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演化的故事 豆瓣
Evolution:the triumph of an idea
作者: [美] 卡尔·齐默 译者: 唐嘉慧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1
在自然界中,生命演变充满了各种情节:
惨烈的竞争,阴谋诡计,
爱与厮杀,互惠合作,
许许多多的惊奇、死亡与新生……
作为演化进程中的一部分,
人类是否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神圣干预”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吗?
医疗水平的提高迫使人类的演化过程陷入停顿?
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之 间的关系又将往何处去……
阴谋|爱情|博弈|灭绝|新生
跨越40亿年的物种演化全记录
作为资深科普作家,卡尔·齐默的文笔极具文学性和科学性。从早期原始生命的产生到物种大爆炸又大灭绝的原因,从雄性和雌性之间的相爱相杀到共同演化,再到寄主和寄生物之间永无止境的演化比赛,当然更包括了十分详细的、关于我们人类自身的进化历程。
同时,本书也是演化论本身的故事,“演化”这个观念如何在达尔文和少数几个科学家的脑中形成,又如何遭到宗教势力的残酷打击以及科学界的普遍质疑,这其中又有哪些坎坷和追求科学真相的精神。
在阐述演化生物学的作用时,作者通过大量案例生动展现了其在医药和农业等方面对人类日常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其中涉及抗生素滥用的后果方面,在当今更显其意义;而演化论最深刻的作用还在于它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重构了人类的信仰体系,作者对此的论述简洁清晰,令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
从简单却吊诡的“红心皇后”假说,到充满科幻色彩的数字化生命,浪漫有趣又惊心动魄。看完有种想回学校去攻读演化生物学的冲动。
——姬十三(果壳网CEO,科学松鼠会创始人)
40亿年生命的演化是一篇宏伟的故事,充满了各种情节:惨烈的竞争,阴谋诡计,互惠合作,许许多多的惊奇、死亡与新生。卡尔•齐默把这个伟大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充满热情和风格。
——马特•雷德利(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著名科普作家)
从达尔文酝酿出演化论的小历史讲到科学共同体发展演化论的大历史再讲到自然演化的大历史最后以人类演化的小历史收笔,俨然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作品!
——知名科学科普博主 咱说
如介绍语中所说,本书既是进化的故事,同时也是进化论本身的故事。书写的相当好,即便是在佳作叠出的进化相关科普著作中,也是极其璀璨的一颗明珠。插一句,进化领域有不少好的科普书,当然也有不少宣扬神创论的书。这也算是两种相互攻讦的思想共同进化的例证吧。
——豆瓣网友 丁丁虫
动物的社会行为 豆瓣
Social Behaviour in Animals
作者: [英]尼可拉斯·廷伯根 译者: 刘小涛 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 1
本书是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尼克拉斯·廷伯根的代表作之一。本书是以生物学进路阐释社会行为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对动物的交配、群体生活、争斗、合作等行为的研究,力图阐释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发展变化的机制,特别注重行为的功能、因果机制及其进化。廷伯根在书中认为,行为生物学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描述行为的内容及其发生背景;第二阶段则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探讨行为的动机、发育和生存价值,并尝试重建进化过程。因廷伯根的开创性贡献,他和洛伦茨及弗利同获首次颁发给行为学研究者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草地上的嗡嗡声 豆瓣
A BUZZ IN THE MEADOW
作者: [英] 戴夫·古尔森 译者: 林金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内容简介
2003年,英国昆虫学家戴夫•古尔森在法国中部乡间买下一片荒废的农舍。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都在努力恢复这片草地的生态系统,而落脚在这片草地的昆虫和植物,很多都是他在科学生涯中研究过的种类。
本书中,古尔森介绍了报死窃蠹如何报死讯、讨人厌的苍蝇究竟多重要、蝴蝶斑点有什么用处、花朵如何尔虞我诈地争取授粉等生物知识,设法说明这些生物在行为与生态方面的诸多迷人细节,以及它们在自然环境中扮演的角色,进而提醒读者珍惜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以崭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所处的世界,蹲下身来仔细观察,领略以往未曾发现过的美妙生命光谱。
▼媒体推荐
太壮丽了!阅读本书最愉悦之处是听着多样性物种在字里行间嗡嗡鸣叫。
——《泰晤士报》
这不是一本灌输知识的自然科普类读物,它让我们承认自己的渺小,以及对自然的无知。
——《旁观者周刊》
古尔森的作品不仅内容翔实,更富含高度的娱乐性。对任何一位喜欢自然生物的人来说,这是一部必读书籍。
——《独立报》
古尔森巧妙融合了爱德华•威尔森与巴里•洛佩兹的笔法,才华洋溢。后院里的博物学家,不管他们身居何处,都乐于有这本机智、风趣又深刻的指南作伴。 ——《书单》
本书绝非漫谈野生生物的浪漫见闻录。古尔森擅长将深奥的生物学概念与生动有趣的描述交织,全书俨然精致迷人的生态史宝库。
——《BBC野生动物》
古尔森是近年来横跨自然写作、博物学与科研报告三界最亮眼的新秀之一。
——《观察家报》
鸟鸣时节 豆瓣
Tweet of the Day
作者: [英]布雷特·韦斯特伍德 / [英]斯蒂芬·莫斯 译者: 朱磊 / 王琦 译林出版社 2021 - 5
自然爱好者的宅家观鸟指南,247种鸟类的故事,274帧精美插图,扫码可听鸟鸣
.....................
▼编辑推荐▼
◆ 宅家观鸟指南,自然文学典范
《鸟鸣时节》按月份排序,用优美、灵动的文笔依次介绍了一年当中有代表性的247种鸟类,其中200种在中国也有分布。它鼓励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聆听四季之歌,重建与自然的联系。
◆ 秉承英国深厚的博物学传统
作者布雷特·韦斯特伍德(Brett Westwood)、斯蒂芬·莫斯(Stephen Moss)是英国知名博物作家、BBC自然史节目制作人和资深观鸟爱好者,他们用优美而通俗的科学语言描述鸟类的外形与生活史,以饱含诗意的文字记录生态环境的变迁,每个篇章都是凝练而优美的散文。
◆ 提供发人深省的保育案例
《鸟鸣时节》通过游隼、燕隼、赤鸢、红背伯劳、反嘴鹬等鸟类的经典保育案例,指出气候变化、栖息地消失和盗猎对鸟类生存造成的深刻影响,从而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与土地的关系。
◆ 含274帧精美版画插图
英国知名画家、版画家卡里·阿克罗伊德(Carry Akroyd)为《鸟鸣时节》特制258幅黑白鸟类插图和16幅表现生境的彩色插图,形态准确,风格复古,意境悠远。
◆ 扫码可听鸟鸣
译林版《鸟鸣时节》配有赏心悦目的视听资料,每个章节开头附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可查看当月鸟类的学名和特写照片,聆听有代表性的鸟类鸣声及相关音乐作品。
◆ 知名鸟类学家力荐
英国生物学家、《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作者马敬能(John MacKinnon)作序,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中国鸟类观察手册》主编刘阳倾情推荐。
◆轻盈柔软,便于携带
内文和彩插分别选用65克、75克进口北欧蒙肯纸印制。全书色彩柔和,质地轻软,方便在户外或旅途中随手翻阅。
.....................
▼内容简介▼
鸟类看似毫不起眼,却总能唤起人类深刻的情感共鸣。我们在杜鹃的叫声里听到夏日临近的脚步,从家燕的剪影中看到乡愁。
《鸟鸣时节》以BBC同名精品广播节目为蓝本,选出247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用优雅而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它们的外形、鸣声和生活史。书中穿插民间传说、诗歌、艺术,呈现出鸟类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它还介绍了英国鸟类保育的经典案例,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本书含有274帧精美插图,扫码可欣赏鸟类的照片与鸣声。
.....................
▼名家推荐▼
《鸟鸣时节》是一本妙趣横生的书……本书所描述的247种鸟类几乎也都分布在中国,或是与中国的鸟类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马敬能(英国生物学家、《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作者)
《鸟鸣时节》用通俗而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鸟类是地球演化出来的独特动物类群,更是连接人类与自然的重要情感纽带,因此需要我们不遗余力的研究和保护。
——刘阳(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中国鸟类学会理事)
这本美丽的书令人不忍释卷,优美的行文与卡里·阿克罗伊德的插图使它成为难得的珍品。
——《BBC乡村档案》
我喜爱这些非同凡响、包罗万象的诗意描述。阅读这本书,让我想要踏出家门,亲眼看看那些鸟儿,亲耳聆听它们的鸣声。
——米兰达·克列斯托夫尼科夫(BBC自然史节目主持人)
对于200多种鸟类的简短描述,组成了这本美妙的书……你随时都能翻阅书卷,在匆匆一瞥中将鸟儿和它们的歌唱带进你的生活。然而一旦你拿起它,你将发现自己会忍不住一篇接一篇地读下去。
——马克·埃弗里(鸟类学家、博物学家)
所罗门王的指环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9.0 (55 个评分) 作者: 康拉德•洛伦茨 译者: 刘志良 中信出版社 2012 - 11
这不是一部童话故事,但却让你觉得所有童话中关于动物的拟人描写都是那么合情合理。因为洛伦茨告诉你:事实比任何贫瘠的想象都更出人意料、妙趣横生。
★看似平和的鱼缸中,隐藏着残忍的暴行?动物不用似人类般后天学习,就能拥有独特“语言”进行亲密对话?当你对动物园的动物产生同情时,其实它们对自己的悠然状态很是满意?
★打斗中的狼不会咬断同伴的脖子,乌鸦不会去啄同类的眼睛,如果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能致同类于死地的武器,那么这种动物为了生存,就必须形成一种相应的社会禁忌,避免这种武器危及种族的生存。而人类创造了身体以外的武器,毫无节制地使用,我们是否也该拥有充分的禁忌?人类会不会有一天因为自己的发明而毁灭?
★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获得者洛伦茨的经典科普著作,从对于动物行为的冷静观察和炽热描述,引发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任何艺术化的表现形式,都不能描述生命的真实与感动。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著名科普作家、诺贝尔卡生理学获得者洛伦茨的经典科普著作。本书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巧妙结合,将读者大众引入有趣的动物行为学世界,作者通过介绍斗鱼、水鼩、寒鸦等动物的生动故事,使人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动物行为学的意义所在。
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洛伦茨说:“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而他却需要借助一枚指环。这事我也会,虽然我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但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诉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给仰望者的天文朝圣之旅 豆瓣
The Soul of the Night: An Astronomical Pilgrimage
8.9 (15 个评分) 作者: 切特·雷莫(Chet Raymo) 译者: 高爽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科普版《瓦尔登湖》,让天文学浪漫如诗
美国30年经典科学美文首度引进
科学家切特·雷莫在本书中探寻到科学与信仰的深处,探究天文学中所包含的人类精神性及其意义的奥秘。通过天上繁星的排列以及几千年来人类口口相传的关于它们的故事与神话,雷莫带领读者踏上了一场“追寻黑夜的灵魂的朝圣之旅”。
企鹅与其他海鸟 豆瓣
Penguins and Other Sea Birds
8.4 (18 个评分) 作者: [英]马特·休厄尔 译者: 周颖琪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8 - 7
每一位拿到马特这本书的读者都是幸运的。
他用漂亮、独特的插画诠释了这些乘风者的流线型身姿,让你的大脑也不知不觉插上了翅膀,和鸟儿们一起翱翔。
——斯托诺韦乐队(Stornoway)
——————
你知道企鹅出版社的徽标是哪种企鹅吗?
你知道漂泊信天翁一生能飞多少英里,什么时候才会上岸 吗?
《企鹅与其他海鸟》这本美丽的书将告诉你答案,还将告诉你许多其他有趣的冷知识,比如阿德利企鹅的名字来源于一位探险家的爱人的名字,等等。
海鸟们栖息在地球上最辽阔的无人之境,大多数人都很难接触到,哪怕只是它们世界里的冰山一角。幸运的是,艺术家马特•休厄尔用漂亮、独特的插画诠释这些乘风者的醒目身姿,让你的大脑不知不觉插上翅膀,和鸟儿们一起翱翔……
《企鹅与其他海鸟》将吸引爱鸟者,以及艺术与插图爱好者,不管你是大人还是小孩。
花朵的秘密生命 豆瓣
ANATOMY OF A ROSE
作者: [美] 沙曼·阿普特·萝赛 译者: 钟友珊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7
这是一本以花朵为主题的自然科普读物。作者综合植物学和科学史,以生动优美的诗意文字,描绘了花朵不为人知的生存与演化,并深入探讨了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其清晰的逻辑和灵动的文笔,能够带领读者重新认识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植 物,开启花朵的探秘之旅。
创造自然 豆瓣
The Invention of Nature
8.9 (46 个评分) 作者: [德] 安德烈娅·武尔夫 译者: 边和 后浪丨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 - 10
每个在求知路上经历过憧憬与困顿交织的人,都可以从洪堡身上看到:一个人,可以如何用尽一生的心智与激情——丈量世界,定义自然。
.....................
※编辑推荐※
☆ “人必须向往善和崇高、伟大的事物……其余的则交给命运。” ——亚历山大·冯·洪堡
☆ 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启发自他提出的“万物相互关联”
☆ 他比詹姆斯·洛夫洛克的“盖亚理论”早150多年提出“地球是具有生命的有机整体”
☆ 达尔文坦承,没有他的影响,自己不会踏上“小猎犬”号环球之旅,也不会想到写作《物种起源》
☆ 梭罗因为阅读他的著作而重新书写《瓦尔登湖》,并在康科德的峭壁之上感叹:“我的心灵与他同在。”
.....................
※内容简介※
18世纪的人类以“进步”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生命之网”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他,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赞为“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他深入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公认最高的火山——钦博拉索山;他曾与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树影间与美洲豹狭路相逢。他将对自然的崭新理解,融入对彼时政治局势的悉心体察,既为托马斯·杰斐逊带去详尽的考察资料,还影响了西蒙·玻利瓦尔的拉丁美洲革命。洪堡对世界的广博认识不但招致了拿破仑的嫉妒,更深度影响了歌德、柯勒律治、达尔文、梭罗、海克尔等诗人与科学家。洪堡究竟如何从一位怀有远游心气的少年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其观察自然的全新视角受到哪些影响的形塑?由此生成的整体自然观又如何在思想史的流变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创造自然》中找到答案。
安德烈娅·武尔夫为写作本书重新追寻洪堡的足迹。她以生动的笔触和翔实的资料将洪堡的个人传记、旅行历险和自然观念的演变交织在一起,既揭示了他在科学史上的枢纽地位,也搭建起这位150多年前的博物学家与现代的联系。洪堡宛如一位21世纪的通才,带着远超同时代人的前瞻性视角,将敏感的心灵注入对奴隶制、环境问题与科研发展等的探讨。这位跨越科学与艺术的观察者,可以超越任何时代。
.....................
※媒体推荐※
亚历山大·冯·洪堡是超越他时代的科学家,影响力仅次于拿破仑。但是在他的祖国——德国之外,洪堡的名字逐渐为众人所遗忘。武尔夫通过生动的笔触、翔实的研究重现了洪堡的探险之旅,也让我们重拾了洪堡富有远见的生态学观点。本书提醒每一个人:地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对环境的每一次伤害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纽约时报》
洪堡穿过两个世纪而来,其言行却犹如一位身处2015年的全能知识分子,为全世界现今的科学与社会讨论注入闪耀的智性光芒。受洪堡旅行日志的启发,《创造自然》有时候读起来像极了惊心动魄的探险小说。我想,不可能边读《创造自然》边对洪堡无动于衷。通过本书,武尔夫无疑使我们每个人都迷上了洪堡。
——耐撒尼尔·里奇,《纽约书评》
从俄罗斯到南美雨林再到喜马拉雅山,一位追寻自然的勇猛探险家……武尔夫将丁丁历险记般的精神注入《创造自然》,每一处丛林、每一条山脉和每一种危险动物都是洪堡勇敢探索的一笔笔注脚。真是关于一位绝妙人物的华丽颂扬!
——《卫报》
安德烈娅·武尔夫将19世纪的伟大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重新带入现代读者的视野之中。武尔夫对洪堡之自然理念在后世科学思想史中的传播,剖析得令人震撼。武尔夫女士强调,今日的生态学家内心都住着一个洪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等现象敲响的警钟,洪堡的交叉学科思路于今日之很多现实问题的讨论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经济学人》
本书集合了个人传记、惊心动魄的旅行日志和思想史的传播。而这位给予我们所熟知的自然观的人物,不止值得重新推荐,更值得接受这个时代的礼赞。
——《大西洋月刊》
.....................
※名人推荐※
一部激动人心的探险故事!
——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作者,2016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评委会主席
安德烈娅·武尔夫是一名带有独特感受力与热情魅力的作家。她总能带我们穿越迷人历史,重新踏上植物学探索与科学发现的壮阔之旅。她的作品精彩纷呈,语言凝练老道,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智性光芒。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大灭绝时代》作者,普利策非虚构类写作奖得主
《创造自然》是一部宏大、壮丽的探险之书,如此生动的写作与详尽的研究,真是一场地理学朝圣之旅、一部智性史诗。本书追溯了洪堡与西蒙·玻利瓦尔、查尔斯·达尔文、威廉·赫歇尔、查尔斯·莱尔、沃尔特·惠特曼、爱伦·坡、亨利·大卫·梭罗和约翰·珀金斯·马什等人的思想交汇。真是一本厚重的卓越之作。
——理查德·霍姆斯,《柯勒律治与奇迹年代》(Coleridge and The Age of Wonder)作者
.....................
※获奖记录※
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年度思想奖
入选第十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书单
入围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
2017年豆瓣年度图书科学·新知榜单第1
2017年第一财经年度十大自然好书获奖作品
2017年《环球科学》最美科学阅读获奖作品
2016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
2016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2015年科斯塔图书传记奖
2015年《纽约时报》十大好书
《经济学人》《卫报》《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自然》《大西洋月刊》《新科学家》《独立报》《镜报》《星期日泰晤士报》2015年度好书
荒野之歌 豆瓣
The Masters of Nature Photography: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9.5 (32 个评分) 作者: [英] 罗莎蒙德·基德曼·考克斯 译者: 钱卫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7
本书呈现的是野生生物摄影中的顶尖之作,它们来自十位自然摄影大师。每位摄影师都曾赢得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的冠军。迄今为止,这项比赛已经举办了52届,目的是“为了鼓励野生生物摄影师们的工作,加强野生生物摄 影的声望”以及“希望通过让大众的人群关心动物,关心自然保护这个重要的话题,最终使这些奖项能够惠及动物本身”。
从吉姆·勃兰登伯格(Jim Brandenburg)和樊尚·米尼耶(Vincent Munier)令人回味的艺术,到大卫·杜比莱(David Doubilet)和保罗·尼克伦(PaulNicklen)的开创性的水下摄影,这些影响深远的艺术家向读者展示观看自然的多种方式。你会惊讶于帕尔·赫尔曼森(Pål Hermansen)对光线和阴影的神奇运用、弗兰斯·兰廷(Frans Lanting)创新的“亲密视角”、阿努普·沙阿(Anup Shah)的近距离肖像作品、迈克尔·“尼克”·尼科尔斯(Michael ‘Nick’ Nichols)充满力量的视觉宣言、托马斯·D.曼格尔森(Thomas D Mangelsen)广阔的荒野景观,以及克里斯蒂安·齐格勒(Christian Ziegler)捕捉到的鲜为人知的野生生物行为。
本书每一章都展示一位自然摄影大师的十张代表作,配有文字讲述他的拍摄手法、灵感来源和拍摄目的。摄影师撰写的图片说明阐释这些照片对摄影师的重要意义,揭露作品背后的故事。
自然界大事件 (2009) 豆瓣
Nature's Great Events
10.0 (13 个评分) 导演: Brian Leith 演员: David Attenborough
Nature’s Great Events is a BBC nature documentary series broadcast from 11 February 2009.[1] The British version is narrated by David Attenborough and is being shown on BBC One and BBC HD. It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the 1996 Reader's Digest video series of the same name.
In the USA, the series will broadcast on the Discovery Channel under the alternative title Nature’s Most Amazing Events.
2011年6月1日 看过
太震撼了!不仅是画面,连配乐都很出色
BBC 纪录片 自然
杜玛 (2005) 豆瓣
Duma
7.9 (33 个评分) 导演: 卡罗尔·巴拉德 演员: Alex Michaeletos / 坎贝尔·斯科特
其它标题: Duma / 小豹杜玛
广袤野性的南非草原。入夜,一只迷路的印度豹幼崽跌跌撞撞地闯进高速公路。幸运的是,彼得(坎贝尔·斯科特 Campbell Scott饰)父子救下了它。当两父子把这个小家伙带回家时,儿子赞恩(亚历克斯·迈克尔罗特 Alex Michaeletos饰)仍旧紧紧地搂着小豹仔,他终于有了一个可以一起长大的朋友了。他给小豹仔取名杜玛。可随着杜玛一天天的长大,赞恩必须要让他的这个动物朋友回归到自然中。于是他带着杜玛只身横穿整个南非。蛮荒的南非大地上危机重重,潜伏的非洲狮,暗藏在河流中的鳄鱼,还有那个试图抓杜玛卖钱的神秘流浪汉。赞恩和杜玛的大冒险就这样开始了。赞恩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把杜玛送回野外。可到达这次旅程终点的时候,也该是赞恩和杜玛道别的一刻。
本片是由华纳公司推出的一部以动物与人为题材的电影,执导过《黑神驹》和《伴你高飞》的电影导演拉罗尔·巴尔兰德再次执导该片。
人与自然 豆瓣
《人与自然》杂志侧重从总体上、从观念上、从风尚上激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敬畏之情、顺应之情,推动环境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读者对象涵盖一切关爱自然之士,而以大中学生、自然保护人士和中等收入家庭为主。
人与自然题材宽泛、资源丰厚,《人与自然》杂志编辑部利用出版社办刊的优势,在以主要精力办好刊物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刊物提供的资源线索,推出了“人与自然文库”,一年多时间出版了11种图文书。其中最先出版的就是《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还有《神奇的海豚——奥利娜》、《寻找濒危野生动物》、《荒漠天使》、《鳄鱼先生传奇》、《熊的真相》、《树顶世界》等。
地球 (2007) 豆瓣 TMDB
Earth
9.4 (27 个评分) 导演: 艾雷斯泰·法瑟吉尔 / 马克·林菲尔德 演员: 安君 / 詹姆斯·厄尔·琼斯
其它标题: Earth / 地球脉动
电视系列片"行星地球"(2006)的电影版本,拍摄了几个动物家庭的迁徙路线。
一部由英国BBC和德国联合制作的关于地球、大自然的纪录片,用了将近3年的时间,通过对地球生命的神秘实录,通过表现大自然美丽景象与野生动物纯粹的生死之搏的真实纪录,再配合柏林爱乐乐团的美妙配乐,将地球的魅力在大银幕上毫无保留的完美呈现出来,旨在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白色星球 (2006) 豆瓣
La planète blanche
8.6 (14 个评分) 导演: Jean Lemire / Thierry Piantanida 演员: Jean-Louis Étienne
其它标题: La planète blanche / 白色大地
北极,一个与我们隔离的星球。海上的浮冰、无边的平原以及独特的动物形成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白色星球。
母北极熊在她的雪洞中生下了她的两个幼熊。小熊们正在慢慢长大,他们开始练习捕食,但骨子里还是一帮贪玩的孩子。现在母熊有三个月的时间来给孩子们喂食,在这个短暂的捕食季节中,每一天都极其珍贵。母熊以无比的耐心捕获了一只海豹,她的孩子们也享受了一顿美妙的盛宴。
六月初,北极的日照达到了最高强度,这意味着缺少食物的夏季的到来。
熊群的活动区域渐渐缩小,它们被迫游水去寻找新的狩猎地方。小熊看见海象们在残存的几块浮冰上避难,它们希望能够捕获到一只小海象。在远方,母北极熊深情地凝视着她的孩子们。
经历四个月的连续白昼,温度开始下降,海水开始凝结。母熊意识到这是让她的孩子去独立生活的时候了。她带着痛苦的表情看着自己的孩子互相嬉戏玩耍……
地球脉动 第一季 (2006) 豆瓣 TMDB
Planet Earth Season 1 所属 : 地球脉动
9.7 (214 个评分) 导演: 艾雷斯泰·法瑟吉尔 演员: 大卫·爱登堡 / 西格妮·韦弗
BBC曾经制作出《蓝色星球》的纪录片摄影团队,再次集结奉上了这部堪称难以超越的经典纪录片《地球脉动》。从南极到北极,从赤道到寒带,从非洲草原到热带雨林,再从荒凉峰顶到深邃大海,难以数计的生物以极其绝美的身姿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看到了Okavango洪水的涨落及其周边赖以生存的动物们的生存状态,看到了罕见的雪豹在漫天大雪中猎食的珍贵画面;看到了冰原上企鹅、北极熊、海豹等生物相互依存的严苛情景,也见识了生活在大洋深处火山口高温环境下的惊奇生物。当然还有地球各地的壮观美景与奇特地貌,无私地将其最为光艳的一面展现出来。
本片共计11集,期间还采用美国军方发明的空中摄影机拍摄,可从一公里外拍摄某物体的超清晰特写。
尘与雪 (2005) 豆瓣
Ashes and Snow
7.9 (62 个评分) 导演: 格利高里·考伯特 演员: 劳伦斯·菲什伯恩 / 让娜·莫罗
其它标题: Ashes and Snow / 灰烬与雪
《尘与雪》是一部美得足以令人窒息的纪录片,它是一部活动的摄影集,每一帧单独抽出来都可以成为令人驻足观赏并流连忘返的摄影精品。影片始动于1999年,加拿大籍摄影师格利高里·考伯特(Gregory Colbert)的作品受到许多收藏家的青睐。在此之后,他的足迹更延伸到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汤加等国家。在那里,人与大象、鲸鱼、花豹、老鹰、、山猫等野生动物毫不违和地出现在同一画面中。他们彼此依靠,和谐共存,言语在绝美的画面前失去了用途,每次呼吸都成就了灵魂对生命的膜拜。
羽变火,火变血,血变骨,骨变髓,髓变尘,尘变雪。生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是一次对自然的无上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