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冬牧场 豆瓣 Goodreads
9.1 (32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新星出版社 2018 - 11
我从不掩饰自己对《冬牧场》的偏爱,它应该是目前为止自己最重要的一本书吧。——李娟
李娟非虚构长篇《冬牧场》首推精装珍藏版,精细校订,全新自序,新增26张冬牧场实景写真,真切展现最后的游牧景观
——————————————————————————————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哈萨克牧民家庭,进入冬牧场,进入游牧生活的荒寒与核心处,生活了近四个月。这是哈萨克游牧民族最后的转场——随着牧民定居工程的推进,曾经顺天应地、自律慎微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慢慢消失。不久的将来,这块古老、贫瘠又广阔的牧场,终将被放弃。
然而,戈壁在那里,羊道在那里,亘古不变的季节更迭在那里,深沉古老的天人关系在那里,它们并不因现代文明的彻底改造而消失。
李娟用这本书,为冬牧场最后的宁静时刻,最后的游牧景观,最深处最沉默的生存,做了见证式的留影。
夏游记趣 豆瓣
Journey into Summer
作者: [美]艾温·威·蒂尔 (Edwin Way Teale) 译者: 唐锡如 译林出版社 2019 - 4
对一般人来说,夏天可爱,冬天可畏。在挪威的古老传说中,众神没落的那几年是没有夏天的。艾温·威·蒂尔和妻子内莉选择了一条可以经过尽可能更多种类的夏天的路线:湖滨、高山、森林、盐滩、沼泽、玉米田……形形色色的美国夏季在漫游的路上展开。我们会跟着去看漫山遍野的蜉蝣旋流,洞穴里探出脑袋的场拨鼠,去看八月英仙座流星群曳过大草原,沼泽上萤火虫一齐点亮黄昏,落基山脉高林木线上的草地仍有高山野花绽放……读完这本书后,就赶紧出发吧!
森林、冰河与鲸 豆瓣 Goodreads
8.7 (81 个评分) 作者: [日]星野道夫(Michio Hoshino) 译者: 曹逸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12
编辑推荐:
1、“摄影界的芥川奖”得主佳作重现:“一张照片,一盒卷。”甄选120幅标志性的极地摄影作品,记录星野道夫旅居北极二十年光影。
2、作者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首次披露:收录《西伯利亚日志》(1996年6月30日~7月27日),记录星野道夫最后时光的点滴瞬间。横跨白令陆桥,从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英雄的最后一抹色彩。
3、六十四开文库本,向日文初版致敬:星野道夫自然文库系列三书,开本小巧,顺纹易翻;通勤旅行,熨帖称手;专色封面,醒目耐磨。熊伴野趣,雪映清凉,身未动,心已远。
内容简介:
《森林、冰河与鲸》是生态摄影师、旅行作家星野道夫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曾连载于《家庭画报》,后因作者在堪察加半岛遭遇棕熊袭击,不幸离世,戛然而止。这部夹杂着人类学田野笔记的趣味的图文旅行手记,被星野道夫研究者誉为高峰和经典。书中,他从阿拉斯加东南部开始,一路向北,跨过白令海峡,再向西,完成从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从美洲到亚洲的文化寻根之旅。途中,作者记录下与部族长老的会面,以及找寻神话起源的经过,以及森林、冰河与鲸,三个关键词串联起一个永恒的主题——时间。回到洪荒,从自然中获得直觉与领悟,坚持不懈地用照片与文字去表现真理,以体验和温度,得到幸福。
六里庄遗事 豆瓣 Goodreads
7.6 (60 个评分) 作者: 东东枪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2
六里庄,是唐时国都长安以东六里许的普通村庄。《六里庄遗事》凡十二卷,包括近600则片断文字,大多是对六里庄内人物及相关人等事迹的钩沉杂忆。本书是作者东东枪酝酿十数年,铢积寸累而成,书中少数章节近年曾陆续连载于网络。全书仿照《太平广记》、《古今谭概》等笔记小说体裁,以道听途说的野史笔调白描浮生万象,借说学逗唱的谐谑口吻摹绘市井乡邻,述异志怪,谈玄说鬼,叙风俗,录掌故,追往事,怀旧人。碎语闲言中,吟唱出几段野调荒腔的俚俗小曲;轻描淡写下,拼凑出一幅妖娆诡异的俗世长卷。笔墨间淡处似茶,浓处如酒;字句中常见奇趣,多有深情。
【编辑推荐】
1. 东东枪酝酿十数年,近600则旧事白描浮生万象——《六里庄遗事》凡十二卷,仿照《太平广记》、《古今谭概》等笔记小说体裁,以道听途说的野史笔调白描浮生万象,借说学逗唱的谐谑口吻摹绘市井乡邻,述异志怪,谈玄说鬼,叙风俗,录掌故,追往事,怀旧人。作者东东枪早年曾创作网络音频节目“六里庄人民广播电台”,后又有舞台剧《六里庄艳俗生活》上演于京沪等地,约近百场,观者上万。
2. 一个唐代长安以东六里许的普通村落,却装着无数现代人的心事——六里庄内杂居着各色怪诞人物,被遗忘在历史缝隙处已有千年。他们是道士,山贼,妓女,官员,草民,屠夫,士人,神仙……他们在算命,耍猴,做鬼,逃难,学艺,做梦,写诗,耕田……六里庄是我们早已断了音讯的、回不去的故乡,也是在陈旧记忆中即将失落的一座孤岛。
3. 送给所有终将被忘记的人的一本书——这是东东枪写给沈三变、冯有道、杨温柔、周如麻、李有鬼、叶四姑、石胖子、金道士、老高太太、慧吟禅师等一众乡亲的一本书。这是写给所有终将被忘记的你我的一本书。书中人物非你非我,而又是你是我,他们欢跃嘈杂,纷乱喧嚣,有忧有喜,有义有情。书中的每个名字,都仿佛桃树上一朵美好而脆弱的花。这书中的每则旧事,都恰如你手中一杯寂寥又温柔的酒。
4. 这是贩夫走卒的《世说新语》,是插科打诨的《聊斋志异》,是大唐盛世的《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的《深夜食堂》——英达、蒋方舟、马伯庸、李诞、郭德纲、马东、李长声 、黄集伟 、史航 、贾行家……温柔推荐。
【名家荐读】
寒夜最宜读暖书。《六里庄遗事》有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一群喧嚣渺小又不甘寂寞的家伙,蹦蹦跶跶地在纸上吵闹着。读的时候,像冬天自习回家在胡同口遇到的烤红薯夫妻,一边互相埋怨着一边递来一只热气腾腾的红薯。
——作家 马伯庸
既古且今,既土且洋,既妖且仙。可资慨叹,亦多悚然。东东枪的六里庄里,有风陵渡,有童话镇,有琉球国,也有白里庄、牛首山。杂糅道骨仙风传奇志怪,一纸风尘得敞亮明媚,甚是稀罕。
——作家 黄集伟
新《世说》。新在文字,更新在风骨与风趣。看似闲笔,不经意读来,却难捺遐思。
——作家/翻译家 李长声
世人爱东东枪奇思有趣,我尤爱他的精洁确切。化昂扬的狷介为一笑时,这一笑想要不凄楚,是很难的,《六里庄遗事》居然做到了。《六里庄遗事》是入世的苍凉,是明知失去而奋力热爱。
——作家 贾行家
六里庄可能是唐朝的树洞,却装着东东枪这个现代人的心事。从来没有存在,也就不会消失。
——作家/编剧/演员 李诞
好故事,不分朝代,也不究真假。好文字,不论长短,更不避雅俗。
——节目制作人/主持人 马东
人家喝多了,可以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我们喝多了,只能一杯敬不存在的六里庄,一杯敬不可测的东东枪。
——编剧/策划/文化评论人 史航
《六里庄遗事》像梦话,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疯疯颠颠半人半鬼——可又全是最真实的心境和处境。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伤心了。
——主持人/文化评论人 张越
高级的幽默,是小机灵和大智慧的组合。就像《六里庄遗事》这样。
——导演/演员 英达
冬牧场 豆瓣
8.8 (178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新星出版社 2012 - 6
文坛清新之风,阿勒泰的精灵
李娟首部长篇纪实散文力作
四个月、零距离、全程记述哈萨克民族冬牧场的点点滴滴!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 ——李娟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李娟是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她以饱含深情又不失节制的文字,呈现出阿尔泰最后一批“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
江城 豆瓣 豆瓣
River Town
9.4 (47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
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我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
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
2001年,也就是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候,一条通往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了,一条铁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坐船去涪陵了。这座城市正在飞速发展着,在过去的二十年,那样一种转型变化的感觉——接二连三、冷酷无情、势不可挡——正是中国的本质特征。很难相信,这个国家曾经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是19世纪西方人眼中“永远停滞的民族”。
2003年,三峡大坝一期完工后,不断上涨的江水将陆续淹没那些江畔之城,这多少令我有些伤感。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正是不断变革的对应面:贫穷、烂路、慢船。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时期内中国的某个小地方。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涪陵都位于江河中游,所以人们有时很难看清她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
在1996年至1998年间,我学会了热爱涪陵。能再次回到长江上的感觉真好,哪怕它的旧时激流只存于我的记忆之中。
午夜降临前抵达 豆瓣 Goodreads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出品
8.1 (22 个评分) 作者: 刘子超 中信出版社 2015 - 9
【2015首届书店文学奖※年度旅行写作】【2015豆瓣年度好书】
——————————————————————————————
这是一本“走脑走心”、极具小说质感的旅行文学作品。
作者深入欧洲腹地,以精道的语言打磨旅途见闻,信手拈来各种逸闻掌故。他书写相遇与别离、出发与抵达、历史与现实、文学与音乐、美食与美酒,也审视那些逝去的灵魂、孤独的陌生人。笔锋中流转的幽默戏谑和温柔情怀,使得路上的风景闪烁 出令人动容的隽永光泽。
无论是布拉格午夜的小酒馆、布达佩斯的旧书店,还是苏台德的森林,的里雅斯特的港口……这片大陆的荣光与苦难,不安与希望,因为他的行走,得以被记录和书写。
——————————————————————————————
旅行作家/诗人 刘子超 三年深入欧洲腹地
德国·捷克·波兰·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的里雅斯特
现实与想象交织的沉浸体验,极具小说质感的旅行文字
中国国家地理出品,许知远 | 苗炜 | 廖伟棠 | 吴苏媚 诚意推荐
————————————————————————————————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颗中欧的心灵:
它既是怀疑的、反乌托邦的,也是清醒的、低调的,更是游荡的,自省的。
而生活总有一条可以穿越的边境。
当时空变换,午夜降临,那藏在旅行深处的世界,我们终将抵达……
————————————————————————————————
在中文世界刚刚兴起的旅行写作中,子超是个难以忽视的名字。他的好奇心、洞察力、迟疑、与习惯性的自我沉溺,都散发出一种特别的魅力。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
刘子超以诗人绵密的笔触书写对异域文化之美的敏感,力求延续作家游记这个悠长的传统。
——廖伟棠(香港作家、诗人)
我曾有一个偏见,以为旅行文学是英语作家独享的一种文体,像《大海与撒丁岛》或《前往阿姆河之乡》,他们更像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刘子超的这本书纠正了我的偏见。他在中欧漫游,穿越清晨的薄雾,带来这本优秀的作品——我们都是过客,但我们也拥有这个世界。
——苗炜(作家,《三联生活周刊》前副主编)
初识刘子超是读他写的印度火车,大为惊艳。刘子超的旅人气息非常浓郁,观察陌生国家的犀利,娴熟引述掌故,对于周遭的敏感,都使他成为一个极其出色的旅行文学作者。他终于把中欧这块空白完美地填满了。
——吴苏媚(作家)
坐待天明 豆瓣
8.9 (25 个评分) 作者: 许章润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3 - 1
本书系一部散文和短论集,收集著名法学者许章润先生近年所作随笔百余篇,基本意象是在时间之维和乡土缅怀中展开思旅,将对于故土、校园的追想,有关人生和人心的感喟,面对世道人心的体味与品评,尽付于落日苍烟般的娓娓追述。全部内容概分为三部分,即“子时•故乡”、“丑时•异乡”、“寅时•梦乡”和“卯时•愿乡”。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 豆瓣
今日もていねいに。
7.0 (27 个评分) 作者: 松浦弥太郎 译者: 张富玲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0 - 6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是松浦弥太郎广为人知的一部作品,在这本书中,松浦弥太郎分享了56篇生活巧思,讲述如何与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面对面,如何让每一天都丰富而充实。
松浦列举自身经验,坦陈他是如何让因忙乱的社会和人际关系而失焦的心,矛头能继续对准自己。
此书一经出版,便在日本、中国引起巨大的反响,书中众多语录被无数人分享、收藏,是一本生活美学方面的教科书。
------
◆日本生活美学大师 、《100个基本》作者松浦弥太郎风靡亚洲的生活小哲学,重版再来!
◆日文版累计印刷40次,中文版好评如潮,无数人分享、收藏的经典语录,百万读者诚挚推荐!
◆不讲大道理,只有小哲学!56个亲身经历与观察,与你分享“让每一天都像是全新一天”的秘诀。
◆松浦式温柔实用指南,为你化解社会、人际、日常、职场、情感中的种种烦恼,献给珍视生活每一刻的你!
◆浦睿飞行本,轻型纸,便携易读,时刻充电!
这些人,那些事 豆瓣
8.5 (240 个评分) 作者: 吴念真 译林出版社 2011 - 9
吴念真累积多年、珍藏心底的体会与感动。
他写的每个故事,都蕴藏了我们无法预知的生命能量与心灵启发。
跟他一起回望人生种种,您将学会包容、豁达与感恩……
本书是吴念真导演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和最大低潮后,所完成的生命记事。
他用文字写下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这些人和事,透过他真情挚意的笔,如此跃然的活在你我眼前,笑泪交织的同时,也无可取代的成为烙印在你我心底、这一个时代的美好缩影……
特别收录 吴念真近年唯一小说创作《遗书》,写下对胞弟离开人间的真情告白
特别邀请 作家雷骧绘制插画,看两位大师以图文激荡出精采火花
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这些人,那些事》
芥末居杂记 豆瓣
作者: 黄永玉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 6
这个册子,是闲时之作。凑满一百,印之成集。虽有所指,均系瞎编,此不用挨板子即可招认。
钟书先生有云:“狗一类的东西,照什么镜子?”诚然,可见狗还是爱照镜子的,不过,容易生气就是。
译边草 豆瓣
9.0 (8 个评分) 作者: 周克希 上海三联书店 2008 - 11
《译边草》收录周克希先生十来万字的作品,包括“译余偶拾”、“译书故事”和“走近普鲁斯特”三个部分。在《译边草》里,你能读到翻译界的趣闻、名家的妙语,读到对经典的评介和关于译文的疑题,读到翻译与创作的共融互补、语言的丰富与微妙,读到“学海无涯”的宏阔和“十年出一书”的沧桑。这些,都是以平实散淡的作风、站在美学趣味的立场让我们心领神会的。
天空之鏡 豆瓣
作者: 黎堅惠 三聯書店(香港) 2011 - 2
黎堅惠一早表示不再為時裝發燒,衫當然照買照著,但人生應有另外一些追求。讀者早從她的專欄中學會spirituality、astrology、 numerology等字了,而她的靈性修為卻已去得那麼遠--秘魯。這本「遊記」談的不是異國風情,而是Winifred最坦率的自述,為了繼續上路,她在各種儀式中得到能量,鑽進自己從童年、婚姻傷痛至患癌的經驗裡,面對和放下,經歷身心的轉化。她嘗試反思、默照和領悟,生命中最重要的,究竟是什麼。書中有大量W的旅遊照片,W迷不容錯過。
青春 豆瓣 Goodreads
7.7 (120 个评分) 作者: 韩寒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1 - 11
韩寒最新杂文精选集。
特别收录韩寒对于中国年内重大活动和事件的精辟言论。包括“倒钩案” “荆州挟尸要价” “城市,让生活更糟糕”等杂文。
同时也收录韩寒在最近一年里的赛车、创作动态,以及他的生活真实记录。包括“ 必须竖中指”“ 生活像跳楼一样往下延续”等随笔。
流浪集 豆瓣
作者: 舒国治 大塊 2006 - 10
◆ 流浪
◎當你什麼工作皆不想做,或人生每一樁事皆有極大的不情願,在這時刻,你毋寧去流浪。去千山萬水的熬時度日,耗空你的身心,粗礪你的知覺,直到你能自發的甘願的回抵原先的枯燥崗位做你身前之事。(摘自〈流浪的藝術〉)
◎人總會待在一個地方待得幾乎受不了吧。
與自己熟悉的人相處過久,或許也是一種不道德吧。(摘自〈流浪的藝術〉)
◎太多的人用太多的時光去賺取他原以為很需要卻其實用不太到的錢,以致他連流浪都覺得是奢侈的事了。(摘自〈流浪的藝術〉)
◎最不願意流浪的人,或許是最不願意放掉東西的人。
這就像你約有些朋友,而他永遠不會出來,相當可能他是那種他自己的事是世間最重要事之人。(摘自〈流浪的藝術〉)
◎須知得道高僧亦不時尋覓三兩座安靜寺廟來移換棲身。何也?方丈一室,不宜久居;住持一職,不宜久擁;脫身也,趨幽也,甚至,避禍也。(摘自〈流浪的藝術〉)
◎行李,往往是浪遊不能酣暢的最致命原因。(摘自〈流浪的藝術〉)
◆ 走路
◎走路,是人在宇宙最不受任何情境韁鎖、最得自求多福、最是踽踽尊貴的表現情狀。因能走,你就是天王老子。古時行者訪道;我人能走路流浪,亦不遠矣。(摘自〈流浪的藝術〉)
◎要平常心的對待身體各部位。譬似屁股,哪兒都能安置;沙發可以,岩石上也可以,石階、樹根、草坡、公園鐵凳皆可以。(摘自〈流浪的藝術〉)
◆ 喝茶
◎有時旅行的停歇時機或地點,竟常是因為茶。未必為其美味,乃為其解渴。然而可樂、果汁、礦泉水等亦解渴,何以只特言茶?
這便說到重點。此為茶在某一種微妙感情(家國、歷史、情思、薰陶、年齒………)上最不能教人抵擋之力也。(摘自〈隨遇而飲〉)
◎每日起床,急急忙忙一泡尿。接著如何?便是泡上一杯茶,喝將起來。此外究竟幹得啥事,則不甚記憶。有時想想,人的一生,便在這一泡尿與一杯茶之間度過了。(摘自〈行萬里路,飲無盡茶〉)
◎便因喝茶,判出了一個城市是否宜於人之移動、觀賞、停留。台北市,猶差那麼一點。五十年前的台北,水田廣佈,村意猶濃,光頭長鬚老人與裹小腳老婦猶多,那種時節,樹下稍坐,若有野茶亭,所謂「四方來客、坐片刻無分你我;兩頭是路、吃一盞各自東西」者,倒是頗適合的。(摘自〈行萬里路,飲無盡茶〉)
◎這十年茶喝得多了。比在這之前的三、四十年多得多了。
倒不是這十年懂得品茶,實是比較懂得口渴。(摘自〈隨遇而飲〉)
◆ 睡覺
◎睡覺,使眾生終究平等。又睡覺,使眾生在那段時辰終究要平放。噫,這是何奇妙的一樁過程,才見他起高樓,才見他樓塌了,而這一刻,也皆得倒下睡覺。(摘自〈又說睡覺〉)
◎倘若睡得著、睡得暢適舒意神遊太虛、又其實無啥人生屁事,我真樂意一輩子說睡就睡。就像有些少年十八、九歲迷彈吉他,竟是全天候的彈,無止無休,亦是無法無天,蹲馬桶時也抱著它彈。吃飯也忘了,真被叫上飯桌,吃了兩口,放下筷子,取起吉他又繼續撥弄。最後弄到大人已被煩至不堪,幾說出「再彈,我把吉他砸爛!」(摘自〈又說睡覺〉)
◎某些遺世孤立的太古村莊,小孩睡得極多極靜,他們的臉格外平靜,是我們都市倉卒之民難以想像之境景。豈不聞古人詩句「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摘自〈睡〉)
◎曾經想過在小說中可用這樣一句子:「睡一個長覺,睡到錶都停了。」(摘自〈睡覺〉)
◎即使是大人,若能讓自己哭,當是睡眠最好的良藥。但如何能哭呢?最好是看感人的電影。(摘自〈睡覺〉)
◎便因熟睡,許多要緊事竟給睡過了頭,耽誤了。然世上又有哪一件事是真那麼要緊呢?(摘自〈睡覺〉)
◎一個十多歲的初中孩子坐在台灣夏日午後的教室裏,室外是懶懶的炎陽與偶有的不甚甘願拂來的南風,室內是老師的喃喃課語,此一刻也,倘他不會昏昏欲睡,那麼他不是個健康簡單的小孩。(摘自〈睡覺〉)
優雅的浪遊
逢甲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張瑞芬
2000年以《理想的下午——關於旅行,也關於晃蕩》驚豔文壇的舒國治,終於在2006年早春,推出讀者引頸企盼的第二本散文集《門外漢的京都》。舒國治的魅力,其實不在題材,而在簡靜的文字與悠閒的意趣。他的旅遊文學屬性,原由1997、1998散文連獲長榮、華航旅行文學獎而來,然而揆諸他《理想的下午》揭櫫的「晃蕩」哲學——「泛看泛聽,淺淺而嚐,漫漫而走」,其實筆下純然是一派安住家居,生活者的氣息,遠非天地遊人的倥傯匆忙。你看他在千年古都尋覓兒時門巷,屋舍寂寂,竹扉半掩,看似舊時台灣鄉下;午夜旅館看黑白老片,猶如60年代台北氛圍重現;夜色中看長牆上孤懸一輪明月,彷彿幼時日本劍道片中場景。簡單來說,《門外漢的京都》猶如家鄉和異地的底片疊合,在他鄉找到了和家相同的質素。場景是京都,可舒國治內心還是那個《台灣重遊》中,趿著拖鞋上夜市擺鹽酥雞攤子的中年歐日桑,很清楚自己是個外人,一點也沒有要融入當地文化的焦灼,反倒有著遠觀的趣味。
這樣的意識,看似遊旅四方,其實台灣在地性格濃厚。世新編導出身,曾經在八年間浪遊美國十數州的舒國治,他的旅遊好比導演到處勘景,聽聲辨位看感覺,屋瓦牆影落日天光都比旅遊指南上的景點重要得多。你瞧他喜孜孜告訴你「京都根本是一座電影的大場景,它一直搬演著『古代』這部電影」;金閣寺別管他的人潮和什麼三島由紀夫了,「只凝視他精緻之極的松、石、島與水上的亭閣」即可。古城三百八十寺,管他收不收門票都只宜張望一下,匆匆經過。某某名剎,簡直的「全寺不值一晒」。明明是玩家也是吃家,他的「門外漢」哲學因此頗有弔詭意趣。放下理性和資訊的焦慮(他甚且不懂日文哩),純任感覺,個人自便,聽不聽也由你。旅館裡的懷石料理繁複精美,吃一口讚一聲,不唯價昂,且工程浩大,實非「尋常像我這樣的阿貓阿狗客人」所能消受;公園旁野餐,川上鶴飛魚游,蘋果熱茶之餘,「倘有幾片cheese,再有一小瓶紅酒,我真他們的想再呆上個把鐘頭」。就像在台北享用高級握壽司後,還非得去啖一碗汕頭牛肉麵,濃重噴香,方足饜飽。住在京都無名小旅店,很像投宿親戚家,「店家的貓在你腳邊看著你換鞋,耳中傳來掌櫃孫女的鋼琴聲」,別有一番情趣。有些人的文字令人欽羨,但也只是欽羨而已,舒國治的文字讓人喜歡,讀者打心裡覺得和他是同類。
舒國治《門外漢的京都》,其實是從《理想的下午》〈城市的氣氛〉一文衍生出來的,無心插柳,展開了一幅淡煙疏雨,留白處處的卷軸。京都古城的旅店長牆、名川美寺,甚至閭巷間的柿果低垂,松枝斜倚,在他筆下無不風情獨具,歷歷如繪。他捨棄厚重綿密的敘述,不貪巨幅,奉行的是「少就是多」、「小即是美」的美學。文字是文言白話的混搭風,雅俗相生,老神在在。〈倘若老來,在京都〉和《理想的下午》中的〈十全老人〉的文言氣,簡直是晚明小品《幽夢影》、《醉古堂劍掃》一路。能讓作家柯裕棻讚譽「內力深厚」、「爐火純青」,可不是太容易的事。楊牧多年前評舒國治得獎小說〈村人遇難記〉就道破天機,說他的文字「聲東擊西」,「看似淡漠鬆弛,實則充滿藝術張力」。《門外漢的京都》中言京都老舊旅店,甬道登樓可聽木頭軋吱聲,進進出出,穿穿脫脫,「此種住店,又豈是住西洋式大飯店銅牆鐵壁甬道陰森與要洗澡只走兩步在自己房內快速沖滌便即刻完成等過度便捷似飄忽無痕啥也沒留心上所能比擬」。這種辨識度極高,誰也學不來仿不像的風格又是啥人可以比擬?
讀《門外漢的京都》,宜把前些時馬可孛羅出版的壽岳章子《千年繁華》、《喜樂京都》翻出重看,一個以千年古風抵拒現代文明的城市,專出那些百年掃帚店、草鞋店、第16代剪刀舖、做榻榻米的頑固老爹。庭園小石步道步步為營,藏青色浴衣有著壓抑之美。和果子店名「嵯峨野之月」、「葛之初花」,女人低首穿著木屐,撐著小雨傘走過長巷。懷念兒時舊事的壽岳章子,和步行晃蕩的外來者舒國治,共築了牆裡牆外的人生。美國小說家愛德蒙.懷特(Edmund White),在《巴黎晃遊者》中說:「晃遊者的定義就是閒暇極多的人」。班雅明更說:晃遊者尋找的是經驗而非知識。浪遊達人的龜毛藝術,豈僅優雅而已。摩挲著《門外漢的京都》一書封面,彷彿聞得到杉木的冷香與質感,如果書本也有氣場,這臥遊便無疑是一場芳美的森淋浴,使人通體適暢。
舒國治的晃蕩,是城市裡恍惚的慢板,優雅的浪遊。從容緩步,以自身經驗為中心,六經皆我(的經驗的)註腳。有著收入《七○年代懺情錄》的〈台北遊藝〉為基底,舒國治的「台北城居」系列,無疑是讀者心中下一個值得期待的人生目標,那絕對是和朱天心各顯神通的另一種漫遊台北的方式。
(原載於《文訊》2006年4月)
品味历程 豆瓣
作者: 董桥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10
收有“陀山鹦鹉的情怀”“旧时的月色”“爱闲说”“总统今天不回家”“北京飘起她的琴韵”等散文。
送你一颗子弹 Goodreads 豆瓣
8.2 (521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1
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作者2005—2009年左右(尤其是2006—2007年)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里,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由于我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出发点并不是写一本书,所以不同文章往往风格迥异,长短不一,质量不均,随着社会形势、荷尔蒙周期以及我逃避生活的力度而起伏。
五味 豆瓣 Goodreads
8.8 (38 个评分) 作者: 汪曾祺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 4
汪曾祺既不是达官贵人,又不是商贾巨富,因此所食、所喜的多是地方风味和民间小食,他谈萝卜、豆腐,讲韭菜花、手把肉,皆是娓娓道来,从容闲适;读的人则津津有味,满嘴噙香。汪曾祺在《葵・薤》里说,自己小时候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怡阿谁”时,尽管他“未从过军,接触这首诗的时候,也还没有经过长久的乱离,但是不止一次为这首诗流了泪”。想见汪曾祺老人也是多愁善感,性情中人,遇事有激情,有感动,有愤慨。
但汪曾祺并不止于见花流泪,感别伤心,而是追根究底,想要弄明白葵到底是什么物种,他从《毛诗品物图考》追到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恰巧在武昌见到了古书中的葵―――冬苋菜,终于放下了一件心事,总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当然,汪曾祺的心思可不仅仅在考古,而自有深意,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一尝”,“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中国人讲究寓教于乐,汪曾祺也不例外,在其他几篇谈美食例如《吃食与文学》的文章里,他犹如邻家老妪,絮絮叨叨地讲自己的创作观点和人生感悟,可是你竟然一点也不讨厌他,反而觉得他是一个挺可爱的小老头。
人间草木 豆瓣
9.0 (79 个评分) 作者: 汪曾祺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5 - 1
《人间草木》(汪曾祺著)是汪曾祺优秀的散文集。当代文坛上,能同时在小说和散文两块田地里经营,且自成一家的并不多,汪曾祺先生算是其中的一个。汪曾祺先生是公认的文体家,不仅能写一手优秀的小说,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散文。
认得几个字 豆瓣 Goodreads
8.7 (59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8
89篇温馨逗趣之作,涵盖台版《认得几个字》+《送给孩子的字》
最终又落回于孩子们的生活情境。张大春渊博深厚的文字学和历史知识,以及浓浓的人文关怀,加上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言无忌,皆为这些我们看似熟悉的汉字做了既准确又生动,甚至有些意外的注解。而在小说家张大春的笔下,这些日常中父亲对儿女的教导、儿女与父亲的对谈也生出了无限的丰富乐趣,可谓既是有趣的家庭课堂,又是意味深长的情感教育。
“之所以误读、误写、误以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们对于认字这件事想得太简单。”张大春在书中告诉我们,认字不仅对孩子们重要,对每个自以为长大了的大人同样重要。从我们熟之又熟的口头禅,到当红组合“纵贯线”的歌词,张大春悉数收入了《认得几个字》的认字谱系中,从而不断地问孩子、问自己、也问读者:你认得字吗?
对于认字这件事,我们往往想得太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