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
李鸿章张佩纶往来信札 豆瓣
作者: 姜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10
本书所搜集的李鸿章与张佩纶往来信札,起于同治十三年六月十三日,止于光绪二十七年九月十八日,前后跨度二十八年。大部分书信是张佩纶后人张志潜、张子美、张恭庆、张恭慈、张怡所保存下来的家藏信札原件,2013年11月由张氏后人捐赠给上海图书馆。经李经璹亲自整理,这批书札按年份和彼此往复顺序装裱成册。此外若干遗阙,从《李鸿章全集》、《涧于集•书信》以及上海图书馆收藏的《篑斋函牍稿》中收录的信函补入。为了方便研究者阅读,还将中法战争和庚子议和期间李鸿章与张佩纶的往来电报也作为附件,按年份插入信件之中,使李、张之间的联系沟通呈现出连续性和完整性。本书中还录入部分李鸿章与李经璹的父女通信,以助读者增加对李鸿章晚年生活及张佩纶夫妇家庭生活的了解。
1942—1945:我的上海沦陷生活 豆瓣
作者: 颜滨 著 / 采金 整理 人民出版社 2015 - 6
1942年上海全面沦陷后,一个普通市民,十九岁五金店店员的日记,真实再现了抗战时期日伪统治下普通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情景。小店员的日记,记载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详尽自然,生动活泼,真情流露,喜怒哀乐尽在其中,将七十多年前沦陷区最底层老百姓,特别是作者本人以及与作者关系密切的十几个青年人的工作、学习、娱乐、恋爱、社交等生活状况,真实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让我们好似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了也触摸到了这段历史,丰富了我们的感觉和视觉。这部书,信息量巨大,是难得的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直接史料的价值,是想研究和了解那段历史者所必须参考的。这也是一部励志书,作者一生的奋斗,曲折多舛的命运,令我们感叹不已。
中原女子服饰史稿 豆瓣
作者: 孟晖 作家出版社 1995 - 8
本书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中原汉族妇女服饰为研究对象,将该地区汉族妇女服饰的演变特点,以“锦绣中原”、“胡风入华”、“两宋风流”、“金缕曲”四方面内容作为概括。为人们了解知识、研究问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衣食住行的百年變遷 豆瓣
作者: 包天笑 香港大華出版社 1974 - 2
大華出版社又為天笑刊印了《衣食住行的百年變遷》,內容分食之部、衣之部、住之部、行之部四大類。可是之書出版,天笑已一瞑不視了。銅版圖有天笑1973年六月的單人小影,又美國人林培瑞博士訪問天笑時所合攝的影(林博土來華,也到舍間晤談,并談及天笑當時的生活情況)。又附天笑的手跡。一,“我病甚,幾欲與老友長別矣!請速來顧我一談如何?十月二十五日午夜,伯雨兄”,毛筆書尚端整。一,“我已垂危,不及談矣。”則鋼筆所書,字跡屈曲,非細辨不識,成為絕筆。天笑病逝于香港法國醫院,當時《新晚報》的羅孚(筆名“思韋”)寫了一篇哀悼的文章,開頭這樣說:“一個不幸的消息,一件希望至少過了明年才發生即在昨天就發生了的事情:包天笑老先生去世了。”原來港地報界和作家,都準備他九十九歲,按習俗預祝百歲大壽,不料竟差一年,已等不及了,認為莫大遺憾。消息傳到北京,王益知、黃君坦幾位老先生做了挽聯,有云:“外史不殊吳敬梓,耆年已邁沈歸愚”。據高伯雨說,天笑是我國當代最老的作家,章行嚴祗活到九十四歲,即外國羅素活到九十七歲,蕭伯納九十四,邱吉爾八十九,毛姆九十,他們晚年極少作品,但包老在逝世前兩個月還寫了數萬言。