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
意识探索 豆瓣
Consciousness: Confessions of a Romantic Reductionist
作者: [美] 克里斯托夫·科赫 译者: 李恒威 / 李恒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5 - 7
是什么将痛苦、快乐、颜色和气味等有意识的体验与大脑中的生物电活动联系在一起?有形的东西为何会产生非物理的、主观的、有意识的状态?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克里斯托夫·科赫将其研究生涯的大部分精力用于弥合大脑物理事实与现象体验之间看似难以逾越的鸿沟。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即是对此的总结与回顾,其中既有严谨的科学叙述,又有深情的个人回忆,还有,深刻呈现了作者对意识的经验实证探索过程。
科赫所讲述的故事涵盖从意识神经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到他个人对各种主题的深入思考,包括注意与觉知的差异、无意识现象、动物的意识问题、有情识的机器,以及他个人对人格化上帝信仰的丧失和随之而来的忧伤。
西西弗神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经典哲学读本作品:“推石上山顶这场搏斗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 豆瓣
作者: 阿尔贝·加缪 译者: 李玉民 万卷出版公司 2025 - 5
《西西弗神话》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哲学随笔集,出版于1942年,被誉为“荒诞哲学”的奠基之作。书中以古希腊神话中受罚永世推石上山的西西弗为喻,探讨了人类面对虚无世界时如何生存的核心命题,揭示了加缪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与反抗精神。加缪开篇直指“荒诞”的本质:人类渴望理性、意义与永恒,但世界本身却是沉默、无序且无目的的。这种矛盾构成了荒诞的根源——比如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对死亡必然性的觉察,甚至某一刻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三十岁”的恍惚,都让人直面存在的无意义。加缪断言,荒诞并非世界本身的属性,而是人与世界关系的必然产物。
加缪认为,面对荒诞,人类只有通过自杀、宗教或反抗来应对。而神话中的西西弗则是荒诞世界中的英雄,西西弗的快乐在于“每一步都是对诸神的否定”,他拒绝被命运定义,在无意义中活出了尊严。
《西西弗神话》,是加缪关于荒诞哲学的最重要的一部论著,也是他的哲理小说和戏剧的说明书,有什么疑虑,都可以从这里面找根据。虽为神话,但讲的尽是人事。可见世界只有一个,无论神还是人,都离不开这片大地。因此加缪就断言:幸福和荒诞是同一片大地的孪生子。至少是狭路相逢,想避也避不开。
高兴死了!!! 豆瓣
Furiously Happy: A Funny Book About Horrible Things
5.8 (61 个评分) 作者: [美] 珍妮·罗森 译者: 吴洁静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4
我正在人生低谷,我现在高兴死了!

《高兴死了!!!》作者珍妮•罗森,全世界最快乐的抑郁症患者,同时患有焦虑症、躁狂症、回避型人格障碍等十几种障碍症,还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在自身免疫方面也有一些问题。
书中,珍妮为了夺回生活主动权,决定——
我疯狂收集每一个快乐的瞬间,
用它们回击每一个糟糕的日子。
·
《高兴死了!!!》在美国鼓励了数百万人。处 于人生低谷时,记得提醒自己:我们每赢得一场战斗,就会变得更强壮一点。我们的挣扎不会白费,我们会胜利,我们会活着。
——————————
我提醒自己:一旦我有力气起床,我会让自己疯狂地高兴起来,不仅为了拯救我的人生,更为了构筑我的人生。
·
致所有在黑暗中行走的人和
那些在阳光下行走却把一只手伸进黑暗里
陪我们一起前行的人:
更光明的日子正要到来。
更清晰的未来正要出现。
而你也会在那里。
——————————
一位抑郁症患者,用快乐席卷美国年度榜单!
★美国亚马逊年度图书
★美国巴诺书店年度图书
★美国有声书协会年度图书
★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近半年
★美国Goodreads年度幽默作品得主感人新作
★席卷《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出版人周刊》《图书馆周刊》畅销榜
★风行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等欧美多国
——————————
✦媒体评价✦
这本书给予人们希望。这位屡次从黑暗中走出来的人,极有洞见地向我们诉说,黑暗如何让她更珍惜每一个光明的日子。——《出版人周刊》
·
珍妮将人生视为奇妙的、荒唐的、有趣的冒险,她抓住每一个闪烁着奇异光芒的时刻,并让那些光芒照进黑暗的日子,她很勇敢。——美国独立书商选书
·
读到某一段的时候,我笑着笑着就哭了,珍妮是如此真诚、大胆又幽默地讲述自己的挣扎。——《科克斯书评》
·
这本书玩世不恭又非常真诚,令人狂喜也感人肺腑,充满洞见与本质的看法。推荐给所有的公共图书馆。——美国图书馆协会
·
珍妮的故事会让你爆笑,但其实你知道你不应该笑得那么放肆,不然可能会一路笑去地狱,所以,或许你不应该读这本书。你得为自己的人身安全想想,这样会比较明智。——尼尔•盖曼,《美国众神》作者
·
尽管她经历过很多黑暗的时光,珍妮看上去比普通人有趣多了。我觉得珍妮给了我们希望——我们一样可以生活在笑声中,惊喜中,愉悦中,尽管困难重重。——美国读者评论
·
嘿,珍妮,我为你的书准备了广告语:这本书让我在餐厅里大笑,让我在飞机上大哭。让我觉得我没有在拖人类的后腿。让我变得超级超级超级开心。——美国读者评论
·
珍妮·罗森是世界上的真善美。——美国读者评论
2018年11月5日 已读
真的不知作者所云 // 可能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吧。不能作为一本了解抑郁症病人的参考书籍来看。
幽默 心智 心理学 治愈
解惑: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 豆瓣
作者: [英]E. F. 舒马赫 译者: 江唐 中信出版社 2021 - 5
找到你脑海中直达向往生活的地图
看自己、看他人、看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看世界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跨越半个世纪的哲学启蒙
至今仍在影响许多人,称得上是一本“冷门的经典”。
这本凝聚了20世纪杰出思想家E.F.舒马赫毕生心血的作品,对史蒂芬·柯维的事业和人生影响深远,启发他写下了经典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这是一部不畏世俗的人生指南
引导每个人绘制一幅属于自己的认知地图。
生活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初来乍到的旅行者。若手中拿着的地图是错误的,要人们如何抵达想要的生活?
☆为你点亮认知地图的四大地标
第一座地标:世界是分层的
第二座地标:两种“契合”
第三座地标:四个认知
第四座地标:人生两大问题
☆诗一般的语言,无穷的力量
解决实际问题,改变思维方式,唤醒自我意识。指引我们用更加健全、宽广的心智模式,勇敢走入这片陌生的森林。
◎ 内容简介
E.F.舒马赫用哲学性和宗教性的思考,旁征博引地阐明:我们能否追寻更充实的生活,激发内在才智和创造力,做出收获幸福的选择,取决四个认知层次的契合度——如何看自己、看他人、看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看世界。
这是一部启发心智成长的著作,指引我们构建理解世界的底层逻辑,让自己成为主体,根据“内心”行事并作用于外界,从实际意义上看待人生并达到平衡。
◎ 名人推荐
这是一本独特的书,可以帮助你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构建一座桥,由此让你走在让生命变得有意义的坦途之上。很多时候,我们受困于环境,而事实上我们受困于我们自己,当你愿意一次一次展开内心旅程之时,真正的价值创造次第呈现,而幸福也会如期而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王宽诚讲席教授 陈春花
舒马赫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人生中一些看似无解的痛苦和烦恼,其答案一定来自更高的层次,而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心智的跃迁。生活就是道场,此时正是修炼时,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大家唤醒内在的潜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樊登读书首席内容官 樊登
我从舒马赫的这部作品中,学到了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使生命更有意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 史蒂芬·柯维
在这个忧患日益增多的世界中,舒马赫的远见卓识,指引着我们获得高水平的健康与幸福,而不是追求虚幻的消费性慰藉。
——巴黎高等商学院客座讲师、加拿大皇家大学客座教授 理查德·巴雷特
福格行为模型 豆瓣 Goodreads
Tiny Habits
8.6 (30 个评分) 作者: [美]B.J.福格(BJ Fogg,PhD) 译者: 徐毅 湛庐文化/天津科技出版社 2021 - 10
在这本书中,福格博士亲自拆解了他提出的福格行为模型,揭示了驱动人类所有行为的3个关键要素,解析了每一个要素在驱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激发每一个要素以更好地推动行为改变的有效方法。此外,福格博士还给出了让福格行为模型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两个方法,通过设计情绪来设计行为,通过打造高频率小成功让小改变自然生长。
本书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毫不费力地养成好习惯,也能够指导人们成功对抗坏习惯;不仅能够帮助个人实现改变,也能够帮助群体直面挑战。只要掌握福格行为模型的精髓并加以灵活运用,每个人都能够轻松改变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本书给出了福格行为设计工具箱,包含15种人生情景与挑战、300个微习惯配方、100种庆祝方式,手把手地教你减重、减压、改善睡眠质量、摆脱坏习惯、提升效率……
斯通纳 豆瓣 Goodreads
Stoner
8.8 (477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威廉斯 译者: 杨向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1
《斯通纳》讲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爱,认同,怜悯,志业,傲骨,信任与死亡。
一个勇者有过的失败不失意的人生: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美国,密苏里州。来自偏远农场的农家子弟、19岁的威廉·斯通纳进入州立密苏里大学学习农学。自一堂选修文学课为起点, 他的一生就此悄然改变。未来的斯通纳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结婚、生子、教学、退休、衰老、死亡。在他生命的尽头,或许他可以坦然面对这个问题:你的一生,还要期望别的什么吗?
一部蕴含着真诚、激情与紧凑力量的小说,探究了历史洪流所忽视的人性之间的冲突、溃败与幸存,重新唤起思考每个个体独特存在的意义。作者约翰·威廉斯向世人展示了凡人中的勇者在如何生活。
----------------------------------------
◆威廉斯的写作就像被打磨光滑的橡木上反射出本色、持久的光泽。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以不带一丝一毫悲喜的冷静洞察了生活本质的全部。《斯通纳》迟到五十年后畅销,是献给被亏欠的艺术一次迟来的正名。 ——《纽约客》
◆斯通纳活过,然后死去,如你我一样。他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就发生在你我面前,看似平淡。然而,写出这种“简单”却需要天才才能完成。读这本书是一本令人难过却又美妙的阅读体验。 ——《星期日泰晤士报》
◆约翰·威廉斯的《斯通纳》刻画了一个将追求智识当作对抗无意义的战争、拒绝与外部世界作廉价妥协的人的一生。它的意义或许不只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简直是一部几近完美的小说,机构精巧,语言优美,故事动人,展示着一种夺人心魄的完美。 ——《纽约时报》
◆一件文学的珍宝。 ——《明镜周刊》
◆拥有超乎寻常的力量……直击生活的真相,语言清澈优美。它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文学之人的传奇。 ——伊恩·麦克尤恩
◆一本精彩绝伦的小说,既丰富又忧郁,记录着伤痛与失去的同时也留存了美好温柔的时刻。这本小说完美展现了小说艺术的要素,它的叙事节奏与情节构架均堪称完美无缺。这本小说像一条河流,冷静而又流畅的平静笔调裹挟着磅礴延绵的力量。 ——亚当·福尔兹
少有人走的路 豆瓣 Goodreads
The Road Less Traveled
8.0 (23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斯科特·派克 译者: 于海生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7 - 1
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当下的力量 豆瓣
The Power of Now
8.0 (23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埃克哈特·托利 译者: 曹植 中信出版社 2007 - 10
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
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
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
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
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
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
“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
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
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财富——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个乞丐,即便已经拥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依然在四处寻找欢乐、成就、安全或爱情的残余,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这些东西,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
你或许生活在对未来的焦虑中,你或许无法摆脱过去留给你的痛苦,你和你的伴侣或许总是纠缠在无尽相互伤害,怎样解决这些永远困扰我们生活的烦恼,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幸福呢?
阅读这本书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发现之旅,在作者这位心灵导师的引导下,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从而阻碍你摆脱内心的痛苦。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只过必要生活 豆瓣
必要十分生活~少ないモノで気分爽快に生きるコツ~
6.4 (15 个评分) 作者: [日]匠久 译者: 杨艳 / 李彩虹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10
拨开纷乱,直击本质,赢得轻松人生的思考技术。
献给工作、生活状态混乱不清的人。
每当看到杂乱的居住空间和镜中疲惫又忙乱的自己,心中顿生无可奈何之感,情绪也随之一点点低落,失去了对重要的人温柔以待的心情,以及和喜欢的人欢聚的机会……这种经历,想必你也有过。
为什么改变如此不易?因为,你将「整理」视为复杂的技巧、无趣的苦役……
是时候跳出「主妇困境」,跟随本书作者——男性前「码农」匠久先生,以直击本质的思维方式,理清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只拥有最重要的东西,人生大大轻松!
挫折复原力 豆瓣
Resilienz:Die unentdeckte Fähigkeit der wirklich Erfolgreichen
作者: [德] 丹尼斯·穆蓝纳 译者: 王丹若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9 - 6
成功人士身上都有一个很容易察觉的共同点─冷静,因为这个共通点的存在,使他们和普通人有所不同;他们表面上似乎能一派轻松地克服困境,对外界的攻击不屑一顾,而且即便承受着高压,也无损其工作力。但是,究竟为何他们能如此冷静呢?不但待人处事沉着应对,面对各种人生或工作上突如其来的挑战,亦伸缩自如,许多人都冀求拥有这种能力,而且在当前的社会当中,此种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挫折复原力佳的人来说,沉着冷静亦是他们的强项之一,他们懂得适时运用冷静的特质,在这样的前提下,行动时保持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同时又有原则,这也就是他们与其他人不同之处,亦是他们成功并获得财富的秘诀。本书旨在介绍何谓“挫折复原力”,不但引导读者了解何谓“挫折复原力”,并透过5种人类基本需求来解释,带领读者将此能力落实于日常生活当中,书末还不忘利用传奇科技教父乔布斯的例子,来说明“挫折复原力”如何为他创造辉煌的人生。
意識究竟從何而來? 豆瓣
Self Comes to Mind: Constructing the Conscious Brain
作者: 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 译者: 陳雅馨 商周出版 2017 - 10
你知道動物、昆蟲,甚或肉眼瞧不見的細菌也擁有意識?
是什麼讓人類意識與其他生物的意識有所不同?
且看神經科學家達馬吉歐從演化的角度,切入這一科學界尚爭議不休的神祕課題!
日本科學大獎本田獎得主達馬吉歐從事與腦部運作相關的研究及寫作已有三十餘年,其作品向以融合科學及人文主義著稱。長久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意識與身體某程度是分離的」,但他對此觀點提出質疑,並以令人信服的科學證據,指出意識乃始於生物體所創造出的一種生物過程。
除了從內省觀、行為觀及神經觀等三種傳統觀點研究人類心智,達馬吉歐也引進演化觀,為看待及講述意識心智史的方式帶來根本變革。他也提出與感覺的起源和多樣性有關的大膽假設,此假設在其所提出的意識之生物學建構的架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感覺是以身體和腦部網絡的幾近融合為基礎,最先浮現於由來已久、功能簡要的腦幹,而非近代發現的大腦皮質。
達馬吉歐認為,人類腦部發展出的「自我」挑戰了自然的漠不關心,並為文化的誕生開闢蹊徑,是演化過程中的一個徹底決裂,也是社會文化恆定的源頭。他直指他稱之為社會文化恆定之未竟工程的藍圖,乃是具有穩固基因根基的基本恆定,是簡單的生命形態存在了數十億年的價值的監護者。讀完本書,猶如走過一趟探索心智與自我之神經生物學基礎的創新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