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秦汉史讲义 豆瓣
9.5 (6 个评分) 作者: 秦晖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4 - 11
◉深刻揭示出中国文明的框架如何在秦汉被奠定
本书以秦晖在清华大学讲授“秦汉史”课程为蓝本,增加了近年来不断发现的考古资料,几经整理修改而成。
不同于最初的课堂录音,此次成书比录音记录多出近一倍内容。而且,不同于传统的断代史著述,本书略于政治史,而从纵(时间上的周秦、汉唐对比)横(空间上的秦汉与罗马帝国对比)两个维度来探讨秦汉帝国那套政治经济制度和观念的由来,以及它们在秦汉以后的影响,高屋建瓴,对于当下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编辑推荐】
◎为什么说中国三千年历史上发生的最深刻变化是“周秦之变”?“周秦之变”何以奠定了中国文明的框架?
◎秦汉帝国最基本的制度安排是怎么形成的?包含了哪些主要内容?该制度在运作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弊病?这些问题的积累又如何导致了秦汉帝国的解体?
◎为什么历史上对秦汉的评价会有巨大的差异?矛盾的关键点在哪里?能带来怎样的启示?
◎“汉魏之变”又该如何理解?为什么它不如“周秦之变”重要?为什么它没能跳出秦汉奠定的格局?
◎唐宋与秦汉相比又如何?盛唐超越了汉代的“古典商品经济”高峰吗?
◎为什么汉代与古罗马在经济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实质含义会大相径庭?这说明了什么?
这本书讲透了秦汉,也讲透了中国历史和精神文化中最深层的一些东西。
第三牧场 豆瓣
作者: 辉格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3 - 3
阶层是支撑复杂社会的一个重要结构元素。本书围绕等级阶梯的构造、壮大、嵌套、封闭、开放等,梳理了奉行原始平等主义的狩猎采集群体如何一步步发展成结构庞杂、层级丰厚的大型人类社会;对当今全球生育率下降导致的社会进化模式的转变,以及等级、文化、价值阶梯的断裂,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另一方面,等级社会催生了围绕地位竞争的一系列手段、策略、组织和文化元素,由此为人类进化构造了一个全新舞台。个体间的竞争与合作如何展开,出现了哪些新策略?驱动人类行为的动力机制与以往有何不同,带来了怎样的进化后果,创造了哪些新元素和新结构?在此过程中,人类自身的生物与文化特性经历了何种改变?作者以严密的逻辑、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对庞大知识体系的掌控能力,为我们认识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提供了一种新颖而又广阔的视角。
————————
·人类如何创造了等级社会,又如何被它所改变?
·从进化学的角度,追溯社会结构的发展脉络,考察人类的“自我驯化”。
————————
编辑推荐:
◎ 奉行原始平等主义的狩猎采集群体如何一步步发展成结构庞杂、层级丰厚的大型人类社会?
◎“地位竞争”如何塑造社会的文化形态,又怎样改变人类的生物学特性?
◎全球生育率下降对社会进化模式有哪些影响?
◎ 等级、文化、价值阶梯断裂之后,人类社会将何去何从?
◎ 从进化学的角度,追溯社会结构的发展脉络,考察人类的“自我驯化”。
◎ 本书以严密的逻辑、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对庞大知识体系的操控能力,为我们认识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提供了一种新颖而又广阔的视角。
◎ 作者辉格是一位对人类社会抱有好奇、持续思考的思想者,开有独立博客“海德沙龙”(headsalon.org),其所著《沐猿而冠》获2015年《新周刊》年度新锐图书。
但是还有书籍 (2019) 豆瓣 TMDB
8.7 (481 个评分) 导演: 罗颖鸾 / 杨骊珠 演员: 朱岳 / 俞国林
《但是还有书籍》以书为题材,力图在阅读多样化、碎片化的当下,记录这个时代形形色色的爱书之人,捕捉和书有关的那些精彩故事。希望以新鲜有趣的视角和故事,点燃观众对于书的热爱,为人们提供一份在快时代里的阅读指南。
2020年9月3日 看过
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情,也是一件很开放的事情,可以与陌路分享。每一个人,每个时刻,无论在何处,手捧一部图书,总是有种很安静、很愉快的心情。谢谢各位女性导演、片中扮演自己的大师们、配音的胡歌,真的很棒!
2019 书籍 书迷 文化 文艺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修订版)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翟学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9
作者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中国社会的人情、面子与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了探讨和分析。作者指出中国社会的运作最主要的核心概念就是"关系",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人情、面子与权力运作等。关系,不单是研究中国社会问题的工具,乃是所有普通中国人自己明白的生活手段;同样,关系也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趋之如骛的生活方式。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都常识般地知道:关系是可以取代制度的;那些压根儿就不知道或不懂社会学的人都能意识到:他的生活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他需要建立起他的人脉。作者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做了修订,尤其对"事实再现的文学路径"、"在中国官僚作风与技术的背后"及"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等几篇论文做了较大的改动;去掉了原书的最后一篇,"土政策的功能分析"以及于2010年春季在北大一篇讲演记录《社会系统、关系运作与权力结构》,则因为它基本上可以反映作者这几年的研究取向和思考理路。
中国人的精神 豆瓣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作者: 辜鸿铭 译者: 李静 果麦/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6 - 9
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君子之道,表现在中国人身上,是一种分寸与体面。晚清以来,国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集体性的谴责心理,认为是国家落后的主因。受过西式精英教育的辜鸿铭却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西化,呼吁“把东西方的长处结合在一起,从而清除东西界限”。
《中国人的精神》是系统反映辜鸿铭 思想的一部作品,1915年发表于北京,用英文写成,旨在对外展示中国文明的价值,呼吁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1915年,欧洲在一战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西方人几百年来第一次对自身文化产生集体性的反思。辜鸿铭旁征博引,以歌德、卡莱尔和阿诺德的思想为对照,向西方阐释古典儒学的精神内核。
有了百年的历史纵深,今天我们或许能从这本书里读到中国人曾有的,也是应有的样子。本版以1915年初版为底本全译新译,附英文演讲稿节选。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豆瓣
中国の歴史
7.2 (6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本一夫 / (日) 平势隆郎 译者: 吴菲 / 周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是日本历史学家的系列著作,是近年来中国历史方面的重磅力作。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历史佳作。
丛书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国内学者许宏、罗运环、王子今、黎虎、阎步克、邓小南、姚大力、李伯重、步平为中文版作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