / 冯钢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 5
在这部关于经济史和社会理论的经典著作中,卡尔·波兰尼分析了工业革命的大转型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他的分析不仅阐述了自我调适的自由市场的缺陷,而且阐述了资本主义市场带来的可怕的社会后果。新的序言和导言揭示了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时代波兰尼的精辟分析所具有的新的价值。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两本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出版了。一本是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它成为20世纪最后四分之一世纪里的自由市场革命的推动性力量。另一本是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它值得人们好好阅读,它是这个世纪最重要、最具创造性的著作,就扩展和加深对市场社会的批评而言,这个时代没有其他书比《大转型》做得更多了。
哈耶克文选 豆瓣
作者: [英国] 哈耶克 译者: 冯克利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 - 9
《经济、科学与政治》这本文集,收入了哈耶克写于50至70年代以上著作之外的论文和他在各地的演说计40余篇,一些著名的篇什,像《作为一个发现过程的竞争》、《知识的僭妄》、《曼德维尔大夫》、《复杂现象论》和《建构主义的错误》等等,都已被收入其中。
这些文章的好处有二:一是从时间跨度上说,它们写于哈耶克思想最活跃的一段时期,因此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他从专业经济学家变为一个贯通多学科思想家的发展脉络;二是与那些大部头的专著相比,其中不少文章都更为通俗易懂,对于没有耐心咀嚼《自由秩序原理》或《法律、立法与自由》的读者,它们不失为一个了解哈耶克思想更为方便的途径。
本书包括经济自由主义观念的传播;经济、科学与政治;充分就业、计划和通货膨胀;工会、通货膨张和利润;工资刚性增加引起的通货膨胀;自由企业制度的道德因素等内容。
货币金融学 豆瓣
作者: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 译者: 郑艳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货币金融学》(第七版)在保留了前几版作为畅销书的优点的同时,在教材的每一部分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并尽可能用2002年底以来的数据对上一版的数据进行了更新。事实上,这也是作者所做的最有价值的工作之一。
点击链接进入新版:
经济科学译丛:货币金融学(第9版)
中间人经济 豆瓣
作者: [美] 玛丽娜·克拉科夫斯基 译者: 唐榕彬 / 许可 中信出版社 2018 - 1
仔细观察周围,我们不难发现,身边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中间人:
地产中介连接着买房的和卖房的人,
电商平台连接着买家和卖家,
滴滴打车连接着车主和打车的人,
大众点评连接着商户和消费者,
……
中间人到底是干什么的?他们在经济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如此容易获得,中间人为什么还在蓬勃发展呢?
在《中间人经济》这本书中,来自硅谷的新闻工作者——玛丽娜·克拉科夫斯基阐述了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中间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普遍、更加可贵,甚至可以说,它们是我们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通过大量的经典案例研究归纳总结了中间人所扮演的6种角色:搭桥者、认证者、
强制者、风险承担者、礼宾者、隔离者。中间人正是通过这6种角色的不同组合提供价值,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搭桥者缩短了交易的距离,认证者去伪存真,为买方提供可靠信息,强制者则能够确保买卖双方都全力以赴、互相合作并且遵守诚信……如果没有中间人的话,很多互惠的交易将不复存在,社会也会因此变得低效。
这本书通过展示经纪人、中介、交易商和其他各类中间人如何扮演6种角色,以全新的视角展现了中间人的形象,揭示了怎样才能在各行各业展发挥中间人更大价值,同时也告诉你如何扮演好中间人来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