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盲人奥里翁 豆瓣
作者: 龚祥瑞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5
本书是龚祥瑞先生对其一生经历的回顾,也是对风云变幻的20世纪法、政、学界的回顾。龚先生以笔端带着感情的语言向读者追述了自己在新旧两个时代的人生经历:在教会学校青涩的苦读、青春时在清华的求学、留学英法的经历、回国后经历的战乱、在昆明“西南联大”的教授生活、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中央政法委两个政权中经历的公务员生涯、解放军进城后留在北大迎接新政权的感受,以及他此后经历的新中国的土改、反右、大跃进、“文革”、宪政研究和由此引发的论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各个时段的真实记录,无不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他的眼睛像一个历史长镜头,全程记录了近一个世纪他身边发生的历史和人文,生动再现了20世纪中国法、政、学界的风云变幻和坎坷求真的人生体验。
龚祥瑞先生作为一个人,一个公民,他一生都在奋斗:为自己国家的文明、富强奋斗,也为自己个人的尊严和家庭的幸福奋斗;龚祥瑞先生作为一个学者,一个公法学家,他大半辈子都在探索,探索在中国如何创建政治学和公法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学科,探索如何对中国公权力进行规范和控制,探索在一个有着2000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度里如何建立宪政和法治。
龚祥瑞先生是我的老师,是我们北大法学院77级的公法学任课老师,我们这一代北大公法学生对公权力和公权力失控的危害以及规范、控制公权力途径的认识主要是从听龚先生的课开始的。我个人被龚先生领进公法学这片广袤之地后,就一直在行政法(公法的主要部门法)领域耕耘,而且继续在这一领域耕耘注定是我终生的事业。
无论是对于公法学者,还是对于普通人、普通公民,《龚祥瑞自传》均值得一读。一个人应该怎么对待自己、对待家庭、对待爱情、对待事业、对待朋友、对待国家?该书会留给你许多许多的启示,龚先生的人生会留给你许多许多的思考。对于我们的政治家,我们的执政者来说,《龚祥瑞自传》也值得一读。领导一个国家,执掌一个政府,应如何对待人民,如何对待知识分子,如何慎用权力,是否也可以从本书,从龚先生一生的悲喜剧中悟出点什么和有所启示呢?我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姜明安(北京大学发学院教授 著名行政法学者)
《盲人奥利翁——龚祥瑞自传》书摘
我写本书始于1993年7月,我已82岁,却还没有把孩子的事丢弃。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半世纪前的往事,仿佛依然历历在目。
自1930年起我离乡背井,远走各地。这本书将告诉读者我在各个时期、各个地方是怎样在思考和感受的。我将用半文半白的地方语言向他们追述这一点。我希望,这种体裁会使他们爱读这本书;使他们觉得,它不是一本用专业语言编写的法学及政治学教科书,而是在我家里听到的故事。
我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历史传统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但一切传统无一例外地都是历史的过客。所以我既不忽视传统而逃避现实,也不蹈常习故而故步自封。我是在追求中回顾,又是在回顾中追求的。你们可以举把火把我的书烧成灰,但我自信,它的浓烟烈火将化为下一代人的法学之光。
凡是真实的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而且直至今日,我还未能找到区分正确与谬误的界限,这显然是我的生活时代的悲剧。其实不拘什么时代,但凡有血有肉有灵的个体,不论其社会地位是高是低、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是美是丑,总是有限的、片面的,甚至是不伦不类、荒谬可笑的。一切事物,即使貌似真实,也未必正确,似应容得下任何性质的批判或扭曲。因为我承认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的不完备性,否则吾人就将丧失追求民主、公平、正义的全部依据了。因此,我要感谢过去与我相遇的所有的人,包括帮助过我或批判过我的人在内。
这部回忆录记载了本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各处求学、工作、生活的体验。倘有幸终于落入您手中,并使您感到真实而亲切,那就足以表达我对您的忠诚了。正像1949年以来我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组织和群众“交心”一样,在此书中,我不拘于任何被动或主动的形式,畅所欲言,因而可以希望从您那里得到宽容抑或公正的回应。
但我应该立刻接着声明:本人既不想迎合您——高贵的读者;也不想讨好官方——绝对的权威;更不想为所经历的表面不同、实质相似的社会妄加歌颂或诅咒,而只想反映自己内心世界一鳞半爪的感受。
最后,我还想声明,本人并无在有生之年出版自传之意,却存“藏之名山传诸后世”之心,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也确信它必有问世之日,并能为吾人赖以生存的慈悲世界增添一份信念、一缕希望、一片爱心。
韩愈传 豆瓣
作者: 王路 2021 - 5
八代文学的衰靡,到韩愈手里终于截断,画上了句号。一个人对抗一个时代,一个人开启一个时代。以孔孟为宗师,挽狂澜于既倒——在异端喧嚣的世界里,做君子。
韩愈是不朽的。王安石是第一流的政治家,苏轼是第一流的文学家,朱熹是第一流的思想家,这些在不同领域第一流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景仰韩愈、赞叹韩愈。他们景仰韩愈并不像景仰孔子那样——孔子是圣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普通人难以望其项背。而韩愈,喜怒哀乐与我们相去不远,他率直、爱开玩笑、敏感,总伤春悲秋,这样一个人,能得到如此的景仰与尊重,绝不仅仅是因为超迈绝伦的才华,而是因为矢志不移地做君子。这本书,讲述韩愈如何矢志不移地做君子,并因此承受人生的苦难,于是,那些所有苦难,点缀了他的光辉。
我的造梦之路 豆瓣
KON'S TONE?「千年女優」への道
作者: [日] 今敏 译者: 焦阳 雅众文化 |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 1
本书是今敏唯一的自传性随笔,在日本出版后盛况空前——英年早逝的他仍然活在大家心中。今敏,动画界的造梦大师,与宫崎骏一样神一般的动画导演。他以非凡的才华掌控着梦境与现实,颠覆了既定的概念,他的作品影响过诸如沃卓斯基、诺兰等好莱坞大导演,甚至推动了整个电影界的革新。这是一本关于梦想的书,这是一段能让有梦之人热血沸腾的旅程。本书特别收录今敏插画、分镜稿以及黄金拍档、《千年女优》《红辣椒》的原声制作平泽进的中文首次访谈。
漆黑清晨 豆瓣
Coal Black Mornings
8.9 (29 个评分) 作者: [英]布雷特·安德森 译者: 冯倩珠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1
✨英伦传奇摇滚乐队“山羊皮”主唱 布雷特·安德森首部回忆录
✨堪比《只是孩子》的动人与深情
✨《观察家报》《卫报》《伦敦标准晚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年度最佳书籍
【看点推荐】
☆“山羊皮”乐队是英伦摇滚风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乐队之一,也是中国摇滚乐迷最早认识和热爱的摇滚乐队之一,其音乐作品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漆黑清晨》是布雷特·安德森的首部回忆录,在本书中安德森以细腻深情的笔触回忆了自己童年以及青年时期的成长时光,完美地将个人记忆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为70年代以降的英国社会作了动人的描述。
☆安德森饱读诗书,其文笔细腻动人,《漆黑清晨》在饱含真情实感的同时,又有着其他音乐回忆录中难见的文学特质。本书出版后荣获《观察家报》《卫报》《伦敦标准晚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等权威媒体年度最佳书籍,被誉为《只是孩子》之后最好的音乐回忆录。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90年代席卷全球的英伦摇滚风潮中,“山羊皮”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乐队之一,他们以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主唱布雷特·安德森标志性的外形和嗓音,为无数的乐迷熟知和喜爱。
《漆黑清晨》是“山羊皮”的灵魂人物安德森的首部回忆录,在书中他完整追溯了自己的成长轨迹与音乐历程。幼年时期,经历英国式贫穷带来的窘迫,挣扎在廉租房里、吃着色拉酱和廉价肉、面对被生活重压折磨的父母;成年后组建乐队与追求梦想的艰难和漫长,无人问津的窘境也一度让乐队前途未卜。而在历经一次次的挫败、尝试与磨合后,乐队终于迎来转机。
《漆黑清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个人成长的往昔岁月,更以其饱含深情的诗意给70年代以降的英国社会添加了一个动人的注脚。
【媒体推荐】
迷人、华丽,在不止一个时刻让人直觉兴奋……绝对不止是一本粉丝读物。——《卫报》
迷人、幽默、深刻。——《金融时报》
不可言喻的浪漫成长,边缘魔力的美丽提醒。——《唱片收集者》
丰富、悲伤,又诚实的故事。——GQ
完美的行文,在帕蒂·史密斯的《只是孩子》后,没有任何音乐回忆录比《漆黑清晨》更好地描绘了平凡中的美。——classic pop
生活,在别处:海明威影像集 豆瓣
作者: [美] 玛瑞儿·海明威 / [美] 鲍里斯·维多夫斯基 译者: 高方 / 王天宇 译林出版社 2019 - 10
海明威逝世五十周年后,他的孙女玛瑞儿·海明威终于执笔,独家披露祖父鲜为外人所知的人生经历与写作历程。全书收录三百余幅珍贵照片及手稿、资料图片等,其中大多数是首次公开发表。影像集以独一无二的“亲密视角”,向读者展示了被称为“美利坚精神支柱”的文坛硬汉、战士、猎人、丈夫、情人、父亲……鲜为人知的一面,剥开“海明威”的坚硬外壳与光环层层包裹下,露出“欧内斯特”的柔软内核,展现属于一个鲜活生命的冲动激情、矛盾抗争、迷惘求索和虚妄狂欢。
最后一个皇妃 (1988) 豆瓣
导演: 孙沙 演员: 李羚 / 侯天来
其它标题: The Last Imperial Concubine
东北奉天,年仅十五岁的李玉琴(李羚 饰)被溥仪(侯天来 饰)册封为福贵人,成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妃。由于出身卑微,入宫后她不免受到二格格(葛云萍 饰)等皇室成员的轻视和怠慢,她只好强颜欢笑、忍气吞声。多年后,她逐渐认识到自己应得到什么样的地位。苏军出兵东北,大清基业崩溃,傅仪在逃跑途中被苏军俘获。生存无望的李玉琴告别了被打入冷宫的婉容(李小力 饰),回到关内,栖身于天津溥修(孔祥玉 饰)家中,平日里靠织手工度日。十年后,她到抚顺战犯管理所看望久别的溥仪,四目相对,往事不堪回首。十五岁进宫,二十九岁得到溥仪温存的玉琴竟为了离婚而来......
2019年10月31日 看过 1、我说瞧着女主李羚这么眼熟,原来是《上海一家人》里的若男;2、李羚特有的少女感(即便是滤镜下的玉耦之躯)比现实中的李玉琴撩人得多了;3、这部应该与《中国最后一个太监》一起看才相映成趣。
1988 传记 李羚
老藤椅慢慢摇 豆瓣
作者: 金玉良 2012 - 11
107岁文化老人、“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亲笔题写书名的首部人生传记。
《老藤椅慢慢摇:周有光和他的时代》里面有这位世纪老人的命运沉浮,有他所经历的大时代的浓厚缩影,有周有光与夫人张允和六十多年的爱情往事,有“文革”岁月中的鲜活记忆,更有沙滩后街的陈年旧事,百余岁老人的人生思辨、养生心得。
沈从文家事 豆瓣
作者: 刘红庆 新星出版社 2012 - 7
“听沈龙朱聊往事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他说的故事,有的是我知道的,有的是我隐约知道的,还有更多的细节是我从来不知道的。从细节中,呈现一个更微观的沈从文,恍惚是我命该如此的一个与沈从文的约定。”
学者谢泳说:这本书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记,也不是学院里的高头讲章,但我以为是近年沈从文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贡献,不仅有新材料,更有观察作家的新角度。沈从文的家事,过去虽有涉及,但本书最为全面也最细致。我想,本书可能会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一本重要著作。
新藤兼人传 豆瓣
作者: [日] 小野民树 译者: 里欣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6 - 2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重要的评传,将史实与剧本巧妙地交错重叠,记录了身兼导演和剧作家的新藤兼人站在电影舞台上80余年来的奋斗与成就。
新藤兼人不满足于一时的名望,创造后又去毁灭,毁灭后再创造。为了只做自己想做的事,他敢于用自己的智慧去面对任何残酷的现实。他就像一位站地指挥官,无论失败过多少次,都不曾绝望,都能接二连三地冒出来新的战略组合。他不落窠臼,总能创作出比同一时期电影更前卫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新藤兼人的剧本与史实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日本电影著名导演和演员的逸事随手拈来,当时的世相历历在目,作者尽可能地还原了日本电影界那段时期的真实面貌。
热爱电影,尤其是日本电影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跟随日本电影界的代表新藤兼人导演的脚步,共同回顾昭和时代的日本电影史吧!
◎内容简介:
新藤兼人是日本著名电影导演、编剧,是日本独立电影的先驱者,多次获得国内外电影大奖。本书是新藤兼人的一部重要的评传,记录了身兼导演和剧作家的新藤兼人站在电影舞台上80余年的奋斗和成就。作者通过翻阅新藤兼人的剧本、所著书籍以及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过的采访等海量内容,将一位孤独的艺术家的身影完整而细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书中也讲述了新藤兼人与小津安二郎、吉村公三郎、黑泽明、沟口健二、乙羽信子等日本著名电影导演、演员的故事,史实与剧本在书中巧妙地交错重叠,涉及昭和时代日本电影的方方面面,堪称一部未完结的日本电影史。
女士唱起布鲁斯 豆瓣
Lady Sings the Blues
作者: 【美】比莉•哈乐戴 / 【美】威廉•达夫蒂 译者: 张玮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7 - 5
《女士唱起布鲁斯》是爵士乐传奇名伶比莉·哈乐戴最诚实坦率且毫无保留的自传。它令读者在阅读时仿佛踏上了一段飞奔的旅程,我们将会看到哈乐戴在巴尔的摩混乱的童年生活(她在妓院帮人跑腿,换取聆听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和贝西·史密斯唱片的机会),看到她出现在哈莱姆的俱乐部,看到她和贝 西伯爵、阿蒂·肖乐队的演出场场爆满。这本具有启发性的自传还有一点引人注目的就是它对种族歧视的犀利观察。正是种族歧视让比莉的生活陷入黑暗,加重了她对海洛因的依赖,让她的生命过早地逝去。
在本书中,我们将和她一起沉醉在歌曲《奇异果》首次响起时;我们将和她一起同当时最著名的电影明星和音乐家亲密接触(鲍伯·霍普,拉娜·特纳,克拉克·盖博,班尼·古德曼,李斯特·扬,科尔曼·霍金斯 等等);我们将和她一起承受种族歧视带来的伤害,与萨拉·沃恩的摩擦不和,狱中服刑的耻辱,以及她悲惨的陨落。所有这一切通过哈乐戴那尖刻的,充满街头智慧和时髦俚语的语言娓娓道来,就像昨天才刚刚付诸笔端一样。
卡波特 (2005)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Capote
7.9 (135 个评分) 导演: 贝尼特·米勒 演员: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 凯瑟琳·基纳
其它标题: Capote / 冷血字传(港)
电影重现了饱受争议的同性恋作家卡波特写作小说《In Cold Blood》的历程,深入到卡波特敏感而又残酷的内心世界。
小说主角的原型是1959年美国一个凶残杀手佩里(克利夫顿·克林斯 Clifton Collins Jr.饰),他为了区区100美金而杀害了一家四口。敏感的卡波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饰)嗅到了这桩新闻的写作价值,他得到了杂志社的帮助,前往案发地调查关于杀手的一切,一篇纪实文学在卡波特心里酝酿,而功成利就的欲望也在他内心翻滚。
然而,当他和佩里展开长时间的访问接触,却发现眼前这个凶手和自己惊人的相似。佩里把卡波特视为知己,一次次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然而,在卡波特心里,佩里也只能让位于他的作品,他的名利。
佩里沦为自己深信的人手中的一颗棋,而卡波特,也在作品成名后,终生无法为自己的残忍而释怀。
点球成金 (2011) TMDB 豆瓣 Min reol IMDb 维基数据
Moneyball
8.1 (413 个评分) 导演: 贝尼特·米勒 演员: 布拉德·皮特 / 乔纳·希尔
其它标题: Moneyball / 魔球(港/台)
在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中,比利(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饰)所属的奥克兰运动家队败给了财大气粗的纽约扬基队,这让他深受打击。雪上加霜的是三名主力纷纷被重金挖走,未来的赛季前途渺茫。在管理层会议上,大家一头雾水,只有他暗下决心改造球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彼得(乔纳•希尔 Jonah Hill 饰),两者对于球队运营的理念不谋而合。凭借直觉和经验,他仿佛找到了破解金元棒球的钥匙。他聘请彼得作为自己的顾问,一起研究如何打造最高胜率的球队。他们用数学建模的方式,逐渐开始挖掘上垒率的潜在明星,并通过软磨硬泡将他们招致麾下。他们不在乎高层的冷嘲热讽,只是专心地为球队寻找信心和实力的根源,终于新的赛季开始了……
影片改编自迈克尔•刘易斯的《魔球—逆境中致胜的智慧》(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
2016年12月5日 看过
谁敢说是励志片我跟谁急,自始至终都太过压抑。
2011 传记 体育
世界上最伟大的律师丹诺辩护实录 豆瓣
作者: [美国] 欧文·斯通 译者: 张宝钧 / 张浩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0 - 6
《世界上最伟大的律师丹诺辩护实录》是一部传记经典。传主克劳伦斯•丹诺(Clarence Darrow),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辩护律师,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的传奇人物,律师界永不褪色的偶像,被称为“20世纪社会正义的代言人”。
丹诺是这样一种律师:他始终不渝地站在弱者的一边,不仅愿意为此放弃大好前途,而且愿意为之押上自己的命运;他尽其所有为穷人提供帮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金钱和资本家诱惑不了他,权力的黑暗压不倒他,污辱和陷害战不胜他,社会的愚昧无知也阻挡不了他;他是一个律师,但更是一个启蒙者、传道者,他不只是要打赢一场官司,更是要向大众传播公平、良知、正义、爱等更高的信仰,审判法庭就是他的课堂。
法律的正义决定国家的前途,正是因为有一批像丹诺这样的伟大律师,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变得更美好。
欧文•斯通的这部传记名作,文字流畅、充满激情,刻画了一个具有高尚人格而又可亲可敬的丹诺,把丹诺的故事讲得如此激动人心,作者似乎比丹诺本人还了解丹诺,而这,正是一部优秀的传记作品之魅力所在。
Miles 豆瓣
作者: Miles Davis / Quincy Troupe Simon & Schuster 1990 - 9
For more than forty years Miles Davis has been in the front rank of American music. Universally acclaimed as a musical genius, Mil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influential musicians in the world. The subject of several biographies, now Miles speaks out himself about his extraordinary life. Miles: The Autobiography, like Miles himself, holds nothing back. For the first time Miles talks about his five-year silence. He speaks frankly and openly about his drug problem and how he overcame it. He condemns the racism he has encountered in the music business and in American society generally. And he discusses the women in his life. But above all, Miles talks about music and musicians, including the legends he has played with over the years: Bird, Dizzy, Monk, Trane, Mingus, and many others. The man who has given us some of the most exciting music of the past few decades has now given us a compelling and fascinating autobiography, featuring a concise discography and thirty-two pages of photographs.
迈尔斯·戴维斯自传 豆瓣
Miles: The Autobiography
8.4 (5 个评分) 作者: 迈尔斯·戴维斯 / 昆西·特鲁普 译者: 孙侃 / 李奇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4 - 1
爵士大师迈尔斯•戴维斯逝世20多年来留下的唯一自传!
从13岁时得到生命中第一支小号起,迈尔斯就认定爵士便是他的命运。他在19岁时就已经和当时的爵士大师“大鸟”和“眩晕”同台;23岁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乐队,正式确立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爵士风格。他从不沉溺于已有的音乐曲调,也不在乎评论和观众是否买账,他的一生只在乎创新,接连缔造了冷爵士、硬波普、调式爵士、融合爵士等多种音乐风格,即使后浪不断推来,但几次音乐潮流的带领者依然是他。如果没有迈尔斯,爵士乐必不会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
而迈尔斯的人生也同他的音乐一样,传奇多变——他曾深陷毒瘾4年之久,又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力克服毒瘾,从泥沼走向巅峰。他曾深受疾病困扰,沉寂6年之久,55岁时却突然复出,再掀乐坛风云。他荣获9座格莱美奖杯,含1次终身成就大奖,却在颁奖现场公然质疑格莱美的种族偏见。他受邀白宫宴会,却敢在面对不礼貌的待遇时当场翻脸:“我这一生做的事,就是将音乐潮流改变了五六次。那么你呢?”
迈尔斯是爵士乐辉煌时期的最好记述者。他回忆起和“大鸟”、“眩晕”、蒙克、科川、明格斯等多位爵士界风云人物的深厚友谊,牵扯马龙•白兰度、伊丽莎白•泰勒、芭芭拉•史翠珊、萨特、里根等各界名人的八卦逸事,漫谈几十年乐坛风云,让人唏嘘不已。
在这本传记中,迈尔斯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你道来他的传奇一生,有关音乐和大师;有关社会万象;有关人生巅峰和低谷间的绝望、意志、奇迹;有关那个令人不断回望的传奇时代。
天堂十字路口 豆瓣
Clapton: The Autobiography
作者: [英] 埃里克·克莱普顿 / Eric Clapton 译者: 鸟儿 陈震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8
从上帝到平民,克莱普顿走通了人生
左小祖咒/汪峰/黄贯中/陈绮贞/张晓舟/张铁志/马世芳 性情推荐
19次格莱美奖、3次入主摇滚名人堂、布鲁斯大师、史上最伟大的吉他手之一!
这么多光环的背后是一颗支离破碎的灵魂,作为私生子的克莱普顿幼年失怙、中年丧子,人生差点全毁于毒品和酒精。他是那个美好而疯狂年代的幸存者,用整个生命诠释了布鲁斯音乐痛苦、忧伤的精神内核,正如他在名作《泪洒天堂》中写出的苍凉:“如果我们在天堂见了面,你能否记起我的名字?”
马世芳:那些曾经轰动大半个世界的传奇场景后台,是自毁自溺而至成瘾,不断伤害与被伤害的一张残破的脸。然而,面对昔日种种荒唐与悲壮,那些纷至沓来的灾异与磨难,埃里克·克莱普顿皆能投以静定清澈的目光,淡然述说——他是那奇迹的生还者,也是曾经深深看进魔鬼眼睛的人。
黄贯中:克莱普顿有“慢手”之称,早在Yardbirds,Cream的年代已是很著名的吉他偶像,我喜欢他那以蓝调为根的曲风与他非常独特的Fender吉他Tone。他影响了很多有名的吉他手,像John Mayer等。克莱普顿在后期的作品更见历练、从容,看他的现场表现,是种享受。
一部辉煌的摇滚史诗。
——《纽约邮报》
克莱普顿是诚实的……在这本书中,他甚至是冷酷而睿智的,还带着幸存者式的残酷幽默。
——史蒂芬•金《纽约时代书评》
Jean Cocteau 豆瓣
作者: Claude Arnaud Gallimard 2003
为纪念科克托,法国出版了不少有关科克托的图书,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克罗德·阿尔诺 (Claude Arnaud)的传记《让·科克托》( Jean Cocteau,伽里玛出版社,864页),它被《读书》杂志评为当年20种最佳图书之一。这本传记抓住了科克托作为一个人和一个不断探索的艺术家的特点,揭示了他的心路历程、创作热情、生存困难。
传记题作《不仅讨厌,简直可恶,鲜有人读,不被理解的诗人》 (Pire qu’un maudit, il est un peu-lu et un mal-per?u)。
我係何式凝,今年五十五歲 豆瓣 谷歌图书
8.4 (5 个评分) 作者: 何式凝 译者: 韓麗珠 三聯書店 (香港) 2013
何式凝的一生就似是電影劇本,一幕幕情節甚至比電影更充滿戲劇性、戲味和張力。
觀者並不知道是否該為女主角惋惜或心痛,因為她是多麼堅定地稟承著她對關係的想像,即使她愛上的是一位男同性戀者,她認為純粹的愛可以跨越一切:不計付出和回報,不論是性取向、別人的阻力、社會的框框抑或政 治和生活環境的轉變、分離。雖然結局並不圓滿,何式凝自有她的看法和提升,沿用新的方式,繼續「以藝術拯救愛情,以談笑創造希望」。
這一部由當時人親身表述的自傳,會告訴你情愛歷史與個人歷史密不可分。研究情慾和性別議題的她,以二十年時間,與同一位男人去歷劫關係的可能,放在書首,自然是她生命之重。第二章關於她的線人父親與家庭,描述成長於資源匱乏的年代以及父母親不和諧的家庭氣氛下,如何形成了她緊張和多愁的性格;及後在修女學校的嚴厲壓迫下,她學會收藏真實情感,卻建立了無畏權力,反抗不公義的剛烈特質;她敢言更敢做,提倡多元關係,對婚姻抱有懷疑態度,除了在生活的選擇有所印證,也學術研究範疇確立出一套論述,這些,均一一在書中以最坦承的筆觸細表。
走了大半的人生路,何式凝對疾病和死亡也有親身體會。子宮切除、跌斷手臂,敲響死亡之門,卻令她變得更積極地尋找別的途徑去述說何式凝的故事。
而《我係何式凝,今年五十五歲》正正是她的終極嘗試。留手不留情,前塵往事,被她爽脆俐落地道來,肯定痛苦的價值,苦痛才有價值。
名人推薦
陳可辛
我們都曾經當過別人愛情電影裡的「臨時演員」,
何式凝這個臨時演員,卻當了三十年。
林愛華
不別扭的自述,半百人生,卻仍存赤子之心,難得,面對自己或朋友,也沒「手下留情」,更難得。
黃耀明
式凝,當你提到電影「致褒曼的情書」時,我就想起很多時候我們終其一生都只是不斷重覆灌錄同一首歌,不斷重覆拍攝同一部電影。或者將所有的恩怨愛恨用千百種方式書寫出來時,最後它真的會昇華為給你自己和你的褒曼的終極情書。
你的大片快要首演了,我坐在大堂正中為你鼓掌。
郭啟華
在學生、同袍、朋友、聽眾、讀者眼中,她是良師、烈女、強人、才女、蕩婦。我們看到的總是她的強悍,但其實她從不掩飾自己的脆弱。或許很多人會問,幹嘛她要在五十歲時來跳一次脫衣舞? 是的,這其實是一場自己跳給自己的看的脫衣舞。看不順眼的,請過主!
Reckless Road 豆瓣
作者: Canter / Marc Shoot Hip Press 2007 - 11
When teenager and amateur photographer Marc Canter set out to document his best friend Saul Hudson's rise as a rock guitarist in 1982, he never imagined he was documenting the genesis of of the next great rock 'n' roll band. His friend became the legendary guitarist Slash, and Canter found himself witnessing the creation of Guns N' Roses front and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